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园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园林
广东园林

吴敏

双月刊

1671-2641

gdla2000@tom.com

020-36377332

510070

广州市先烈中路120号

广东园林/Journal 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力争为广大风景园林及相关行业专业人士和院校师生提供及时、真实、权威的科技信息服务。2006年我刊将增设“名园赏析”和“华南园林树木”两个专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成都市城市蓝绿系统碳储量评估及优化策略究

    钟彦萍张思凝宋昊翔臧家昕...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剧了全球变暖,严重威胁城市与居民的健康福祉.而城市蓝绿系统是适应与缓解气候变化,固碳增汇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碳储量模型与ArcGIS空间可视化分析工具,对城市蓝绿系统碳储量进行评估及分区,结果发现,研究区总碳储量空间分布呈现出"中心低,四周高"的特征,低碳区域集中分布在研究区域的中部且占比最大,碳汇潜力区沿环城生态带分布,高碳区域零星分布在研究区域东侧.据不同碳储量的划分区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碳储量优化策略:高碳区域应优先保护现有的蓝绿空间;碳汇潜力区可调整和恢复现有的蓝绿空间;低碳区域需改良和管理蓝绿空间.

    蓝绿空间碳储量固碳增汇InVEST模型

    基于sDNA和POI数据的桂林龙脊梯田景区村寨地理空间分异及发展优化探析

    陈江碧张艺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助力资源合理利用和引导乡村个性化发展,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桂林龙脊梯田景区核心地带的3个传统村落为例,基于DEM高程数据和相关POI数据,利用ArcGIS的核密度分析和空间设计网络分析(sDNA)工具,分析村落的地形地貌、产业分布、路网可达性等地理空间分异特征及相互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各村寨在景观资源、产业分布和交通可达性方面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性,这些差异影响了村落的旅游吸引力和产业发展潜力.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景观资源区域联动、提升民宿餐饮产业质量、优化游赏路径可达性等策略,以期实现村寨的差异化和联动发展.

    景区村寨地理空间分异核密度分析sDNA

    基于居民意愿的低碳社区建设策略研究——以南京石头城社区为例

    尤阳陶姜忆梁会民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碳社区是低碳城市发展的重要空间,而在低碳社区建设中,居民的低碳生活方式、积极支持并参与低碳倡议的意愿至关重要.通过结合现有理论研究和相关政策文件,对低碳社区建设的发展进行梳理,指出现存问题,并以南京市鼓楼区石头城社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社区中的居民进行低碳社区建设意愿探究,并提出相关建设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意愿是影响城市低碳社区建设内容和效果的关键因素;基于居民意愿调查确立低碳社区建设内容、制度体系和实施对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低碳社区建设路径;基于居民意愿建设低碳社区的策略重点是加强居民对于低碳社区建设的参与度,尤其是养成居民自觉的低碳生活习惯和形成高水平的低碳管理系统.

    风景园林低碳社区公众意愿低碳改造老旧社区更新

    明清广州珠江以北地区士人园林的疗愈环境

    薛寒松冯浚英梁怀月李姝汶...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暑病疫瘴多发的中国岭南地区,明清时期繁盛的岭南园林文化蕴含着精妙的疗愈智慧.以明清时期广州珠江以北地区士人园林为例,考据明清时期《广东新语》《番禺县志》《海山仙馆图卷》等多部志记、诗词、绘画史料与《中外卫生要旨》等岭南医学古籍,揭示明清广州地区士人园林在选址营建、园区布局与空间营造方面独具特色的中医疗愈特性:趋吉祛病、风土相宜的园林选址;避暑消夏的园内环境.并根据入定禅修、放歌赏乐、宴饮雅集等心理疗愈活动,以及射箭攀登、游湖泛舟、擘荔豢兽等生理疗愈活动,分析园居疗愈活动与园景营造之间的对应关系.

    岭南园林疗愈环境广州地区康养景观

    清末广东潮阳三园营造特征探析

    梁泳茵李晓雪郑焯玲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1860年汕头开埠后,潮汕地区对外贸易达到顶峰,潮阳县治商业贸易不断发展,商人群体活动更加活跃,为九邑之最."潮阳三园"是这一时期兴起的3座私家园林,3个园主海外经商或游学的身份背景使得海外的建筑文化、样式和技术得以被引入园中.以清末潮阳三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口述访谈等研究方法,从潮阳三园造园历史背景和3位园主的身份出发,重点对比潮阳三园的园林空间布局、游线组织、营造材料与意匠营造的特征,探讨其在多元文化交流影响下的滨海园林营造特征.潮阳三园在积极吸收与应用西方技术与材料的同时,不忘彰显对潮汕本土园林形式与文化内核的尊崇.

    近代园林岭南园林潮阳三园私家园林园林营造

    李白诗词中月景观的特征与精神内涵探析

    侯煜琳徐瑾张心怡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在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上的卓越成就,李白的涉及月的诗词在中国月亮文化的演变进程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以李白359例涉及月的诗词为研究对象,基于诗词本身讨论李白对月景观构建的主要方式,发现名词、形容词、动词、被动词、介词5种词性构建了98种富含情感、动态的月景观空间组织和连接方式.结合李白的生平及月景观类群空间点位分布图,使用Rostcm6、Gephi等软件对所研究的诗词中的认知要素与情感耦合进行定量分析,得到水上泛舟-思念、城中望月-苦寂、觥筹交错-行乐、北塞战争-冷肃、峰林叠翠-清隐、山川大观-孤高、深宫议政-怀古7组具有不同景观特征和精神内涵的月景观类群,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地理空间和人生境遇下月的不同景观类群及其情感表达.

    风景园林月意象李白景观类群精神内涵时空特征

    澳门石墙树类型及发生特征研究

    黄颂谊陈峥姚翔徐好好...
    11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澳门特别行政区现存着中国境内最古老、最完整、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而在古建筑墙体上生长的石墙树,以生命体的样貌展现着澳门的文化底蕴.为更好了解石墙树及其发生特征,对澳门地区内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记忆场所的石墙树及其附着的构筑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澳门共有石墙树木96株,隶属于5科6属16种,其中桑科榕属Ficus植物的优势最大;石墙树主要集中在场所类的不动产中.石墙树的类型根据其附着位置以及构筑物类型的不同可分为5种(A~E型),经去趋势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可分为2大类,D类型(根系附着墙面、墙根和墙顶)的石墙树因其独特特征与其他类型有所区别而单独分为1类.

    石墙树附生构筑物发生特征澳门

    半自然退塘还林模式下红树林生态环境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动态变化分析

    王媛杜彦君钟云芳杨泽秀...
    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树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是抵御台风、海啸和风暴潮等灾害的生态屏障,也是众多鱼虾蟹贝、昆虫和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珠碧江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开展生态环境和动植物群体调研.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红树林物种多样性评价,并运用Canoco 5.0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退塘还林年限的增加,水体中硝酸盐氮、活性磷酸盐含量呈下降趋势,半自然退塘还林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环境质量;2)在各退塘还林阶段,底栖动物和鱼类多样性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退塘还林区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3)水体温度和沉积物pH与红树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相关,在未来红树林修复过程中需给予更多关注.

    退塘还林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环境因子海南岛

    新时代展览温室的建设与思考

    杨庆华胡永红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展览温室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在新时代,总结展览温室的历史和发展,并探索和研究如何建设一座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温室,具有重要意义.从展览温室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4个时期的代表性温室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展览温室的建设思路,包括定位与功能、建筑与环境、植物与主题、景观与展示、活动与商业5个方面.通过参与或调研已建成展览温室的运营工作,梳理系统性工程、设施设备维护、展陈内容和形式、可持续运营等方面在建设过程中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以期为未来展览温室的营建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风景园林展览温室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植物园

    传统村落康养植物景观调查及营造策略研究

    张梦娜周彦丽
    13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振兴及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乡村康养逐渐成为当下关注的热点,而植物作为乡村康养景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对促进人体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并日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以江西省樟树市彭家村为研究对象,进行传统村落植物种类调查和植物配置模式研究,提出了传统村落的康养植物景观营造策略.结果显示:在康养植物种类方面,彭家古村康养植物种类较单一,以乔木占比最大,草本植物占比次之;在植物康养特性方面,主要涵盖观赏性、食用性、药用性及生产性4个方面,在聚落空间中没有形成较好的植物群落,且草本植物在生活空间中欠缺美观性和实用性;在康养植物景观营造方面,聚落空间植物主要采用4种配置模式,但村内道路绿化季相变化不明显,而村落生产空间植物以3种配置模式为主,但观赏性及参与性较差,暂无法提供农作物体验活动.因此,在传统村落康养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需要遵从传统村落肌理营造多样化的植物景观,注重文化康养和药用康养价值的传承.

    传统村落康养景观植物类型营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