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改革与开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改革与开放
改革与开放

汪晓宁

半月刊

1004-7069

ggykf@yahoo.com ggykfwz@126.com

025-57712866 83638262

210008

南京市北京东路43-2号

改革与开放/Journal Reform & Opening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将按照党的十七大以来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突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充分展现未来我国在改革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多的新成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上海: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挥城市的国际化优势

    皋媛
    1-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加快建设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中,上海要增强世界影响力,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特色,需立足全国发展大局,聚焦上海独特的地位和潜力,充分发挥国际化的优势,把经贸与科创、航运与物流、历史与人文综合汇入上海国际化的发展空间里;不断提高上海的城市全球地位,增强上海的城市交往能量,厚植上海的城市人本情怀,以国际化的上海当好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

    上海城市发展国际化中国式现代化

    文旅融合背景下嘉峪关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张晓茹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文旅融合趋势愈加明显。推动文旅融合不仅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对增强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战略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十四五"期间,实现文旅融合和创新发展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文章基于当前的文旅融合背景,探索挖掘了甘肃省嘉峪关市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以期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特色资源

    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路径研究——基于"信息茧房"视角

    葛映婷
    16-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算法推荐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向大学生传播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给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带来了风险。在算法推荐技术中,偏好迎合导致"信息茧房"现象,造成大学生认知圈层化;趣味迎合使得"娱乐至上",弱化了大学生的理性价值判断;"后真相"现象在互联网上引起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对立情绪。文章认为,各教育主体需要从算法推荐技术的生成逻辑、内容、特征出发,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政教育引导,从多维路径帮助大学生群体应对算法风险、驾驭算法逻辑,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算法推荐技术大学生价值观信息茧房

    城市社区治理数字化:内涵与测度——以浙江省W市为例

    王晓庆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逐步应用推进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而关于城市社区治理数字化的内涵及测量却鲜有讨论。基于结构功能理论和数字治理理论,从结构、过程、功能3个层面构建城市社区治理数字化的评价体系,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浙江省W市社区治理数字化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城市社区治理数字化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社会治理理念的创新,必须兼顾各主体权利和义务,才能真正实现治理效能的提升。

    治理数字化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主题陈述+应用实践"模式在"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以H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为例

    闵兢李波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H高校"社会学概论"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诊析,发现存在教学内容上重知识传授、轻立德树人;教学设计上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上重教师主导、轻学生参与等问题。因此,课程教学团队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秉持"为学习者设计教学"的理念,创新性地提出以"主题陈述+应用实践"(Presentation+Practice)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在理论教学部分增设"悦读经典"新环节,与学生共同选择高质量文献进行研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表达能力;在实践教学部分,创造性地移植并导入工科专业的"课程设计"环节,要求学生选择研究主题进行社会实践、撰写研究报告,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了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解决相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本领,提升了学生的能力。这一教学模式的创新契合"00后"大学生的学情特点,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

    主题陈述(Presentation)应用实践(Practice)课程设计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的供需研究——基于南京市的调研

    梅晓红黄慧琳邹文文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迎接"未富先老"的挑战,下好养老事业"一盘棋",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文章围绕南京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现状,从服务内容、服务年限、专业化程度等方面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从人员培训、人员配置等方面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从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等方面实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模式,以推动养老服务内容多样化、养老服务主体市场化、养老服务模式智能化的进程,为南京市乃至全国开展精准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借鉴。

    社会组织社区居家养老供需匹配

    高校推进网络安全观培育工作探索

    迪丽努尔·铁木尔江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高校作为开展网络安全观培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应确保网络安全观的培育工作有效推行。如何在高校内有效开展网络安全观培育工作,高校需要正确认识到网络安全观培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挖掘目前网络安全观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形势提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观培育的新对策。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观教育教育对策

    吉林省历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策略研究

    于游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吉林省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当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具有直观生动、易于接受等特点。文章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和总结了吉林省境内历史文化资源情况,论述吉林省历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调研分析了当前吉林省高校思政教育对历史资源的利用状况,并结合吉林省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地方历史文化资源高等院校

    高职院校数字普惠金融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傅建源
    57-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新业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并对金融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文章阐述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高职金融人才的需求,具体包括数字化新型岗位需求、对复合型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及对人才创新能力与风险合规意识的要求等。针对行业人才需求新变化,文章进一步提出一系列高职院校数字普惠金融人才培养路径,旨在探索高职院校数字普惠金融人才的精准培育模式,助力中国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高职院校数字普惠金融人才需求人才培养

    "大思政课"与教育数字化的实践教学态势分析

    文茂臣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与教育数字化是新时代我国建成教育强国的重要发展方向。准确把握"大思政课"与教育数字化的实践教学态势的关键在于三点:一是立足传统与现代教育、虚拟与现实教学、课堂与社会实践梳理"大思政课"创新发展的3个维度。二是构建以实践为核心的"大思政课"发展模式,以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动,实现从"思政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的拓展。三是从"大思政课"与教育数字化的实践逻辑出发,把握"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相互关系,厘清"思政小课堂"转化为"社会大课堂"的要素结构,增强"大思政课"的适应性、目标性、多样性,有效实现"大思政课"与教育数字化的深度结合。

    "大思政课"数字教育化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