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古建园林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古建园林技术
古建园林技术

马炳坚

季刊

1000-7237

010-84130668

100011

北京安德里北街甲20号

古建园林技术/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专业性期刊。报道古典园林管理经验,探讨古建园林艺术。栏目有古建筑、传统技术、古典园林工程、古建修缮经验、传统建筑与园林的设计施工、古建园林艺术研究、古建历史文献介绍、古建维修保护政策研究、古建文物集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清乾隆皇家园林中的"方池水庭"初探

    邹仕晗钱丰张春彦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方池水庭"是乾隆时期皇家园林中流行的一种以方池作为园林殿庭水景的理水模式,是乾隆帝个人营园思想主导下皇家园林方池审美复兴、精神文人化的产物.在乾隆一朝御苑建设盛极一时的背景下,方池景观在审美层面接续发展,在设计层面推陈出新,突破了传统士流园林欣赏的一般境界,各种方池庭院成为乾隆帝本人营造精神空间、昭示个人政治理想的绝佳载体.通过对乾隆一朝可考的"方池水庭"景观案例的考察,结合清代御制诗文和样式雷图档等资料,探讨乾隆朝御苑池庭景观的独特审美价值和背后的形成演变动因.

    皇家园林方池水庭御制诗乾隆

    以水缀园,寓情于水——古代书院园林理水特点探析

    许慧冯刚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书院园林作为古代学子习艺游憩、修养身心之地,是书院除讲学、藏书、祭祀三大空间之外的重要部分,通过山石、水体、花木、亭台等元素组合,为师生营造幽静适意的环境.其中水体受到创办者极大重视,本文聚焦于书院园林的理水特点,阐述了水的重要性,并从外部理水类型与用意、内部理水形态与寓意两方面展开分析,由水体的具体特征上升到抽象象征,旨在呈现书院园林理水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此为切入点,深入理解书院园林承载的文化内涵,丰富古典园林理水研究.

    书院园林理水形态特征寓意象征

    长城文化景观研究的方法探索与框架构建

    蔡超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既是国家文化战略,也是区域发展战略.借助文化景观理论,可将人群、文化、历史、地理和环境等诸多与长城有密切关系却常被忽视的要素纳入到同一"区域"空间下进行整体考察,有助于长城遗产价值的系统阐释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关于文化景观的研究多偏向于应用研究,在方法论层面的研究和探讨仅有为数不多的国外学者.长城作为超大尺度的文化景观,具有突出的"历史复杂性",构建一个多维度的长城文化景观研究框架十分必要.通过梳理国外文化景观的研究方法、框架和模型,结合长城自身特点,提出以人类活动、文化传统、景观形态 3 个要素为核心,以时间与空间为轴,构建长城文化景观的研究框架.在北京长城文化景观的研究中,使用此研究框架有助于探寻其形成、发展和变迁的机制与驱动力,对于区域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长城文化景观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研究模型

    援军体系下明蓟镇西协四路军事聚落布局特征研究

    赵之枫赵铭韩刘伟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明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城、卫所、堡寨等军事聚落分布格局体现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整体运作机制,对其从军事视角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化对长城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从军事聚落援军体系出发,通过史料查询、实地调研、数理分析等方法,梳理军事聚落兵力、分布、道路等因素,并运用GIS空间分析对相关要素进行空间落位,从而探索不同等级聚落兵力分布和援军效率,分析长城防御体系中军事聚落分布格局.研究表明,聚落分布格局防御体系上表现为指挥有序的圈层结构;防御单元上表现为互为协防的网络结构;防御格局上表现为高效应援的梯次结构.

    文化蓟镇军事聚落分布格局援军体系

    永乐宫壁画中的建筑识别与元代民居建筑基因初探

    宋辉邱雅茹张晓楠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由于遗址、遗迹尚存,文献资料相对详实、考古信息不断涌现,备受关注,而明以前的民居建筑研究却因一手材料信息的缺失,难以明辨.元代民居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案例匮乏,导致相关研究始终有限.因此,以永乐宫壁画这一元代画卷中所表达的建筑信息为基础,通过对壁画中建筑信息的辨识,分析元代民居的内外建筑构成要素与分布特征,理清其类型特点,探明其基因构成,以求揭示元代民居承宋启明过渡发展演进规律及其影响,补白元代民居建筑史研究的相关成果,为以永乐宫为主体的元代建筑史研究提供一个审视的新视角.

    永乐宫壁画元代民居建筑类型基因建筑特征

    杭州凤凰山眺望景观演变研究

    张珂馨金荷仙赵绮
    95-9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上,杭州凤凰山凭借其良好的地理位置成为登高游赏的绝佳选择,随着时代变迁这一观景胜地逐渐淡出游人视线.整理历史文献对凤凰山的记载,对自唐至清末游人在凤凰山欣赏西湖、钱塘江山水景色的游赏活动演变进行研究,将其历史景观演进划分为唐代初成、宋代兴盛以及明清稳定三个主要时期,得出杭州凤凰山"名因景成,景借名传"的重要原因为文化熏陶.其次,对凤凰山观景点视域进行分析,总结凤凰山眺望景观的古今特征,从建设活动、观景点位置、植物环境、文化活动四个角度阐述凤凰山眺望景观演变情况,认为杭州凤凰山观景优异的重要原因为地理位置与人工建设的共同作用.

    风景园林杭州凤凰山眺望景观景观演变景观视觉分析

    明清湖北人格神祠庙建筑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奕郭雨晨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崇祀的民间神祇系统中有相当比例的"人格神",他们所象征的优秀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引领着社会风尚,促进了群众的行为规范.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湖北地区,其丰厚的历史底蕴、独一无二的枢纽位置,以及"敢为天下先"的集体人格,为人格神祠庙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湖北地区遗存的人格神祠庙多为明清时期建设,本文从地方志的角度探讨了明清湖北人格神祠庙建筑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原因,以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继承创新提供借鉴.

    人格神明清时期祠庙建筑时空分布

    从雅集图"观"女性园林空间的景与境

    戴秋思龙敏琦吴任清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雅集作为中国古代以男性为主体的文人雅致生活的表现方式,在明清以后,以女性为主体的雅集活动逐渐兴起.私家园林作为女性雅集的空间载体,被文学作品或图像史料予以记录和直观表达,为研究园林中的女性活动空间提供了重要基础.研究采用图像分析法和社会学分析方法,从文人结社与女性雅集的关系入手,以清代《湖楼请业图》为研究对象,对湖楼诗会的时空背景做出阐述,围绕园林空间分布、景观要素经营和女性活动特点三方面探讨了二维图像所表现的人景关系;同时拓展到对该时期才女群体所创造的独特文化景观的理解.

    雅集图像女性园林空间景与境

    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空间诸要素及其构成形式

    李荟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中心和场所、路径和序列、建成和修饰三个部分论述了佛教建筑空间的各要素及其构成形式.第一部分为佛教建筑中的两种图式,即宇宙空间图式和建筑原型图式;第二部分为佛教建筑路线及空间序列的安排;第三部分为建筑营造和装饰方面的内容.

    佛教建筑空间构成要素

    "陡如山,平如川"——兰州地区亭类建筑翼角部分大木营造研究

    叶明晖李佳洁夏润乔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兰州地区亭类建筑作为传统建筑的缩影,除了具有大木营造体系的典型特征,而且拥有该类建筑的独特营造之术.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及匠师访谈,对亭类建筑上架木构中翼角部位的关键构件进行剖析,明晰亭的多种结构承重方式,进而厘清兰州亭类建筑与周边及官式营造之差异,最后将结构类型延伸至与屋架"陡如山,平如川"形式上的统一,从"构件—结构—形式"探寻兰州地区亭类建筑独特的建构逻辑.故此,从建筑类型研究上进一步完善兰州地区传统建筑大木营造的理论体系.

    兰州地区亭类建筑大木营造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