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分子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分子通报
高分子通报

黄志镗

月刊

1003-3726

gfztb@iccas.ac.cn

010-62588926

100190

北京2709信箱

高分子通报/Journal Chinese Polymer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化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以专论、综述为主,报道高分子科学领域中概念、理论、技术、科研的新进展、新动向,并介绍国内外学校、研究所与工业部门的研究与开发情况,以及新书、杂志与学术会议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柔性电子器件:想见未来生活方式

    吴小玲杜淼李水兴陈红征...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由于柔性电子器件能耐受折叠、弯曲、压缩、拉伸的特点,使其在能源转化、穿戴设备、健康医疗、信息显示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可预见的未来生活方式中,电子器件的柔性化是大势所趋.文章简要介绍了柔性电子器件及其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柔性电池、柔性发电机、柔性传感器和柔性显示四个方面的发展概况,然后分析了柔性电子器件的制备策略与挑战,最后针对应用需求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展望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柔性电子器件早期认识和探索应用需求制备策略

    形状记忆智能材料聚芳醚酮的研究进展

    高可天唐张张杨靖张建强...
    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状记忆聚合物因其独特的刺激响应和可变形性而备受关注,但常用的形状记忆材料不耐高温,限制了其在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的应用.而聚芳醚酮作为一种特种工程塑料,在耐高低温、自润滑、机械性能、耐溶剂性等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研究具有优异形状记忆性能的聚芳醚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形状记忆聚芳醚酮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形状记忆聚芳醚酮的复合改性、化学改性及其与4D打印技术的结合,为形状记忆智能材料进一步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参考.

    形状记忆聚芳醚酮智能材料多响应复合材料4D打印

    体液分析的柔性可穿戴传感器在运动员即时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常宁冯瑞袁海龙梅洁...
    2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竞技体育追求运动成绩不断提高,高水平运动员不断寻求新的科学技术和方法设计个性化训练计划,以提高运动表现.目前,在运动队中使用较多的柔性可穿戴传感器主要监测运动员运动指标的水平和身体机能水平.这些可穿戴设备以汗液、唾液和泪液等体液作为样本来源,可以实现葡萄糖、乳酸和尿酸等多个与运动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测,为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用于运动监测的柔性可穿戴传感器及其最新研究进展,为从事竞技体育运动的工作者提供最新、最前沿的可穿戴传感器技术总结,为制定更为精准有效的科学训练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运动员体液分析柔性可穿戴传感器

    自适应润湿性油水分离网膜研究进展

    陈佳李琳戴彩丽赵光...
    3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石油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溢油事件的频发和工业含油污水的排放会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了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并从废水中回收油,近年来研究者们研究出了各种自适应润湿性油水分离网膜.这类网膜无需任何持续的外部刺激,只需简单的预润湿,就可以实现水下超疏油和油下超疏水间的可逆切换.根据材料在空气中的润湿性,我们将自适应润湿性油水分离网膜分为三大类:(1)空气中两亲-液下双疏网膜;(2)空气中亲油、疏水-液下双疏网膜;(3)空气中疏油、疏水-液下双疏网膜.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利用自适应润湿性材料来实现油水分离的相关研究工作和进展情况,针对材料的制备方法、过滤膜表面的构建过程、实现油水分离的原理以及这些材料的主要特点和应用效果等展开论述.最后,探讨了该领域目前面临的挑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自适应润湿性油水分离液下双疏网膜

    石墨烯/纤维素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梁帅刘克杨帆胡洁...
    5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杂化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在纳米或分子级别形成的具有新的功能或性能增强的多组分材料.基于二者的结构特点及存在的相互作用,石墨烯与纳米级纤维素可以杂化,形成具有优异性能的石墨烯/纤维素杂化材料.石墨烯/纤维素杂化材料兼具两组分的优点,如高比表面积、优良的导电性、热稳定性等,也可产生新的功能,如各向异性的导电、导热特性,与其他材料复合时更为优良的分散性等.基于其特性,石墨烯/纤维素杂化材料在能量存储、水处理及传感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对石墨烯/纤维素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杂化作用机理(氢键、静电作用及疏水相互作用等)及应用领域进行了介绍,并对石墨烯/纤维素杂化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石墨烯纤维素杂化材料

    烷基磷酸铝催化环氧乙烷与环状磷酸酯共聚合的研究

    屈甜甜孙涵阳张春阳郭方...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烷基磷酸铝催化剂i-Bu3Al/H3PO4/DBU催化环氧乙烷(EO)与环状磷酸酯(包括2-甲氧基-2-氧代-1,3,2-二氧磷杂环戊烷(EMP)、2-乙氧基-2-氧代-1,3,2-二氧磷杂环戊烷(EEP)和2-异丙氧基-2-氧代-1,3,2-二氧磷杂环戊烷(IPP))共聚合的性能,通过共聚合动力学、核磁共振波谱(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所得共聚物的微观结构和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Bu3Al/H3PO4/DBU催化剂在60 ℃甲苯溶剂中催化不同比例的环状磷酸酯与EO共聚合2 h可以高收率地获得共聚单体含量可控的EO-EMP、EO-EEP、EO-IPP三种共聚物.GPC分析表明共聚物均为高分子量(M=1.9× 104~4.1 × 104)、窄分布(Mw/M=1.83~2.10)的聚合物,改变单体与i-Bu3A1比例可以调控聚合物的分子量.环状磷酸酯磷原子上取代基团如甲基、乙基、异丙基不影响EO环状磷酸酯开环共聚合活性和单体转化率,但影响共聚合动力学和共聚物序列结构,其中EO-EMP共聚为无规共聚合,而EO-EEP和EO-IPP共聚为梯度共聚合,通过改变环状磷酸酯磷原子上的取代基团可以实现共聚物的序列结构调控.

    环状磷酸酯环氧乙烷共聚

    双向拉伸聚丙烯电容器薄膜双向拉伸过程中工艺参数与晶体结构关系探究

    戴熙瀛张翀万彩霞邢照亮...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电容器薄膜在纵向、横向拉伸过程中微观晶体结构演化行为.通过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广角X射线衍射(WAXD)和固体核磁(SS-NMR)表征了不同拉伸温度、拉伸比下BOPP薄膜内部晶体结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较低温度下纵向拉伸,随着纵拉比增大,晶体被破坏生成了更多片晶厚度较薄的α晶;而较高温度下纵向拉伸,会发生熔体拉伸,结构中只生成一种片晶厚度较厚的α晶.同时发现,改变拉伸比并不影响α2晶体含量,α2晶体含量只与纵拉温度有关,升高纵拉温度有利于α2晶体含量提高.而在横向拉伸过程中,升高横向拉伸温度,同样有利于生成α2晶,但厚度更薄的晶体含量增多;α2晶占比不受横拉比影响,此外增大横拉比有利于提高薄膜结晶度.

    BOPP电容器膜双向拉伸α晶型DSC

    聚2,7-二(氮咔唑基)-9,9-二甲基芴合成及CO2吸附性能应用

    许辉方柳亚段小鹏王庆...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一种新的、高效的方法合成2,7-二(氮咔唑基)-9,9-二甲基芴(9,9'-(9,9-dimethyl-9H-fluorene-2,7-diyl)bis(9H-carbazole),MFC),并以该物质为聚合单体,以FeCl3为促进剂,在室温下聚合得到聚2,7-二(氮咔唑基)-9,9-二甲基芴(MFC-CMP-1).之后对该聚合物进行性质表征,包括形貌、热稳定性、孔结构等,并进行多种气体(N2、CH4、CO2)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对CO2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量达到50.4 cm3/g(0.1 MPa和273 K条件下),且吸附选择性良好.这对于设计并合成高效的气体吸附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储存相关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多孔有机聚合物咔唑基二氧化碳吸附

    基于赤藓糖磷酸铵的耐碱洗阻燃Lyocell纤维制备及性能研究

    周兰阳叶小波方斌孙义民...
    96-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赤藓糖醇与磷酸和尿素反应,合成赤藓糖醇磷酸铵(EPA),并将其作为一种新型无卤阻燃剂,以双氰胺为催化剂,通过浸渍焙烘工艺整理到Lyocell纤维上,制得EPA-Lyocell阻燃纤维.EPA-Lyocell的极限氧指数(LOI)达到45.3%,远高于纯Lyocell纤维的17%,阻燃效果明显.EPA-Lyocell纤维经过20次水洗循环后,LOI为39.2%,以20 g/L的碳酸钠溶液洗涤20次后,LOI仍能达到34.3%,可作为一种具有优异耐久性的Lyocell阻燃纤维.

    Lyocell纤维赤藓糖醇磷酸铵阻燃纤维耐碱洗

    聚碳酸酯/聚偏二氟乙烯/多壁碳纳米管/炭黑复合材料联用填料对导电网络的构建及材料电性能的影响研究

    刘玉洁杨振华聂聪李一龙...
    10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导电填料对导电网络的构建,以及不同种类和含量的导电填料对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CPCs)电性能的影响,选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炭黑(CB)作为导电填料,聚碳酸酯(PC)和聚偏氟乙烯(PVDF)为高分子基体,通过熔融共混制备双逾渗结构的PC/PVDF共混物复合材料.通过选择性刻蚀PC,发现PC/PVDF质量比为40/60时形成共连续结构的CPCs;通过热力学计算预测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MWCNTs和CB两种填料均选择性分散在PVDF相,共连续结构和选择性分布导致CPCs的电逾渗阈值为0.03 wt%;在相同MWCNTs填料量下,CPCs的电性能随着CB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掺杂的CB在导电网络中起到了桥接MWCNTs的作用;同时利用光学显微镜定量分析了导电填料在基体中的分布,随着CB含量的增加,共连续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联用填料的团聚体面积呈现上升趋势.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选择性分布双逾渗结构填料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