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钟国华

半月刊

1007-1245

imhgn@vip.sina.com

020-83824952、83823782、8382303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三路11号越秀区工商联大厦1101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ournal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查看更多>>1995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主办。本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科研课题、基础研究、专家述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药物与临床、药学研究、临床检验、中医中药、预防医学、护理研究、医学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Fibulin-5联合Sestrin2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边娜冯晓伟刘倩
    2118-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Fibulin-5)联合Sestrin2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宝鸡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就诊的175例AIS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记为预后不良组,≤2分记为预后良好组.对比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的临床资料及血清Fibulin-5、Sestrin2水平,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预测价值.结果 静脉溶栓后90d,175例患者中预后不良64例(36.57%),预后良好111例(63.43%).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冠心病、心房颤动比例、溶栓后24h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24 h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空腹血糖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白蛋白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Fibulin-5、Sestrin2 分别为(95.17±10.41)μg/L、(13.84±3.61)μg/L,均高于预后良好组[(78.25±8.34)μg/L、(11.02±2.38)μ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Fibulin-5、Sestrin2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PLR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均P<0.05).血清Fibulin-5、Sestrin2及二者联合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52、0.798、0.906,二者联合的AUC值更高(P<0.05).结论 溶栓后24h血清Fibulin-5、Sestrin2水平可用于评估AIS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的预后情况,且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Sestrin2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预后预测价值

    小续命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风火上扰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

    张建平王震王文刘章峰...
    2123-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续命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风火上扰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与作用机制.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商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88例风火上扰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94例,男48例、女46例,年龄(67.50±6.23)岁,病程(7.21±1.15)h,基底节、大脑、小脑病变分别为58、27、9例;研究组94例,男49例、女45例,年龄(67.00±8.46)岁,病程(7.14±1.04)h,基底节、大脑、小脑病变分别为59、25、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给予小续命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均连续治疗28 d.对比治疗前与治疗28 d后的中医症状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变化情况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采用t检验、x2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28 d后,对照组和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13.00±2.64)分、(9.50±1.71)分]、NIHSS评分[(9.50±1.76)分、(6.00±1.21)分]及 GFAP[(5.02±1.25)μg/L、(4.21±0.98)µg/L]、MCP-1[(112.28±10.29)µg/L、(92.58±7.41)µg/L]、Hcy[(15.25±2.67)µmol/L、(8.56±2.21)μmol/L]、CRP[(10.50±2.12)mg/L、(6.89±1.24)mg/L]、MDA[(7.58±1.05)mol/L、(5.42±1.12)mol/L]、全血高切黏度[(4.85±1.23)mPa/s、(2.58±1.05)mPa/s]、全血低切黏度[(16.45±3.56)mPa/s、(10.89±1.98)mPa/s]、血浆黏度[(1.56±0.19)mPa/s、(1.35±0.15)mPa/s]、FIB[(3.25±0.47)g/L、(2.68±0.35)g/L]、D-D[(1.91±0.29)mg/L、(1.39±0.26)mg/L]均低于治疗前(均P<0.001),且研究组更低(均P<0.001);对照组和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65.00±9.35)分、(74.50±8.76)分]及 SDF-1[(502.94±29.32)μg/L、(550.75±30.56)µg/L]、BDNF[(4.52±0.61)μg/L、(5.68±0.55)µg/L]、SOD[(5.13±0.65)U/ml、(6.56±0.38)U/ml]、GSH-Px[(34.32±6.87)mmol/L、(45.21±7.59)mmol/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均P<0.001),且研究组更高(均P<0.001);研究组总有效率(93.62%,88/94)高于对照组(75.53%,71/94)(x2=11.783,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 小续命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风火上扰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明显改善病情,提升生活能力,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小续命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火上饶型氧化应激反应血液流变学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替罗非班辅助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对AIS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柏杖勇蒲晓龙杨丽英
    2130-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辅助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介入科接受治疗的86例AI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60.33±6.13)岁,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术;观察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59.48±5.29)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替罗非班治疗(治疗2周).比较疗效,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神经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Rankin量表(mRS)]、神经功能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和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和最大聚集时间)和氧化及炎症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C反应蛋白(CRP)],记录随访3个月的复发、死亡及治疗过程中各类出血情况.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40%(35/43),高于对照组的60.47%(2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68,P<0.05);观察组NIHSS和mRS评分低于对照组[(7.48±1.35)分比(9.68±1.89)分、(1.69±0.24)分比(2.06±0.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11、7.299,均P<0.05);观察组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0.37±0.06)µg/L比(0.46±0.09)μg/L],血清 BDNF 和 NGF 水平高于对照组[(43.97±7.92)µg/L 比(37.14±6.87)µg/L、(99.38±12.73)ng/L 比(86.47±9.5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56、4.272、5.318,均 P<0.05);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和最大聚集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26.74±4.93)%比(32.64±5.26)%、(32.35±4.86)%比(38.26±5.38)%、(147.35±21.83)s 比(163.67±22.6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67、5.345、3.400,均P<0.05);观察组GSH-Px和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68.97±24.73)U/L 比(140.68±20.59)U/L、(86.36±12.79)U/mL 比(75.21±11.47)U/mL],MDA和 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89±1.35)μmol/L 比(6.82±1.63)µmol/L、(9.36±3.25)mg/L 比(12.18±4.7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65、4.256、5.980、3.213,均P<0.05).随访3个月,两组所有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复发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替罗非班辅助血管内介入治疗能显著提高AIS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其神经功能评分,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替罗非班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型脑卒中神经功能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研究进展

    张富兴姚晓峰房博
    2136-2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颅脑动脉瘤的发生主要是因为颅内动脉血管管壁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下向外囊性膨出.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仅次于缺血性脑血管栓塞和高血压引起的出血性脑血管意外,是脑血管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好发于40~70岁中老年人,且起病突然,致残、致死率高,常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对该疾病的治疗,国外学者也在不断进行着更进一步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由Serbinenko最先提出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方法,但限于介入材料的高要求及匮乏,直到90年代,Guido Guglielmi发明出可脱性弹簧圈,使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管内介入材料及技术也不断变化,人们也逐渐了解微创式介入治疗血管内疾病的优越性.本文主要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材料及介入技术的发展进行综述.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弹簧圈支架进展

    索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王霞张凌云宋守君
    2141-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递增,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心脏、肾脏、血管、神经等方面的并发症,其中心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双重抑制剂索格列净可以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心脏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索格列净进展

    胰岛素分泌调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梁丽婵王洋洋林德健陈立强...
    2145-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岛素由胰腺β细胞分泌,是机体调节代谢的关键的活性分子.胰岛素合成受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的调节.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包括配对盒基因6(paired box 6,PAX6)、胰腺和十二指肠同源框-1(pancreatic and duodenalhomeobox-1,PDX-1)、V-maf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物 A抗原(V-maf musculoaponeurotic fibrosarcoma oncogene homolog A,MafA)和 B-2/神经分化因子 1 等,它们参与胰岛素合成过程.胰岛素分泌包括胰岛素分泌囊泡形成、运输和分泌泡融合等过程.胰岛素分泌不但受血糖控制,还受游离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影响.另外,不同的激素亦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如褪黑色素、雌激素、瘦素、生长激素和胰高血糖样肽-1等.本文对胰岛素合成与分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了解胰腺β细胞功能失调以及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胰腺β细胞胰岛素分子机制进展

    针刺联合活血祛瘀剂治疗偏头痛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张瑞环郝涛陈钧孙小琳...
    2148-2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针刺联合活血祛瘀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潜在机制.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收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活血祛瘀剂治疗;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4月10日.选用Review Manager5.4软件进行meta分析;改良的定量系统评价证据分级(GRADE)评价结局指标的证据级别;TSA 0.9.5.1Beta软件对主要结局指标进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 共纳入20项RCT,2 1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结局指标中,治疗组的痊愈率(RR=1.93,95%CI1.56~2.38,P<0.000 01)、总有效率(RR=1.22,95%CI 1.16~1.29,P<0.000 01)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36,95%CI 0.12~1.12,P=0.08).次要结局指标中:治疗组的视觉模拟量表(VSA)评分(MD=-1.55,95%CI-2.39~-0.70,P=0.000 3)低于对照组;脑动脉血流速度中,治疗组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51,95%CI-3.18~0.16,P=0.08);治疗组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MD=-4.12,95%CI-5.76~-2.49,P<0.000 01)、大脑后动脉(PCA)血流(MD=-2.73,95%CI-4.14~-1.32,P<0.000 1)均低于对照组.GRADE证据分级结果示:总有效率、痊愈率、不良反应、VAS评分、脑动脉(ACA、MCA、PCA)血流速度均为低级.试验序贯分析示:主要结局指标中,痊愈率、总有效率的纳入的样本量达到meta分析所需要求;而不良反应尚需要更大的样本量验证.结论 针刺联合活血祛瘀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脑动脉血流速度.

    偏头痛针刺活血祛瘀剂西药meta分析试验序贯分析

    来,我们一起中流击楫

    2157页

    加味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钠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效果

    刘楠吴博郝丹丹高宁...
    2158-2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加味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钠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延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42.32±5.42)岁,病程(3.51±0.87)年,体质量指数(23.52±1.91)kg/m2.联合治疗男31例,女29例,年龄(43.88±6.17)岁,病程(3.92±1.04)年,体质量指数(24.05±0.47)kg/m2.对照组雷贝拉唑钠治疗,联合治疗组加味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钠治疗,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内镜评分、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血清胃肠激素[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及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内镜评分低于对照组[(0.87±0.23)分比(1.31±0.58)分,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56/60),对照组78.33%(4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2,P=0.009).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胸骨后烧灼痛、反酸、胸胁疼痛、胃脘疼痛、脘腹胀满、嗳气或反胃、易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49±0.65)分比(3.51±0.91)分、(1.34±0.27)分比(2.64±0.87)分、(0.34±0.16)分比(0.51±0.21)分、(0.24±0.11)分比(0.46±0.12)分、(0.31±0.14)分比(0.57±0.33)分、(0.19±0.17)分比(0.32±0.11)分、(0.63±0.24)分比(1.05±0.68)分;均P<0.05];两组易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GAS、MTL、VIP、SS水平分别为(126.11±11.52)ng/L、(102.66±8.16)ng/L、(45.88±7.44)ng/L、(9.01±2.17)ng/L,对照组分别为(105.63±10.21)ng/L、(84.33±7.17)ng/L、(53.52±6.23)ng/L、(15.43±3.6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 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0.66±10.29)分比(41.31±8.55)分、(31.44±8.19)分比(38.12±11.28)分;均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60),对照组为8.33%(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1,P=0.637).结论 加味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钠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有效、安全.

    胃食管反流病加味左金丸雷贝拉唑钠肝胃郁热证

    勘误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编辑部
    21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