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吴普特

双月刊

1000-7601

ghbjb@nwsuaf.edu.cn

029-87082121

712100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1-14号信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Jour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国内唯一集中反映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综合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的学术性刊物。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农学”、“农作物学”、“肥料学”核心期刊,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及文摘刊物收录。本刊在全国科技期刊排名中居第276位。刊物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及专业学会的表彰,其中获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炭和木霉菌对黄瓜生长及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廉华刘静依马光恕姜海洋...
    206-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外源物质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利用生物炭和拟康氏木霉菌(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配合施用,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不同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根际土壤酶活性、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物炭和拟康氏木霉菌均可以改善黄瓜幼苗质量,提高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叶片保护酶活性,提高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其中以1×104 cfu·g-1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粉剂+40 g·kg-1生物炭+1× 106 cfu·g-1拟康氏木霉菌剂(B1T3处理)应用效果最好.在黄瓜播种后30 d,B1T3处理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比CK(1×104 cfu·g-1尖孢镰刀菌粉剂)提高137.44%、143.05%、139.84%、180.00%;黄瓜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比CK提高75.67%、97.32%、71.95%、146.06%;黄瓜幼苗株高、茎粗、根冠比、壮苗指数分别比CK提高86.30%、107.91%、162.50%、228.57%;黄瓜苗期枯萎病盆栽防治效果达到91.21%.研究表明生物炭和木霉菌通过提高黄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根际土壤酶活性,促进了幼苗形态建成和物质积累,提高了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生物炭木霉黄瓜枯萎病防治效果

    核桃腐烂病生防菌Streptomyes deccanensis的鉴定与应用

    刘志金石凌旭张佳乔杰栋...
    216-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出对核桃腐烂病具有高效防治效果、同时对核桃种子发芽具有促生作用的生防菌株,从新疆温宿县核桃林场核桃园采集土壤,采用稀释涂布法进行生防菌的分离与筛选.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物种鉴定,并研究其抗菌能力、防病效果以及对核桃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具有广谱抑菌能力的链霉菌F-04(CGMCC No.29519),经过分类鉴定,确定为德干链霉菌(Strepto-myes deccanensis).该菌对核桃腐烂病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的抑菌率为81.75%;其发酵滤液对核桃枝条腐烂病的防治效果可达87.24%;此外,该菌株的发酵滤液对核桃种子发芽有显著促进作用,在150 mL·L-1的浓度下,发芽率最高(85.32%),同时在该浓度处理下,坏种率最低(9.32%).

    核桃腐烂病生防放线菌促生作用

    绿肥作物种植翻压对苏打盐碱土壤改良效果的影响

    张铁毅杨帆王志春邵玺文...
    225-233,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修复的绿肥作物,以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地为研究对象,于2022-2023年通过田间试验比较4种绿肥作物(田菁、草木樨、高丹草、'朝牧1号'稗子)在苏打盐碱地的生长适应性,及其翻压后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旨在阐明不同绿肥作物种植翻压入土后对苏打盐碱土壤的改良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4种绿肥作物中,田菁的生物量干重和鲜重均为最高,在种植第二年产草量达30.35 t·hm-2,是其他绿肥作物的5~35倍;种植翻压第二年,田菁耕层土壤容重为1.17g·cm-3,较裸地显著降低0.21 g·cm-3、土壤pH显著降低0.15~0.50个单位、电导率显著降低32.22%~51.72%,其他绿肥作物0~20 cm 土层土壤容重及pH与裸地无显著差异.在20~40 cm 土层,'朝牧1号'稗子和高丹草土壤电导率较裸地分别显著降低40.00%和31.11%,种植翻压田菁的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含量高于其他绿肥处理;在0~20 cm 土层,土壤养分提升33.98%~189.75%,种植翻压4种绿肥对耕层土壤酶活性的提升能力存在差异,其中田菁土壤酶活性提升表现优异,其土壤脲酶活性、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土壤蔗糖酶活性、土壤β-木糖苷酶活性分别较对照处理显著提高685.95%、80.78%、63.42%、19.10%(P<0.05).综上所述,种植翻压田菁更有利于苏打盐碱地降碱培肥及土壤酶活性的提升.

    苏打盐碱土壤绿肥作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

    免耕玉米秸秆还田频率与还田量对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蒋云峰李安琪刘俊男严婷...
    23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中型土壤动物群落对秸秆还田量和还田频率的响应机制,设置免耕高频低量秸秆还田(HF-1/3)、免耕高频高量秸秆还田(HF-2/3)、免耕低频低量秸秆还田(LF-1/3)、免耕低频高量秸秆还田(LF-2/3)和作为对照的常规垄作无秸秆还田(CT)5种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还田相比常规垄作显著提高了中型土壤动物密度.春季LF-2/3处理中型土壤动物总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CT处理4.6倍、HF-1/3处理2.6倍、HF-2/3处理2.7倍和LF-1/3处理2.4倍.夏季相同秸秆还田量下,HF-1/3处理显著高于LF-1/3处理,是其3.8倍,HF-2/3处理是LF-2/3处理1.6倍,但相同还田频率下,还田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秋季HF-2/3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CT处理8.2倍、HF-1/2处理2.5倍、LF-1/3处理2.3倍和LF-2/3处理3.4倍.夏季LF-1/3处理中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HF-2/3处理,其余季节各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春季HF-2/3处理中型土壤动物群落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LF-2/3处理,夏季HF-2/3处理显著低于CT和LF-1/3处理,秋季HF-2/3处理显著低于HF-1/3、LF-1/3和LF-2/3处理.主要中型土壤动物类群个体密度夏秋季整体表现为在相同还田量下,高频处理高于低频处理.蜱螨目及其中占比较高的甲螨亚目密度对还田频率和还田量响应与总体密度一致.弹尾目春季LF-2/3处理显著高于CT和LF-1/3处理,夏季HF-1/3处理显著高于CT处理,秋季HF-2/3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春季LF-2/3处理球角跳科个体密度显著高于CT处理,夏季HF-1/3处理显著高于CT和LF-1/3处理;秋季相同还田量下,高频处理显著高于低频处理.秋季HF-2/3处理等节跳科个体密度显著高于CT、HL-1/3和LF-2/3处理.夏季高频还田处理的长角跳科个体密度显著高于低频还田处理.春季LF-2/3处理的双翅目幼虫个体密度显著高于CT;夏秋季均以HF-1/3处理最高.对于蜱螨目与弹尾目密度比,春季LF-2/3处理远大于1并显著高于HF-2/3处理;秋季HF-1/3、HF-2/3和LF-2/3处理趋近于1并显著低于LF-1/3和CT处理.总体来看,相同秸秆还田量下,高频秸秆还田相比低频秸秆还田利于中型土壤动物生存,但在一定的还田频率下还需考虑还田量.

    秸秆还田频率秸秆还田量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基于EFAST方法的APSIM模型N2O排放的全局敏感性分析

    徐子翔董莉霞李广燕振刚...
    24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定量讨论APSIM模型中各类参数对旱作麦田N2O气体排放的影响,于 2019-2021年以'定西35号'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扩展傅里叶幅度检验法,对影响春小麦模型输出的各类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模型输入对作物品种参数、气象参数、土壤参数及管理参数变化对模型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春小麦排放N2O气体指数影响最敏感的作物品种参数为出苗到拔节期积温,其次是初花期积温、灌浆期积温、春化敏感性指数、潜在灌浆速率、光周期作物敏感指数;气象参数对排放N2O气体指数影响最敏感的是日最高温度,其次是降雨量、日最低温度;土壤参数对排放N2O气体指数影响最敏感的是田间持水量,其次是土壤容重、小麦萎蔫系数、小麦吸水系数;管理参数对排放N2O气体指数影响最敏感的是施氮量.运用扩展傅里叶幅度检验法可快速筛选出模型敏感参数,简化参数率定过程.

    春小麦EFAST方法APSIM模型N2O排放敏感性分析

    行距、覆反光膜和氮肥对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屈洋马雯刘晓婷薛玉莹...
    252-260,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辽杂52'高粱为试验材料,于2021-2022年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进行田间试验,主区为种植行距:50 cm(A1)、60 cm(A2);裂区为是否覆反光膜:不覆反光膜(B1)、覆反光膜(B2);裂裂区为氮肥施用量:150 kg·hm-2(C,)、300 kg·hm-2(C2)、450 kg·hm-2(C3),探究不同处理对高粱光合参数、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增加可提高高粱抽穗期、灌浆期和蜡熟期的叶片SPAD值和Pn,覆反光膜和施氮能提高高粱各生育时期的叶片SPAD值和Pn.行距60 cm较行距50 cm处理高粱产量年均增加5.12%,覆反光膜较不覆反光膜处理高粱产量年均增加7.73%,高氮(450 kg·hm-2)水平下高粱产量最高(年均6 807.0 kg·hm-2),较其他施氮水平增加3.90%~9.48%.行距增加和覆反光膜使高粱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6.94%和2.84%,高氮肥水平下籽粒蛋白质含量较其余施氮处理平均提高2.50%;行距增加和覆反光膜处理下高粱籽粒淀粉含量分别提高1.75%和0.70%,高氮肥水平下籽粒淀粉含量较其余施氮处理平均提高3.85%.综上所述,行距60 cm、覆反光膜和拔节期追施氮肥450 kg·hm-2处理能更好地利用光热资源、改善叶片光合性能,是提高关中西部地区高粱产量和籽粒品质的有效栽培方式.

    高粱种植行距覆反光膜氮肥产量品质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连作高粱产量、养分利用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梁晓红曹雄黄敏佳张瑞栋...
    261-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汾酒粱1号'酿造高粱为供试作物,于2018-2021年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农家肥羊粪(S)、商品有机肥(C)、S+NPK(SNPK)、C+NPK(CNPK)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连作高粱产量、氮磷钾累积量以及土壤容重、pH值、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4年NPK、S、SNPK处理的高粱产量较不施肥处理显著提高4.45%~33.60%;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施用农家肥处理的增产效应逐渐明显,连作第4年S处理的高粱产量较其他施肥处理显著增产6.47%~28.69%.S和SNPK处理的产量变异系数较NPK处理显著降低10.64%和6.38%,可持续性指数值分别提高2.53%和1.27%,表明S和SNPK处理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和可持续性.连作第4年S和SNPK处理较NPK处理地上部氮累积量、钾累积量分别提高8.36%、3.31%和3.48%、21.45%,磷的累积量无明显差异,仅分别增加2.22%和0.70%.与NPK处理相比,连作第4年S和SNPK处理的0~20、20~40 cm 土层容重分别下降3.78%、4.55%和7.29%、4.31%;SNPK处理明显降低0~40 cm 土层土壤pH值;0~20 cm 土层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在SNPK处理下分别增加22.18%~36.71%和9.07%~25.62%;20~40 cm 土层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在S处理下分别增加15.00%~22.37%和41.08%~43.91%.然而连作第4年各施肥处理高粱产量、氮磷累积量出现明显下降,其中产量降低15.57%~32.76%,氮累积量下降12.89%~27.90%,磷累积量下降5.89%~25.82%.综上所述,施用农家肥或农家肥配施无机肥有利于本地区连作高粱的产量稳产和土壤肥力的改善,但以连作年限在3年内为佳.农家肥配施无机肥有利于提高0~20 cm耕层土壤的肥力水平和连作2年内高粱的产量,施用农家肥处理更有利于提高20~40 cm 土层土壤肥力水平和连作3年以上的高粱产量.

    高粱有机无机肥配施连作产量养分利用土壤理化性状

    谷子高代品系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筛选

    王成刘梦珂郭浩杰杜冰...
    276-284,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22-2023年测定了 75份谷子高代品系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性状,并利用遗传多样性分析、模糊函数法、聚类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谷子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大小表现为穗粗>产量>茎粗>穗长>穗下节间长>单穗重>叶片数>叶长>叶宽>株高>生育期,变异系数范围为5.82%~16.07%,基本营养品质性状变异系数表现为脂肪含量>蛋白含量>纤维含量>灰分含量>含水量>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异系数范围为1.27%~19.13%;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穗粒重(2.09)、最小的是株高(0.62)和碳水化合物含量(0.47);年度间变异最大的是穗粗(30.01%)、变异最小的是碳水化合物含量(1.27%).在平方欧式距离为15时将参试品种划分为五大类群,第Ⅰ类群包括27个品系,这一类群生育期较短,可作早熟品种选育材料;第Ⅱ类包括4个品系,这一类群株高、叶长较高,可作干草饲料选育材料;第Ⅲ类包括16个品系,这一类群穗长、单穗重和产量较高,可作高产选育材料;第Ⅳ类群包括13个品系,这一类群株高较矮,茎粗和穗下节间长较长,可作抗倒选育材料;第V类群包括15个品系,这一类群含水量和脂肪含量较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高,可作高品质营养选育材料.6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19.524%、16.943%、13.893%、9.057%、8.626%、6.074%,累计贡献率达74.117%.根据主成分因子得分和隶属函数计算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5份综合性状好的品系,分别为19(Y35)-18-4、19(Y35)-18-6、19(T2)-42-2、19(J-5)-45-2、19(Y34)-17-35.本研究分析了谷子高代品系的农艺和基本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筛选出综合性状优异的育种材料,可为豫西谷子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谷子高代品系遗传多样性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综合评价

    外源钙对谷子农艺性状、品质及籽粒钙含量的影响

    杜冰杨馥熔郭浩杰王成...
    285-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个高钙谷子品种'金谷5号'、'豫谷47'和2个低钙谷子品种'济谷20'、'冀谷38'为试验材料,设置 5 个钙肥梯度(CK:0 mg·L-1、C1:0.05 mg·L-1、C2:0.10 mg·L-1、C3:0.15 mg·L-1、C4:0.20 mg·L-1),探究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钙肥对谷子生长发育及籽粒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处理组(C1、C2、C3)提高了不同品种谷子的株高、茎粗、叶面积、穗粗和千粒重,同时改善了其品质,其中C3处理对株高的提高作用最显著,4个品种分别提高9.65%、6.00%、5.63%和9.12%;'金谷5号'和'豫谷47'在C3处理下的茎粗较CK分别提高11.74%和4.21%,'济谷20'在C4处理下的茎粗较CK提高11.82%,'冀谷38'在C2处理下的茎粗较CK提高3.21%;4个谷子品种在C2处理下的叶面积较CK分别提高3.31%、11.25%、3.74%和6.08%,在C3处理下的穗粗较CK分别提高2.20%、16.48%、11.77%和4.50%;喷施外源钙对4个谷子品种千粒重的最大增幅范围为3.46%~7.75%.同时,增施钙肥能显著提高谷子籽粒钙含量,其中'金谷5号'、'豫谷47'和'济谷20'籽粒钙含量在C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较CK分别增加25.41%、29.18%和20.14%,'冀谷38'籽粒钙含量在C2浓度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较CK增加36.12%.施钙浓度为0.10~0.15 mg·L-1时,谷子的表型农艺性状、品质指标及籽粒钙含量综合表现最优,是豫西地区谷子生产中的最佳施钙浓度.

    谷子外源钙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籽粒钙含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稿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