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钟国华

半月刊

1007-1245

imhgn@vip.sina.com

020-83824952、83823782、8382303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三路11号越秀区工商联大厦1101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ournal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查看更多>>1995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主办。本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科研课题、基础研究、专家述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药物与临床、药学研究、临床检验、中医中药、预防医学、护理研究、医学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改良开天门联合五音疗法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蒋蓓刘晓荣李曼史欣...
    2337-2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改良开天门疗法联合五音疗法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2023年2月至10月期间西安市人民医院及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53。11±4。98)岁,心功能分级:5例Ⅰ级、12例Ⅱ级、25例Ⅲ级、18例Ⅳ级;观察组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50。51±5。14)岁,心功能分级:6例Ⅰ级、14例Ⅱ级、27例Ⅲ级、13例Ⅳ级。对照组患者接受改良开天门疗法,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开天门疗法联合五音疗法,干预周期为一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一周后康复效果、中医症候评分、心理状态[症状自评量表(SCL-90)]、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为(413。14±36。67)m,长于对照组(364。68±30。70)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为(59。96±6。14)%,高于对照组(52。79±4。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候中乏力、胸闷、气短和胸痛评分分别为(1。96±0。63)分、(2。76±0。43)分、(1。91±0。56)分、(1。93±0。49)分,低于对照组的(3。52±0。79)分、(3。88±0。50)分、(2。95±0。79)分、(3。65±0。76)分,SCL-90评分中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强迫、偏执、恐怖、躯体化、精神疾病维度评分分别为(1。96±0。20)分、(1。87±0。16)分、(1。72±0。17)分、(1。74±0。18)分、(1。84±0。18)分、(1。98±0。24)分、(2。38±0。32)分、(1。09±0。12)分、(0。93±0。09)分,低于对照组的(2。67±0。33)分、(2。36±0。33)分、(2。27±0。23)分、(2。19±0。20)分、(2。33±0。30)分、(2。72±0。39)分、(3。42±0。34)分、(1。57±0。16)分、(1。43±0。17)分,PSQI评分中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睡眠效率维度评分分别为(0。76±0。08)分、(0。91±0。06)分、(0。73±0。09)分、(0。97±0。10)分、(0。60±0。07)分、(0。86±0。07)分、(0。78±0。09)分,低于对照组的(1。78±0。51)分、(1。95±0。61)分、(1。65±0。29)分、(2。04±0。22)分、(1。28±0。13)分、(1。84±0。39)分、(1。82±0。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改良开天门联合五音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6 min步行距离及LVEF指标,降低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及负性情绪评分,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术后康复。

    冠心病介入治疗改良开天门五音疗法康复效果睡眠质量

    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子宫切口瘢痕缺陷的实验研究

    袁雪青朱梅
    2343-2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大鼠子宫切口瘢痕缺陷(PCSD)的修复效果,并为瘢痕妊娠的治疗提供潜在策略。方法 实验在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进行,实验时间为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选取雌性特定病原体自由级Sprague-Dawley(SPF级SD)大鼠120只,7~8周龄,体质量为300~35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只。通过连续两次的剖宫产建立大鼠子宫憩室模型并通过B超和组织学验证。对照组接受0。2 ml的局部生理盐水注射和0。5 ml的尾静脉生理盐水注射;实验组-点位注射组局部注射0。2 ml的MSCs凝胶;实验组-尾静脉注射组通过尾静脉注射0。2 ml MSCs凝胶。对3组子宫切口瘢痕的修复效果进行观察,系统记录大鼠的饮食、饮水和精神状态表现。给药结束后第4周处死并解剖大鼠,对其脏器进行观察。进一步取子宫组织样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测子宫肌层和内膜的厚度,并计算子宫内膜缺陷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阳性面积百分比。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x2检验。结果 实验组中正常饮食、饮水、精神状态正常的大鼠比例高于对照组[72。5%(58/80)比52。5%(21/40)、76。3%(61/80)比 42。5%(17/40)、70。0%(56/80)比 47。5%(19/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74、13。35、6。46,均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点位注射组大鼠子宫内膜腺体增生、少量纤维组织增生、炎症细胞浸润,肌层见巨噬细胞、手术缝线。尾静脉注射组大鼠子宫内膜腺体增生、少量纤维组织增生、炎症细胞浸润,肌层见巨噬细胞、手术缝线。尾静脉注射组与点位注射组的基层厚度、内膜厚度、α-SMA阳性面积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116。32±4。59)µm 比(109。21±5。73)µm 比(74。23±6。30)μm、(200。34±7。21)µm 比(156。98±6。98)µm 比(119。55±7。38)µm、(32。99±1。26)%比(25。93±1。33)%比(20。59±1。48)%],TGF-β1 阳性面积百分比、子宫内膜缺陷均低于对照组[(14。11±1。01)%比(17。54±1。08)%比(20。09±1。13)%、35。00%(14/40)比 62。50%(25/40)比 100。00%(4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50。86、1 264。19、836。93、311。99,x2=37。86,均P<0。05)。结论 脐带MSCs能促进子宫憩室的修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望为子宫切口后瘢痕形成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间充质干细胞大鼠造模子宫切口瘢痕缺陷动物实验

    PAX3在缺氧状态下调控滋养细胞铁死亡的机制研究

    顾浩顾颖陈嘉颖吴红琴...
    2347-2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配对盒基因(PAX)3在缺氧状态下调控滋养细胞铁死亡的机制。方法 该实验于2023年1月至12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优生优育医学研究所完成。分别在20%氧气的常氧状态下和2%氧气的缺氧状态下体外培养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将HTR-8a/Svneo细胞按照不同的处理分为7组:常氧组、缺氧组、缺氧+NC质粒组、缺氧+PAX3(OE)组、缺氧+SLC40A1(OE)组、缺氧+VDAC3(OE)组、缺氧+PAX3(OE)+VDAC3(KD)组。运用质粒转染技术敲低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亚型3(VDAC3)和过表达PAX3、SLC40A1、VDAC3来验证细胞中PAX3调控SLC40A1、VDAC3的表达。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常氧状态、常氧+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缺氧状态下HTR-8/SVneo细胞线粒体情况。用活/死细胞双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死亡率。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各组滋养细胞PAX3、SLC40A1、VDAC3的定位及表达。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PAX3、SLC40A1、VDAC3mRNA和蛋白表达。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缺氧状态下的细胞线粒体结构与常氧状态+Erastin的线粒体结构相似,线粒体皱缩、体积减小,膜电子密度增高,内脊减少、模糊。(2)缺氧状态下,活/死细胞双染色试剂盒的结果显示细胞死亡率增加。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细胞PAX3主要在胞核内表达,SLC40A1主要在胞浆内表达,VDAC3主要在线粒体中表达。(3)与常氧状态相比,缺氧处理组细胞死亡增多,HTR-8a/Svneo缺氧组中PAX3、SLC40A1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降低;HTR-8a/Svneo缺氧组中VDAC3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敲低PAX3后,SLC40A1表达降低,细胞大量死亡;过表达PAX3后,SLC40A1表达增高,细胞存活率升高。结论 缺氧会诱导滋养细胞铁死亡。PAX3通过调控滋养细胞铁死亡影响SLC40A1表达,但PAX3的敲除或过表达对VDAC3表达没有影响。

    子痫前期铁死亡PAX3SLC40A1VDAC3

    IVC/Ao及颈动脉校正血流时间与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的关系及预测价值

    许鹏米婷李效清张昊...
    2355-2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呼气末下腔静脉最大直径与心脏收缩期腹主动脉最大内径的比值(IVC/Ao)和颈动脉校正血流时间(FTc)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西安市中心医院共8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采用经胸心脏超声监测容量负荷试验前后每搏输出量(SV),计算SV增加值(ΔSV)。容量反应阳性组(ΔSV≥15%)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63。21±6。95)岁;阴性组(ΔSV<15%)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64。17±7。24)岁。记录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IVC/Ao、试验前后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FTc及颈动脉峰流速变异度(ΔVpeak-CA)。分析容量负荷试验前IVC/Ao、FTc、ΔVpeak-CA与ΔSV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这几项指标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阳性的预测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t检验。结果 阳性组患者试验后FTc较试验前升高(t=4。63,P<0。001)。试验前阳性组患者IVCCI、IVC/Ao 和 ΔVpeak-CA 均高于阴性组[(28。77±3。36)比(14。20±3。87)、(1。55±0。16)比(1。19±0。12)、(12。81±4。59)%比(8。04±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68、11。71、4。97,均P<0。05)。ΔSV与FTc呈负相关,与IVC/Ao、ΔVpeak-CA和IVCCI均呈正相关(均P<0。001)。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FTc水平较高及IVC/Ao、ΔVpeak-CA和IVCCI水平较低患者容量反应阴性的风险更高。ROC分析显示,几项指标联合预测容量反应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6。结论 IVC/Ao和颈动脉FTc是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阳性的有效指标,可以作为临床上判断脓毒症休克患者是否需要液体复苏的有用工具。

    下腔静脉腹主动脉颈动脉校正血流时间脓毒症休克容量反应

    脓毒症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初次撤机失败的风险模型构建与验证

    赵竹莉华爱玲高慧梅
    2361-2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脓毒症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初次撤机失败的风险模型并验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急诊中心纳入的120例脓毒症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撤机成功组102例,男53例,女49例,年龄(61。77±7。15)岁;撤机失败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62。12±7。21)岁。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初次撤机失败的风险模型并构建列线图,以初次撤机失败为阳性样本建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并经Hosmer-Lemeshow验证该风险模型的拟合度。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撤机失败组的抽烟比例、机械通气时间、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呼吸浅快指数(RSBI)均高于撤机成功组[72。2%(13/18)比46。5%(47/102)、(9。04±1。14)d 比(6。58±0。96)d、(7。47±1。09)分比(5。14±0。84)分、(19。71±1。80)分比(17。39±1。64)分、(79。31±8。42)次/min/L 比(58。38±6。45)次/min/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18,t 9。74、10。35、5。11、10。04,均 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抽烟[P=0。011,95%置信区间(CI)1。679~55。648]、机械通气时间(P=0。024,95%CI 1。087~3。189)、SOFA 评分(P=0。009,95%CI1。281~5。874)、APACHE Ⅱ 评分(P<0。001,95%CI 1。890~7。384)、RSBI(P=0。003,95%CI 1。041~1。215)是脓毒症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初次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ROC结果表明抽烟、机械通气时间、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及RSBI联合的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AUC)=0。980,灵敏度94。7%,特异度92。1%]优于抽烟(AUC=0。609,灵敏度68。4%,特异度53。5%)、机械通气时间(AUC=0。868,灵敏度57。9%,特异度99。0%)、SOFA 评分(AUC=0。876,灵敏度 89。5%,特异度 68。3%)、APACHE Ⅱ 评分(AUC=0。811,灵敏度73。7%,特异度 78。2%)及 RSBI(AUC=0。927,灵敏度 94。7%,特异度 79。2%)单独,且经 Hosmer-Lemeshow验证该风险模型的拟合度良好。结论 抽烟、机械通气时间、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及RSBI与脓毒症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初次撤机失败相关,构建的风险模型拟合度良好。

    脓毒症呼吸衰竭撤机失败风险模型

    肝移植术后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分析

    傅红梅俞朝贤李春燕谭毅刚...
    2366-2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罹患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诊疗规律。方法 收集广州市胸科医院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住院患者资料,对照分析25例肝移植术后肺结核住院患者(研究组)和31例同期非器官移植肺结核住院患者(对照组)的临床症状、病灶累及部位、诊断时长、住院次数、每次住院时长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其中,男55例、女1例,年龄1~75岁,平均年龄66岁。统计学方法应用x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 研究组的发热、疲乏消瘦率均高于对照组[68。0%(17/25)比22。6%(7/31)、56。0%(14/25)比29。0%(9/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66、4。16,均P<0。05)。CT影像下结核病灶累及胸肺部位(包括肺叶、支气管和胸膜)及空洞病灶情况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肺外(下肢、腹腔、颈、脑、腰椎、睾丸等)结核发生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44。0%(11/25)比3。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7,P<0。05)。研究组患者结核病的发生时间在肝移植术后3~240个月(P25、P50、P75分别为24、40、75个月),结核病诊断时长与每次住院时长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4例因晚期肿瘤不治死亡、1例截至2023年12月尚未完成疗程但病情明显好转,其他20例患者在12~36个月(P25、P50、P75分别为14、15、18个月)抗结核治疗后均已治愈;对照组患者1例因晚期肺癌死亡,其他30例在6~18个月(P25、P50、P75分别为12、12、14个月)抗结核治疗后均已治愈;研究组治疗疗程长于对照组(Z=3。54,P<0。05)。研究组住院3次以上患者占20。00%(5/25),对照组占6。45%(2/31),研究组高于对照组(x2=42。83,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肺结核患者肺外结核发生率高、病情变化复杂、抗结核治疗疗程长,值得临床密切关注。

    肝移植肺结核临床特征

    川崎病患儿外周血miR-233-3p、miR-145及NLRP3炎症小体与其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探讨

    贾丽娟何坤王芳洁燕笑尘...
    2371-2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儿外周血miR-233-3p、miR-145及NLRP3炎症小体与其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6例川崎病患儿一般资料。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根据2017年美国心脏学会提出的川崎病相关诊断标准,将96例川崎病患儿分为CAL组(32例)和非CAL组(64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发热时间等)及外周血miR-233-3p、miR-145、NLRP3炎症小体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川崎病患儿发生CAL的独立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经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诊断效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结果 CAL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3。63±0。54)岁,体重指数(13。77±2。06)kg/m2,发热天数(5。41±0。81)d;非 CAL组男 35 例,女29例,年龄(3。58±0。53)岁,体重指数(13。82±2。07)kg/m2,发热天数(5。36±0。8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AL组 miR-233-3p、NLRP3 水平均高于非 CAL组[(1。28±0。19)比(0。93±0。13)、(5。44±0。81)比(3。63±0。54)],miR-145 水平低于非 CAL 组[(1。07±0。16)比(1。98±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606、13。027、16。510,均 P<0。001);经 logistic 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miR-233-3p(OR=7。338,P=0。023)、miR-145(OR=0。590,P=0。001)、NLRP3 炎症小体(OR=3。111,P=0。012)水平均是川崎病患儿发生CAL的独立影响因素;由ROC分析,miR-233-3p、miR-145、NLRP3炎症小体水平联合检测模式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最高,为0。899,且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3。75%、90。62%。结论 川崎病患儿外周血miR-233-3p、miR-145、NLRP3炎症小体与CAL的发生有紧密关联。其中miR-233-3p、miR-145、NLRP3炎症小体水平均是川崎病患儿伴发CAL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通过miR-233-3p、miR-145、NLRP3炎症小体表达联合检测的方式在评估川崎病患儿发生CAL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miR-233-3pmiR-145NLRP3炎症小体儿童

    MASP-2和补体因子H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中的表达意义

    何学学杨宁折慧
    2375-2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2(MASP-2)和补体因子H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7例,女性43例,年龄(52。71±3。58)岁,根据Child-Pugh分级将其分为A级组(26例)、B级组(22例)、C级组(12例),另根据随访1年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15例)和未复发组(45例)。并选取同期60例在延安市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3例,女性47例,年龄(52。64±3。62)岁。采用t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MASP-2、补体因子H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MASP-2、补体因子H水平与Child-Pugh分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ASP-2、补体因子H水平预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复发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MASP-2、补体因子H 水平分别为(91。89±15。74)μg/L、(66。28±12。58)mg/L,均低于对照组的(262。93±35。63)μg/L、(145。31±25。7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013、21。387,均P<0。001)。A级、B级组MASP-2、补体因子H水平分别为(106。72±16。52)μg/L、(84。94±14。73)μ。g/L、(76。87±12。46)mg/L、(61。66±9。38)mg/L,均高于 C级组的(72。80±12。59)μg/L、(52。12±8。89)mg/L,且A级组均高于B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MASP-2、补体因子H水平分别为(78。30±13。66)μg/L、(56。20±8。53)mg/L,均低于未复发组的(96。48±15。57)μg/L、(69。61±7。3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30、5。893,均 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ASP-2、补体因子H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均呈负相关(r=-0。721、-0。748,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MASP-2、补体因子H水平在预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复发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3、0。877。结论 随着病情加重,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MASP-2、补体因子H水平均降低,该两项指标在预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病情复发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自身免疫性肝炎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2补体因子H病情严重程度复发

    应用熵权法构建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不典型恙虫病诊断模型

    苏政军陈万进黄珊珊梁爱军...
    2379-2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高玉林市基层医疗机构对无焦痂不典型恙虫病的早期诊治能力,有效控制恙虫病的疫情,构建适用于华南和西南亚热带区域的不典型恙虫病诊断模型。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呼吸科首诊的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546例患者,男性335例,女性211例,年龄14~100岁。基于恙虫病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理化检查3个方面的特点,应用熵权法将其划分为恙虫病、不典型恙虫病、非恙虫病3个组别。经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小样本验证与优化,确定不典型恙虫病诊断模型。以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为诊断恙虫病的金标准,评价不典型恙虫病诊断模型和外斐反应OXK对77例恙虫病疑似病例的诊断效能。采用x2检验。结果 依据恙虫病各诊断要素的占比情况,确定恙虫病/不典型恙虫病诊断模型雏形,ROC分析最佳分界值为2。95分,相应曲线下面积(AUC)为0。962 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100。0%,小样本(25例)对诊断模型雏形二次评价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9例)、86。7%(13例)。不典型恙虫病诊断模型和IFAT在恙虫病诊断方面的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对恙虫病疑似病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符合率、Kappa值分别为96。7%、70。6%、0。67、90。9%、0。72;而外斐反应OXK与IFAT相比,诊断效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应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符合率、Kappa值分别为5。0%、100。0%、0。05、26。0%、0。02。结论 不典型恙虫病诊断模型有助于临床医生客观地分析非特异性的临床资料,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恙虫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望在华南和西南亚热带区域诊断技术和设备有限的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恙虫病,不典型诊断熵权法模型

    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分析

    郭丽丽谢勇田玉凤
    2386-2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提供更多关于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的证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于榆林市第一医院住院的98例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女21例,男27例;年龄(6。27±2。54)岁;病程(2。57±0。74)d;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女24例,男26例;年龄(6。34±2。48)岁;病程(2。61±0。46)d;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咳嗽、发热、气促、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D-二聚体含量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研究组患儿咳嗽、发热、气促、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39/48)低于研究组[96。00%(48/50)](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3。12±7。81)%]和D-二聚体含量[(223。46±63。29)μg/L]均低于对照组[(61。53±8。29)%、(287。65±76。58)μg/L](均 P<0。05);研究组TNF-α、IL-6和IFN-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具有显著疗效,能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减少炎症反应,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D-二聚体含量,促进患儿通气功能的恢复。

    纤维支气管镜塑型性支气管炎儿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D-二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