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以旱作农田春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氮添加梯度,分别为0(CK)、75、115、190 kg·hm-2,利用顾益初-蒋柏藩法和Bowman-Cole法于2019年和2020年连续测定收获后0~20 cm耕层土壤的无机磷组分和有机磷组分,综合分析氮添加对土壤磷组分、植株器官磷含量的影响和驱动土壤磷转化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氮添加增大了土壤无机磷占全磷的比例,2019年增幅为1.02%~4.93%、2020年增幅为1.31%~4.92%;同时也降低了土壤有机磷占全磷的比例,降幅分别为0.74%~4.92%(2019年)和2.50%~4.92%(2020年).与对照处理相比,N115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缓效和难以吸收利用的磷源,其中在2019年和2020年无机磷组分Ca8-P分别降低了 8.55%和19.53%,Al-P 分别降低了 9.26%和 12.88%,Fe-P 分别降低了 10.34%和 39.21%,Ca10-P 分别降低了 2.87%和16.27%;有机磷组分MROP分别降低了 18.18%和16.53%,MLOP分别降低了 23.29%和14.59%.氮添加导致土壤有机碳显著提高了 2.85%~5.54%(2019 年)和 8.54%~15.35%(2020 年),但土壤 pH 值显著降低了 0.47%~0.83%和1.85%~2.42%.随着施氮量增加,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变化范围分别为1 890.26~1 961.91、1 886.19~2 263.42 kg·hm-2(2019 年),4 726.41~5 905.79、5 283.62~5 755.19 kg·hm-2(2020 年),均在 N0处理最小,N115处理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磷与无机磷Ca2-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有机磷MLO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无机磷O-P呈显著负相关(P<0.05).因此,氮添加可能通过增加碱性磷酸酶和微生物量碳、氮、磷的有效性,降低土壤中缓效和难以吸收利用的磷源—无机磷Al-P、Fe-P、Ca8-P、Ca10-P的含量,促进有机磷MLOP、MROP的矿化,进而促进黄土高原春小麦耕层土壤有效磷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