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钟国华

半月刊

1007-1245

imhgn@vip.sina.com

020-83824952、83823782、8382303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三路11号越秀区工商联大厦1101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ournal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查看更多>>1995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主办。本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科研课题、基础研究、专家述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药物与临床、药学研究、临床检验、中医中药、预防医学、护理研究、医学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健脾消萎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患者的效果

    张聪伟吕小龙樊振杜晓泉...
    2163-2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健脾消萎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患者的效果及对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和脾相关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53。89±5。23)岁,病程(5。54±3。01)年。研究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54。32±5。45)岁,病程(5。67±2。88)年。对照组口服瑞巴派特片、枸橼酸莫沙比利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消萎汤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胃黏膜病变评分、胃功能指标[胃蛋白酶原Ⅰ(gastric pepsinogen Ⅰ,PG Ⅰ)、胃蛋白酶原 Ⅱ(gastric pepsinogen Ⅱ,PG Ⅱ)、胃泌素-17(gastrin-17,G-17)]、氧化应激水平[丙二醛(acet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生长因子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alpha,TG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及AKT、SYK基因表达情况。采用t、x2检验。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t=2。948、2。058、2。229、2。330、2。829,均 P<0。05)和胃黏膜病变评分(t=3。673、4。189、5。328,均 P<0。05)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PGⅠ、PGⅡ、G-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9。399、6。757、2。056,均P<0。05);研究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t=4。278,P<0。05),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t=5。435、7。557,均P<0。05);研究组 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t=6。570,P<0。05),EGF、TGF-α、TGF-β1 水平低于对照组(t=9。306、4。842、5。400,均P<0。05);研究组AKT水平低于对照组[(2。23±1。11)比(2。75±1。06);t=2。273,P<0。05],SYK水平高于对照组[(3。16±1。18)比(2。58±0。92);t=2。600,P<0。05]。结论 健脾消萎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胃功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其机制可能与AKT和SYK在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调控中的作用有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健脾消萎汤胃功能生长因子蛋白激酶B脾相关酪氨酸激酶

    呼和浩特市某社区居民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张峥璐宁婕高瑞江刘国娟...
    2169-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呼和浩特市某社区居民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当地颈动脉斑块的预防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6月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海东路社区体检时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并完成调查问卷的868名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行生活方式调查问卷,统计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elch's t检验、x2检验,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索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868名研究对象,年龄(56。82±9。77)岁,男424名(48。8%),女444名(51。2%);检出颈动脉斑块者469名(54。0%),无颈动脉斑块者399名(46。0%)。颈动脉斑块组与非斑块组在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吸烟、锻炼行为及蔬菜和水果饮食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性别(OR:0。368,95%CI:0。230~0。588)、年龄(OR:1。129,95%CI:1。102~1。157)、吸烟(OR:23。540,95%CI:11。939~46。414)、糖化血红蛋白(OR:1。663,95%CI:1。188~2。329)、高密度脂蛋白(OR:0。291,95%CI:0。117~0。729)有关。结论 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海东路社区常住居民中,年龄增长、性别、吸烟、血糖控制不佳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尤其是戒烟和血糖控制,可以降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风险,从而减少居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颈动脉斑块风险因素公众健康疾病预防管理全科医学

    非小细胞肺癌中Cbl家族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孙静黄佳琛
    2174-2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E3泛素连接酶Cbl家族c-Cbl、Cbl-b、Cbl-c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汉中市人民医院治疗的NSCLC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8例、女24例,年龄(67。49±8。33)岁。选取手术切除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c-Cbl、Cbl-b、Cbl-c蛋白表达。收集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灶位置、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胸膜侵袭),并对比患者癌组织c-Cbl、Cbl-b、Cbl-c蛋白表达;用Cox回归模型分析N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癌组织Cbl-b、Cbl-c蛋白表达与NSCLC预后的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癌组织c-Cbl、Cbl-b、Cbl-c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52。94%(54/102)比 37。25%(38/102)、63。73%(65/102)比43。14%(44/102)、67。65%(69/102)比39。22%(40/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068、8。688、16。568,均P<0。05)。有吸烟史、TNM分期Ⅲ期、未/低分化、胸膜侵袭患者癌组织c-Cbl、Cbl-b、Cbl-c蛋白表达均高于无吸烟史、TNM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无胸膜侵袭患者[吸烟史:62。32%(43/69)比33。33%(11/33)、73。91%(51/69)比42。42%(14/33)、78。26%(54/69)比45。45%(15/33);TNM分期:76。00%(19/25)比45。45%(35/77)、88。00%(22/25)比 55。84%(43/77)、92。00%(23/25)比 59。74%(46/77);组织分化程度:65。22%(30/46)比 42。86%(24/56)、78。26%(36/46)比 51。79%(29/56)、82。61%(38/46)比 55。36%(31/56);胸膜侵袭:80。00%(20/25)比44。16%(34/77)、88。00%(22/25)比55。84%(43/77)、92。00%(23/25)比59。74%(46/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528、9。575、10。978、7。068、8。442、8。974、5。068、7。658、8。570、9。733、8。442、8。974,均 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TNM分期Ⅲ期、未/低分化、胸膜侵袭、癌组织Cbl-b蛋白表达、癌组织Cbl-c蛋白表达是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Cbl-b阳性组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7个月(95%CI 22。602~31。398),Cbl-b 阴性组无进展生存时间为 40 个月(95%CI 28。810~51。190),Kaplan-Meier生存曲线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09,P=0。010);Cbl-c阳性组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8个月(95%CI 23。786~32。214),Cbl-c阴性组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9个月(95%CI 29。892~48。108),Kaplan-Meier生存曲线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5,P=0。032)。结论 NSCLC中c-Cbl、Cbl-b、Cbl-c蛋白高表达,三者均与吸烟史、TNM分期、分化程度及胸膜侵袭相关,其中Cbl-b、Cbl-c是N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

    非小细胞肺癌E3泛素连接酶Cbl家族临床病理预后

    血清指标联合经阴道腹部超声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赵艳张天美姜淑燕王允芹...
    2181-2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癌抗原199(CA199)、孕酮(P)水平检测联合经阴道、腹部超声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93例拟诊早期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经术后病理确诊为早期异位妊娠患者82例(观察组),年龄(31。35±3。16)岁;另选取同期正常宫内妊娠产妇105例作为对照组,年龄(31。57±3。22)岁。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β-HCG、CA199、P水平,经阴道、经腹部超声声像表现及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结果。统计比较采用t检验、x2检验,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观察组血清β-HCG、CA199、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93例初诊早期异位妊娠患者均进行病理学检查,82例为阳性;经阴道超声检查:72例真实早期异位妊娠;经腹部超声检查:69例真实早期异位妊娠。经腹部超声检查中子宫直肠窝积液、原始心管搏动、附件区包块、宫内未见孕囊的患者占比均低于经阴道超声(均P<0。05)。绘制ROC,经阴道超声、经腹部超声、血清β-HCG、CA199、P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6、0。657、0。630、0。605、0。691、0。910,灵敏度为 65。85%、63。41%、70。73%、58。54%、68。29%、86。59%,特异度为 72。73%、72。73%、63。64%、72。68%、63。64%、81。82%。结论 早期异位妊娠患者中血清 β-HCG、CA199、P水平及经阴道、经腹部超声检测均存在异常表达情况,联合检测对早期异位妊娠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早期异位妊娠临床诊治的靶点。

    异位妊娠早期经阴道超声经腹部超声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癌抗原199孕酮诊断

    TEG在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

    张胜高丽丽廖远生
    2186-2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运用血栓弹力图(TEG)结果指导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与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行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8年7月至2023年6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69例行椎-基底动脉支架植人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qd)、氯吡格雷片(75 mg/d,qd)口服。术后根据TEG参数结果调整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为调整组(53例),未进行调整的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为对照组(16例)。调整组中,男43例,女10例,年龄(68。53±11。43)岁;根据TEG参数结果是否达标进行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若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未达标,将阿司匹林肠溶片更换为吲哚布芬片(100 mg,bid)或西洛他唑片(100mg,bid);若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未达标,将氯吡格雷片更换替格瑞洛片(90 mg,bid),治疗6个月。对照组中,男12例,女4例,年龄(68。50±9。28)岁;继续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q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qd)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肌酐(Cr)、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术后6个月内缺血、出血、支架内再狭窄、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的CHOL、HDL-C、LDL-C、TG、Cr、UA、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内,两组均无死亡事件发生;调整组的缺血事件发生率为18。87%(10/53)、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7。55%(4/53),均低于对照组的68。75%(11/16)、31。25%(5/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184、P<0。001,x2=4。177、P=0。041);调整组发生1例(1。89%)脑出血,对照组无发生脑出血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运用TEG结果指导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较常规标准治疗临床预后效果更好。

    血栓弹力图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抗血小板治疗

    121例罕见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检测结果分析

    陈芳陈明发
    2190-2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南平市罕见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的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平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的4 9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 435例,女2 527例,年龄19~48岁。通过地中海贫血外周血筛查、基因检测、Sanger测序等方法分析患者罕见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结果 共检出121例罕见类型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以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为主,分别占50。41%(61/121)和37。19%(45/121)。此外,γ地中海贫血3例,8地中海贫血10例,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2例。共发现57种基因突变类型,以IVS-Ⅱ-55(T>G)in α2 为主,占比 20。66%(25/121),其次为 CD113(T>A)in β(Hb New York)、IVS-Ⅱ-81(C>T)in β 和 CD56(G>A)in β(Hb J-Bangkok),分别占 4。96%(6/121)、4。96%(6/121)和4。13%(5/121)。发现了多种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包括9种α基因突变[-21G>A in α1、±3(T>C)in α1、CD16(A>C)in α1、CD106(C>G)in α2、IVS-Ⅰ-9(C>T)in α1、IVS-Ⅱ-17(G>A)in α2、IVS-Ⅱ-35(G>A)in α1、IVS-Ⅱ-88(G>A)in α2、-35T>C in α1 合并IVS-Ⅱ-55(T>G)in α2]、7种 β基因突变[-96(G>T)in β、IVS-Ⅱ-827(A>T)in β、CD10(C>T)in β合并 CD81(C>A)in β、CD17(A>T)in β合并 CD56(C>T)inβ、IVS-Ⅱ-81(C>T)in β合并CD56(G>A)in β、IVS-Ⅱ-81 C>T in β合并CD113(T>A)in β、IVS-Ⅱ-806(G>C)in β合并-84(A>G)in β]、3种γ基因突变[-365(G>C)in Aγ合并-352(A>G)in Aγ合并-158(C>T)in Gγ、-158(C>T)in Aγ 合并-158(C>T)in Gγ、-196(C>T)in Aγ]、1 种 δ基因突变[(CD38(C>A)in δ 合并 CD39(C>A)in δ)]和 2种αβ复合型基因突变[IVS-Ⅱ-65(G>A)in α1 合并CD 22(A>C)in β、IVS-Ⅱ-55(T>G)in α2合并IVS-Ⅱ-81(C>T)in β]。结论 南平地区人群存在一定比例的罕见类型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情况。罕见类型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的准确检测对本地区人群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诊断起到了重要补充作用,可为本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产前诊断、遗传咨询和优生优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基因检测Sanger测序优生优育

    纤维蛋白原和外周血白细胞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

    王荔敏董恒利
    2198-2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外周血白细胞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陕西省中医医院收治的164例DK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将其分为微量蛋白尿(30 mg≤24 h尿蛋白定量<300 mg)组96例[男50例,女46例,年龄(55。79±7。27)岁]和大量蛋白尿(24 h尿蛋白定量≥300 mg)组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56。50±7。01)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及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水平和 FIB 与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KD患者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大量蛋白尿组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FIB、FDP、FAR水平高于微量蛋白尿组[(10。04±3。38)mmol/L 比(5。83±1。52)mmol/L、(191。59±35。79)mmol/L 比(81。54±16。10)mmol/L、(3 645。15±725。13)mg/L 比(2 864。94±759。73)mg/L、(2。05±0。46)mg/L 比(1。42±0。39)mg/L、(92。93±33。86)mg/g 比(73。40±20。40)m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72、26。591、6。602、9。455、4。598,均P<0。05);大量蛋白尿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低于微量蛋白尿组[(42。62±12。40)ml/(min。1。732 m2)比(82。43±20。43)ml/(min·1。732 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03,P<0。05)。大量蛋白尿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微量蛋白尿组[(0。48±0。16)×109/L比(0。35±0。10)×109/L、(4。21±1。19)×109L 比(3。58±0。88)×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94、3。898,均P<0。05)。两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BUN、Scr、FIB、FDP、FAR和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低eGFR是影响DKD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IB、FDP、FAR和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与BUN、Scr呈正相关(均P<0。05),与eGFR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在DKD患者中,FIB、FDP、FAR以及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且与其肾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这些指标被识别为影响DKD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成为评估DKD进展的指标。

    纤维蛋白原外周血白细胞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损伤程度

    芹菜素调节miR-152/BRD4轴抑制HMGB1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的研究

    周小春邱东东袁思思罗序睿...
    2204-2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芹菜素调节miR-152/溴结构域蛋白4(BRD4)轴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治疗一氧化碳(CO)中毒脑损伤的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实验型研究,于2024年2月建立小鼠CO中毒脑损伤模型,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0只)、CO处理组(10只)、芹菜素25 mg/kg干预组(10只)、芹菜素50 mg/kg干预组(10只)。对照组腹腔给予空气170 ml/kg;CO处理组给予CO腹腔注射170 ml/kg;芹菜素25 mg/kg干预组建立CO模型24 h,腹腔注射芹菜素25 mg/kg,1次/d;芹菜素50 mg/kg干预组建立CO模型24 h,腹腔注射芹菜素50 mg/kg,1次/d;分别在90 min、7 d及14 d后用3%异氟醚麻醉下对动物实施安乐死,收集脑组织以及外周血。对比两组脑组织皮质区以及海马区的病理生理情况,HE染色剂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的血清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及各组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测定;蛋白质印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BRD4、HMGB1/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GFAP表达为(1。11±0。06)、CO处理组为(1。93±0。18)、芹菜素25 mg/kg干预组为(1。32±0。09)、芹菜素50 mg/kg干预组为(1。09±0。05),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 CO处理组TNF-α、IL-1β、IL-6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芹菜素 50 mg/kg 干预组[(1。24±0。08)pg/L 比(0。45±0。03)pg/L 比(0。59±0。04)pg/L、(13。56±2。30)mg/L 比(6。30±1。23)mg/L 比(7。69±2。10)mg/L、(3。86±0。22)pg/L 比(0。14±0。01)pg/L 比(1。35±0。06)p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处理组HMGB1/β-肌动蛋白(β-actin)、TNF-α/β-actin、IL-1β/β-actin、IL-6/β-actin水平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芹菜素50 mg/kg干预组[(1。23±0。10)比(0。50±0。04)比(0。78±0。08)、(0。61±0。06)比(0。24±0。02)比(0。37±0。02)、(0。85±0。14)比(0。42±0。05)比(0。52±0。02)、(0。87±0。06)比(0。38±0。04)比(0。48±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o CO处理组、芹菜素25 mg/kg干预组、芹菜素50 mg/kg干预组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9。92±3。25)%、(15。63±2。25)%、(11。23±3。55)%比(4。98±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芹菜素通过调节miR-152/BRD4轴抑制HMGB1表达,从而减轻CO中毒脑损伤。

    脑损伤一氧化碳中毒芹菜素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基于聚类分析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王谧王艳陈超
    2210-2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DGP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医证候采集表对2021年5月至2023年11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53例DGP患者行问卷调查,其中男66例,女87例,年龄(51。30±10。28)岁。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 证候分析显示,脾胃虚弱证占比最高(56例,36。60%),其次为肝郁脾虚证(31例,20。26%)、痰湿内蕴证(28例,18。30%)、寒热错杂证(21例,13。73%),阴虚内热证最少(17例,11。11%)。证候与糖尿病病程的关系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5年以内的患者以寒热错杂证(16例,28。07%)、痰湿内蕴证(15例,26。32%)为主,病程>5~10年的患者以脾胃虚弱证(17例,41。46%)、肝郁脾虚证(10例,24。39%)为主,病程>10年的患者以脾胃虚弱证(29例,52。73%)、阴虚内热证(10例,18。18%)为主。结论 DGP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脾胃虚弱为主,脾胃虚弱贯穿了DGP发展的全过程。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患者的病机表现为由虚实夹杂向虚证演化的过程。

    证候糖尿病胃轻瘫脾胃虚弱证病程

    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建立

    邵淑芹柳晓明
    2214-2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用列线图构建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在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20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认知正常组52例(MoCA评分≥26分)和认知损害组68例(MoCA<26分)。认知正常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50。19±12。79)岁;认知损害组男36例、女32例,年龄(53。87±10。84)岁。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根据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校准曲线进行验证。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认知正常组患者糖尿病占比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甲状旁腺激素(PTH)、铁蛋白(SF)水平均低于认知损害组[3。85%(2/52)比25。00%(17/68)、(5。06±0。31)%比(5。52±0。36)%、(304。91±87。79)µg/L 比(395。69±108。71)μg/L、(342。83±85。76)µg/L 比(433。71±134。93)µ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895,t=7。359、4。918、4。243;均 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伴有糖尿病及高HbA1c、PTH、SF水平是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据此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校准曲线验证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结论 伴有糖尿病及高HbA1c、PTH、SF水平的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的风险较高,应在治疗中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腹膜透析认知功能损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