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徐僖

月刊

1000-7555

GFZCLBJB@163.net

028-85401653

610065

成都市四川大学(西区)高分子研究所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Journal 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专业期刊。以专论与综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教学讨论、工业技术与开发等拦日报道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有关的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物化、反应工程、结构与性能、成型加工理论与技术、材料应用与技术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科及其相关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所开展的科研成果。 本刊由45位学术造诣精深的高分子材料专家组成学术阵容强大的编委会,其中两院院士占30%,由著名高分子专家、中科院院士 徐僖教授任主编。该刊宗旨为面向国民经济,注重学术性、信息性、实用性。读者对象是从事与高分子材料有关的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科研、教学、生产及科技管理人员,有关专业的大学生及研究生等。该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长期被《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 A.)、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等国内、外著名检索刊物和文献数据库摘引和收录,连续多年进入(C. A.)干种表,并列在中国入选科技期刊的前十名。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该刊被引频次1999年为第55位,2000年为第53位,被引频次分别为577和707,在材料类期刊中位居首位。2001年该刊首批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科技期刊行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双月刊,国际16开本(A4),每期16印章(253页),采用微机排版,胶印印刷,装帧质量高,国内定价20元/本,全年120元,公开发行,刊号:ISSN 1000—7555、CN51—1293/O6, 邮发刊号62—67,国内读者可在当地邮局订阅,国外读者可在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订阅,国外发行代号BM6669,补订者可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竭诚欢迎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苯乙烯共混体系发泡过程中气泡壁不均匀性的实验与模拟

    江翠葛宇凯刘涛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2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苯乙烯(PS)共混,并采用超临界CO2间歇发泡工艺制备其发泡材料.采用高倍扫描电镜实验测量PS共混体系发泡后气泡壁的形状参数,即气泡壁厚度分布δθ/δmax,同时基于气泡壁形状演变模型(BWSE)模拟计算对应样品发泡过程中的δθ/δmax,将模拟结果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发现模拟所得δθ/δmax曲线与实验所测结果具有相同趋势.在多种比例共混的PS体系中,模型预测的气泡壁非均匀因子(γ)与实验值呈现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表明BWSE模型能用于半定量化分析不同PS在泡孔生长过程中的微观气泡壁形状和泡孔结构.模拟结果揭示了 PS流变行为与其发泡材料微观泡孔结构的内在关联:流变性能影响PS的气泡壁不均匀拉伸行为,通过BWSE模型能够基于流变性能数据计算出泡孔壁的变形规律.

    聚苯乙烯泡沫气泡壁形状不均匀拉伸模型预测

    二氧化硅开口剂在流延聚丙烯薄膜中的应用及开口机理

    赵驯胡颖妮胡伟民宋墩墩...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4种二氧化硅(SiO2)开口剂及一种进口开口剂AB905,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在相同的加工条件下制备了 5种流延聚丙烯膜(CPP)/SiO2母粒并流延成膜.结果表明,5种开口剂都能满足CPP膜的防粘开口性能要求,动/静摩擦系数均降到0.12以内(属于高爽滑性).50 ℃,7 kPa负载下压制24 h的抗粘连性测试表明,K45和AB905制成的CPP膜间均没有任何粘连,而纯PP膜有一定的粘连.原子力显微镜分析表明,亚微米级SiO2开口剂粒子附近都存在凹坑,这些凹坑对降低负压、减小范德华力从而降低PP薄膜的粘连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最后,根据实验数据首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CPP膜的防粘连与开口原理模型,有望为生产更高防粘开口效率的开口剂提供参考.

    二氧化硅防粘开口剂聚丙烯凹坑

    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对应力的自感知

    席翔李海龙陈友元裴景奇...
    115-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C/C)具有优异的力学和导电性能,但其介电性能的报道较为罕见.文中采用LCR测量仪测量C/C的相对介电常数,采用电流源和纳伏表通过四电极法测量C/C的电阻率,研究了 C/C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电阻率随压应变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单位应变下相对介电常数的变化率(528±8)是电阻率变化率(111±5)的4.7倍,说明C/C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对其微观结构的改变更敏感.此外,压应变下C/C介电性能的增强归因于应变诱导的微缺陷提供了部分电子和空穴参与空间电荷极化的场所,以及压应变改善了极化连续性.单位压应变下增加的参与极化的电子或空穴的数量为(1.37±0.02)×1010.C/C的相对介电常数低于碳纤维和石墨,可归因于碳基体中较高的孔隙率及较多的界面.

    碳纤维复合材料介电性能自感知极化介电常数

    高强度耐低温离子水凝胶的制备及在摩擦纳米发电机中的应用

    王洋刘文博杨宇姜炜坤...
    125-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作为一种新型可持续的能量收集设备,具有自供电、高输出、低成本、灵活性和轻量化等优点.然而,传统TENG的电极材料为金属薄膜、碳片和液态金属等,存在可拉伸性差、导电性差且在低温无法工作等缺点.文中将氯化锌(ZnCl2)、磺基甜菜碱(SBMA)、纳米纤维素(CNC)和柠檬酸(CA)引入聚丙烯酸(AA)基体中,制备了具有优异力学性能(拉伸强度2.16 MPa、断裂伸长率382%)、抗疲劳性、导电性能(9.3 mS/cm)、抗冻性能(-75 ℃)和保水性能的离子水凝胶材料.基于该离子水凝胶所制备的TENG具有良好的可拉伸性、抗冻性(-50 ℃)和稳定的输出电压(60 V),能够将人体运动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成功点亮了 39个LED灯.因此该水凝胶基TENG在能量收集领域展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纳米纤维素柠檬酸磺基甜菜碱氯化锌摩擦纳米发电机

    聚乙二醇@聚乙烯醇同轴相变纤维的储热特性

    徐瑾陈龙王金玉何燕...
    13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具有高相变焓的聚乙二醇(PEG 4000)为核层相变材料(PCM)、聚乙烯醇(PVA)为壳层支撑材料、绿色溶剂水为壳层和核层材料溶剂,通过同轴静电纺丝制备出不同核层纺丝液浓度、进液速度的核-壳相变纤维.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照片显示,在PEG质量分数为45%、进液速度为0.06 mL/h时,PEG@PVA具有良好的形貌及较高含量的PEG,相变纤维核壳分界面明显.红外光谱分析显示,PEG与PVA化学相容性良好;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重分析表明,PEG@PVA熔融温度为62.8 ℃,熔融焓为86.40 J/g,封装效率为42.2%,并且相变纤维膜起始热分解温度较高,在经过500次热循环实验后,熔融焓约损失3.1%,仍能保持绝大部分相变能力;导热测试表明,PEG@PVA膜的热导率介于壳层PVA与核层PEG之间;模拟PEG@PVA膜在工作环境中的温度变化得到温度-时间曲线,结果表明,相变纤维膜可以有效地调节微环境的温度.

    静电纺丝同轴纤维相变材料储热性能

    高导热相变水凝胶的制备及温度响应性

    符浩曹正李震杨孟晓...
    144-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相变水凝胶用于温度监测时会面临响应时间长、力学性能不佳、导电性能差、相变焓低等问题.因此,文中以黄原胶和聚乙烯醇为主要原料,利用黄原胶分子的多官能团活性和分散性,对石蜡进行乳化,结合Zn2+和纳米氧化铝的离子导电性和高导热性,制备了兼具高热焓、高导热、高导电和强力学的双网络交联黄原胶/石蜡/聚乙烯醇/硼酸/锌离子/纳米氧化铝(XPPB-Zn2+-Al2O3)相变水凝胶.扫描电镜图片显示,相变微粒均匀嵌入到水凝胶的微结构中;力学测试结果显示,双交联网络赋予相变水凝胶优异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达到(0.38±0.01)MP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显示,水凝胶相变焓高达(180.98±3.12)J/g.此外,相变水凝胶展现出高的导热性,其热传导系数达到(0.558±0.035)W/(m·K),电阻温度系数达到1.23%℃1,在25~60 ℃范围内,显示出良好的温度循环稳定性.文中所制备的高性能相变水凝胶在温度监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黄原胶石蜡相变水凝胶温度响应性

    光热双响应形状记忆聚己内酯的制备与性能

    张勇波童大山汪艳
    154-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状记忆聚合物(SMPs)因其形变量大、形状恢复性能优异及刺激相应方式丰富等优点在医疗器械、航天航空等多个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以羧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光热转换填料,采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热引发聚己内酯(PCL)交联制备了羧基化MWCNT/PCL光热双响应形状记忆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光热转换性能、形状记忆性能及力学性能等.结果表明,羧基化MWCNT的加入使得材料具备了光响应的特性,同时对力学性能也有一定的提升;当DCP和羧基化MWCNT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和1%时,材料的形状固定率和形状回复率最优,分别为99.37%和98.53%,且在近红外光照射下30 s内便能回复原样,表现出优秀的形状记忆性能.相较于未交联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从15.37 MPa提高到27.85 MPa,提高了 81.85%,而断裂伸长率从1046.5%降低至982.48%,下降了 6.12%.

    形状记忆聚合物聚己内酯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光热响应

    生物降解性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郭欣怡朱光明
    160-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状记忆聚合物(SMP)可以在特定的刺激下改变形状,是一类应用前景广阔的智能材料.生物降解性SMP可以在人体内分解.这种材料符合生物医学应用中的严格要求,是微创手术和可触发生物医学设备的理想选择,对其中部分材料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有着广泛的用途.文中综述了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聚十二烷甘油酯(PGD)、聚(ω-十五酸内酯)(PPDL)等几种主要的生物降解性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形状记忆效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生物可降解形状记忆聚合物形状记忆机理

    导热复合材料降低填料之间界面热阻研究进展

    万炜涛潘晨郭呈毅王红玉...
    170-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合材料热导率增强的低效率源于其内部存在界面热阻——填料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热阻及填料之间的界面热阻.目前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降低填料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热阻,而高填充量下填料之间的界面热阻才是影响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关键因素.文中从增加填料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提高填料之间的键接强度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降低填料之间界面热阻的研究进展,为高导热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参考.

    复合材料热导率填料界面热阻

    二维碳基Janus薄膜的研究进展

    李汭文徐祖顺杨婷婷姚丽...
    181-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碳纳米管(CNTs)及石墨烯为代表的碳纳米材料具有卓越的物理、化学、电学和光学性质.其可控组装的二维碳基薄膜具有高比表面积、高透过率和良好柔性,广泛应用于柔性薄膜、微电子器件及储能领域.在此基础上引入高分子组分结合形成二维碳基Janus薄膜,不仅维持了其导电导热性,还结合了高分子的刺激响应和调控特性,通过非对称特征,实现了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协同,大幅拓宽了其应用领域.文中综述了二维碳基Janus薄膜的研究近况.首先从物理法和化学法两方面介绍了二维碳基Janus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物理法包括界面成膜法、真空抽滤法和层层组装法等;化学法包含界面聚合及化学接枝等方法.然后总结了二维碳基Janus薄膜在传感、驱动、海水淡化、油水分离等多个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讨论了二维碳基Janus膜的发展前景及面临的挑战.

    Janus膜二维碳基薄膜传感器驱动器海水淡化油水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