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顾海良

月刊

1672-4038

xuebao@naea.edu.cn xuebao2011@163.com

010-69248888-3120/3122

102617

北京市大兴区清源北路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是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的在全国教育管理研究界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刊物,为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87年创办以来,本刊以"交流教育管理研究成果、推动教育管理研究、促进教育管理改革、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为宗旨,充分发挥我院作为全国高级教育管理人员培训基地的资源优势,芸萃知名学者和有关官员来院讲学的精彩报告和最新研究成果:广泛交流教育管理改革的新经验、新认识及有关社科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力推介教育管理改革的成功范例:关注教育管理改革的热点、难点,有计划地组织专题研究,引领教育管理研究的前行方向,使刊物成为了教育管理研究等领域学术争鸣的园地,教育政策宣传、解释、咨询的渠道,研究者与实践者对话的平台,教育决策部门与实际工作部门构建双向互动关系的桥梁。全体编辑同仁正在为打造学术名刊而努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背景下高教人才培养改革逻辑与路径

    李立国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对世界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与高等教育内在关系的规律性把握,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使命与要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逻辑从内涵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从高教自身看待质量转向从科技人才战略和经济社会需求认识高等教育培养质量,加快人才培养改革,服务和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改革路径是实现人才培养层次结构的上移,提高研究生培养规模与质量;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与优势学科建设,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构建与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层次结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研究型大学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语境分析与战略推进

    秦玉友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形势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要明确当前教育发展的战略语境,找准教育发展的现实起点,回应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在战略上主动、在效果上现实地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指向.要从多端多维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建设教育事业强国、教育服务强国、教育投入强国、教育治理强国、教育学术强国、教育生态强国.要明确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推进逻辑,坚持建设教育强国"双优先"的战略定位,同步提高教育投入水平与办学效率,高度重视教育的溢出效应与办学主体的激励相容,科学布局各级教育发展主导任务的价值位序,充分释放人人成才教育与英才教育的发展红利.

    教育强国语境分析战略议题推进逻辑

    高层次人才兴国的理想图景与现实作为

    罗生全
    19-2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层次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关键性人才资源,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战略中应有主动作为.高层次人才是实现兴国理想的关键主体,其核心素养应当以强国战略对高层次人才的素养要求为基点,体现出人才的时代属性、中国属性、引领属性和创新属性,遵循个体在精神、内容、发展三个维度的生成逻辑,构建以政治道德为本、社会责任为引、专业能力为基、育人立言为用"四位一体"的核心素养.中国高层次人才在成长进阶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和理解自身在推动民族复兴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意义,以"五个致力"自我塑造,主动作为、实干报国、奋斗圆梦,达到自我价值与兴国理想的实现.

    高层次人才兴国理想核心素养现实作为

    教育强国建设 新文科何为

    樊丽明申树欣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下,新文科肩负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国特色自主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重要使命,必须坚持交叉融合、开放互鉴,革故鼎新、守正创新,培根铸魂、育人为本.如此,才能引领带动高等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加快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目标.

    新文科教育强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农业强国背景下新农科建设内涵与路径的再认识

    林万龙金帷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农科建设是新时代涉农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和创新路径.在服务农业强国建设背景下,对新农科的认识和理解必须跳出对农业、农业科学和农业教育认识的传统思维框架,从新农业和大农科这两个维度重新认识新农科的内涵.同时,新农科建设需要确立对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理念,狠抓学科专业布局调整,强化前沿交叉课程体系建设,彻底变革人才培养模式.

    新农科高等农林教育农业强国

    构建现代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治理体系的系统思考

    天津大学课题组闫广芬马廷奇郄海霞...
    44-5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工程教育治理体系是赋能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凸显中国工程教育治理特色的必然要求.工程教育治理理论模型包含工程教育治理目标、理念、要素及其运行机制.当前,工程教育治理面临学生工程实践薄弱、工科教师队伍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工程教育质量评价和注册工程师制度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借鉴工程教育治理的国际经验,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治理体系的建设关键在于推进政企产学深度协同、将实践融入工程教育全过程、注重教师分类发展、深化工程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构建与工程教育认证相衔接的注册工程师制度.

    工程教育治理体系新工科建设理论模型卓越工程师

    健康中国背景下新医科建设工作的再思考

    唐琳归航王辰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康中国背景下新医科建设应加强政策研究和顶层设计,优先服务民众基本医疗健康需求,支持各地区高校差异化发展;应重视培养全链条医学人才,利用多方资源协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并从建立新医科教育思想和理论研究体系、探索新医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建立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为新医科建设提供思路和合理化建议.

    新医科医学教育健康中国

    "择智"与"择志":对强基计划人才选拔效果的实证研究

    马莉萍倪奥华赵书艺王牛...
    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强基计划的实施与推进,如何从实证层面分析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效果成为愈发重要的现实课题.基于强基计划某试点高校2020-2023年四届本科新生调查数据,采用定量为主、质性为辅的方法,从"智"和"志"两个维度比较强基学生与同届同院系高考统招学生的异同.研究发现:从"智"的角度看,强基生的高考成绩显著低于同年级同院系的统招生,但能力素养自评显著高于统招生;从"志"的角度看,理工科院系强基生对专业了解程度更高,文科强基生的专业兴趣显著更低,但整体的学历预期及从事科研工作的意愿皆显著高于统招生.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本研究从国家和高校两个层面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提出政策建议.

    强基计划人才选拔基础学科学术智力学术志趣

    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性障碍

    付八军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务科技成果归属国有无形资产的法律政策问题被视为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最难破解的体制性障碍.自2015年"权属分置制度"改革至今,科技管理政策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尚未从根本上解决资产属性的体制性障碍.国内一些学者在解读西方经典科技管理政策《拜杜法案》时存在误解.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性障碍,要从成果转化优先、发明人主义、合同契约精神层面汲取其法理精神.从短期战略看,应吸收《拜杜法案》中的契约精神,摆脱国有资产属性体制的束缚;从中期战略看,应修改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文件,避免不同政策相互掐架的现象;从长期战略看,应赋予高校真正的法人办学自主权,在根本上破解体制性障碍.

    科技成果转化高校《拜杜法案》体制性障碍契约精神

    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全球图景与本土建议

    刘宝存易学瑾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重要工作,但学界对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概念和框架维度尚未达成共识.梳理国内外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发现,它们以促进教师全过程发展为目标,并根据每一素养维度划分难度等级,但在内容上又基于教师的多种角色各有侧重.对比国内外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可知,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应强调教师的数字化教学实践、数字领导力、数字福祉、数字化意识及其对学生数字化就业能力的培养.基于国际经验和高校教师的独特性,本研究针对我国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提出了维度补充、维度调整和维度拓展三个方面的优化建议.

    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国际比较本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