首页期刊导航|华南预防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南预防医学
华南预防医学

杨杏芬

双月刊

1671-5039

hnyfyx@cdcp.org.cn

020-31051582

511430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群贤路160号

华南预防医学/Journal South China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创刊于1960年,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是集学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综合性预防医学学术期刊。重点报道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等专业领域内的科研成果、先进方法和经验总结,主要读者对象为医学科研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起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高层小区物业工程人员登革热聚集性疫情分析

    蔡春生陈楚莹冯志锋钟杰发...
    1037-1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一起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高层小区物业工程人员登革热聚集性疫情,为今后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2023年7月发生在某高层小区物业工程人员的登革热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该高层住宅小区的物业工程人员累计发现6例病例,罹患率为66.67%(6/9),起因与输入病例有关,由于病例搜索和健康教育未覆盖小区所有人群以及物业地下工作室的成蚊消杀不足导致了疫情发生.结论 在登革热流行期间,医疗机构加强发热病人旅居史的询问,及时在疫点开展全人群全覆盖的病例搜索和宣传教育以及彻底对疫点的蚊媒消杀是预防本地登革热传播的关键.

    登革热现场流行病学疫情处置

    深圳市罗湖区首起本地登革热暴发疫情调查处置

    江仕清叶秋燕旷翠萍孔东锋...
    1040-1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2023年深圳市罗湖区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其感染来源,为今后处置登革热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罗湖区2023年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分析感染来源.结果 本起登革热疫情从2023年10月5日开始至11月4日结束,共报告病例25例.病例主要分布在东晓街道围岭公园及周边区域,年龄以40~<60岁为主,占64%,男女比例4:1.社康中心组网监测筛查出16例病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路径法等多种监测方法伊蚊密度监测,针对公园环境开展专项灭蚊,疫情于11月4日平息.结论 本起疫情为罗湖区首起登革热本地暴发疫情.依托基层医疗机构的NS1检测早发现病例,制定符合疫情特征的灭蚊策略,进而控制疫情.

    登革热公园暴发疫情蚊媒传染病

    东莞市布雷图指数飞行监测在登革热防控中的预警作用

    黄振宇李登峰汪文腾万锦祥...
    1044-1046,1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布雷图指数飞行监测在登革热防控工作中的预警作用,为开展登革热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2023年在东莞市采用布雷图指数飞行监测收集每月伊蚊幼虫密度数据及登革热本地病例数,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x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2023年东莞市监测期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布雷图指数的总均值为12.57,月布雷图指数均值为9.35~16.94,8-9月是东莞市蚊媒密度的最高峰(布雷图指数均值为15.39~16.94),不同月份间布雷图指数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9.00,P<0.01).监测期内伊蚊幼虫密度为高密度次数占11.45%(30/262),中密度次数占32.06%(84/262),9月份的高密度次数占比为全年最高,达25.71%,不同月份间伊蚊幼虫密度风险点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827,P<0.05).2019-2023年东莞市累计报告登革热本地病例203例,9-11月份是发病的高峰,占总病例数85.22%(173/203),相关性分析表明,BI与登革热本地病例数在月份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s=0.659,P<0.05).结论 布雷图飞行监测能较真实反映伊蚊幼虫密度并起到一定的预警提示作用.8-9月是伊蚊幼虫密度的高峰,本地病例发病高峰较布雷图指数高峰延后1个月.

    布雷图蚊媒密度登革热预警

    2013-2023年东莞市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吴德元卓彬鼓肖扬
    1047-1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3-2023年东莞市登革热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3-2023年东莞市登革热报告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三间分布、病例感染地、发病至确诊时间、病原学检测情况和蚊媒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23年东莞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792例,其中本地病例460例,输入病例332例.发病率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为3.45/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8-11月(690例,占87.12%).病例男女比例1.40:1,职业分布前3位为工人、家务及待业和商业服务(共483例,占60.98%),以20~<60岁为主(636例,占80.30%).报告病例最多的镇街为麻涌镇(104例,年均发病率6.60/10万).输入病例以境外输入为主,境外输入病例主要来源于东南亚(176例,占86.27%).病例从发病至确诊间隔时间中位数为5(3,7)d.存在多种血清型流行,以登革热病毒Ⅰ型为主,占83.27%(438/526).健康人群血清登革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4.08%.每年4-11月的蚊媒密度主要在8~20波动(占82.50%,33/40).结论 东莞市的本地疫情主要由输入病例引起,需加强输入病例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置疫情.

    登革热流行特征发病率血清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护理人员焦虑现状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

    杨理陈宏燕张爽张璐璐...
    1051-1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COVID-19)期间护理人员焦虑现状与社会支持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2月选取本地区医院的护理人员2 197名进行焦虑现状调查,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社会支持情况,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焦虑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 突发COVID-19期间,2 197名护理人员 SAS得分为(38.84±9.45)分,高于国内常模(n=1 158)SAS 的(29.78士0.46)分(P<0.01);SSRS得分(42.41±7.68)分,其中客观支持为(10.61±2.24)分、主观支持(24.21±4.76)分,对社会支持利用度(7.59±1.75)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越久(OR=2.847、3.006、3.243)、进入隔离病区(OR=1.762)、社会支持水平越低(OR=1.381、4.583)的突发COVID-19期间护理人员焦虑检出风险越大.结论 突发COVID-19期间护理人员存在焦虑问题,其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建议通过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以降低焦虑水平.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护理人员焦虑社会支持相关性

    常州市钟楼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朱超吉俊敏崔艳丽骆文书...
    1055-1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描述常州市钟楼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现状,分析血压控制的相关因素,为针对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1-2月采用多阶段抽样对常州市钟楼区社区诊断人群进行调查,共纳入2 286例已确诊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相关因素.结果 2286例已确诊高血压患者中,1122例患者(49.1%)血压控制达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果显示年龄较大(OR=1.025)、农民(OR=1.604)、BMI较高(OR=1.110)、不知晓高血压饮食(OR=2.248)、未参与社区高血压管理(OR=1.370)、吸烟但不是每天吸(OR=2.455)、每天吸烟(OR=1.647)、未服用降压药(OR=2.156)、每周饮酒次数超过4次(OR=1.815)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较差,商业服务人员(OR=0.392)、定期自测血压每月≥1次(OR=0.350)或每周≥1次(OR=0.321)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较好.结论 常州市钟楼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较高,年龄、职业、BMI、定期自测血压状况、高血压饮食知晓情况、参与社区高血压管理、吸烟、遵医服药行为、饮酒情况等均与血压控制效果密切关联.

    高血压血压控制影响因素社区管理依从性

    2022年海口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

    符小晴朱庆何红欣
    1059-1062,1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22年海口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 收集2022年海口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计算发病与死亡粗率、中标率、世标率、0~<75岁累积率、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发病与死亡顺位,并利用期望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 2022年海口市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228.97/10万,中标率为189.22/10万,世标率为183.91/10万,0~<75岁累积发病率为21.39%,恶性肿瘤发病在35岁后快速上升,在80~<8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恶性肿瘤发病前5位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肝癌.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16.01/10万,中标率为91.32/10万,世标率为90.27/10万,0~<75岁累积死亡率为12.98%,恶性肿瘤死亡在50岁之后快速上升,在80~<8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恶性肿瘤死亡前5位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居民因肿瘤导致的平均期望寿命损失为2.78岁.结论 海口市2022年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递增趋势,35岁以上是恶性肿瘤的高发人群,肺癌、甲状腺癌、消化系统肿瘤和乳腺癌应作为海口市重点防控的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肿瘤登记发病率死亡率

    海安市妊娠期糖尿病与维生素D和维生素B12关联研究

    章杨韦陈薇丁其培徐晓英...
    1063-1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海安市孕妇维生素D和维生素B12与妊娠期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海安市人民医院产科临床诊断为GDM的孕妇为病例组,按照年龄±0.5岁1:1选取于该院进行建立档案的血糖水平正常孕妇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孕妇基本情况及身体活动情况,采集孕妇孕24周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前空腹10 mL外周静脉血,进行血清25-(OH)D3以及维生素B12水平检测,采用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维生素 D、维生素 B12与 GDM 的关联通过相加模型和相乘模型分析2 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纳入妊娠期糖尿病病例271例,对照组272人,2组平均年龄分别为(28.3±3.5)、(28.4±3.1)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2,P>0.05),病例组孕期增重(13.2±3.0)kg,高于对照组的(10.2±3.6)k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3.894,P<0.01).其他项目中2组人群的民族、孕次和产次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家族病史、身体活动水平、维生素D、维生素B12在2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调整孕期增重水平、家族病史、身体活动水平等变量,经过后退法筛选变量后,孕妇血清维生素D<20nmol/L(OR=3.425)、血清维生素B12<200 pg/mL(OR=3.271)者发生GDM的风险增加(均P<0.05).在调整了其他影响因素后,孕妇血清维生素D和维生素Bi2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联存在相加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为0.37(95%CI:0.11~0.95,P=0.005).结论 孕妇血清维生素D不足和维生素B12不足与GDM密切相关,孕妇血清维生素D和维生素B12对GDM的影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需为孕妇制定个性化的维生素D和维生素B12营养补充计划,降低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

    妊娠期糖尿病维生素D维生素B12

    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吴姣李婵陈彩霞张奔辉...
    1067-1069,1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武汉市4家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饮食行为依从性分为饮食依从组和饮食不依从组对2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情况及相关因素开展评估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71例MHD患者中饮食不依从556例,占比63.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979)、透析龄(OR=1.720)、饮食知识水平(OR=0.735)、家庭关怀度(OR=0.853)、疾病家庭负担(OR=1.935)、社会支持度(OR=0.786)、SAS(OR=2.320)和SDS(OR=1.757)评分均是MHD患者饮食行为不依从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年龄、透析龄、饮食知识、家庭关怀、疾病家庭负担、社会支持、SAS和SDS评分是导致MHD患者饮食行为不依从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需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饮食行为依从性.

    维持性血液透析特殊人群营养饮食行为依从性

    2020年广东省1~6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李雪邵晓萍孙长云孙立梅...
    1070-1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20年广东省1~6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20年10-12月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全省12个地区1~6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乙肝血清检测,用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等,分析各标志物阳性率.结果 实际共调查到10 679人,乙肝标志物的阳性率(标化率)为HBsAg7.21%(6.91%)、抗-HBs 53.62%(57.35%)和抗-HBc阳性率 37.62%(40.89%).12 个调查地区 HBsAg 阳性率 2.16%~14.74%、抗-HBs 阳性率 42.33%~67.65%.HBsAg 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的年龄分布分别为1~4岁0.46%和76.65%、5~14岁0.31%和36.79%、15~29岁4.36%和49.17%、30~69岁12.60%和57.32%.1~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史为98.72%,各年龄层间未接种或疫苗接种史不详人群的HBsAg阳性率均高于接种疫苗人群(均P<0.01).HBsAg+抗-HBc+HBeAg阳性(大三阳)、HBsAg+抗-HBc+抗-HBe阳性(小三阳)分别占0.69%、6.02%.结论 广东省人群HBsAg阳性率有所下降,但成人HBsAg阳性率仍处在高位.建议进一步完善乙肝综合防治体系,开展筛查、感染者治疗随访,制定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策略.

    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乙型肝炎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