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徐僖

月刊

1000-7555

GFZCLBJB@163.net

028-85401653

610065

成都市四川大学(西区)高分子研究所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Journal 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专业期刊。以专论与综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教学讨论、工业技术与开发等拦日报道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有关的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物化、反应工程、结构与性能、成型加工理论与技术、材料应用与技术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科及其相关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所开展的科研成果。 本刊由45位学术造诣精深的高分子材料专家组成学术阵容强大的编委会,其中两院院士占30%,由著名高分子专家、中科院院士 徐僖教授任主编。该刊宗旨为面向国民经济,注重学术性、信息性、实用性。读者对象是从事与高分子材料有关的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科研、教学、生产及科技管理人员,有关专业的大学生及研究生等。该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长期被《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 A.)、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等国内、外著名检索刊物和文献数据库摘引和收录,连续多年进入(C. A.)干种表,并列在中国入选科技期刊的前十名。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该刊被引频次1999年为第55位,2000年为第53位,被引频次分别为577和707,在材料类期刊中位居首位。2001年该刊首批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科技期刊行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双月刊,国际16开本(A4),每期16印章(253页),采用微机排版,胶印印刷,装帧质量高,国内定价20元/本,全年120元,公开发行,刊号:ISSN 1000—7555、CN51—1293/O6, 邮发刊号62—67,国内读者可在当地邮局订阅,国外读者可在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订阅,国外发行代号BM6669,补订者可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竭诚欢迎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橡胶沥青施工黏度的多尺度特性

    于晓晓王珊珊俞炜王仕峰...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橡胶沥青的微观悬浮结构使得施工黏度高,进而造成耗能、污染和性能变异等工程应用难题,胶粉的微纳分散有助于形成微观胶体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这一瓶颈,因而有必要探索施工黏度的多尺度依赖性.通过分析不同降解胶粉所制备橡胶沥青的组成、聚集态和分子链等多尺度微观结构,研究了胶粉的降解程度、掺量和改性剂类型对降解胶粉改性沥青黏度的影响,以及黏度对剪切速率和温度的敏感特性.结果表明,胶粉的预先降解提高了其在沥青中的分散程度,增加了基体中溶胶含量,减小了凝胶颗粒的含量和尺寸,使黏度随胶粉降解程度的提高而下降.加工黏度随降解胶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降解橡胶含量为35%时,凝胶颗粒接触成网,降解胶粉改性沥青的黏度急剧上升.降解胶粉改性沥青具有明显的流变学剪切敏感特性,温度敏感性相对减弱.深度降解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兼具较高的切敏性和温敏性.工程应用中可采用升温和提高剪切速率(振动频率)结合的方式来提高橡胶沥青的施工和易性.

    橡胶沥青降解胶粉加工性能黏度流变

    含P/N/Si木质素基阻燃剂的制备及其阻燃聚乳酸

    宋艳杨晓涵林肯单雪影...
    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碱木质素(Lig)为原料,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4-(二乙氨基)水杨醛和9,10-二氢-9-氧-10-磷杂菲-10-氧化物为改性剂,通过三步法成功制备了一种含磷、氮、硅元素的木质素基阻燃剂(FR-Lig).热失重分析表明,与Lig相比,FR-Lig在空气中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和成炭能力,其T5%提高了45℃,550℃时的残留量由1.8%提高到 31.6%.然后将FR-Lig用于制备全生物基阻燃聚乳酸复合材料(FR-Lig/PLA),对材料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能、燃烧行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R-Lig的加入可提高PLA的阻燃性能,当添加量为20%时,LOI值可增加至27.5%,垂直燃烧Ul-94过V-0级;即使质量分数10%的加入,也可使PLA的LOI值增加2个数值,UL-94由无等级提高至V-2级,对应PLA的拉伸强度为41.8 MPa,与纯PLA相比,冲击强度可提升约60%;而且,FR-Lig/PLA材料的热稳定性能、耐火性能和抑烟能力得到了提升.此外,残炭的表征及PLA的热重-红外联用分析表明,气相阻燃和凝聚相阻燃在PLA中共同发挥作用,以后者为主,并提出了可能的阻燃机理.

    碱木质素生物基阻燃剂聚乳酸阻燃性能热稳定性能

    PE/SEBS-g-MAH/SEBS的制备及防污性能

    张璇熊玉菲董丽杰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聚乙烯(PE)网衣为基材,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SEBS-g-MAH)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SEBS)为原料,通过浸涂法制备得到PE/SEBS-g-MAH/SEBS(PSMS);分析讨论了不同SEBS附着率时PSMS的力学性能、表面形貌、表面性质、抗蛋白吸附和抗大肠杆菌吸附等性能.结果表明,PSMS表面呈大小不一的泡孔形貌,且随着SEBS附着率的增大,PSMS表面泡孔密度增大,拉伸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当SEBS附着率为46.1%时,PSMS的拉伸强度和表面自由能分别为6.045 MPa和14.055 mN/m,抗蛋白吸附率达93.21%,同时兼具良好的抗大肠杆菌吸附性能.除此之外,PSMS在海洋挂板实验中也表现出良好的防污性能.

    聚乙烯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防污性能

    喷雾干燥结合紫外交联制备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改性丝胶中空微球及其性能

    谭宇浩杜姗韩璐张祎...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制备高耐水性光固化丝胶蛋白(SS)微球,采用喷雾干燥与紫外交联相结合的方法,以丝胶为原料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交联SS中空微球(GMA-g-SS),该法赋予了其良好的耐水稳定性和紫外光固化性能.优化的喷雾干燥工艺参数包括:SS浓度、进风温度及进液速度;研究了GMA浓度、二苯甲酮(BP)用量及紫外辐照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热分析对微球表面形貌结构及稳定性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喷雾干燥SS微球呈单分散空心结构,直径约5~20 μm;GMA-g-SS微球红外光谱在1152 cm-1和764 cm-1处出现环氧基的吸收峰,表明GMA与SS交联成功.交联后微球呈黏连聚集状态,具有较高的紫外光固化性能且耐水稳定性大幅提升,溶失率仅为17.1%.所制备的GMA-g-SS微球具有可调的耐水稳定性和紫外光固化性,是一种有潜力的光固化3D打印生物材料.

    丝胶喷雾干燥交联空心微球紫外光固化

    复合型水性丙烯酸树脂乳液的制备和性能

    王利敏宋晓宇程森祥陈彤...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低玻璃化转变温度、高分子量的丙烯酸树脂乳液与高玻璃化转变温度、低分子量的丙烯酸树脂分散体混合的方式,制备了无交联剂水性丙烯酸树脂复合乳液,用于彩印包装纸与塑料薄膜的热复合.以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羟乙酯等为原料,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相对分子质量(1.48~1.84)×105、玻璃化转变温度(Tg)﹣20~﹣40℃的丙烯酸酯乳液.以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单酯等为原料,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相对分子质量(1.34~1.65)×104、Tg 20~45℃、软化点80~105℃的固体树脂,进一步采用自乳化方法将固体树脂制备成树脂水分散体.考察了不同Tg的丙烯酸酯乳液与水分散体以不同比例混配后的乳液混合体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g为﹣27.6℃的丙烯酸酯乳液与Tg为 28.2℃固体树脂的分散体以质量比8:2混合后,用于PET膜-黑色印刷纸的热复合,剥离强度达到5.6 N/25 mm,持粘性达270 h,可以充分满足覆膜材料的附着力和耐压纹等性能要求.

    丙烯酸树脂乳液树脂水分散体热覆膜剥离强度持粘性

    液体丁腈橡胶增韧丁腈橡胶/硫酸铜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再加工性能

    李西飞赵菊兰邵卓妍李秋影...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笔者课题组之前的工作中,成功地制备和分析了无水硫酸铜(CuSO4)填充丁腈橡胶(NBR)复合材料(NBR/CuSO4),结果表明,CuSO4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橡胶的强度,但同时也牺牲了断裂伸长率和可回收性,其实际应用受到了限制.文中使用低分子量的液体丁腈橡胶(LNBR)增韧NBR/CuSO4,并制备了具有高力学性能和优异可回收性的NBR/CuSO4/LNBR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硫化曲线、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LNBR对CuSO4与NBR的配位反应具有抑制作用;扫描电镜结果表明,LNBR降低了NBR/CuSO4的交联密度.当LNBR的含量为4 phr时,断裂伸长率为583.0%、拉伸强度高达34.2 MPa、断裂能为71.58 MJ/m3.此外,LNBR的加入促进了Cu-腈基(—CN)配位键的断裂和重建,从而提高了NBR/CuSO4/LNBR复合材料的回收能力,其中的一种复合材料经二次加工后的回收率保持在93.6%.

    丁腈橡胶液体丁腈橡胶配位交联拉伸强度循环加工

    含DOPO/吲哚的磺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阻燃环氧树脂

    许文迪陆嘉怡蔡博禹王璐泽...
    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吲哚-3-甲醛、磺胺胍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含DOPO/吲哚的磺胺类化合物(SIAD),并制备了环氧树脂(EP)/SIAD复合材料.加入6%SIAD后,EP/SIAD-6复合材料通过UL-94 V-0等级测试,LOI值提升至32%,其峰值放热率(535 kW/m2)、总热释放(64.2 MJ/m2)和平均有效燃烧热(18.1 MJ/kg)值较纯EP分别下降了37.3%,33.6%和22.5%,呈现出良好的火灾安全性.SIAD通过释放出含磷自由基和不可燃性气体等起到气相阻燃作用,同时通过促进形成致密的连续炭层在凝聚相中起到阻燃作用.

    环氧树脂阻燃机理磺胺类化合物

    DOPS/TPT复配阻燃环氧树脂的性能

    许松江祁钰昭胥秋宦宣英...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一的磷杂菲或三嗪类阻燃剂的阻燃效果有限,为了提高阻燃剂在环氧树脂(EP)中的阻燃效率,将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硫化物(DOPS)与2,4,6-三苯氧基-1,3,5-三嗪(TPT)复配应用于EP中,通过协同阻燃作用来提高EP的阻燃性能,以期获得优异的阻燃效果.文中将DOPS与TPT进行复配,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阻燃EP复合材料.通过热重分析、垂直燃烧、极限氧指数、锥形量热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复合阻燃剂DOPS/TPT对阻燃EP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热重-红外光谱联用分析了材料的残炭形貌和热解气体,探究了其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当阻燃剂的总添加量为9%,DOPS在复合阻燃剂DOPS/TPT中的质量分数为8%时,复合材料EP/DOPS/TPT的LOI值为30.5%,达到UL-94 V-0级,而且其平均热释放速率(av-HRR)、总热释放量(THR)值最低,其阻燃性能、成炭性能和力学性能均优于单独添加DOPS或TPT.从阻燃机理看,2种阻燃剂在气相和凝聚相发挥了协效阻燃作用,弥补了单一阻燃剂的不足,能够进一步提高阻燃效果.

    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硫化物2,4,6-三苯氧基-1,3,5-三嗪复配环氧树脂协效阻燃

    香草醛衍生含磷席夫碱的合成及与DOPO协效阻燃环氧树脂

    李秀云马睿任彬
    7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苯基磷酰二氯、香草醛和4-氨基苯酚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含磷席夫碱阻燃剂(PH-VAN-AP),并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核磁共振磷谱证明其结构符合预期.将DOPO与PH-VAN-AP作为复配阻燃剂PH/DOPO加入环氧树脂(EP)中,通过垂直燃烧(UL-94)、极限氧指数(LOI)和锥形量热测试(CCT)对其阻燃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热失重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了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热降解过程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结果表明,PH/DOPO兼有气相和凝聚相2种阻燃机理,能有效提高EP的燃烧性能.具体而言,当仅添加PH/DOPO至体系的3%(质量分数)时,顺利通过了UL-94测试并达到V-0等级,其LOI由24.7%提高至34.8%.此外,峰值热释放速率(PHRR)和总热释放(THR)分别降低了257 kW/m2和8 MJ/m2,材料的残留量提高了6.8%.添加3%的PH/DOPO,环氧树脂的Tg由149.5℃降至148.1℃,变化不大,表明PH-VAN-AP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由于DOPO加入EP后导致Tg下降的问题.

    环氧树脂席夫碱含磷阻燃剂DOPO

    玻纤质量分数对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水驱动弹头辅助注塑管件的影响

    匡唐清俸三喆朱瑶瑶柳和生...
    8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以玻纤质量分数10%,20%,30%和40%的长玻纤增强聚丙烯(LGFRPP)材料制取一系列水驱动弹头辅助注塑(W-PAIM)管件.探究了玻纤质量分数对玻纤断裂长度、纤维取向、壁厚以及耐压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玻纤质量分数的增加,玻纤断裂长度在较长区间内占比降低;不同玻纤质量分数的W-PAIM制件在壁厚层的取向不同,水道层的玻纤沿流动方向取向较模壁层和中间层更好,当玻纤质量分数为10%与40%时,水道层玻纤取向度最好,玻纤质量分数为20%时,中间层取向最差,玻纤质量分数为30%时,模壁层的玻纤取向较好;随着玻纤质量分数的增加,W-PAIM管件壁厚呈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随着玻纤质量分数的增加,管件的耐压性先增加后减小最后又增加,当玻纤质量分数为20%时,耐压性最好.

    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水驱动弹头辅助注塑玻纤质量分数玻纤长度纤维取向壁厚耐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