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钟国华

半月刊

1007-1245

imhgn@vip.sina.com

020-83824952、83823782、8382303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三路11号越秀区工商联大厦1101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ournal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查看更多>>1995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主办。本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科研课题、基础研究、专家述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药物与临床、药学研究、临床检验、中医中药、预防医学、护理研究、医学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ETS-IR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王新宇郭义山刘茜王东...
    2289-2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上升,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胰岛素抵抗状态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及发展中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深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治疗和随访至关重要。传统的胰岛素抵抗检测方法操作繁琐、耗时,价格昂贵,不适合在医院开展,更无法在大规模人群中推广。胰岛素抵抗代谢评分(METS-IR)是一个新型的胰岛素抵抗预测指标,其反映胰岛素抵抗具有高效及简便的特点,并且METS-IR升高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及不良心血管预后具有正相关性。基于此,本文就METS-IR对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代谢评分胰岛素抵抗进展

    Notch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刘振兴赵珂时大宇赵嘉昊...
    2293-2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日益突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指出,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仍持续增高,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Notch信号通路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心脏功能恢复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Notch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同时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旨在阐述Notch信号通路的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探索其潜在的治疗靶点,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Notch信号通路心血管疾病心肌纤维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进展

    YAP2基因对大鼠H9c2心肌细胞凋亡及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

    黄毅王琮翰
    2297-2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沉默Yes相关蛋白2(YAP2)基因表达对H2O2诱导的大鼠H9c2心肌细胞活力、凋亡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本实验于2023年5月至12月实施。实验细胞分为4个处理组,即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H2O2组、si-YAP2+H2O2组、NC+H2O2组。通过MTT、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4组细胞活力、凋亡率及YAP2、Bcl-2、Bax、p-AKT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结果 H2O2组、si-YAP2+H2O2组YAP2表达量分别为(0。716±0。056)、(0。204±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2O2组H9c2心肌细胞活力低于si-YAP2+H2O2组和Control组,细胞凋亡率高于si-YAP2+H2O2组和Contr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2O2组和NC+H2O2组H9c2心肌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2O2组Bcl-2、p-AKT表达量低于si-YAP2+H2O2组和Control组,Bax表达量高于si-YAP2+H2O2组和Contr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2O2组和NC+H2O2组Bcl-2、p-AKT、Bax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H2O2 组 TNF-α 和 IL-6 含量高于 si-YAP2+H2O2 组和 Control 组(均 P<0。05)。H2O2 组和NC+H2O2组TNF-α和IL-6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沉默YAP2基因表达可能通过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TNF-α和IL-6含量,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

    心肌细胞YAP2基因凋亡免疫PI3K/AKT信号通路

    NEUT、ESR、Gal-3水平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孙春喜张军营
    2303-2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水平与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4月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IE患者,其中男49例,女39例,平均年龄46。20岁,心功能分级Ⅱ~Ⅲ级54例、Ⅳ级34例。随访1年,根据预后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4例)和预后不良组(34例)。单因素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等,然后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E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NEUT、ESR和Gal-3水平对IE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能力。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心功能分级、Pitt评分、治疗前NEUT水平、治疗2周后NEUT、ESR和Gal-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分级为Ⅳ级、Pitt评分≥2分及治疗2周后高NEUT、ESR和Gal-3水平是IE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治疗2周后NEUT、ESR和Gal-3水平及三者联合预测IE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2、0。949、0。905和0。985。结论 NEUT、ESR、Gal-3水平在IE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预测价值。高水平的NEUT、ESR和Gal-3与IE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独立的不良预后风险因素,能够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风险评估和治疗决策支持。

    感染性心内膜炎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半乳糖凝集素-3预后预测

    外周血hs-cTnⅠ联合MR-proADM水平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董春慧张冬梅王圆
    2308-2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外周血超敏肌钙蛋白Ⅰ(hs-cTnⅠ)联合肾上腺髓质中段肽(MR-proADM)水平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期间西安市第九医院收治的81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7例、女34例,年龄26~79(52。37±8。46)岁。统计患者出院后12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预后不良组(发生MACE)和预后良好组(未发生MACE)。统计两组的基线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hs-cTnⅠ、MR-proADM水平对AM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x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81例AMI患者中预后不良27例,预后良好54例。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Killip分级Ⅲ级、胸痛、冠脉三支病变发生率及hs-cTnⅠ、MR-proADM水平更高(均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Killip 分级Ⅲ级[OR=4。375(1。495~12。801)]、胸痛[OR=3。769(1。400~10。151)]、冠脉三支病变[OR=3。950(1。297~12。030)]、hs-cTnⅠ[OR=4。049(1。414~11。591)]、MR-proADM[OR=1。161(1。082~1。246)]为AM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由ROC可得出:hs-cTnⅠ联合MR-proADM预测AM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高于 hs-cTnⅠ、MR-proADM 单一检测(均 P<0。05)。结论 外周血 hs-cTnⅠ 联合 MR-proADM 水平对AMI患者短期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急性心肌梗死超敏肌钙蛋白Ⅰ肾上腺髓质中段肽短期预后预测价值

    C-ACS风险评分对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预测价值

    辛雅雅马虹
    2312-2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加拿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anada Acute Coronary Syndrome,C-ACS)风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接受PCI的STEMI患者共计121例,其中男87例,女34例,平均年龄67。4岁。依照是否合并无复流/慢血流进行分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ACS风险评分对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预测价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结果 无复流/慢血流组患者年龄、男性占比、吸烟率、血肌酐水平以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 ACE)评分、C-ACS风险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增长、GRACE评分升高、C-ACS风险评分升高、男性、吸烟均为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危险因素(均P<0。05)。C-ACS风险评分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灵敏度为72。9%,特异度为75。3%,曲线下面积(AUC)为0。783;C-ACS风险评分联合GRACE评分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灵敏度为70。8%,特异度为86。3%,AUC为0。844;C-ACS风险评分联合GRACE评分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特异度和AUC高于单一指标。结论 C-ACS风险评分对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或慢血流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C-ACS风险评分联合GRACE评分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或慢血流具有更高的特异度。

    加拿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风险评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无复流或慢血流

    川崎病患儿发生心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高艺伟马莹莹张曼储卫红...
    2317-2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川崎病(KD)患儿发生心脏损害的危险因素,旨在尽早识别心脏损害并及时做出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2018年5月至2023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37例KD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49例,女188例,年龄2个月~10岁。根据是否发生心脏损害分为心脏损害组(52例)和非心脏损害组(385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心脏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ogistic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结果 心脏损害组发热持续时间≥10 d、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延迟、IVIG无反应、白细胞计数≥10×109/L、总胆汁酸>14μmol/L、C反应蛋白(CRP)>46 mg/L、血红蛋白(HGB)≥90 g/L患儿比例高于非心脏损害组(均P<0。05)。发热持续时间、IVIG治疗延迟、IVIG无反应、CRP、HGB是KD患儿发生心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均 P<0。05);Logit(P)=-11。754+1。333×发热持续时间+1。520×IVIG 治疗延迟+1。761×IVIG 无反应+1。676×CRP+1。345×HGB。与单独的各相关因素比较,logistic回归方程预测心脏损害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5(95%CI:0。874~0。931),最佳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0。38%、90。65%。结论 KD患儿发生心脏损害主要与发热持续时间、IVIG治疗延迟、IVIG无反应、CRP、HGB等有关,对于具备上述临床特征患儿,及时给予治疗、更严格地监测和随访,以优化远期预后。

    川崎病心脏损害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小儿

    运动耐力细节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李姣姣罗科梅
    2322-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运动耐力细节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术后心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西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8例AMI患者,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干预组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58。34±6。25)岁,梗死部位:前壁梗死26例,下壁梗死23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19例,年龄(57。89±6。51)岁,梗死部位:前壁梗死25例,下壁梗死2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运动耐力细节护理。干预周期为3个月。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6 min 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6MWD)、中文版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hedule,PAN AS)评分、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omatization Symptom Scale,SSS)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评分和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压力性损伤、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状况。统计学方法使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LVEF、6MWD为(53。83±5。34)%、(408。27±61。49)m,高于对照组(49。87±5。62)%、(375。68±54。62)m,LVEDD 为(48。34±5。27)mm,低于对照组(51。23±5。2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6、2。722、2。774,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PANAS中正性情绪(PA)评分为(37。61±1。39)分,高于对照组(35。43±1。41)分,负性情绪(NA)评分为(15。41±1。27)分,低于对照组(17。47±1。40)分,干预组SSS评分为(28。16±7。74)分,低于对照组(32。98±9。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07、7。629、2。835,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SAQ中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性、疾病认知程度、疗效满意度评分为(89。27±9。29)、(82。93±9。35)、(75。24±8。38)、(81。05±8。15)分,高于对照组(83。68±9。07)、(77。67±8。86)、(70。85±8。21)、(76。36±7。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14、2。858、2。619、2。923,均P<0。05)。干预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08%(2/49),低于对照组的18。3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18,P=0。025)。结论 运动耐力细节护理显著改善了 AMI患者的术后心功能指标,减轻了躯体化症状和心绞痛症状,改善了情绪状态,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显示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运动耐力细节护理心功能正性负性情绪并发症

    气道护理量化评估模式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道管理的效果

    胡朋鹤庞秋贺张媛媛
    2327-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气道护理量化评估模式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术后呼吸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通过随机抽签法将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先心病患儿96例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3。57±0。53)岁;观察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3。64±0。54)岁。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分别施以常规呼吸道管理和气道护理量化评估模式的呼吸道管理,均干预至患儿出院。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干预前、干预后14 d氧合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气中的氧浓度分数(FiO2)、氧合指数(PaO2/FiO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行x2检验、<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86。26±12。93)h、(7。35±1。10)d、(8。49±1。27)d]相比较,观察组呼吸机使用、监护、住院时间[(45。32±6。79)h、(4。04±0。60)d、(5。58±0。83)d]均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421、18。302、13。288,均 P<0。001)。干预后,观察组 PaO2、FiO2、PaO2/FiO2水平分别为(121。63±18。24)mmHg(1 mmHg=0。133 kPa)、(48。67±7。30)%、(439。62±65。94)mmHg,均高于对照组的(110。58±16。58)mmHg、(39。82±5。97)%、(378。40±56。76)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05、6。501、4。874,均P<0。05)。与对照组[16。66%(8/48)]相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6%(2/48)]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8,P=0。045)。结论 将气道护理量化评估模式的呼吸道管理应用于先心病患儿术后的护理工作中,能有效促进患儿恢复,提高患儿氧合指标,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亦具有积极意义。

    先天性心脏病小儿气道护理量化评估模式呼吸道管理应用价值

    多学科协作下的阶段性康复训练对置入起搏器患者术后心功能的影响

    张博许岭平封琳李小花...
    2332-2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多学科协作下的阶段性康复训练对置入起搏器患者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起搏器置入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试验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60。52±7。21)岁,起搏器置入类型:单腔起搏器20例,双腔起搏器29例。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60。78±7。09)岁,起搏器置入类型:单腔起搏器21例,双腔起搏器28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学科协作下的阶段性康复训练。两组均干预至术后3个月。通过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N端前脑钠肽(NT-pro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上肢活动能力、并发症(出血、感染、肩关节疼痛、电极脱位)、舒适度[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等指标评估干预效果。统计学方法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6 min步行距离为(290。14±34。16)m,长于对照组(138。75±14。34)m,NT-proBNP 水平为(262。11±68。12)ng/L,低于对照组(398。93±76。69)ng/L,LVEF 水平为(69。82±4。73)%,高于对照组(52。53±5。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04、9。337、16。789,均 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的内收、外展、前屈和后伸的活动度为(18。27±6。02)°、(52。67±10。33)°、(64。37±7。14)°、(22。78±3。96)°,高于对照组(12。78±5。39)°、(45。34±9。33)°、(51。36±6。93)°、(18。61±3。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56、3。686、9。153、5。332,均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2/49),低于对照组的16。33%(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9,P=0。045)。干预后,试验组GCQ评分中的环境、生理、社会文化、心理精神评分为(3。72±0。67)、(3。24±0。53)、(3。90±0。42)、(3。68±0。54)分,高于对照组(2。38±0。42)、(2。49±0。36)、(2。75±0。27)、(3。17±0。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537、7。951、15。276、5。431,均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下的阶段性康复训练对置入起搏器患者术后有积极影响,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心功能、上肢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增强患者舒适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起搏器置入多学科协作阶段性康复训练运动耐力心功能上肢活动能力并发症舒适度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