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徐僖

月刊

1000-7555

GFZCLBJB@163.net

028-85401653

610065

成都市四川大学(西区)高分子研究所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Journal 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专业期刊。以专论与综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教学讨论、工业技术与开发等拦日报道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有关的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物化、反应工程、结构与性能、成型加工理论与技术、材料应用与技术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科及其相关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所开展的科研成果。 本刊由45位学术造诣精深的高分子材料专家组成学术阵容强大的编委会,其中两院院士占30%,由著名高分子专家、中科院院士 徐僖教授任主编。该刊宗旨为面向国民经济,注重学术性、信息性、实用性。读者对象是从事与高分子材料有关的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科研、教学、生产及科技管理人员,有关专业的大学生及研究生等。该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长期被《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 A.)、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等国内、外著名检索刊物和文献数据库摘引和收录,连续多年进入(C. A.)干种表,并列在中国入选科技期刊的前十名。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该刊被引频次1999年为第55位,2000年为第53位,被引频次分别为577和707,在材料类期刊中位居首位。2001年该刊首批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科技期刊行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双月刊,国际16开本(A4),每期16印章(253页),采用微机排版,胶印印刷,装帧质量高,国内定价20元/本,全年120元,公开发行,刊号:ISSN 1000—7555、CN51—1293/O6, 邮发刊号62—67,国内读者可在当地邮局订阅,国外读者可在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订阅,国外发行代号BM6669,补订者可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竭诚欢迎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二(2-重氮-2-苯乙酸)-1,4-丁二醇酯交联剂的合成及在聚己内酯交联中的应用

    郭欣怡朱光明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氮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放出氮气生成卡宾结构,这种高活性的卡宾可以与低表面能的聚己内酯材料进行交联反应,得到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交联聚己内酯材料.文中成功合成了一种重氮型交联剂——二(2-重氮-2-苯乙酸)-1,4-丁二醇酯,并优化了该交联剂的合成条件,使其产率可达92.8%.将二(2-重氮-2-苯乙酸)-1,4-丁二醇酯交联剂加入聚己内酯(PCL)中,成功实现了 PCL的交联.当二(2-重氮-2-苯乙酸)-1,4-丁二醇酯添加量为PCL质量的20%时,测得凝胶含量为61.1%,得到的交联PCL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性能,其形状恢复率大于95%、形状固定率可达100%.

    重氮化合物聚己内酯交联反应形状记忆效应

    多孔环氧树脂基固体电解质微观结构与性能

    孙小巍刘帅叶金蕊雷琴...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以聚乙二醇200为制孔剂、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为树脂基体、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PACM)和聚醚胺(D230)为固化剂,使用反应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多种多孔环氧树脂,研究了制孔剂比例与固化剂种类对多孔环氧树脂微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制孔剂比例增加,PACM体系多孔环氧树脂微孔结构由非贯通圆孔变为由环氧树脂小球连接的贯通结构,而D230体系多孔环氧树脂由独立小孔逐渐发展为三维骨架孔道.D230三维贯通骨架结构更利于制孔剂的去除和离子通道的形成,可在保留较完整树脂骨架的同时获得较高离子电导率(1.81 mS/cm);而PACM海绵状微孔更容易形成闭合孔道,在制孔剂与树脂质量比超过3∶1的情况下可获得较高离子电导率(2.02 mS/cm),但此时微观形貌表现为独立树脂小球,失去力学性能.此外,在制备的树脂固体电解质块体结构中,D230体系在更低的制孔剂比例下(制孔剂与树脂质量比为2∶1)测得离子电导率(0.35 mS/cm),表明大厚度条件下,D230体系三维网络结构对比PACM体系圆孔更有利于形成连续离子通道.

    制孔剂固化剂多孔环氧树脂微观形貌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改性乙烯-a-烯烃共聚物封装胶膜

    张志远徐梦楠陶家骏蒋姗...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苯乙烯(St)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接枝单体,熔融接枝乙烯-a-烯烃共聚物(POE)制备POE-g-P(HEMA-co-St)(以下简称POE-g-PHS)和POE-g-P(HEMA-co-St-co-KH570)(以下简称POE-g-PHSK).以过氧化-2-乙基己基碳酸叔丁酯(TBEC)为交联剂、POE-g-PHS和POE-g-PHSK为改性剂,分别加入POE基材中,经熔融共混和层压交联制备POE/POE-g-PHS胶膜和POE/POE-g-PHSK胶膜,研究了POE-g-PHS和POE-g-PHSK对胶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E-g-PHS和POE-g-PHSK含量的增加,POE预制膜的防交联剂迁移能力明显提升;同时,POE胶膜交联度的提升和结晶度的变化也影响其综合性能.当POE-g-PHS和POE-g-PHSK质量分数分别为9%和6%时,综合性能最优.预制膜表面摩擦系数变化率从17.13%分别降低到0.53%和0.49%,胶膜交联度从86.28%分别提高至89.87%和90.91%,剥离强度从12.86 N/cm分别提升至20.86 N/cm和32.14N/cm,同时,抗紫外老化性能、力学性能和体积电阻率等性能均有提升.

    乙烯-a-烯烃共聚物胶膜熔融接枝交联剂迁移表面摩擦系数

    丙烯酰胺对丙烯酸系高吸水树脂耐盐性的影响

    胡穎兰冉瑾崔鹏郝文涛...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水溶液法制备了聚丙烯酸/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共聚高吸水树脂(P(AA/AAS-co-AM)),通过元素分析、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表征手段,测定并计算了树脂电荷密度、交联密度和亲水性,结合Flory吸水理论,研究了微观结构与树脂耐盐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丙烯酰胺对丙烯酸系高吸水树脂耐盐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丙烯酸和丙烯酰胺质量比(m(AA)∶m(AM))从10∶0增加到8∶2、0.9%NaCl溶液中的溶胀率由52.00 g/g提高到78.86 g/g,其主要原因是亲水性提高;m(AA)∶m(AM)从8∶2增加到6∶4、溶胀率由78.86 g/g下降到34.35 g/g,主要原因是电荷密度的下降和交联密度的提高.

    丙烯酰胺电荷密度交联密度亲水性Flory吸水理论耐盐性

    高透明耐溶剂性聚碳酸酯合金材料的制备

    李一搏盖景刚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碳酸酯(PC)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但其熔体黏度大、流动性差、共混合金透光率下降、在极性溶剂中易应力开裂,这些缺点大大限制了 PC的应用,文中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与PC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 PC/PETG合金,并研究了共混合金的微观结构、热性能、透光性、力学性能及耐溶剂性能等.结果表明,PC/PETG合金只有1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PC和PETG两组分之间无明显相界面,相容性良好,使得合金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拉伸强度,当PETG质量分数为10%,合金透光率高达85%,拉伸强度为58.31 MPa,比纯PC提高了 5.5%;尽管共混合金只有1个Tg值,但并未发生酯交换反应,这有利于合金保持各组分原有的性质,PETG可以有效促进PC分子链的解缠结,改善PC的熔体加工流动性,当PETG质量分数仅为10%时,流动性提高了约34.8%;而且无论在丙酮还是在二甲苯溶剂中,相对于纯PC,PC/PETG合金的溶剂开裂现象明显减弱.

    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共混合金透明性耐溶剂性

    阻燃剂对微孔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吴晓霞张旭东甄茂民李晓东...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可膨胀石墨(EG)、可膨胀石墨/三聚氰胺聚磷酸盐(EG/MPP)和可膨胀石墨/三聚氰胺聚磷酸盐/甲基膦酸二甲酯(EG/MPP/DMMP)为阻燃剂制备了具有阻燃功能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MPUE),通过热重分析、极限氧指数(LOI)测定仪及水平垂直燃烧测试,研究了阻燃剂对微孔聚氨酯弹性体热降解行为和阻燃性能的影响,重点分析了阻燃剂对力学性能、动态减振、耐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EG,在质量分数20%以上才对MPUE具有较明显的阻燃效果,但随着EG含量增加,MPUE的动态减振效果和耐蠕变性能变差.EG与MPP复配,对MPUE的阻燃性能有显著改善,但MPUE的动态减振和耐蠕变性能等指标仍偏高.EG/MPP/DMMP复配,阻燃性能进一步提升,并且改善了动态减振性能和耐蠕变性能,质量分数为11%,m(EG)/m(MPP)/m(DMMP)=1∶2∶1时,MPUE的LOI仍有27.8%,动静刚度比降到了 1.35以内.

    微孔聚氨酯弹性体可膨胀石墨阻燃动态减振耐蠕变

    聚乙二醇/石墨烯复合相变电热膜的制备与性能

    谢成西刘太奇赵荣吴飞翔...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采用价格低廉的多层石墨烯(MLG)为导电填料,潜热较高的聚乙二醇(PEG)相变材料为基体,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具有良好电热性能的复合相变电热膜.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升降温实验等分析了相变电热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构性能、相变焓、热稳定性和电热性能.SEM结果表明,MLG与PEG基体中分散较好,并在PEG中构建了 MLG杂化网络,其中MLG提供了导热路径,并限制了 PEG在相变过程中的泄漏.FT-IR和XRD结果表明,在制备过程中,PEG与MLG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但PEG的结晶度有所降低.DSC和TGA分析表明,MLG质量分数为7%时,该复合相变材料相变焓为164 J/g,开始热失重温度为300 ℃左右.升降温实验表明电热膜具有可靠的温度调节性能,3 g PEG/MLG(7%)样品在20V电压下可升温至91.3 ℃,并且能在相变温度65 ℃附近保温280 s以上.

    相变材料电热转换聚乙二醇相变焓

    剥离蒙脱石/纤维素基超疏水气凝胶的构建及高效油水分离的应用

    胡雅金学群汤睿徐诗琪...
    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纤维素气凝胶存在的制备成本高、力学性能差、油水分离效率低等问题,将价廉易得且具有大比表面积的剥离蒙脱石(MMTex)引入到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与羧基化纳米纤维素(CNF-C)的交联网络结构中,通过简单的冷冻干燥、常温浸渍法制备了超疏水的剥离蒙脱石/纤维素基气凝胶(MMTex/CMC/CNF-C).结果表明,剥离蒙脱石的添加,进一步调控了纤维素气凝胶的孔结构,构建了致密、连续、稳定的三维蜂窝网络结构,孔隙率高达97.60%,从而协同提升了纤维素气凝胶的力学性能和吸附性能.此外,MMTex/CMC/CNF-C还表现出优越的回弹性(在60%应变下迅速恢复形变)、良好的耐酸碱盐特性和超轻且超疏水性(接触角为150.4°),保证了气凝胶在恶劣环境下的高效油水分离性能以及可循环使用性.对正己烷、环己烷、二氯甲烷、花生油和废弃机油等不同油品的吸附量达到24.6~53.8 g/g,且5次循环使用后吸附量仍能维持在原始吸附量的85%,吸收的油可以被简便回收.其研究为构建具有高成本效益且高效的油水分离材料提供了参考.

    剥离蒙脱石纤维素气凝胶超疏水力学性能油水分离

    季戊四醇芳基膦酸酯的制备及阻燃环氧树脂作用机制

    陈泳齐熊莹欣阎辰涛王春敏...
    6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环氧树脂(EP)的阻燃性能,以传统的成炭剂季戊四醇(PER)和苯基膦酰二氯(PPDC)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成功制备了阻燃剂季戊四醇芳基膦酸酯(PBPP).并将其引入到EP基体中,制备了阻燃EP复合材料.通过测试表明,当PBPP的质量分数为6%时,EP/PBPP6复合材料顺利获得了 UL-94 V-0级,极限氧指数达32.5%,且EP材料的熔滴得到了明显的抑制.热重分析表明,PBPP的引入促进了 EP基体的提前降解炭化,使得EP/PBPP复合材料表面形成了致密且坚硬的炭层,其有效地在凝聚相中发挥了屏障作用,使得EP/PBPP复合材料的PHRR和THR相比于纯EP,分别降低了 66.9%和50.4%.此外,PBPP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含磷自由基有效地在气相中发挥了抑制作用,使EP/PBPP复合材料的av-EHC显著降低,赋予了 EP优异的火安全性能.

    环氧树脂芳基膦酸酯阻燃性能阻燃机理

    正电子湮没谱表征热处理工艺对聚碳酸酯力学性能的影响

    孙琦伟王韬许雪婷葛勇...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察了退火和淬火2种热处理方法所用的不同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聚碳酸酯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正电子湮没谱分析经过不同热处理工艺后聚碳酸酯内部自由体积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及以上进行一定时间的淬火可通过增大内部自由体积含量和尺寸来显著改善聚碳酸酯的韧性,降低材料的屈服强度和弯曲强度,提高缺口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淬火不能改变材料内部的自由体积,不能提高材料的韧性.退火只能降低材料内部自由体积的含量和尺寸,但不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且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大幅降低.

    正电子湮没谱退火淬火聚碳酸酯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