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钟国华

半月刊

1007-1245

imhgn@vip.sina.com

020-83824952、83823782、8382303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三路11号越秀区工商联大厦1101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ournal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查看更多>>1995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主办。本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科研课题、基础研究、专家述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药物与临床、药学研究、临床检验、中医中药、预防医学、护理研究、医学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机器学习透析内低血压预测模型的研究

    罗业华周鸿明郭齐董晶晶...
    2856-2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开发一种能预测透析内低血压(IDH)的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福鼎市医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和透析记录,包括年龄、性别、透析前血压、透析前体重等,采用了 3种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光梯度增强机(LGBM)、支持向量机(SVM)和TabNet,构建两个预测模型,分别命名为IDH-1和IDH-2.IDH-1模型通过整合患者透析前数据与历史透析数据的平均值来实时预测IDH风险;IDH-2模型则结合患者当前透析的全部数据及历史平均值,预测其下一次透析时IDH的发生风险.比较3种算法模型在曲线下面积(AUC)、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等指标上的性能.结果 434名患者共77 808例次的血液透析治疗记录作为初始数据集,经过严格的数据筛选,IDH-1模型的最终数据集包含416名患者和71 427条血液透析记录,IDH-2模型包含416名患者和71 011条血液透析记录.TabNet在性能方面优于 LGBM 和 SVM.在 IDH-1 模型中,TabNet 算法的 AUC 值为 0.84,95%CI 为 0.810~0.860;在IDH-2模型中,TabNet算法的AUC值为0.83,95%CI为0.805~0.850.历史IDH发作频率及透析前和透析期间的收缩血压被识别为IDH的关键预测因素.结论 机器学习方法结合人口统计数据和透析参数在预测血液透析患者IDH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其中TabNet性能最优.

    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机器学习透析内低血压预测模型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多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2862页

    参芪降糖颗粒联合甲钴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张赞康辉雷立健
    2863-2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参芪降糖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进行治疗的妊娠糖尿病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联合治疗组,各50例.中药组年龄(29.33±3.65)岁,孕周(29.75±3.22)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芪降糖颗粒(1g/次,3次/d)治疗;西药组年龄(29.16±3.06)岁,孕周(30.51±3.41)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钴胺(0.5 mg/次,3次/d)治疗;联合治疗组年龄(30.21±3.16)岁,孕周(30.81±3.36)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芪降糖颗粒(1 g/次,3次/d)和甲钴胺(0.5 mg/次,3次/d)治疗,3组均给药治疗1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糖达标率、血糖与血脂相关指标水平及妊娠结局.统计学方法采用F检验、t检验、x2检验.结果 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35/50),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74.00%(37/50),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00%(47/5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23,P<0.05).治疗1个月后,联合治疗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hBG)、空腹血糖(FBG)、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低于中药组和西药组[(5.02±0.63)%比(6.33±0.79)%比(6.21±0.96)%、(4.02±0.53)mmol/L 比(5.96±0.75)mmol/L 比(5.83±0.82)mmol/L、(5.69±0.62)mmol/L 比(7.36±0.95)mmol/L 比(6.91±0.77)mmol/L、(8.33±0.95)µmol/L 比(11.02±1.20)µmol/L 比(10.86±1.25)µmol/L、(1.01±0.11)mg/L 比(1.31±0.16)mg/L 比(1.28±0.15)mg/L],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中药组和西药组[8.00%(4/50)比30.00%(15/50)比29.00%(14/50)].联合治疗组的血糖达标率、顺产率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94.00%(47/50)比 70.00%(35/50)比 74.00%(37/50)、70.00%(35/50)比 40.00%(20/50)比44.00%(22/50)],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参芪降糖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可降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妊娠糖尿病参芪降糖颗粒甲钴胺血糖控制妊娠结局

    神经导航与Hartel穿刺辅助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在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王小虎王瑞
    2868-2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神经导航与Hartel穿刺法辅助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MC)在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PMC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2例).研究组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60.30±7.10)岁,体重指数(21.75±3.27)kg/m2,病程(6.22±1.37)年;病侧:左肢13例,右肢27例;疼痛分支:Ⅱ型3例,Ⅲ型7例,Ⅱ+Ⅲ型24例,Ⅰ+Ⅱ型4例,Ⅰ+Ⅱ+Ⅲ型2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26例,年龄(59.85±6.22)岁,体重指数(22.19±3.10)kg/m2,病程(6.50±1.19)年;病侧:左肢14例,右肢28例;疼痛分支:Ⅱ型4例,Ⅲ型8例,Ⅱ+Ⅲ型26例,Ⅰ+Ⅱ型3例,Ⅰ+Ⅱ+Ⅲ型1例.对照组采用Hartel穿刺法辅助PMC治疗,研究组采用神经导航辅助PMC治疗.比较两组穿刺情况、镇痛有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与术后1 d、1个月、6个月、1年、2年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采用t检验、x2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两组穿刺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1.43%(3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均P<0.05);研究组术后1 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0.31±0.11)分比(0.37±0.10)分](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后1 d、1个月、6个月、1年、2年的镇痛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手术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36.27±4.78)min比(15.60±5.69)min],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1.70±0.20)万元比(1.36±0.24)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面部麻木、皮下血肿、口唇带状疱疹、咬肌无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复视、角膜溃疡、脑梗死、脑出血、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神经导航与Hartel穿刺法辅助PMC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远期效果相当,神经导航辅助PMC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近期效果理想,但其手术时间较长、住院费用较高,可根据临床实际选择合适手术方案.

    三叉神经痛神经导航Hartel穿刺法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ABO血型与卵巢癌的相关性研究

    杜淑敏孟瑶朱振宁高卫华...
    2873-2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ABO血型与卵巢癌的发病、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及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且经过初次手术的285例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绝经状态、是否合并恶性腹水,FIGO分期、病理类型、血清癌胚抗原125(CA125)、血型等.选取同期30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回顾性分析ABO血型与卵巢癌发病风险、FIGO分期、病理类型等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F检验、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285例卵巢癌患者中,A、B、O和AB型分别为83例(29.1%)、95例(33.3%)、72例(25.3%)和35例(12.3%).30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中,A、B、O和AB型分别为77例(25.7%)、90例(30.0%)、99例(33.0%)、34例(11.3%).O型血在良性肿瘤中占比最高,B型血在卵巢癌患者中占比最高.不同血型卵巢癌患者的年龄、FIGO分期、病理分型、绝经状态、CA12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B型血是卵巢癌患者发病的风险因素(OR=3.518,95%CI=1.519~8.146,P<0.05).ABO血型与卵巢癌的FIGO分期、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 B型血是卵巢癌患者中较常见的血型,与卵巢癌风险增加有关;ABO血型与卵巢癌的FIGO分期、病理分型无明显关系.

    卵巢癌ABO血型风险

    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临床输血预测模型构建

    唐会珍陈方尧王钱屈明利...
    2877-2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患者临床输血预测模型并检验其预测效能,为临床输血提供决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住院分娩的PPP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情况分为输血组(90例)和未输血组(110例).输血组年龄(33.55±3.95)岁,孕周(34.45±2.12)周;未输血组年龄(32.50±4.21)岁,孕周(35.27±1.85)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法筛选出输血相关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语言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性能评价.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x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孕次、流产史、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输血组剖宫产次数≥3次、产前贫血、胎盘植入占比及胎盘超声评分、产后出血量均高于非输血组[5.6%(5/90)比 2.8%(3/110)、60.0%(54/90)比 30.0%(33/110)、90.0%(81/90)比 32.7%(36/110)、9(8,11)分比 6(5,7)分、1 800(1 200,2 500)ml 比600(500,800)ml],住院天数长于非输血组[8(6,12)d比6(5,8.3)d],孕周低于未输血组[(34.45±2.12)周比(35.27±1.85)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660、18.120、66.880,Z=8.080、10.590、3.730,t=-2.820;均P<0.05).两组患者 1 min阿氏评分、5 min阿氏评分、10 min阿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10、3.730、2.96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后出血、产前贫血、胎盘植入、胎盘超声评分均是导致PPP患者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63(95%CI0.939~0.986),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结论 产后出血、产前贫血、胎盘植入、胎盘超声评分是导致PPP患者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能较好预测患者输血需求,具有较高的临床决策价值.

    产后出血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输血预测模型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腔镜术后复发的智能预测系统构建

    李强田阳涛
    2883-2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深度算法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腔镜术后复发智能预测系统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商洛市中心医院行腔镜手术治疗的189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按照2:1的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126例)和验证集(63例).训练集男39例,女87例,年龄(49.14±7.78)岁.验证集男22例,女41例,年龄(50.38±8.12)岁.根据是否复发将训练集患者分为复发组(24例)和未复发组(102例).采用Cox回归分析探究影响DTC患者腔镜术后复发的因素.以得到的影响因素为基础,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深度算法构建DTC患者腔镜术后复发的智能预测系统.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该智能预测系统的预测效能.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行腔镜术治疗的DTC患者术后复发率18.52%(35/189).肿瘤长径≥2 cm[风险比(hazard ratio,HR)=1.660,95%置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1.169~2.358]、中分化(HR=1.484,95%CI1.081~2.039)、淋巴结转移(HR=1.876,95%CI1.258~2.798)、甲状腺切除范围次全切(HR=1.800,95%CI 1.238~2.618)、未进行辅助治疗(HR=1.737,95%CI 1.213~2.486)、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40 IU/ml(HR=1.590,95%CI 1.126~2.246)均是DTC患者腔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CNN深度算法构建的DTC腔镜术后复发智能预测系统的准确度为0.85,召回率为0.88,F1值为0.88.ROC分析结果显示,基于CNN构建的DTC患者腔镜术后复发智能预测系统的训练集和验证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01(95%CI0.835~0.947)、0.872(95%CI0.763~0.943).结论 基于深度算法构建的DTC患者腔镜术后复发智能预测系统预测效能良好,在DTC患者腔镜术后复发的预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分化型甲状腺癌深度算法腔镜术复发智能预测

    脑梗死患者发生MRSA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梅闯闯蔡栋昊李晓君
    2888-2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脑梗死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为MRSA的感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住院并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脑梗死患者27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88例,女89例,年龄77(29,100)岁.根据是否耐甲氧西林分为MRSA组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组.采用x2检验、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使用R 4.3.0语言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处理,采用最优子集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患者合并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相应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和DCA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MRSA分离率为71.84%(199/2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酐降低(OR=0.995,95%CI0.992~0.999)、使用中心静脉插管(OR=2.390,95%CI1.262~4.223)、感染前呼吸科住院史(OR=4.683,95%CI 1.377~15.929)、联用抗菌药物(OR=2.270,95%CI 1.231~4.187)是脑梗死患者发生MR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最优子集回归分析得到的6个变量建立的列线图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20,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7.84%、70.51%、68.59%,诊断及预测性能尚可.结论 临床上应关注脑梗死患者MRSA感染危险因素,并利用本列线图模型预测感染发生.

    脑梗死MRSA危险因素列线图

    血游离轻链与M蛋白检测在膜性肾病合并MGU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赵辽辽常露元曹丽
    2894-2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游离轻链(sFLC)与M蛋白检测在膜性肾病(MN)合并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采用前瞻性设计,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诊治的82例MN患者,根据是否合并MGUS分为MN组(53例)和merge组(29例).merge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52.64±7.33)岁;MN组男33例、女20例,年龄(55.35±6.89)岁.采用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患者进行sFLC[κ轻链(sFLCκ)、λ轻链(sFLCλ)]与M蛋白检测,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与MN合并MGUS的关系,并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检测sFLC联合M蛋白在MN合并MGUS诊断中的性能.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merge组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和血尿素氮(BUN)指标均高于MN组[(48.52±5.65)mm/h 比(36.34±4.35)mm/h、(84.51±10.26)µmol/L 比(72.65±8.25)µmol/L、(2.18±0.64)mg/L 比(1.26±0.35)mg/L、(6.45±1.27)mmol/L 比(5.12±1.1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84、5.702、8.434、4.902,均P<0.05).merge组阳性率为96.55%(28/29),高于MN组的3.77%(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543,P<0.05).merge组sFLCκ水平及sFLCκ/λ 比值均高于MN组[(453.51±123.57)mg/L比(62.84±100.25)mg/L、(15.89±2.84)比(1.11±0.26)],sFLCλ 水平低于 MN 组[(28.54±23.84)mg/L 比(56.77±18.3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520、37.791、5.979,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FLCκ、sFLCκ/λ比值与肾功能损害及炎症水平有显著相关性,而sFLCλ相关性相对较弱.逻辑回归分析显示,sFLCκ、sFLCκ/λ比值对诊断具有显著影响,而sFLCλ具有负向影响.ROC分析显示,sFLC联合M蛋白进行诊断时,灵敏度为96.6%,特异度为77.4%,约登指数为73.9%,曲线下面积为0.933,95%CI0.884~0.982.结论 sFLC与M蛋白检测对于MN合并MGUS患者的诊断和疾病活动度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可为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膜性肾病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血游离轻链M蛋白

    诺西那生钠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效果的meta分析

    周星雨曾靓
    2900-2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meta分析验证诺西那生钠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的有效性.方法 以诺西那生纳治疗的SMA患者为研究对象,系统检索2016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的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采用RevMan5.7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合并国内外病例,系统分析诺西那生钠治疗SMA的有效性.结果 纳入11篇文献,共232例SMA患者.SMA患者使用诺西那生钠治疗后健康改善的危险度差为0.67,95%CI 0.39~0.96.结论 诺西那生钠治疗SMA效果显著.

    脊髓性肌萎缩症诺西那生钠meta分析疾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