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钢结构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钢结构
钢结构

刘志军

月刊

1007-9963

gjig@periodicals.net.cn;gjg@chinajournal.net.cn

010-82227237/8043/8927

100088

北京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钢结构/Journal Steel Construc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管、中国钢结构协会和中治集团建筑研究总院联合主办的钢结构领域综合性科技期刊,1986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一直以导向性、针对性、实用性、创新性为办刊宗旨,刊载论文全方位展示钢结构在我国现代建筑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注重理论与实际并重,先进性与实用性共举;体现国家建筑技术政策,引导国内钢结构技术的发展。快速增长的读者群涵盖钢结构科研、设计、制作、施工、教育各领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风电机组支撑结构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王宇航周绪红杨琳张礼贤...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风电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与欧洲地区相比,我国风电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我国风电行业已进入平价上网阶段,并面临大型化发展趋势,对风电机组支撑结构(包括塔筒与基础)的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陆上风电机组塔筒方面,全钢结构塔筒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塔筒已广泛使用,其中全钢结构塔筒目前的研究主要围绕局部屈曲和结构优化展开,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塔筒研究的重、难点在接缝和混凝土疲劳设计方面,当前轮毂高度超过 140 m的风电机组普遍使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塔筒。此外,格构式和桁架式风电机组塔架在超大容量风电机组和超高轮毂区间具有显著优势,目前已有多种不同形式的样机完成并网。在陆上风电机组基础方面,现浇式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成熟、适应性广,已广泛得以应用,装配式混凝土基础适用于现浇混凝土施工困难的特殊环境。对于海上风电固定式基础,单桩基础结构形式简单,应用最为广泛;重力式基础、吸力筒式基础和多桩式基础也有一定的应用;导管架式基础具有刚度大、稳定性好等优势,适用于较深水域。漂浮式海上风电基础是新的发展方向,包括半潜式、张力腿式、单柱式和驳船式等形式,截至 2023 年底全球漂浮式风电总装机容量未超过 500 MW,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风电机组支撑结构仍面临设计理论不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型设计软件缺失、技术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未来需重点开展相关工作。

    风电机组支撑结构陆上风电海上风电

    预应力钢结构建造服役技术现状与展望

    曾滨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应力钢结构由于受力路径明确合理、刚度大、自身重量较轻以及制作安装方便等显著特点,广泛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的城市基础设施及特种结构中。首先回顾了 80 多年来预应力钢结构建造技术国内外发展的历史、材料方面等瓶颈难题的突破,标志性的工程及系列标准规程的颁布。面对城镇化发展的新需求,阐述了预应力钢结构服役性能评价方法、在役性能多层次的提升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最后结合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目标,展望了预应力钢结构未来趋势,重点关注新材料应用、数字化维护、智能建造和智能控制平台。通过回顾分析,旨在为预应力钢结构领域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预应力钢结构建造技术服役性能性能提升智能化

    国内外耐候钢桥发展综述

    卢春房刘晓光
    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推动我国耐候钢桥技术进步和发展,梳理了美国、日本、欧洲和我国耐候钢桥技术现状,从工程应用、耐候桥梁钢性能要求、耐候钢桥设计、钢结构连接及管养技术等五方面进行了综述总结。分析表明:耐候钢桥在美、欧被大量应用且反响良好,日本耐候钢桥则经历了从快速发展到 2008 年左右顶峰后比重逐年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过程。通过多年的工程应用和技术提升,目前各国在耐候钢的母材、设计、连接、管养等方面技术已相对成熟。我国耐候钢桥应用近些年发展势头良好,在公路和铁路桥梁领域涌现出众多工程案例。工程实践表明,耐候钢桥应用效果与环境气候密切相关,在耐候钢桥工程应用推广过程中需要注意积累实践经验,同时做好致密锈层稳定机理、耐候性指标、国内耐候钢桥应用环境分区等基础性课题和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

    耐候钢桥环境适应性母材性能结构构造细节连接管养

    中国空间结构的应用发展与展望

    薛素铎
    3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中国空间结构的应用发展与创新。首先,回顾总结了中国空间结构的发展历程。然后,分别论述了空间网格结构、索结构和膜结构的应用发展。在空间网格结构的应用发展中,论述了空间网格结构在大型工程中的应用和铝合金空间网格结构的应用,分别总结了近期空间网格结构在大型体育场馆、文化娱乐和会展建筑、机场航站楼中的典型工程应用,以及近年来铝合金空间网格结构典型工程;在索结构的应用发展中,介绍了近年来索网体系、索穹顶体系、弦支穹顶体系和轮辐式索结构体系在大型体育场馆中的工程实践与创新应用;在膜结构的应用发展中,分别阐述了膜结构在大型体育场馆中的应用、ETFE膜结构的应用和气承式膜结构的应用。结合典型工程应用,文中介绍了结构体系创新、工程实践创新和新技术发展。最后,对空间结构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空间结构空间网格结构索结构膜结构应用发展展望

    钢结构设计的现状与展望

    娄宇郁银泉张艳霞陈彬磊...
    4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钢结构设计领域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剖析:材料性能因冶金技术进步和新材料涌现而提升,新型钢材的力学、疲劳及抗腐蚀性能增强,加工工艺也更为先进;设计方法借助 CAD 和有限元分析取得长足进步,智能化设计探索兴起且与 BIM 技术结合,提升了设计效率和质量;规范标准持续完善,涵盖精细钢材分类,考虑计算力学进展,重视结构耐久性等多个方面;应用领域从传统建筑拓展到桥梁、海洋平台等众多领域;钢结构设计面临复杂受力分析、防火防腐、与其他结构协同,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挑战。未来,钢结构设计将在材料创新上取得突破,如多相钢研发等;设计方法将更智能化;绿色设计理念会进一步深入;多学科交叉融合将推动发展;数字化建造技术也会得到更广泛应用。

    钢结构设计现状展望新材料数字化

    我国钢结构规范及标准体系概述

    郁银泉王喆柴昶王立军...
    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我国钢结构规范及标准体系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内主要钢结构规范及标准的发展历程和技术内容变迁进行了梳理。我国钢结构标准规范体系的发展历程可分为 4 个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参照前苏联钢结构规范的内容制订了我国第一本钢结构设计类规范;60-70 年代,结合我国国情和工程经验,对钢结构的设计规范进行了修订,并推出了薄壁型钢结构方面的规范;80-90 年代,随着钢结构工程建设的巨大需求,在前期基础上,推出了高层民用建筑、网架结构、网壳结构和门式钢架等方面的相关规范。对钢结构领域重点规范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介绍了《钢结构设计标准》的编制和修订历程,总结了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从设计理论、钢材本构关系、结构分析、抗震设计、结构稳定和连接件设计等方面与欧洲设计规范进行了比较。总结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的修订历程和主要修订内容,并与澳大利亚和美国相关方面的规范进行了对比,总结了我国与国外规范在结构力学性能指标计算方面的差异。针对钢结构材料方面的相关标准,介绍了碳素结构钢系列、低合金结构钢系列和建筑结构用钢板系列等方面的规范发展历程,重点总结了各版本规范的增补内容,以及部分材料力学性能指标的概念和定义修正。以上研究表明,我国钢结构规范标准正逐步赶上甚至在一些方面超越了国际标准,但在标准规范的广度、深度、修编频率等方面还可进一步提高。

    钢结构标准规范发展历程

    国外空间钢结构设计与实践——以体育场馆罩棚结构的找形技术为例

    来潇张同亿朱忠义祖义祯...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国外空间钢结构的设计与实践,以体育场馆罩棚结构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的找形技术进行了综述。首先回顾了近 20 年重大赛事体育场馆的发展,介绍了体育场罩棚的结构体系。为了解找形技术的发展概况和瓶颈,从基本原理、发展趋势和现有工具三方面对基于物理实验和数值模型的找形方法进行了讨论,并根据 1 048 篇英文文献和会议论文,对近 10 年相关研究的发表时间和关键词进行了统计分析,明确了 AI 技术融合、结构找形等问题。最后,结合找形技术在体育场罩棚结构中的应用案例,梳理了相关技术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展望。

    罩棚结构找形力密度动力松弛有限元分析

    再论钢结构理论发展与钢结构教科书的演变

    郝际平陈绍蕃杨俊芬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分两部分:钢结构理论发展和钢结构教科书演变。第一部分首先对钢结构的计算理论作简要介绍,包括钢结构相关屈曲理论、畸变屈曲理论、大跨空间结构理论、高强高性能钢结构理论和钢结构高等分析理论;然后对钢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四个阶段进行简单介绍。第二部分首先结合钢结构教科书 60 年来的发展变化,分析设计规范和结构性能此消彼长,指出钢结构性能应该在教科书中占主导地位;接下来讨论教材体系,指出按极限状态分章比按构件分章更适合于阐明钢结构的基本性能;最后提出,为了适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钢结构教科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还应该是开发智力、启迪思辨能力的平台。

    钢结构教科书结构性能设计规范极限状态

    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研究进展

    王立军余海群谭晋鹏汪明...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抗震设计起步较晚,但在经历了几次重大地震后,通过吸收国外经验和自主研究,逐步建立了完整的抗震设计体系,其中也体现在钢结构领域。目前,我国钢结构抗震设计采用"三水准、两阶段"的设计方法,并已发展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的历史演进和最新进展,分别从我国钢结构抗震技术的历史发展过程、当前主流技术和对该领域技术的未来展望三个不同角度全面阐述了我国在钢结构抗震设计领域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逐步与世界接轨的发展过程。同时对不同时期国外发达国家在相关技术上的主要突破进行了简要概述。通过对比可见,我国钢结构抗震设计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也论述了我国尚存的不足。最后,对我国未来在钢结构抗震相关技术和规范的发展方向给出了明确的建议。

    抗震设计体系钢结构抗震设计三水准、两阶段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我国建筑钢结构抗火研究与防火技术实践

    李国强杜咏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回顾了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来,我国在建筑钢结构抗火性能研究和防火技术领域的主要成就,系统剖析了火灾模拟技术、抗火安全评估技术及防火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首先,介绍了大空间火灾场景中的温度分布及其对钢结构抗火性能的影响,以及火灾数值模拟方法与结构火灾安全评估技术;然后,阐述了基于承载力法和临界温度法的结构耐火承载力验算方法,强调了大跨度钢结构消防安全设计的特殊需求;最后,依托一系列典型钢结构工程防火安全设计案例,介绍了钢结构防火保护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诠释了基于计算的钢结构防火保护设计方法在保障钢结构火灾安全性、提升运维经济性和建筑表观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期为我国建筑钢结构抗火性能理论及设计方法研究指明方向。

    钢结构抗火防火技术抗火试验防火设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