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电压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电压技术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高电压技术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杨迎建

月刊

1003-6520

hve@sgepri.sgcc.com.cn

027-59835528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珞瑜路143号武汉高压研究所

高电压技术/Journal High Voltage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唯一集中、全面地反映当前高电压技术领域科技信息的专业技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中文重要期刊、中文核心期刊,EI page one和《科技文献通报》收录期刊。本刊根据电力生产、建设、科研、教学需要提供导向性、实用性信息及技术措施,推广实用技术的成果,为我国科技发展、领导决策、促进生产发挥接口、载体和桥梁作用。本刊报道内容包括高压设备、输电线路、系统暂态、测试工程、电磁、城网供电、电力电子等及生态环保生物医疗等边缘、交叉学科。既有基础理论研究也有工程实践应用。本刊读者对象为电力系统生产、建设、运行、管理部门及相关产业科研、设计、制造单位的领导、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其他相关工程技术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配电系统形态演化与安全高效运行方法综述

    盛万兴刘科研李昭白牧可...
    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配电网是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点,"双碳"目标驱动的配电网将发生重大变革,已快速从被动配送网络向主动平衡区域电力供需、支撑能源综合利用的资源配置平台转变,呈现更强的"系统化"特征,即从配电网向配电系统转变.在此背景下,该文首先从形态演化路径、多维度耦合关系以及核心研究手段 3个维度梳理总结相关研究,并初步提出新型配电系统未来演化规律与演进方向构想.然后,对新型配电系统演进过程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即故障保护与自愈技术、振荡分析与抑制技术、系统稳定控制技术与协同调度技术进行了总结与讨论,并进一步通过分析关键技术在典型案例中的应用明确了现阶段技术现状与未来需求的差距.最后,对新型配电系统相关技术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新型配电系统分布式资源源网荷储形态演化故障与保护振荡协调调控

    人工智能在新型电力系统智能传感、通信与数据处理领域应用

    杨挺耿毅男郭经红梁云...
    1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电力系统以清洁能源为主体,借助海量数据和计算技术实现电源与负荷间的动态平衡,其核心特征是系统的可观、可测、可控.人工智能作为重要技术支撑,能够在能量流和信息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提升电网智能感知水平,优化通信网资源利用和系统数据处理能力.该文主要介绍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形态、特征和机理,强调了在新形势下的电网数字化转型迫切需求,并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传感、电力通信和电力大数据处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进行梳理分析,探究其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各环节电气量、状态量、环境量的全面感知、即时通信与数据分析,有力支撑电力高级应用.最后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和技术发展展望.

    人工智能新型电力系统机器学习智能传感电力通信数据增强

    新型电力系统下分布式储能应用场景与优化配置

    李建林姜冶蓉马速良崔宜琳...
    30-41,中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分布式能源的大量接入,电力系统面临如何减弱新能源并网引起波动的挑战.合理配置分布式储能能够有效平抑波动,提高电能质量,因此需要对分布式储能配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该文首先研究并归纳了分布式储能的发展现状,其次从新型电力系统下分布式储能的优点入手,通过分析电源侧、电网侧以及用户侧等不同的应用场景,建立了完善的分布式储能合理配置流程,然后分别从优化模型的搭建和优化方法的选择 2方面展开研究,汇总了常用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论述了典型优化算法的适用性,最后根据目前分布式储能配置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优化过程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新型电力系统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储能优化配置智能优化算法

    考虑灵活资源及模数驱动方法的电力系统调度方法综述

    张大海孙锴史一茹李立新...
    4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再生能源及负荷种类的增多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也给电力系统经济调度带来挑战.深入分析总结灵活资源特性并对不确定性的准确建模是评估电力系统灵活性和实现经济调度的基础.基于模型或数据驱动的调度建模方法面临诸多挑战,将模型与数据驱动方式相结合,并充分发挥二者优势是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的发展方向.该文从灵活资源分类及特性、系统灵活性评估方法及优化调度的模型与数据驱动建模 3 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整理.首先,从电网侧、供应侧及需求侧3个方面介绍了系统中的灵活资源,并总结了其调节特性.其次,介绍了权重分配、数理统计及包络区间 3种常用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价指标,并总结了不同方法的适用性.然后,总结了模型驱动或数据驱动的应用现状及其各自优缺点,并对模型数据交互驱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最后,对考虑灵活资源的电力系统调度方案研究进行了展望.

    灵活资源评价指标模型驱动数据驱动优化调度

    "东数西算"背景下多数据中心联合消纳可再生能源途径研究综述

    苏娟董彦君赵晶董敏...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达峰、碳中和"和"东数西算"战略目标背景下,新能源装机占比和数据中心机架数量持续增长,数据中心的负荷调节能力可有效促进新能源消纳.与传统的可中断、可转移负荷不同,数据中心作为一种用电量可观的新型负荷,在时间、空间尺度上均有调节潜力.因此,立足于现有研究成果,该文首先对数据中心能耗模型进行分析,对比了几种常见的建模方法;其次,通过对数据中心时空转移特性的定性分析和对消纳可再生能源潜力定量评估方法的总结,揭示了数据中心的消纳潜力;再次,分别从技术和管理 2个层面梳理了数据中心消纳可再生能源的途径;最后,展望了"东数西算"背景下多数据中心联合消纳可再生能源的途径,为可再生能源消纳提供新的思路,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能耗模型潜力评估消纳途径

    无气象信息条件下基于AGCRN的分布式光伏出力超短期预测方法

    赵洪山孙承妍温开云吴雨晨...
    65-73,中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分布式光伏普遍缺少气象量测装置而导致功率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图卷积循环网络的分布式光伏出力超短期预测方法,可以在无气象数据的条件下,仅基于历史出力数据实现光伏出力精准预测.首先,分析了光伏出力数据兼具时序性和空间相关性,利用门控循环网络提取时序特征,利用自适应图卷积网络挖掘传统图卷积网络无法捕捉的光伏出力潜在空间相关性.然后,融合门控循环单元和自适应图卷积网络,构建自适应图卷积循环网络以提取多光伏站点出力的时空相关性,并利用注意力机制为不同时刻的时空特征分配权重.最后,通过全连接层输出最终的预测结果.采用某地区屋顶光伏实际出力数据在不同预测时间尺度下比较所提方法与其他方法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在没有气象数据的情况下,当预测尺度为15、30、60 min时,相比于传统门控循环网络,所提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减少了16.9%、19.8%和30.5%.

    分布式光伏超短期预测时空相关性无气象信息自适应图卷积门控循环单元

    含高渗透率光伏配电网的集群划分电压控制策略

    葛津铭刘英儒庞丹王朝斌...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布式光伏大规模分散接入导致配电网电压越限问题频繁出现,针对集中控制无法快速响应分布式光伏随机性、就地控制难以实现整体协调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社区算法的分布式光伏集群协同优化电压控制策略.首先,通过改进社区算法,实现了综合考虑功率平衡和节点耦合程度的无功、有功集群划分;然后,充分利用光伏逆变器功率控制能力,提出集群协调电压控制策略;最后,提出电压调节能力的评价指标,对集群内节点调节能力进行评估并选取关键节点,有效减少了控制节点的数目.通过对改进的IEEE 69配电网进行仿真分析可知,所提的电压控制策略能缓解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网的电压越限问题,提高了光伏的消纳能力.

    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配电网集群划分关键节点电压调节

    考虑需求响应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承载能力鲁棒评估方法

    杨志淳杨帆闵怀东胡伟...
    83-92,中插3-中插5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棒优化通常采用多面体模型来描述分布式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却忽略了分布式光伏出力的时空相关性,为此,该文建立了分布式光伏的时空相关性多面体模型,提出了考虑需求侧响应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承载能力鲁棒评估方法.首先,建立分布式光伏出力不确定性的时空相关性多面体模型和电价激励型需求侧响应模型,以最大化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为目标,考虑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多种运行约束和调节策略,建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承载能力两阶段鲁棒评估模型,并采用列与约束生成算法进行迭代求解.在70节点系统上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的管理策略有助于提升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分布式光伏承载能力.

    承载能力交直流混合配电网需求侧响应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两阶段鲁棒优化

    台风场景下基于多种分布式资源协同的弹性配电网两阶段供电恢复策略

    李明昊杨祺铭李更丰刘达夫...
    93-104,中插6-中插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极大威胁配电网安全运行,统筹考虑不同分布式资源特点,发挥分布式资源互补互济优势,有助于解决灾后配电网部分线路损坏、电力供应不足问题,实现电网灾后快速恢复.在电网中分布式资源种类不断丰富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一种台风场景下基于多种分布式资源协同的弹性配电网灾前及灾后两阶段供电恢复策略.首先,考虑配电网和交通网耦合的影响,灾前阶段在考虑电动汽车调度的同时,以加权失电量期望最小为目标建立移动储能和抢修队应急仓库选址模型;其次,根据以上 3 种分布式资源以及柔性负荷的灾后响应特征,将灾后阶段分为紧急功率支撑和负荷快速恢复两个过程,搭建了配电网灾后多时段恢复优化模型;然后,通过深入研究多种分布式资源的优缺点,设计了配电网两阶段供电恢复框架;最后,设计了多组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极端灾害线路抢修移动储能电动汽车V2G灾前预部署电力系统弹性多源协同

    新型配电网多虚拟电厂分布式资源聚合与聚合体优化运行方法

    许泽凯刘曌和敬涵司方远...
    105-116,中插9-中插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不断推进,配电网侧分布式资源聚合与聚合体优化运行成为支撑电网平衡能力提升的关键技术之一.为快速准确表征分布式资源聚合体的功率调节能力,首先通过顶点枚举法求解考虑电源出力不确定性的虚拟电厂可行域;进一步为解决配电网多虚拟电厂经济优化运行问题,设计了计及有功-无功的二元一致性算法,并证明所提算法的收敛性;通过基于可行域边界与二元一致性变量修正方程的修正法则,以满足功率与电压约束;最终得到多虚拟电厂分布式资源聚合与聚合体优化运行的算法流程.通过算例分析与对比,验证了所提资源聚合与聚合体优化运行的框架可行性,以及其相较于传统一致性算法的优势.通过对分布式资源有功-无功调节能力的充分利用,提升了分布式资源参与电网运行的灵活性.

    虚拟电厂二元一致性算法资源聚合与聚合体优化运行可行域顶点枚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