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徐僖

月刊

1000-7555

GFZCLBJB@163.net

028-85401653

610065

成都市四川大学(西区)高分子研究所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Journal 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专业期刊。以专论与综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教学讨论、工业技术与开发等拦日报道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有关的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物化、反应工程、结构与性能、成型加工理论与技术、材料应用与技术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科及其相关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所开展的科研成果。 本刊由45位学术造诣精深的高分子材料专家组成学术阵容强大的编委会,其中两院院士占30%,由著名高分子专家、中科院院士 徐僖教授任主编。该刊宗旨为面向国民经济,注重学术性、信息性、实用性。读者对象是从事与高分子材料有关的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科研、教学、生产及科技管理人员,有关专业的大学生及研究生等。该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长期被《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 A.)、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等国内、外著名检索刊物和文献数据库摘引和收录,连续多年进入(C. A.)干种表,并列在中国入选科技期刊的前十名。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该刊被引频次1999年为第55位,2000年为第53位,被引频次分别为577和707,在材料类期刊中位居首位。2001年该刊首批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科技期刊行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双月刊,国际16开本(A4),每期16印章(253页),采用微机排版,胶印印刷,装帧质量高,国内定价20元/本,全年120元,公开发行,刊号:ISSN 1000—7555、CN51—1293/O6, 邮发刊号62—67,国内读者可在当地邮局订阅,国外读者可在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订阅,国外发行代号BM6669,补订者可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竭诚欢迎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NH2-MOF-199@粘胶复合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及有机染料吸附性能

    孙辉李逢春丰江丽谢有秀...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原位溶剂热法在粘胶水刺非织造材料(VSN)表面合成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NH2-MOF-199,制备了NH2-MOF-199@粘胶水刺复合非织造材料(NH2-MOF-199@VSN);然后,将NH2-MOF-199@VSN经200℃高温煅烧,得到炭化后的NH2-MOF-199@VSNC.结果表明,呈八面体结构的NH2-MOF-199晶体粒子被均匀、致密地固定在VSN表面.高温炭化后,NH2-MOF-199粒子的表面出现小孔和裂纹.与VSN和NH2-MOF-199@VSN相比,NH2-MOF-199@VSNC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效果最佳.当吸附溶液的温度为30 ℃,pH=7时,NH2-MOF-199@VSNC对MB的吸附效率最高,为98.42%,经5次重复吸附使用后,NH2-MOF-199@VSNC对MB的吸附效率仍有65.76%.NH2-MOF-199@VSNC对MB的吸附是吸热、熵增且自发的过程,与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相比,其对MB的吸附过程更适合用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描述,吸附机理以化学吸附为主,伴随着物理吸附.

    粘胶水刺非织造材料NH2-MOF-199炭化亚甲基蓝吸附性能

    类聚氨基酸大分子的制备及其减水分散性能

    蒋春源陈元丰马建峰李兴建...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羧酸减水剂因为具有掺量低、减水率高及绿色环保等优点备受青睐,但实际应用中却因受到混凝土骨料中泥含量的影响,也常伴有相容性差、减水率低及坍落度损失大等问题.因此,文中从聚合物分子结构设计入手,采用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TPEG)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进行共聚,再利用支链末端功能环氧基团与氨基乙酸(GA)反应制备了类聚氨基酸大分子(PAAs).采用凝胶色谱和动态光散射对PAAs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分布以及在水溶液中的聚集形态进行了表征,通过水泥净浆和混凝土实验对PAAs减水分散和抗泥敏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As在水溶液中以纳米聚集体的形式存在,粒径约30~120 nm,而正是由于PAAs聚集体的空间位阻效应在有效分散水泥颗粒的同时,还能显著阻止混凝土骨料中"泥"(蒙脱土)对PAAs的竞争插层吸附消耗,因而PAAs具有优异的减水分散和抗泥敏感性能,应用前景广阔.

    聚羧酸减水剂类聚氨基酸大分子自组装减水分散抗泥敏感

    乙酸乙烯酯-马来酰亚胺共聚物及其醇解物的制备

    赵小海白军伟张军华
    1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乙酸乙烯酯(VAc)的溶液聚合一般以甲醇为溶剂,但以甲醇为溶剂进行VAc与马来酰亚胺(HMI)的共聚研究目前较少报道.文中采用Finemen-Ross方法计算了VAc与HMI在甲醇中的竞聚率,分别是rHMI=4.15和rVAc=1.76× 10-3.之后采用饥饿投料法获得了一系列含有不同HMI含量的聚乙酸乙烯酯共聚物(PVAc/HMI),醇解后得到聚乙烯醇共聚物(PVA/HMI).结果显示,随HMI投料比从0%(摩尔分数)增加到4%,所得PVAc/HMI的Tg上升了20%、弹性模量增加了67%,PVA/HMI的Tg上升了12%.

    乙酸乙烯酯马来酰亚胺共聚物

    多巴胺对碳纤维增强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俞大为余婷朱金铭杨家操...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纤维增强聚苯硫醚复合材料(CF/PPS)因其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关注,但实际应用中发现碳纤维与聚苯硫醚的界面结合并不理想,因此,改善CF/PPS界面结合强度来提升其宏观力学性能就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文中基于微球脱粘技术,将具有优良黏附性的多巴胺水溶液作为界面改性剂,对纤维进行表面改性,采用微球脱粘实验和宏观拉伸等实验测试探究了不同多巴胺浓度对CF/PPS界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多巴胺浓度为2 g/L时,聚多巴胺在碳纤维表面均匀黏附,形成较好的微纳结构,涂覆效果最佳,表观界面剪切强度最大为36.09 MPa,较未改性前增加13.50%;PDA-CF2/PPS拉伸试样的断面呈现凹凸不平的形态,拔出的碳纤维上残留树脂基体最多,具有良好的界面改性效果.

    碳纤维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多巴胺界面性能

    氧化锌/Lyocell复合纤维的制备及性能

    高敏程春祖徐中凯赵庆波...
    3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纳米氧化锌与Lyocell纤维素溶液的共混纺丝,以N-甲基吗啉-N-氧化物(NNMO)水溶液作为分散介质,制备了NMMO基高分散型纳米氧化锌分散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原液共混工艺及干湿法纺丝工艺制备了不同氧化锌含量的氧化锌/Lyocell复合纤维.采用旋转流变仪、纳米粒度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和纤维强伸度仪分别研究了纳米氧化锌的添加对Lyocell纤维素溶液的流变性能及对复合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研磨分散后纳米氧化锌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值由-19.1 mV提升至-42 mV,与Lyocell纤维素溶液相容性较好;纳米氧化锌的添加提高了Lyocell纤维的热稳定性,当纳米氧化锌的质量分数为1%时,氧化锌/Lyocell复合纤维的初始分解温度较普通Lyocell纤维提高了26 ℃,断裂强度及初始模量分别提高了8.6%和10.4%;该复合纤维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均在99%以上,洗涤20次后抗菌率无变化,具备优异的抗菌性能.

    纳米氧化锌共混纺丝复合纤维Lyocell纤维抗菌

    超临界CO2辅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珠粒发泡

    陈先娇梁锦涵胡圣飞
    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化学结构相似,熔融温度相近且结晶速率、熔体强度等性能互补的特点在PET/PBT合金化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文中采用扩链剂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GMA)和碳纳米管(CNTs)协同改性PET/PBT,并通过超临界CO2浸渍辅助发泡制备了PET/PBT发泡珠粒.结果表明,EMA-g-GMA(EG)的加入起到了扩链增容效果,提高了体系交联度和黏弹性;CNTs的加入有效提高了体系稳定性和黏度,并延缓了PET/PBT基体的降解;EG和CNTs的加入使可发泡温度从260 ℃降至200 ℃,泡孔分布趋于均匀,泡孔结构得到改善;在260 ℃,平均泡孔尺寸从4.4 µm降至3.37 μm,泡孔密度从3.06×109 cm-3提高至 5.32×109cm3;PET/PBT/EG,PET/PBT/CNTs 和PET/PBT/EG/CNTs的拉伸强度相比于 PET/PBT,分别提高了97%,67.6%和79.3%,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93.4%,57.4%和80.3%.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碳纳米管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珠粒发泡

    丝胶多肽水溶液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抗氧化性

    韩璐周伟涛谭宇浩李勇...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废弃丝胶绿色、高质资源化利用,以水为溶剂,利用回收丝胶蛋白多肽(RSP)配置不同浓度溶液,研究其溶液特性与静电纺丝可纺性,重点考察了RSP水溶液的稳定性、稳态流变行为及表面张力,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了RSP制品的微观形貌及结构.结果表明,RSP溶液浓度可达70%,远高于普通静电纺丝溶液浓度(10%~20%),溶液稳定性良好,且RSP溶液浓度对其稳态流变行为和表面张力影响显著;通过改变RSP浓度(40%~70%)可以实现产品形貌调控,60%RSP水溶液可纺性最佳,RSP纳米纤维成型良好、表面光滑,纵面呈现明显的扁平带状结构,其纤维分布均匀、平均直径为814.84 nm;结构以无规卷曲和α螺旋为主.此外,探讨了RSP纳米纤维作为固态面膜功能层的可行性,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达67.82%和52.68%,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效果,是一种理想的固态面膜材料.

    丝胶蛋白多肽水性溶液溶液性质静电纺丝可纺性抗氧化性

    闭式线型喷头静电纺丝及工艺参数影响

    周海迎范颖鑫柳和生邢升...
    6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产量低、针头堵塞和溶剂挥发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闭式线型喷头静电纺丝装置.采用Comsol软件分别模拟了开式、闭式辊筒的电场分布,并研究了各金属丝的电场强度.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聚合物溶液浓度、工作电压、纺丝距离和旋转速度4个工艺参数对聚偏二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形貌的影响.应用响应面法建立了工艺参数与纳米纤维直径的多元回归模型,评价了4个工艺参数对纳米纤维直径的影响.正交实验获得的纳米纤维平均直径(MFD)为93.85~206.42nm,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28%~45.13%.研究结果表明,PVDF纳米纤维MFD受聚合物溶液浓度和纺丝距离影响显著,受工作电压和旋转速度的影响不显著;PVDF纳米纤维MFD随聚合物溶液浓度、工作电压、旋转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纺丝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纳米纤维静电纺丝电场仿真响应面法

    聚己内酯掺杂竹荪多糖的3D打印工艺及性能

    卢山何莹马泽宇刘建波...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3D打印技术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但聚己内酯(PCL)由于其亲水性和韧性的问题在此领域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为此,文中用竹荪提取的多糖物质对PCL进行复合改性,制备了多糖/PCL 3D打印支架,旨在改善其力学性能并提高其生物学性能以促进组织工程应用.通过拉伸试验表明,添加多糖后的PCL韧性明显提升且弹性模量更接近于骨组织.接触角试验表明,添加多糖后提高了表面的润湿性,接触角从92°降低至76°.经过体外细胞培养验证,添加多糖后生物相容性有所提高.研究表明,添加1%多糖后的改性支架表现出最优异的亲水性、韧性和生物相容性,且显著增强了成骨细胞的附着.

    聚己内酯竹荪多糖3D打印组织工程支架

    不同吸附基团的减水剂对水泥浆体塑性黏度的影响

    钱珊珊陈烽彭荩影刘晓...
    8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主链不同吸附基团对水泥吸附与分散和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分别以单羧酸吸附基团的丙烯酸(AA)、双羧酸吸附基团的马来酸酐(MA)、磷酸吸附基团的异丙烯膦酸(IPPA)与异戊烯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IPE12PP3G,Mw=762)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酸醚比、主链聚合度、侧链长度和侧链相同,但吸附基团不同的3种减水剂,并对其性能进行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的分析获得了合成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等结构信息.同时测试了合成减水剂的络合能力、流体力学半径、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量、Zeta电位、吸附层厚度和水泥水化放热速率.结果显示,双羧酸吸附基团的马来酸酐合成的减水剂表现出更强的络合能力(Ca2p结合能与空白样发生化学位移分别为0.17 eV和0.07eV)、更小的流体力学半径(5.46 nm)、更大的吸附量(2.65 mN/m2)、Zeta电位(-26.507 mV)和吸附层厚度(1.16 nm),水泥水化放热速也相对最慢.

    吸附基团聚羧酸减水剂降黏塑性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