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钟国华

半月刊

1007-1245

imhgn@vip.sina.com

020-83824952、83823782、8382303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三路11号越秀区工商联大厦1101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ournal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查看更多>>1995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主办。本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科研课题、基础研究、专家述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药物与临床、药学研究、临床检验、中医中药、预防医学、护理研究、医学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体重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

    魏旭东
    2687-2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重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5月于安阳市肿瘤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1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体重指数(BMI)标准,将患者分为正常体重组(18.5 kg/m2≤BMI<24.0 kg/m2)76例与高体重组(BMI≥24.0 kg/m2)114例.正常体重组男41 例,女35例;年龄(61.0±8.7)岁;BMI(21.9±1.4)kg/m2;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6例,Ⅱ级70例;肿瘤大小(2.3±1.6)cm.高体重组男53例,女61例;年龄(61.9±9.3)岁;BMI(26.9±2.3)kg/m2;术前ASA分级:Ⅰ级13例,Ⅱ级101例;肿瘤大小(2.3±1.8)cm.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本研究入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5.2±50.8)min,正常体重组手术时间[(157.5±51.4)min]略长于高体重组[(153.6±50.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入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7.7±4.5)d,正常体重组术后住院时间[(17.6±4.9)d]与高体重组[(17.8±4.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组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44.7%(34/76)]与高体重组[28.9%(33/1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30 d内死亡.结论 高体重不会增加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体重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体重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对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睡眠和炎症的影响

    薛瑶蒙敏
    2691-2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对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神木市医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使用常规镇痛药物(七氟醚组),一组使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复合组),各43例.七氟醚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8.14±4.65)岁;复合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9.57±4.64)岁.七氟醚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调整浓度维持在1.2~2.0 MAC(最小肺泡浓度),以保证足够的麻醉深度;复合组麻醉诱导同七氟醚组,维持麻醉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但浓度调整为0.7~1.5 MAC,较七氟醚组略低,镇痛维持在七氟醚基础上加入瑞芬太尼以提高镇痛效果,瑞芬太尼以0.2~0.5 μg/(kg·h)的速率持续输注.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补救镇痛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睡眠质量指标[觉醒指数(AI)、睡眠效率指数(SEI)及快速眼动睡眠时间比例(REM)]、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不良反应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结果 与七氟醚组比较,复合组患者补救镇痛率更低[11.63%(5/43)比 30.23%(13/43)];术后 1、24、48h,复合组 VAS评分更低[(5.16±1.52)分比(6.53±1.82)分、(2.69±1.11)分比(3.41±1.31)分、(1.25±0.66)分比(1.57±0.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合组术后1d夜晚的AI、SEI低于七氟醚组(均P<0.05).复合组术后1d时IL-6、IL-10、IL-1β、TNF-α和CRP水平均低于七氟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七氟醚组[4.65%(2/43)比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4,P=0.044).结论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可以显著改善镇痛效果和睡眠质量,同时减轻炎症反应,该方案镇痛安全有效.

    七氟醚瑞芬太尼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镇痛睡眠

    AECOPD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CD64、TLR2与出院后再次发作的关系

    张昊米婷范亚莉李效清...
    2696-27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CD64、Toll样受体2(TLR2)与出院后再次发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AECOPD患者,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51~84(69.01±11.09)岁,COPD病程6~12(8.95±2.29)年.根据所有患者出院后90 d内电话或门诊随访是否再次发作(急性恶化加重),分为复发组(40例)与未复发组(8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COPD病程、基础疾病、吸烟史、饮酒史、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64、TLR2水平.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明确AECOPD患者出院后再次发作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T淋巴细胞亚群、CD64、TLR2水平预测AECOPD患者出院后再次发作的价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结果 复发组FEV1/FVC、CD3+、CD4+、CD4+/CD8+低于未复发组,CD8+、CD64、TLR2水平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EV1/FVC、T淋巴细胞亚群、CD64、TLR2水平是AECOPD患者出院后再次发作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 分析证实,FEV1/FVC、CD3+、CD4+、CD8+、CD4+/CD8+、CD64、TLR2 水平均可用于 AECOPD 患者出院后再次发作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0.639、0.912、0.793、0.945、0.632、0.908(均P<0.05).结论 AECOPD患者出院后再次发作受FEV1/FVC、T淋巴细胞亚群、CD64、TLR2水平影响,临床应予以密切关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T淋巴细胞亚群CD64Toll样受体2出院后再次发作

    老年COPD合并重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短期死亡预警模型构建

    张潇代玺李永涛王蕤...
    2701-27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一种基于 LASSO(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ogistic 回归算法的模型,用于预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短期死亡风险.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西安高新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74例老年COPD合并重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19例,年龄<70岁41例,≥70岁33例.通过LASSO-logistic回归算法筛选出与短期死亡风险显著相关的临床变量,利用这些变量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10折交叉验证和Bootstrap方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从区分度[曲线下面积(AUC)]、校准度(校准曲线)方面评估模型的性能.采用x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观察30 d内患者的生存情况,根据患者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21例)和生存组(53例),病死率为28.37%(21/74).LASSO法通过交叉验证确定最优参数后,从一般资料、临床病理特征及既往治疗信息中筛选出5个与短期死亡密切相关的变量:行机械通气、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使用镇静药物、合并脓毒症休克和使用抗真菌药物,这些变量被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回归分析显示它们是老年COPD合并重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模型构建的用于预测老年COPD合并重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短期死亡的森林图模型展示出良好的预测效能(AUC值为0.927),在训练集的分析中,Bootstrap法进行的1 000次重抽样验证和校准曲线分析显示,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一致,验证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为 0.027,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也证实了模型的校准度良好.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老年COPD合并重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短期死亡风险.该模型有助于临床医生在治疗决策过程中更好地识别高风险患者,从而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老年短期死亡预警模型LASSO-logistic回归算法

    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COPD合并认知衰弱患者的效果评价

    王伏张俊梅程奕飒毛盼...
    2707-2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认知衰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COPD合并认知衰弱患者120例,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60~78(69.25±4.19)岁,病程1~15(8.00±1.53)年,肺功能分级:Ⅱ级35例,Ⅲ级25例.观察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60~78(69.58±4.00)岁,病程1~15(8.15±1.40)年,肺功能分级:Ⅱ级38例,Ⅲ级2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干预.患者出院后,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持续对其干预6个月,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衰弱水平、认知功能评分、自护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结果 干预6个月后、1年后,观察组衰弱评分分别为(2.57±0.11)分、(2.00±0.18)分,低于对照组的(3.00±0.15)分、(2.71±0.20)分(t=17.906、20.439,均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22.68±1.05)分、(25.69±1.20)分,高于对照组的(20.36±1.00)分、(23.18±1.11)分(t=12.394、11.894,均 P<0.05);观察组自护能力评分分别为(83.15±5.28)分、(88.63±6.47)分,高于对照组的(75.26±4.16)分、(80.23±5.18)分(t=9.092、7.581,均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5.60±3.09)分、(40.23±2.69)分,低于对照组的(50.18±4.00)分、(45.18±3.15)分(t=7.019、9.256,均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延缓老年COPD合并认知衰弱患者的认知衰弱进程,改善其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提高其自护能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认知衰弱老年认知行为疗法认知功能

    基于临床特征的MuLBSTA评分对病毒性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

    张宏英王婷潘建光韩细妹...
    2712-2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基于临床特征的MuLBSTA评分对病毒性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间于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出院、确诊为病毒性肺炎的患者,分别进行肺炎严重指数(PSI)、CURB-65(C代表意识,U代表血尿素氮,R代表呼吸频率,B代表血压,65代表年龄)和MuLBSTA评分,比较不同评分分级患者入住ICU和病死的差异,绘制相应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3个评分对病死的预测价值.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x2检验.结果 入组137例患者,其中男88例,女49例,年龄19~93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69例、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50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肺炎18例;重症71例(51.82%),入住ICU 22例(16.06%),病死15例(10.95%).对于入住ICU和病死的患者进行PSI、CURB-65和MuLBSTA评分严重程度分层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评分危险程度越高,入住ICU和病死的比例越高.但只有CURB-65和MuLBSTA可预测病毒性肺炎患者病死率,其中MuLBSTA的曲线下面积为0.750,诊断灵敏度100.00%,准确度60.55%,cutoff值为7.5分.结论 MuLBSTA评分可用于病毒性肺炎预后评估,简单易记,适合门诊和基层医院推广.

    病毒性肺炎MuLBSTA评分PSI评分CURB-65评分预后

    HFNC对成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炎症因子和病情的影响

    邢小艳贺小龙刘力瑞
    2718-2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对成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炎症因子和病情的影响,并与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延安市中医医院95例成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接受NIPPV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HFNC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3.64±4.31)岁;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64.38±4.57)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R)、痰液黏稠度、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sTREM)]、病情变化[Borg分级量表以及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及治疗效果、并发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aO2、RR、PaCO2和SaO2分别为(92.19±5.76)mmHg(1 mmHg=0.133 kPa)、(20.71±2.81)次/min、(45.99±5.33)mmHg、(93.30±9.39)%,对照组分别为(82.99±6.33)mmHg、(23.68±2.96)次/min、(48.19±5.76)mmHg、(83.50±9.4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P=0.017).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HMGB-1、hs-CRP 和 sTREM 水平分别为(17.83±5.70)mg/L、(19.46±5.47)ng/L、(113.05±28.36)μg/L、(33.23±4.08)mg/L、(15.95±2.68)ng/L,对照组分别为(32.02±7.44)mg/L、(33.50±5.62)ng/L、(216.46±25.11)μg/L、(53.91±6.14)mg/L、(35.89±4.49)ng/L](均 P<0.001).治疗后,观察组 Borg 指数和 PSI 评分分别为(3.48±0.39)、(67.99±7.8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34±0.48)、(78.97±8.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撤机时间、住院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3.63±0.72)、(7.75±1.16)、(1.04±0.36)、(4.32±0.77)d,均短于对照组的(4.75±0.85)、(8.46±1.33)、(1.64±0.51)、(5.88±1.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治疗对成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具有积极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血气指标、炎症因子和降低痰液黏稠度,促进病情恢复.

    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正压通气血气指标

    肺戈登分枝杆菌感染1例

    陈敏虹蔡兴东马洪明
    2724-2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上戈登分枝杆菌致病较为罕见.本文介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例肺戈登分枝杆菌感染患者.通过分析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肺穿刺活检及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诊断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PD).予以抗非结核分枝杆菌治疗后随访,复查CT图像显示病灶未再进展,证实诊断.

    非结核分枝杆菌戈登分枝杆菌转移瘤慢性髓系白血病

    超微血流成像在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段舒惠熊正彪徐浩洋闫俊红...
    2727-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微血流成像是一种新型超声血流成像技术,可以显示更低速和更微小的血流信号,评价微血管的特征.血管变化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超微血流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检查,能够为肿瘤的诊断、监测以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阐述,评价超微血流成像在各种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超微血流成像肿瘤微血管进展

    运动对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效果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张馨悦刘静媛张帆周文琴...
    2732-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就运动对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以期为癌症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制定运动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用计算机系统检索 9个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维普数据库(VIP)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运动对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影响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20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对检索获得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结果 经过筛选后共纳入9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为3篇文献低质量、6篇文献极低质量.对23条证据进行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分级,得到高级证据1条、中级证据5条、低级证据9条、极低级证据8条.结论 运动对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效果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质量总体不高,证据数量较少且总体证据强度较低,未来仍需严谨规范地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以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

    癌症化疗周围神经病变运动循证护理系统评价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