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周文贵

双月刊

1672-0962

gpxb306@mail.gdufs.edu.cn

020-36204656

51042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大道北2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报。本刊旨在交流涉外型科研与教学的新成果、新经验,探讨双语教学、全英教学的新途径。本刊以学术创新为目标,理论联系实际,主要为语言学、文学、经济学、法学、外交学、管理学、教育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的学术成果和学术交流提供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安妮·埃尔诺笔下的法国当代"亲子关系"写作探析——以《位置》《一个女人》《"我无法走出自己的暗夜"》为例

    陈淑婷
    109-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荣获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作品被誉为"具有社会维度的自传".本文聚焦于埃尔诺的三部重要作品《位置》《一个女人》和《"我无法走出自己的暗夜"》,深入探讨了她笔下的当代"亲子关系"写作.她采用了"平实写作"的风格,避免了小说化的浪漫笔调,以真实的生活经历描绘了父母的生活.她回归现实,直面阶级、文化和语言等冲突,如实呈现家庭成员的真实面貌,没有虚伪和浪漫化,建立了读者与角色之间真实的连接,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她笔下的"亲子关系"写作状态.同时,她灵活使用照片,还原了父母的真实面貌,也唤起了读者对过去时代和社会变迁的思考.在这些作品中,作者逐渐发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背景,通过挖掘父母的故事,实现了自我追寻的过程.通过对这三部作品的深入分析,本文揭示了埃尔诺在探讨亲子关系、身份认同和社会变革中的独特见解,为当代"亲子关系"写作提供了新的观点和发现,拓宽了研究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安妮·埃尔诺当代"亲子关系"写作平实写作

    中美科幻小说中新兴生物技术的生命伦理反思

    孙宇王佳鑫
    120-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生物技术对生命的改写已成为中美科幻小说中的重要主题.科幻小说家以对人的关怀为出发点,围绕"新兴生物技术在伦理上是否可以辩护"这个生命伦理学议题,对新兴生物技术未来的发展态势及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预判,以文学的形式展开生命伦理反思.在构建未来世界的文学想象中,生物技术的运用偏离了行善避恶的初心,对人类的尊严、生命安全以及社会制度的公平皆发起了极大挑战.对新兴生物技术进行生命伦理反思,一方面既可以推动生物技术与生命伦理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又可以为人类指明以人性与秩序复归为特征的救赎之路.

    科幻小说新兴生物技术生命伦理学伦理反思

    奥克塔维娅·巴特勒"寓言"系列科幻小说中的权力书写

    曹叔荣
    130-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话语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其成为权力关系博弈与转化的重要场域.而科幻小说特有的异质性与开放性更是使得现实主导权力秩序下不被允许存在的颠覆性话语以某种具象化方式在文学话语中合法地流通,并且参与社会场域内的权力博弈.当代美国非裔女性作家奥克塔维娅·巴特勒在"寓言"系列科幻小说中采用典型的"恶托邦-乌托邦"交替结构,实现对权力关系的隐性书写.本文结合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有关权力的相关论述,探讨巴特勒如何借用科幻小说的体裁去指涉当代美国社会中的权力生态以及探索采用何种策略对主导权力话语作出有效的回应.巴特勒通过勾勒未来美国的恶托邦末世景象掀开强势话语的神秘面纱,惊醒世人认知现实世界的权力真相,同时通过描绘未来乌托邦社会的图景消解主导话语的合法性并最终建构出替代性的权力秩序.由此可见,巴特勒的科幻叙事兼具社会现实的批判功能以及改变话语场域内的力量对比,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作家的自我话语与利益诉求的建设性力量.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巴特勒的权力书写体现了科幻文学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强大介入作用.

    巴特勒科幻小说恶托邦乌托邦权力关系

    功夫的纽带:论《电报大街》中美国华裔与黑人族际关系的重建

    金科尔
    14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代美国,华裔与黑人间团结的族际关系随着平权法案的实施走向终结.迈克尔·夏邦在《电报大街》中探索华裔与黑人族际关系的重建.小说通过对功夫影响下的老中青三代黑人的塑造,揭示了功夫在20世纪70年代是"黑人权力"运动思想和行动的源泉,启迪了颠覆白人文化统治的黑人剥削电影,在当下根植到黑人说唱音乐中.小说钩沉历史,展望未来,将为黑人赋权的功夫文化作为纽带,旨在重建华裔与黑人的族际关系.

    《电报大街》功夫美国华裔与黑人的族际关系重建

    华裔作家哈金、裘小龙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之抒情传统

    余小梅
    150-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哈金和裘小龙作为华裔新移民作家代表分别因现实主义和侦探小说出名.两者小说皆有诗歌引录,具有中国古典小说"以诗抒情"的特点,注重创设诗意,主要表现为三种方式:"引录诗歌""自创诗歌""化诗入文";二者以诗抒情区别主要在于宏观选材引录习惯和微观选词.在皆用清新意象制造诗的意境的同时,哈金倾向引录叙事类、写实性较强的诗歌,而裘小龙往往引录描写性、抒情性强的诗歌;在选词上,哈金一贯坚持语言简约性;裘小龙小说则善用押韵制造乐感,使用大量感官形容词,且其小说"诗""文"相间模式高度程式化.可见,以哈金、裘小龙为代表的华裔英语作家虽然以英语为西方读者创作不同类型风格的小说,但他们有意无意地再现了祖居国古典小说"诗文相间"的文体特征,彰显了自先秦以来中国文学一以贯之的抒情传统.

    哈金裘小龙英语小说"诗""文"相间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