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汪久文

月刊

1003-7578

GHZH@chinajournal.net.cn

0471-4313634

010019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247信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Journal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事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整治的有关科研单位、大学与行政管理部门。自创刊近20年来,始终服务于我国西部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刊物属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发表研究成果为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然融入动机对森林游客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全香凝张宏梅
    182-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基于自我决定理论(SDT),将自然融入动机(自主性动机、控制性动机、无动机)引入游客幸福感研究,构建理论模型,揭示自然融入动机如何通过真实性的中介作用影响游客幸福感,并在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与上海共青国家森林公园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一手数据,对模型和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三个自主性动机(内在动机-获取知识;内在动机-寻求刺激;整合-认同调节)和控制性动机中的内摄调节通过真实性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幸福感;同时,整合-认同调节正向直接影响幸福感,内摄调节负向直接影响幸福感.外在调节与无调节对真实性与幸福感均无显著影响.真实性在自然融入动机和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得到了部分支持.

    国家森林公园自我决定理论真实性幸福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编辑委员会名单

    191页

    世界自然遗产地游客环境关心、环境情感与亲环境行为研究

    李瑞谢梦月钟林生李瑶...
    192-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积极发展具有公益性特征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游憩活动以发挥游客亲环境行为的价值认知与情感教育功能,是新时代有效解决遗产地生态价值实现困境以促进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佳途径.在"价值-情感-行为"理论模型下,以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为案例地,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在遗产地生态游憩情境下的游客环境关心、环境情感与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效应.研究表明:1)生态圈环境关心和利他环境关心显著正向影响遗产地游客亲环境行为,而利己环境关心对遗产地游客亲环境行为无显著影响.2)仅利己环境关心对遗产地游客环境愧疚感无显著影响外,环境关心对遗产地游客环境情感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环境情感显著正向影响遗产地游客亲环境行为.3)仅环境愧疚感在遗产地游客利己环境关心与亲环境行为之间无显著中介作用外,环境自豪感和环境愧疚感在遗产地游客环境关心与亲环境行为之间均产生显著中介作用.基于此,明晰不同价值导向的遗产地游客亲环境行为影响路径,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遗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践提供指导.

    环境关心环境情感亲环境行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荔波

    城市景区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影响机理及其群组差异研究——基于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

    谢海丽罗文斌
    201-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个人特征群体的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影响机理差异研究,是城市景区对游客环境行为实施差异化管理的关键.文章采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地方依恋、生活质量、社会责任意识和环境责任行为的理论关系模型,侧重分析学历、职业不同的游客群体在环境责任行为中的群组差异性,并以济南"天下第一泉"景区与曲阜"三孔"景区的游客作为调研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地方依恋、生活质量对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生活质量、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对自我约束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地方依恋、生活质量与自我约束行为对保护促进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群组效应结果显示:学历水平差异与职业类型差异在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影响机理理论关系模型中存在显著差异.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针对主体行为差异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新时代旅游景区环境的有效管理提供参考.

    群组效应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地方依恋生活质量游客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