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石油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石油经济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国际石油经济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杨朝红

月刊

1004-7298

ipem@163.com

010-62065307

100724

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街6号

国际石油经济/Journal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涵盖石油及天然气领域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经济问题;既有全新视角的石油新闻,更有分析入深的权威论坛;既注重国内外研究相结合,又注重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以前瞻性的观点和系统性的信息数据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石油参考大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国博弈下全球原油供应格局调整及对中国的启示与建议

    钟富良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全球原油供应格局在地缘政治格局动荡下发生重要调整。中东地区作为欧佩克的主要阵地,仍是全球石油供应的重要调节阀,但随着减产规模扩大,其市场份额显著下降;美洲地区原油产量跃升,美国、加拿大、巴西、圭亚那等国是全球原油新增供应的主要贡献者;非洲主要产油国产量迅速衰减,市场份额流失,尼日利亚和安哥拉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急剧下降;独联体地区受乌克兰危机影响,贸易流向发生根本性变化,但市场份额基本保持稳定。当前中国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进口来源渠道,但原油进口依存度较高,进口来源地较为集中,地缘政治冲突对中国原油进口形成严峻挑战。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发展,建议持续推进国内油气增储上产,提高国内资源自给能力;优化提升全球原油资源配置,做好资源经济性采购;形成地缘政治风险预警机制,提升资源安全供应能力。

    原油供应地缘政治欧佩克+安全保供

    投资者审视公司价值的主要视角——以五大国际石油公司为例

    冯保国丁泉戚振忠
    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净资产收益率等6个指标维度,从投资者视角审视公司的市场价值。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资本获利能力的"一把尺子";投入资本回报率反映公司运用长期资本的能力和效果;资产负债率考察公司利用合适的财务杠杆创造价值的能力;经营活动现金流能够真实客观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实现利润的质量;销售毛利率衡量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和行业发展潜力、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市场竞争力;企业所得税综合税率反映了公司组织架构的基本特点、资本运作能力、子公司之间盈利能力差异、公司业务与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方向之间的契合度等基本情况。启示中国投资者应坚持把价值投资放在首位,主动分析现有价值合理性,研究未来价值提升空间;中国石油公司应学会使用资本市场语言,将客观准确揭示和解释公司价值作为主线,加强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缩小双方对公司价值认知的差异。

    上市公司公司价值投资者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销售毛利率

    2023年国内外天然气市场回顾与2024年展望

    段兆芳张晓宇吴珉颉崔子健...
    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为3。96万亿立方米,产量达4。28万亿立方米,供需基本面趋于宽松;国际气价高位回落,供应链扰动风险不断;全球天然气贸易格局持续深度调整,俄罗斯出口欧洲的管道气持续大幅下降,欧洲LNG进口量高位回落,亚洲LNG进口量恢复增长。2023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3917亿立方米,增量24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6%。天然气产量为23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7%,连续7年增产超100亿立方米。天然气进口量为1656亿立方米,增速为9。5%;对外依存度为42。3%,较上年上涨1。1个百分点。中国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持续进行。2024年,预计全球天然气市场延续脆弱平衡态势,市场走势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际气价波动更加频繁;中国天然气市场持续向好,天然气需求维持较快增长,国产天然气稳步上产,有望再超百亿立方米,进口气较快增长。

    全球天然气中国天然气消费产量贸易国际气价基础设施

    2023年中国成品油行业运行特点与近期展望

    孙仁金石红玲董秀成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中国炼油产能再创新高,炼厂开工率回升,成品油产量大幅增长;成品油消费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不同品种恢复节奏存在差异,航空煤油消费明显恢复;成品油消费结构变化明显,供需差量扩大;在国际原油价格高位宽幅震荡背景下,成品油批发价格小幅增长;成品油商业库存"汽跌柴涨",油库建设需求旺盛;成品油进口大幅下降,俄罗斯成为中国成品油进口主要来源国,成品油出口量继续增加,主要出口至新加坡;多项市场专项整治方案出台,规范成品油市场运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中国成品油市场监管仍将持续完善,炼油行业将继续扩能,成品油产量将继续增长,成品油消费将回归低速增长通道,国际原油价格将宽幅震荡加剧成品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成品油市场改革监管价格供需政策"双碳"

    俄罗斯北极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及加强中俄油气合作建议

    牟德刚孟凡洋苗淼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北极地区中俄油气合作的历史背景及战略意义、俄罗斯北极主要盆地油气地质特征、资源潜力以及中俄(北极)油气能源合作现状、机会与风险,提出在北极地区加强中俄油气合作的4点建议:1)在俄北极西部加大亚马尔半岛、格达半岛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参股力度,提升"冰上丝绸之路"合作水平;2)在俄北极中部,常规与非常规并举,加快推进新兴勘探区油气勘探开发合作;3)推进双方在俄东部低勘探程度盆地开展联合油气普查和资源评价工作;4)推进技术合作攻关与交流,拓展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市场。

    俄罗斯北极地区油气资源油气合作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与展望

    徐东周新媛张庆辰
    46-5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全球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其良好的政策兼容性、金融衍生性,在全球发展势头强劲。从政策制度的完善、全国性及区域性碳市场交易现状、自愿减排市场现状三方面对中国碳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综合考虑国际成熟碳市场发展经验、国家政策动向等因素,对中国碳市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中国碳市场扩容是必然趋势,电解铝、水泥和钢铁将依次纳入碳市场;配额总量将不断下降,拍卖比例预计将达到5%;预期碳价"十四五"升至80~100元/吨左右,"十五五"升至130~200元/吨;电力市场与碳市场协同统筹发展是必然选择;碳市场和碳税联合使用将是未来政府控排管理的主要方式。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适时稳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不断提高配额拍卖比例、系统构建企业内部碳核查与信息披露机制以强化碳管理效能与透明度等发展建议。

    碳排放权交易碳配额碳价自愿减排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运行情况及相关政策建议

    孙文娟门秀杰张胜军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为两年,控排企业须于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2021、2022年度配额清缴。受履约工作安排、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价格、成交量均呈现先平稳后上涨的趋势。在第二个履约周期,全国碳市场建设稳步推进,碳市场发展态势整体向好,市场运行情况基本符合碳市场建设初期的阶段性特征,但仍存在配额分配及时性有待提升、配额结转机制有待明确、市场结构单一、尚未与绿色电力市场有效衔接等问题。建议在国家层面尽早明确配额分配和结转机制,有效引导市场预期;增加碳市场交易主体和交易品种,提升市场活跃度;加强环境权益市场联动,增强政策工具协同性。同时在企业层面加强碳排放数据管理,为参与碳市场提供数据支撑;加强碳市场交易管理,高质量完成碳市场履约要求;加强碳资产开发管理,实现企业碳资产的保值增值。

    碳排放权交易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碳价成交量配额碳资产

    2023年中国石油焦市场分析及2024年预测

    罗艳托陆彬邓钰暄杨济宁...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延迟焦化能力达到1。48亿吨/年。2023年中国石油焦产量达到3173万吨,主营炼厂产量占比为57%,地方炼厂占比43%;以高硫焦为主,占比80%以上。2023年,中国进口石油焦1602万吨,出口石油焦仅19万吨,净进口量1583万吨。2023年中国石油焦表观消费量达到4516万吨。虽然中国石油焦价格总体呈上升态势,但与上年相比,2023年中国石油焦价格暴跌。预计2024年中国石油焦市场的国内产量为3150万吨,净进口量为1400万吨,库存变化为下降200万吨,表观消费量为4750万吨。石油焦作为"减油增特"的特色炼油产品之一,对中国成品油市场调节能力非常有限,建议生产企业应该随着中国石油焦需求动能的变化,积极拓展负极材料相关客户,根据其数量、质量需求灵活调整石油焦生产和销售策略。

    石油焦产量消费量供需进出口价格发展趋势

    全球甲烷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发展及其对油气行业的影响

    张岑王文怡李伟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下,各国愈发重视甲烷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在欧盟和美国发布的甲烷减排行动计划或战略中,甲烷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应用首次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而油气行业因其甲烷排放源集中度高、排放强度大、减排潜力突出等特征成为了卫星监测技术首要关注的领域。甲烷卫星遥感监测技术不仅能发现油气生产及运输过程中的大规模甲烷泄漏事故,还能监测到常规作业产生的甲烷泄漏情况,甚至直接追踪地面单一矿井设施的甲烷排放情况,监测精度大幅提升。同时,甲烷排放信息透明度不断提升,或使油气企业因信息不对称而陷入被动局面。建议国家强化对甲烷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的支持力度;推动甲烷遥感监测技术在中国油气行业的应用,促进跨领域合作;建立健全中国油气行业甲烷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MRV)体系;提升油气企业主动披露甲烷排放信息的意识,进一步提高中国油气企业甲烷减排的力度与水平。

    油气行业甲烷排放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能源转型

    国际石油公司液化天然气资源池分析及对中国公司的启示

    张清云王丹旭刘潇潇孔欣怡...
    7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壳牌、道达尔能源、bp公司为代表的国际石油公司在LNG资源池建设方面拥有数十年的丰富经验。对比分析中国三大石油公司LNG资源池的特点和短板。中国石油企业LNG资源池的整体规模差距大,产业链上薄弱环节多,抵御市场波动能力弱;资源池增长节奏各有特点,规模差距明显;资源池结构灵活性较弱,多元化和均衡化不足,不利于分散风险;资源池经济性相对较弱。中国企业产生这些短板的原因包括:立足的市场和目标不同等多因素造成产业链布局上的劣势;资源池增长节奏不够平稳;对于资源结构优化的重视不足;上游短板和对时机的把握不足。中国油气企业应实现产业链各环节协调发展,以多种方式实现资源池规模的稳步扩张,进一步优化资源池结构,通过有效方式提高资源池的经济性。

    LNG资源池壳牌道达尔能源bp多元化经济性中国石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