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钟国华

半月刊

1007-1245

imhgn@vip.sina.com

020-83824952、83823782、8382303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三路11号越秀区工商联大厦1101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ournal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查看更多>>1995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主办。本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科研课题、基础研究、专家述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药物与临床、药学研究、临床检验、中医中药、预防医学、护理研究、医学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毫针速刺法松解肌筋膜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李志伟何雷张磊刘宝林...
    2390-2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毫针速刺法松解肌筋膜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以区组随机方法进行分组。试验组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7。94±6。16)岁,病程(27。25±9。49)个月;对照组36例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46。73±5。14)岁,病程(26。02±7。58)个月。试验组采用毫针速刺法治疗,针对颈项部软组织损伤部位予以穿透性松解刺激,隔日1次,并与推拿治疗交替进行,各治疗6次;对照组予传统针刺治疗,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每隔1个疗程休息1 d,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结束后第1天比较两组患者的田中靖久颈椎症状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与治疗前1d比较,治疗结束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田中靖久颈椎症状评分均升高[试验组(14。93±2。74)分比(9。70±2。45)分,对照组(12。70±2。93)分比(9。40±2。01)分],NDI 评分均降低[试验组(15。92±4。21)分比(38。19±5。86)分,对照组(25。46±3。84)分比(36。76±7。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试验组各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田中靖久颈椎症状评分(5。23±1。89)分比(3。30±1。25)分,NDI评分(22。27±4。67)分比(11。30±3。97)分,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7%(33/36)比7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60,P=0。032)。结论 毫针速刺法松解肌筋膜治疗能够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并实现对上肢功能的良性调节,降低疾病对生活能力的影响,相对传统针刺治疗方案具有一定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神经根型颈椎病毫针速刺法肌筋膜松解上肢功能

    甲泼尼龙对重症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娟卢旭贺蓉
    2395-2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甲泼尼龙对重症肺炎患儿血清骨膜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Gal-3)、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改善作用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安康市中心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03例重症肺炎患儿,将其以入院先后次序单双号随机分为阿奇霉素组(52例)、配合组(51例)。阿奇霉素组男37例、女15例,年龄(6。84±1。56)岁,病程(5。15±1。27)d,致病菌种类(1。50±0。42)种;配合组男35例、女16例,年龄(6。78±1。55)岁,病程(5。11±1。24)d,致病菌种类(1。48±0。41)种。阿奇霉素组予以阿奇霉素治疗,剂量10mg/kg,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给药频率为1次/d;配合组则在阿奇霉素组的基础上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甲泼尼龙剂量1~2 mg/kg,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给药频率为1次/d。两组均持续给药7 d。对比两组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血清骨膜蛋白、Gal-3、SDF-1水平。以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x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重症肺炎患儿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配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阿奇霉素组[88。24%(45/51)比63。46%(33/52)](x2=8。597,P=0。003)。配合组的咳嗽、发热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阿奇霉素组[(4。61±0。82)d比(7。08±1。24)d、(3。20±0。56)d 比(5。19±0。87)d、(5。09±1。34)d 比(7。12±1。80)d](t=11。900、13。774、6。482,均 P<0。001)。治疗后两组血清骨膜蛋白、Gal-3、SDF-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配合组均低于阿奇霉素组[(71。34±10。40)ng/L比(92。51±18。56)ng/L、(12。35±2。71)ng/L 比(20。84±3。49)ng/L、(132。58±21。77)ng/L 比(170。49±30。61)ng/L](t=7。122、13。771、7。231,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病变累及多个肺叶、致病菌种类>1种及未接受甲泼尼龙治疗均是重症肺炎患儿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甲泼尼龙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效果较佳,可下调血清骨膜蛋白、Gal-3、SDF-1水平。其疗效影响因素包括病变累及多个肺叶、致病菌种类>1种及未接受甲泼尼龙治疗。

    甲泼尼龙阿奇霉素重症肺炎骨膜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儿童

    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分析

    杨向灵徐午丹明闪张利明...
    2399-2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疗效及对血清几丁质酶样蛋白(YKL-40)、淀粉样蛋白A(SAA)、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RMPP患儿,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观察组中男性33例,女性30例,年龄4~11(8。34±3。6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8~49(34。59±10。13)h;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27例,年龄5~10(8。06±3。3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1~50(34。26±10。24)h。对照组患儿给予门冬氨酸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剂量为10 mg/kg,1次/d;治疗3 d后改为阿奇霉素片10mg/kg 口服治疗,1次/d,7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滴注治疗,初始剂量为2 mg/kg,1次/d,连续使用5 d后将剂量调整至1 mg/kg,继续治疗2d,7d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因子水平和肺功能指标差异,分析安全性。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24%(60/63)比79。37%(5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59,P=0。008)。观察组的咳嗽痰鸣、干湿性啰音、憋喘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24±0。78)d、(3。47±0。71)d、(5。06±1。37)d、(3。47±0。83)d,均短于对照组的(6。04±1。31)d、(5。87±1。52)d、(7。58±1。21)d、(6。11±1。1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577、11。355、10。943、15。032,均 P<0。001)。治疗后,观察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SAA、YKL-40、SP-A 水平分别为(2。96±0。54)L、(2。56±0。42)L、(63。47±2。11)ng/L、(1。34±0。18)ng/L、(7。02±1。13)mg/L、(26。34±6。61)mg/L、(30。64±5。41)μg/L、(36。07±6。58)μg/L,对照组分别为(2。02±0。51)L、(1。53±0。31)L、(123。36±2。14)ng/L、(2。69±0。22)ng/L、(9。63±1。51)mg/L、(112。35±19。54)mg/L、(36。17±5。87)μg/L、(45。62±7。03)µ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可有效改善RMPP患儿的肺功能,并下调血清SAA、YKL-40、SP-A水平,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甲泼尼龙阿奇霉素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儿童

    细胞分类水平在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肺泡灌洗液中的变化

    马坤李开利王道斌李树军...
    2404-2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细胞分类水平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1-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及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的急性期MPP患儿30例作为研究组和未合并感染的支气管异物患儿9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6。6±2。5)岁;对照组中男6例、女3例,年龄(5。7±5。4)岁。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后镜检分析患儿BALF细胞分类百分比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肺外表现的相关性。采用x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71。05(56。40,79。83)%比46。50(34。50,62。45)%、17。47(4。86,37。65)mg/L 比 1。00(0。17,1。64)mg/L、1。75(0。80,4。23)mg/L 比0。60(0。55,0。75)mg/L、342(269,482)U/L比245(181,284)U/L],血常规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23。45(13。55,34。95)%比 43。20(33。10,58。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的 BALF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46。00(38。00,55。00)%比1。00(0。01,1。75)%],巨噬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43。00(33。87,51。00)%比87。50(85。00,9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据有无肺外表现,将研究组分为无肺外表现组23例和有肺外表现组7例(肾损害、肝损害、心肌损害2例,肾损害、心肌损害3例,肾损害1例,心肌损害1例);有肺外表现组患儿的降钙素、血清淀粉样蛋白A、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无肺外表现组[0。74(0。42,3。59)µg/L比0。35(0。19,0。68)µg/L、464。9(172。8,655。6)mg/L 比 134。9(41。0,431。0)mg/L、697。0(469。0,1 177。0)U/L 比 296。0(255。0,417。0)U/L、54。0(42。0,109。0)U/L 比 30。0(22。0,37。0)U/L],住院时间长于无肺外表现组[19。00(18。00,22。00)d 比11。00(7。00,16。00)d],BALF淋巴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水平均低于无肺外表现组[10。50(9。50,11。00)%比 13。00(10。00,14。50)%、33。9(27。3,40。2)g/L 比40。3(37。1,42。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BALF淋巴细胞百分比与肺外表现呈负相关(r=-0。334,P=0。038)。结论 急性期MPP患儿的BALF以中性粒细胞为主;BALF淋巴细胞百分比越低,肺外表现的发生率越高。

    肺炎支原体肺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形态儿童

    电针联合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王付涛吕运良王飞吴淑会...
    2409-2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旨在探讨电针与康复机器人联合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电针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和日常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58。13±9。90)岁,病程(23。10±3。41)d,接受电针和康复机器人综合治疗,均为30 min/次,1次/d,5d/周。电针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59。47±7。29)岁,病程(23。27±3。65)d,接受电针治疗,30 min/d,5 d/周。治疗4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评价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面肌电图评价肌肉恢复状况,以评价治疗效果。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积分肌电值(iEMG)及FMA-UE、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两组的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iEMG及FMA-UE、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均高于电针组[(177。10±34。80)mV/s比(147。60±50。02)mV/s、(260。74±46。79)mV/s 比(235。40±48。06)mV/s、(98。36±17。30)mV/s 比(88。33±17。04)mV/s、(33。47±5。51)分比(27。23±5。64)分、(47。83±8。48)分比(39。00±10。7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52、P=0。010,t=2。069、P=0。043,t=2。264、P=0。027,t=4。330、P<0。001,t=3。544、P=0。001)。结论 综合应用电针和康复机器人对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疗效。

    偏瘫电针康复机器人表面肌电图

    万古霉素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宋远征叶演巩守超张玉东...
    2413-2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质量稳定、安全有效的载万古霉素缓释微球,评价其质量特征。方法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将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按3种不同比例混合制备万古霉素微球进行筛选;利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不同浓度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内外水相比例对微球粒径、包封率、载药量的影响后并制备出优选的载万古霉素的PLA/PLGA缓释微球;对其体内外抗多重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进行药效学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内外水相比和PVA浓度对万古霉素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影响不大(P>0。05),但微球中PLA和PLGA质量比对万古霉素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纯PLA时微球平均粒径[(41。95 µm)]、包封率[(28。87±0。32)%]和载药量[(17。80±0。21)%]最大。万古霉素微球对MRSA 252的抗菌活性高于其水溶液(最小抑菌浓度0。391 ng/L比0。781 ng/L)(P<0。000 1)。万古霉素微球治疗受损皮肤感染MRSA 252比相同浓度的万古霉素水溶液具有更满意的杀菌活性(P<0。05)。万古霉素微球对感染MRSA 252小鼠的伤口治愈效果比万古霉素水溶液更好。结论 通过优选获得的微球处方,制备的PLA/PLGA缓释微球可实现万古霉素药物的局部可控释放,通过调节PLA和PLGA在共混物中的比例提高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定制降解速率、改变药物释放,是有效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制剂。

    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万古霉素缓释微球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中药药熨联合皮内针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刘琪玉李沙易建军陈梦...
    2419-2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药熨联合皮内针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短期及远期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三科住院的气滞血瘀型LDH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45~60(68。20±11。54)岁;病程 1~3(2。51±0。94)年。观察组男 19例,女 16例;年龄45~60(69。69±3。54)岁;病程1~3(2。54±1。06)年。两组均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口服塞来昔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药熨联合皮内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d,3个月后给予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 d后、治疗14 d后、治疗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量表(JOA)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3d后、治疗14d后、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3。97±0。95)分、(3。91±0。89)分、(3。74±0。74)分]均低于对照组[(6。46±1。15)分、(6。23±0。94)分、(6。29±1。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3d后、治疗14d后、治疗后3个月JOA评分[(21。74±1。52)分、(22。03±1。38)分、(22。51±1。20)分]均高于对照组[(18。83±1。51)分、(19。49±1。34)分、(20。26±1。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33/35),高于对照组的65。71%(2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药熨联合皮内针治疗气滞血瘀型LDH,不仅起效快,改善疼痛、腰椎功能,总体疗效亦优于单用塞来昔布。

    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皮内针中药药熨

    循经点穴联合气交灸防治青少年轻中度单纯性近视的应用研究

    曾伟娇郭先桂曾婉桃林少芬...
    2423-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循经点穴联合气交灸防治青少年轻中度单纯性近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6月于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护眼门诊就诊的30例10~19周岁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例,年龄(14。31±3。14)岁;女14例,年龄(13。00±2。86)岁,均予以循经点穴联合气交灸治疗,选取面部、耳部、膀胱经、督脉的穴位进行点按,此外在神阙穴进行气交灸治疗,每周3次,每2次间隔1d,共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裸眼视力及眼局部症状。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治疗前,患者左眼视力(4。410±0。220)、右眼视力(4。373±0。160);治疗后,患者左眼视力(4。707±0。187)、右眼视力(4。700±0。137);治疗后双眼视力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549、188。652,均P<0。001)。治疗后,眼局部症状视物不持久、干涩、异物感、眼球酸胀、畏光流泪评分均低于治疗前[(1。367±0。490)分比(2。300±0。466)分、(1。367±0。490)分比(2。333±0。479)分、(1。400±0。498)分比(2。267±0。450)分、(1。167±0。379)分比(2。200±0。407)分、(1。333±0。479)分比(2。333±0。4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028、26。655、27。603、29。618、26。655,均P<0。001)。结论 循经点穴联合气交灸可以提高轻中度单纯性近视青少年患者的双眼视力,缓解眼局部症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近视循经点穴气交灸青少年

    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管理对小耳畸形患儿心理发育的影响

    张英罗明灿李高峰谭军...
    2427-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管理对小耳畸形患儿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小耳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9。8±2。1)岁;畸形类型:结构畸形9例,耳轮畸形6例,隐耳5例,杯状耳7例,招风耳6例,混合型畸形7例;采用常规随访资助管理。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9。6±2。3)岁;畸形类型:结构畸形8例,耳轮畸形7例,隐耳6例,杯状耳6例,招风耳5例,混合型畸形8例;采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管理。两组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孤独症行为(孤独症行为量表)、自信心(儿童自信心评定量表)及家长满意度(自制满意度评分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孤独症行为量表中感觉[(12。4±3。3)分]、躯体运动[(18。4±4。1)分]、生活自理[(13。4±3。5)分]、社会交往[(15。3±4。6)分]、语言[(15。5±4。4)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5。7±3。4)分、(21。4±4。4)分、(16。3±3。9)分、(18。4±4。9)分、(18。1±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儿童自信心评定量表评分[(97。2±12。1)分]高于对照组[(86。6±1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总满意度[97。50%(39/40)]高于对照组[85。0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管理在小耳畸形患儿心理发育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行为异常问题,促进心理发育,提高自信心和患儿家长满意度。

    小耳畸形手术患儿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管理心理发育儿童异常行为

    普拉提运动联合疼痛护理在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李海华张显
    2432-2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普拉提运动联合疼痛护理在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NLBP患者开展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男18例,女32例;年龄28~69(51。35±8。29)岁;病程4~36(20。26±3。08)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6分35例,≥7分15例;采用常规护理+疼痛护理。观察组男20例,女30例;年龄30~72(52。06±8。84)岁;病程5~36(19。83±3。14)个月;VAS评分:4~6分32例,≥7分1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普拉提运动。两组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运动参与动机[情境动机量表(SIMS)评分]、腰部肌电信号[竖脊肌、多裂肌的中位频率值(MF)和均方根值(RMS)]。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x2检验。结果 干预2周、4周后,观察组VAS 评分[(5。56±0。87)分、(3。25±0。38)分]均低于对照组[(6。13±1。02)分、(4。38±0。59)分](均P<0。05);观察组 ODI 评分[(20。38±3。70)分、(17。76±3。09)分]均低于对照组[(24。65±3。64)分、(20。46±3。35)分](均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SIMS中的鉴别原则[(16。76±1。75)分]、外部动力[(13。26±2。02)分]、内部动力[(15。62±2。12)分]、缺乏动力[(9。35±1。78)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15。03±2。03)分、(11。82±2。19)分、(13。08±1。96)分、(8。02±1。83)分](均 P<0。05);观察组多裂肌和竖脊肌 MF[(91。05±8。94)Hz、(89。16±11。03)Hz]均低于对照组[(95。16±10。36)Hz、(94。08±12。64)Hz],RMS[(13。82±2。36)µV、(16。52±3。04)μV]均高于对照组[(12。14±2。29)µV、(13。74±2。68)μV](均P<0。05)。结论 疼痛护理联合普拉提运动能改善NLBP患者运动参与动机,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肌肉功能和腰椎功能恢复。

    非特异性下腰痛普拉提运动疼痛护理疼痛程度运动参与动机腰部肌电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