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钟国华

半月刊

1007-1245

imhgn@vip.sina.com

020-83824952、83823782、8382303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三路11号越秀区工商联大厦1101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ournal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查看更多>>1995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主办。本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科研课题、基础研究、专家述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药物与临床、药学研究、临床检验、中医中药、预防医学、护理研究、医学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多组学研究进展

    闫晨名蔡艺威程立浩范晓瑞...
    2465-2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浸润性癌,由于其发病率较低,且通常与其他组织学类型(如浸润性导管癌)同时存在,极易漏诊。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具有较高的侵袭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多组学技术的进步,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分子机制得到了进一步阐明,越来越多的潜在靶点已经被揭示。本文旨在综述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多组学研究进展。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多组学分子机制进展

    脂质代谢在乳腺癌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机制

    蔡艺威闫晨名岳林皓王晓红...
    2470-2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是起源于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脂质代谢水平和调控作用在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转移和产生耐药性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脂质代谢成分(包括脂肪酸、三酰甘油和胆固醇)、脂质代谢信号通路、脂质代谢调控基因3个方面,综述脂质代谢在乳腺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展望靶向脂质代谢治疗的潜在临床价值,为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和开发代谢靶向药物提供理论参考。

    乳腺癌脂质代谢信号通路调控基因作用机制进展

    外周血NLR联合CD8+T淋巴细胞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吴庆华郝红李雪雪韩晨博...
    2474-2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CD8+T淋巴细胞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宝鸡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就诊的乳腺癌患者106例,年龄(45。82±9。57)岁,肿瘤最大径(2。37±0。85)cm,所有患者均接受保乳手术治疗。术后随访5年,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对比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外周血CD8+、NLR水平及临床资料,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外周血CD8+、NLR水平及二者联合对乳腺癌保乳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采用t检验、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随访5年,106例患者中失访3例,随访率为97。17%(103/106),复发12例,复发率为11。65%(12/103),未复发91例(88。35%,91/103)。复发组外周血CD8+水平低于非复发组[(23。17±3。36)%比(29。45±4。23)%],复发组外周血NLR水平高于非复发组[(2。64±0。39)比(1。72±0。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淋巴结转移例数占比高于非复发组[58。33%(7/12)比24。18%(22/91)],复发组术后足程放疗、术后规范化疗例数占比低于非复发组[25。00%(3/12)比93。41%(85/91)、33。33%(3/12)比89。01%(81/9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 CD8+降低(OR=0。285,95%CI 0。125~0。647)、外周血 NLR 升高(OR=4。175,95%CI 1。835~9。796)、淋巴结转移(OR=5。013,95%CI2。204~11。403)、术后无足程放疗(OR=0。255,95%CI0。112~0。579)为乳腺癌保乳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均P<0。05)。外周血CD8+、NLR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乳腺癌保乳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9、0。844、0。905,二者联合的AUC更高(P<0。05)。结论 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NLR可用于预测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复发,且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乳腺癌CD8+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保乳手术复发预测

    家属协同心理认知护理在乳腺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周喜春李巧燕
    2479-2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家属协同心理认知护理对乳腺癌切除术患者痛苦程度及积极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西安市中心医院在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81例乳腺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年龄(53。28±4。51)岁,肿瘤分期:Ⅰ期22例,Ⅱ期16例,Ⅲ期2例;观察组采用家属协同心理认知护理,年龄(53。34±4。47)岁,肿瘤分期:Ⅰ期23例,Ⅱ期14例,Ⅲ期4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痛苦程度、积极应对方式[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癌因性疲乏[采用癌症疲乏量表(CFS)]及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体力、宗教、情感、家庭、实际心理痛苦程度分别为(3。51±0。66)分、(3。14±0。71)分、(3。97±0。65)分、(3。52±0。88)分、(4。33±1。00)分,均低于对照组[(4。92±0。89)分、(4。22±0。90)分、(5。38±0。95)分、(5。07±1。23)分、(5。62±0。93)分],观察组 DT 评分为(3。54±0。57)分,低于对照组(4。60±0。7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SQ评分中自责、幻想、退避评分分别为(0。41±0。06)分、(0。52±0。08)分、(0。43±0。04)分,均低于对照组[(0。62±0。09)分、(0。69±0。03)分、(0。62±0。06)分],求助、解决问题、合理化等维度评分分别为(0。69±0。06)分、(0。63±0。06)分、(0。69±0。07)分,均高于对照组[(0。48±0。05)分、(0。49±0。05)分、(0。56±0。0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FS评分中躯体疲劳、认知疲劳、情感疲劳维度评分分别为(15。37±1。84)分、(9。66±1。43)分、(8。02±1。23)分,均低于对照组[(22。61±2。41)分、(13。10±1。51)分、(12。97±1。6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ESCA评分中健康知识、自护技能、自我概念、自我责任维度分别为(49。58±4。40)分、(41。85±3。80)分、(30。29±3。38)分、(27。30±2。29)分,均高于对照组[(42。35±4。83)分、(37。06±3。11)分、(27。16±3。88)分、(24。11±2。0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乳腺癌切除术患者给予家属协同心理认知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其痛苦程度及癌因性疲乏,提高积极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

    乳腺癌家属协同心理认知护理乳腺癌切除术痛苦程度积极应对方式癌因性疲乏

    本刊对形态学图片的质量和制作要求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编辑部
    2484页

    地屈孕酮联合硝苯地平对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与血清miRNA-141、miRNA-518e的影响

    孙秀利缑良芝郭倩高亚娟...
    2485-2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地屈孕酮结合硝苯地平对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及血清miRNA-141、miRNA-518e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17例先兆流产患者开展试验,以电脑编号奇偶数字分为结合组(58例)及参考组(59例)。参考组予以硝苯地平治疗(10 mg/次,3次/d;持续给药3 d后,调整剂量为20 mg/次,3次/d,持续给药直至症状完全消失为止),结合组则于参考组基础上加用地屈孕酮治疗(首次给药剂量40 mg,之后间隔12 h给药1次,调整剂量10 mg/次,持续给药至症状彻底消失)。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生殖激素水平、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血清miRNA-141与miRNA-518e水平。采用t检验、x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结合组流产率低于参考组,足月妊娠率高于参考组[3。45%(2/58)比15。25%(9/59)、86。21%(50/58)比64。41%(38/5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0 d后两组各项生殖激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1 d,且结合组升高幅度优于参考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各项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均低于治疗前1 d,且结合组下调幅度优于参考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血清miRNA-141、miRNA-518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1 d,且结合组低于参考组[(20。73±1。82)比(24。81±2。09)、(15。97±1。45)比(22。50±2。0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地屈孕酮结合硝苯地平能显著改善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生殖激素及子宫动脉血流,同时可负向调控miRNA-141、miRNA-518e的表达。

    先兆流产地屈孕酮硝苯地平妊娠结局miRNA-141miRNA-518e

    术前WLR及p16蛋白检测对阴茎癌患者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

    施量任磊陈汉轩
    2489-2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术前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WLR)及p16蛋白表达检测对阴茎癌患者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91例阴茎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阴茎部分切除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58例)和死亡组(33例)。生存组年龄(61。12±7。13)岁;死亡组年龄(60。88±7。22)岁。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肿瘤部位、肿瘤长径、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TRAP1),并检测切除组织中p16蛋白表达情况,计算术前WLR、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WLR联合p16蛋白表达对阴茎癌患者术后死亡的预测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肿瘤部位、肿瘤长径、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及p16蛋白阳性表达占比均高于生存组[63。64%(21/33)比 32。76%(19/58)、57。58%(19/33)比 31。03%(18/58)、66。67%(22/33)比32。76%(19/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140、6。141、9。769,均P<0。05)。死亡组患者术前 WLR、NLR、PLR、MLR及 VEGF、TRAPl 水平均高于生存组[(5。62±0。91)比(4。11±0。75)、(5。27±0。88)比(3。91±0。71)、(181。06±25。13)比(145。32±20。64)、(0。58±0。20)比(0。32±0。12)、(539。03±52。48)ng/L 比(442。18±47。36)ng/L、(58。01±6。63)ng/L 比(45。25±5。8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37、8。044、7。331、7。761、9。016、9。556,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阴茎癌患者术前肿瘤神经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p16蛋白、VEGF、TRAPl、WLR、NLR、PLR、MLR均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均P<0。05)。ROC显示,WLR联合p16蛋白表达对患者死亡的预测准确度为0。943(0。896~0。990)。结论 术前检测WLR及p16蛋白表达有助于评估阴茎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

    阴茎癌阴茎部分切除术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p16蛋白诊断效能

    神经酰胺面霜辅助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的疗效观察

    许洁如吕平平太美灵江岭...
    2495-2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神经酰胺面霜辅助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的修复疗效与安全性,并分析其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的60例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3例、女27例,年龄22~39(27。97±4。80)岁,病程1周~5个月,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和舒敏治疗;观察组男3例、女27例,年龄19~42(31。33±6。42)岁,病程1周~5个月,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酰胺面霜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面部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水分流失量(TEWL)、皮肤油脂含量、皮肤红斑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92,P=0。022)。治疗前、第1周,两组患者面部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及TEW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2周、第4周,观察组面部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159。4±30。38)μs 比(144。9±24。50)μs、(172。5±27。70)μs 比(152。8±20。56)μs],TEWL 均低于对照组[(21。00±3。05)g/m2/h 比(22。87±2。87)g/m2/h、(18。93±2。98)g/m2/h 比(21。93±2。73)g/m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35、3。128、2。440、4。071,均P<0。05)。治疗前、第1周、第2周,两组患者面部皮肤油脂含量及皮肤红斑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4周,观察组面部皮肤油脂含量高于对照组[(5。60±2。39)%比(4。13±2。16)%],皮肤红斑量低于对照组[(12。43±1。76)mm2比(14。12±1。79)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5、3。679,均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神经酰胺面霜对面部敏感性皮肤具有较好的辅助修复疗效,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在促进皮肤屏障功能恢复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佳。

    敏感性皮肤神经酰胺面霜疗效安全性皮肤屏障功能

    血清Hcy及FGF-23预测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事件的价值

    柯婷雯叶钊杜雅钦郑烨焱...
    2500-2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预测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事件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2月在黄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8例、女40例,年龄53~76(64。18±5。39)岁;另收集患者血清Hcy、FGF-23等临床资料,随访1年。统计随访期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情况,采用t检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因素,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cy与FGF-23预测其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价值。结果 98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合并高血压患者中,有37例(37。76%)出现心脑血管事件,其余61例(62。24%)未出现心脑血管事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心率、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降压药物使用种类、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血清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血钙、血磷、总尿素清除指数、血甲状旁腺素、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脑血管事件组透析龄、血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白蛋白排泄率、红细胞分布宽度、Hcy、FGF-23均高于非心脑血管事件组[(4。83±0。81)年比(4。39±0。58)年、(36。33±5。08)g/L 比(32。66±5。39)g/L、(3。59±0。75)mmol/L 比(3。25±0。35)mmol/L、(38。77±4。43)mg/24 h 比(35。54±4。41)mg/24 h、(15。59±2。19)%比(13。21±1。16)%、(18。82±2。31)μmol/L 比(14。46±2。20)μmol/L、(189。71±32。69)ng/L 比(154。59±27。68)ng/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非心脑血管事件组[(40。56±7。12)ml/min/1。73 m2比(46。37±6。23)ml/min/1。73 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26、3。388、3。043、3。509、7。303、9。333、5。683、4。239,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透析龄、Hcy、FGF-23、eGFR水平是影响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因素(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Hcy、FGF-23及二者联合预测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灵敏度分别为71。68%、76。57%、78。04%,特异度分别为 78。59%、74。31%、89。36%,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68、0。745、0。886。结论 血清Hcy、FGF-23水平与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事件有关,Hcy、FGF-23处于高水平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更高,二者联合预测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事件效能较高。

    血液透析尿毒症合并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心脑血管疾病

    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预后影响因素

    陈泽鑫王育胜林楚纯蔡跃豪...
    2506-2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男38例、女42例,年龄(53。28±2。81)岁,入院至手术时间(1。96±0。52)d,临床表现:剧烈头痛48例,轻度头痛31例,意识障碍26例。所有患者均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其临床资料,应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采用x2检验,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80例患者均随访成功,其中预后良好59例(73。75%),预后不良21例(26。25%);两组年龄、性别、动脉瘤长径、手术时间、出血次数、入院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unt-Hess分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脑血管并发症、术后颅内感染、Fisher分级为影响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影响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主要与术前Hunt-Hess分级、GCS评分、术后颅内感染等密切相关。

    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预后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