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钟国华

半月刊

1007-1245

imhgn@vip.sina.com

020-83824952、83823782、8382303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三路11号越秀区工商联大厦1101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ournal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查看更多>>1995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主办。本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科研课题、基础研究、专家述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药物与临床、药学研究、临床检验、中医中药、预防医学、护理研究、医学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骨膜蛋白与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

    刘建建杜鹏荣王蕊
    4166-4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骨膜蛋白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1年3月至2024年1月榆林市星元医院106例接受PCI的AMI患者,基于术后3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PCI术后MCP-1及骨膜蛋白水平,比较不同预后组患者MCP-1及骨膜蛋白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CP-1、骨膜蛋白水平与PCI术后AMI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CP-1、骨膜蛋白评估PCI术后AMI患者预后的价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预后良好组75例,其中男44例,女31例,年龄(65。43±5。76)岁,体重指数(23。07±0。97)kg/m2。预后不良组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65。02±5。41)岁,体重指数(22。86±0。86)kg/m2。预后不良组的MCP-1和骨膜蛋白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35。57±3。65)ng/L 比(29。66±3。52)ng/L,(155。12±12。19)µg/L比(142。03±10。4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CP-1和骨膜蛋白与预后不良均呈正相关(r=0。594、0。444,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CP-1及骨膜蛋白水平均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615、1。119,均P<0。05)。ROC分析显示,单独使用MCP-1和骨膜蛋白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7和0。782,两者联合使用时,AUC提升至0。92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1%和86。7%,约登指数为0。738。结论 MCP-1和骨膜蛋白水平与PCI术后AMI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这些发现支持在临床实践中使用MCP-1和骨膜蛋白作为评估AMI患者风险和治疗反应的潜在工具。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骨膜蛋白预后

    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王为学吴宏彦蒋留琴白延斌...
    4171-4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4年3月渭北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TKA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68。79±6。37)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16例、Ⅱ级44例;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68。44±7。41)岁,ASA分级Ⅰ级17例、Ⅱ级43例。对照组麻醉维持采用1%~2%浓度的七氟醚持续吸入,根据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对七氟醚浓度进行合理调整,直至手术结束前0。5 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右美托咪定,以每小时0。5 μg/kg持续静脉滴注,直至手术结束前0。5 h。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手术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变化,不良反应。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8。95±1。30)min、(10。05±1。27)min、(12。22±1。67)min,均短于对照组(10。21±1。18)min、(13。16±1。40)min、(16。95±1。7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5。00%(3/60),低于对照组的16。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 MoCA评分分别为(24。61±1。83)分、(26。79±1。4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3。45±1。57)分、(25。68±1。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可提高老年TKA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减轻认知功能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右美托咪定七氟醚苏醒质量认知功能

    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拉米夫定序贯治疗用于乙肝免疫耐受期患儿的临床研究

    王芳闫源渊
    4175-4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α2b,rhIFN-α2b)和拉米夫定序贯治疗用于乙肝免疫耐受期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择西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96例乙肝免疫耐受期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7。54±1。36)岁;病程(2。25±0。54)年;有乙肝家族史2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7。63±1。41)岁;病程(2。44±0。51)年;有乙肝家族史26例。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片,0。1 g/次,1次/d,治疗24周。研究组采用rhIFN-α2b和拉米夫定序贯治疗:前4周单用rhIFN-α2b肌内或皮下注射,5mIU/(m2·次),1次/2d,4周后加用拉米夫定,0。1 g/次,1次/d,持续治疗8周后停用rhIFN-α2b仅用拉米夫定,继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疗效;治疗4周、12周、24周后,记录两组乙肝病毒 E 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NA,HBV-DNA)转阴率和乙肝病毒E抗体(hepatitis B virus E antibody,HBeAb)转换率;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蛋白(laminin,LN)、Ⅲ 型前胶原肽(type Ⅲ procollagen peptide,P Ⅲ P)、Ⅳ 型胶原(type Ⅳcollagen,C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7。08%(37/48)比52。08%(25/48)](P<0。05)。治疗4周及12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HBeAg、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4周后,研究组HBeAg、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HBeAb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4周后,两组ALT、AST、TBil均降低,且研究组[(39。16±7。51)U/L、(41。92±8。26)U/L、(15。13±4。29)μmol/L]均低于对照组[(47。38±8。02)U/L、(52。36±8。73)U/L、(18。67±4。86)μmol/L](均P<0。05)。治疗24周后,两组HA、LN、PⅢP、CⅣ均降低,且研究组[(113。57±30。16)μg/L、(96。41±29。05)μg/L、(78。14±20。96)μg/L、(90。26±26。31)µg/L]均低于对照组[(208。34±64。72)μg/L、(124。27±32。19)μg/L、(104。37±22。48)μg/L、(143。75±33。49)μg/L](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IFN-α2b和拉米夫定序贯治疗在乙肝免疫耐受期患儿中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病毒含量,阻止肝功能恶化及肝纤维化,且安全性较高。

    乙肝免疫耐受重组人干扰素α2b拉米夫定儿童

    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局部灌注抗菌药物在难治性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关靖康荣荣姚乐萌
    4180-4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局部灌注抗菌药物治疗难治性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西安市胸科医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肺部感染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58。23±2。33)岁,体重指数(22。13±2。12)kg/m2,接受常规治疗,连续治疗9 d。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60。12±3。05)岁,体重指数(21。53±2。31)kg/m2,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局部注射抗菌药物治疗,1次/3 d,连续治疗3次。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指标、痰培养病原菌清除情况及耐药性。采用x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9d后,两组患者血清总氧化态(TOS)、C反应蛋白(CRP)、腺苷脱氨酶(ADA)、氧化应激指数(OS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肾素(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均较治疗前下降,总抗氧化态(TAS)均较治疗前上升(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TOS、CRP、TAS、ADA、OSI、TNF-α、IL-8、PCT、R、AngⅡ 分别为(13。65±1。39)μmol/L、(13。02±1。89)mg/L、(3。01±1。01)µmol/L、(42。36±3。85)U/L、(5。54±1。06)U/L、(14。65±2。56)ng/L、(99。67±13。54)ng/L、(16。27±4。66)ng/L、(1。23±0。45)ng/L、(23。14±6。43)ng/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5。54±2。68)µmol/L、(25。38±2。14)mg/L、(2。25±0。97)μmol/L、(50。28±4。11)U/L、(7。25±1。02)U/L、(26。57±5。12)ng/L、(148。39±21。28)ng/L、(22。57±4。53)ng/L、(1。98±0。65)ng/L、(36。86±8。1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27、30。611、3。838、9。944、8。220、14。724、13。659、6。855、6。708、9。374,均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00%(46/50)比76。0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2,P=0。029)。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痰培养共检出病原菌5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56。36%)、革兰阳性菌24株(43。64%);观察组患者痰培养共检出病原菌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4株(64。15%)、革兰阳性菌19株(35。85%)。治疗9 d后痰培养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病原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76。00%(38/50)比54。00%(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19,P=0。021)。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局部灌注抗菌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难治性肺部感染患者的生化指标水平,提高病原菌清除率,改善患者预后,为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支气管肺泡灌洗抗菌药物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

    双重血浆置换术联合补肝利脂汤治疗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王鲜庭程贤文王新磊
    4186-4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双重血浆置换术(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联合补肝利脂汤治疗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8例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2。62±8。55)岁,采用DFPP+苯扎贝特治疗,DFPP治疗后第1天开始口服苯扎贝特,每次0。2 g,每日3次,持续治疗24周。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43。43±7。25)岁,采用DFPP+补肝利脂汤治疗,DFPP治疗后第1天开始口服补肝利脂汤,每次200 ml,每日1剂,饭前30 min内服用,持续治疗24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指标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肝功能生化指标,并比较两组肝脏影像学结果。采用x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24周后,观察组甘油三酯、LDL-C、ApoB均低于对照组[(4。13±1。09)mmol/L比(6。03±1。65)mmol/L、(3。13±0。58)mmol/L 比(3。91±0。75)mmol/L、(0。76±0。23)g/L 比(0。86±0。17)g/L],HDL-C、ApoA-Ⅰ均高于对照组[(1。88±0。53)mmol/L 比(1。42±0。43)mmol/L、(1。81±0。39)g/L 比(1。58±0。3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02、4。797、2。039、3。930、2。658,均P<0。05);观察组ALT、AST均低于对照组[(28。62±3。23)U/L 比(34。32±1。68)U/L、(21。29±4。34)U/L 比(35。44±5。72)U/L],ALB 高于对照组[(49。21±4。31)g/L 比(45。34±4。2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38、11。488、3。715,均P<0。05);肝脏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肝脏肋下斜径小于对照组[(9。98±3。54)cm比(12。05±4。7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9,P=0。046);对照组患者轻、中、重度肝脂肪浸润分别为7例(20。59%)、15例(44。12%)、12例(35。29%),观察组分别为 20例(58。82%)、11 例(32。35%)、3 例(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75,P=0。002)。结论 DFPP联合补肝利脂汤能有效改善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生化指标和肝脏功能,对肝脏影像学表现有积极影响,对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甘油三脂血症,重度双重血浆置换术补肝利脂汤肝功能影像学分析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IL-26和Th17/Treg的临床检测意义

    罗茜闫亮邓柳红
    4191-4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26(IL-26)、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水平,并分析临床检测意义。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38。65±6。25)岁。并按2:1比例选取安康市中医医院同期收治的慢性皮肤病患者5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50例进行对照研究,慢性皮肤病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8。85±6。15)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8。44±6。18)岁。分析各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及IL-26、Th17/Treg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常型银屑病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IL-26、Th17/Treg水平诊断寻常型银屑病的效能,并分析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与IL-26、Th17/Treg的关系。采用x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3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率、饮酒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寻常型银屑病组与慢性皮肤病组患者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银屑病组 IL-26、Th17、Treg、Th17/Treg分别为(641。82±192。05)ng/L、(5。36±1。34)%、(3。09±0。91)%、1。83±0。55,慢性皮肤病组分别为(571。15±155。31)ng/L、(4。58±1。06)%、(3。81±1。19)%、1。28±0。38,对照组分别为(504。46±122。51)ng/L、(3。93±0。88)%、(5。14±1。51)%、0。81±0。24,3 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 1。535、26。054、52。482、90。638,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26、Th 17/Treg均是寻常型银屑病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IL-26、Th17/Treg诊断寻常型银屑病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0、0。891。将IL-26、Th 17/Treg纳入回归方程,得出模型数据,结果显示诊断寻常型银屑病的AUC为0。912,灵敏度0。920,特异度为0。790。线性回归结果显示,IL-26、Th17、Treg、Th17/Treg均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ASI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26、Th 17/Treg均升高,IL-26、Th 17/Treg诊断寻常型银屑病均有一定价值,联合模型诊断价值更高,且IL-26、Th17/Treg与寻常型银屑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寻常型银屑病白介素-26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

    恩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刘建军刘军
    4197-4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恩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心功能及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神木市医院收治的185例HFrE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3例)与对照组(92例)。对照组中男62例,女30例,年龄(54。61±8。83)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每次50 mg,口服,每天2次;根据患者病情逐步提高剂量,最大剂量≤400 mg/d。观察组中男65例,女28例,年龄(55。32±8。21)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恩格列净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同对照组,恩格列净每次10 mg,口服,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能力、血清学指标、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预后。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试验的步行距离、sST2、MMP-9 分别为(40。03±3。36)mm、(56。97±6。78)%、(367。29±68。51)m、(3。47±1。20)μg/L、(143。62±13。28)µg/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4。10±4。22)mm、(50。34±5。68)%、(320。06±59。38)m、(8。61±2。34)μg/L、(160。34±16。5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49%(73/93)和58。70%(5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24,P=0。004)。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再入院率分别为20。43%(19/93)、11。83%(11/93),对照组分别为47。83%(44/92)、28。26%(2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3%(15/93),对照组为10。87%(10/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95,P=0。295)。结论 恩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HFrEF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心功能,抑制心肌纤维化,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心力衰竭射血分数恩格列净沙库巴曲缬沙坦心功能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府逐瘀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心绞痛患者的影响

    高月郑华鹏
    4202-4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府逐瘀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1月到2024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心绞痛患者,按信封抽签法分为常规组(50例)和联合组(50例)。常规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2。32±7。38)岁,病程(5。33±0。67)年;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I级32例,Ⅱ级18例。联合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62。44±7。32)岁,病程(5。37±0。72)年;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Ⅰ级30例,Ⅱ级2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次、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00 mg/次,每天2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每天1次。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每次口服6粒,每天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心功能、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可溶性CD105(sCD105)水平及不良反应。采用x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2个月后,联合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气短持续时间、静息心率、NT-proBNP、CK-MB、sCD105分别为(2。04±0。31)次/周、(1。35±0。21)min/次、(1。64±0。32)d、(64。04±6。17)次/min、(135。41±22。70)U/L、(52。33±5。46)ng/L、(0。25±0。09)μg/L,常规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51±0。48)次/周、(2。82±0。43)min/次、(3。03±0。55)d、(73。43±7。44)次/min、(239。22±34。07)U/L、(66。41±6。77)ng/L、(0。53±0。17)µ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脏指数分别为(65。22±7。17)%、(5。23±0。66)L/min、(74。77±8。16)ml/次、(3。11±0。65)L·min-1·m-2,常规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7。41±6。25)%、(4。32±0。47)L/min、(65。65±7。29)ml/次、(2。62±0。56)L·min-1·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的SAQ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常规组和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8。0%(4/50)比10。0%(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2,P=0。727)。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可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指标、心功能、SAQ评分及NT-proBNP、CK-MB、sCD 105水平,且安全性良好,建议推广应用。

    心绞痛血府逐瘀胶囊临床指标心绞痛评分

    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准确性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刘钰苇徐礼侠张权马小锋...
    4207-4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CT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准确性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铜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35~73岁。所有患者均行CTA、DS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特征;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及误诊率,观察两种技术对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颅内动脉瘤空间关系的显示情况。采用x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TA、DSA对40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病灶的检查均相对清晰,两种检查方式的畸形血管团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66,P=0。616)。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能见到明确的供血动脉,供血动脉数116条,引流静脉数73条,DSA检查结果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116/116)、97。26%(71/73),CTA检查结果分别为97。41%(113/116)、93。15%(68/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7,P=0。981)。DSA、CTA颅内动脉瘤的空间关系显示清晰度分别为82。50%(33/40)、85。00%(3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4,P=0。898);DSA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分别为92。50%(37/40)、7。50%(3/40),CTA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分别为 87。50%(35/40)、12。50%(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55,P=0。456)。结论 综合 CTA、DSA两者优缺点,CTA、DSA畸形血管团诊断基本相同,CTA可作为脑动静脉畸形诊断的首选无创方案,如需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则可采用联合方案,从而尽可能减少诊断差错,值得临床重视。

    脑动静脉畸形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供血动脉检查影像学特征

    吸入用异丙托溴铵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分析

    王芳王关松
    4211-4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吸入用异丙托溴铵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6例CVA患儿,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B组53例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9。64±2。89)岁,病程(3。72±1。03)个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雾化吸入,0。5 mg/次,15 min/次,2次/d。A组53例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9。37±2。93)岁,病程(3。84±1。12)个月,在B组基础上联合槐杞黄颗粒口服,10g/次,每天2次。两组均持续用药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简易咳嗽程度评分表(CET)、莱塞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免疫球蛋白A(IgA)、IgM]、肺功能测试结果[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及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IL-8、P物质(SP)]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采用x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2周后,A组总有效率为96。23%(51/53),高于B组的77。36%(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30,P=0。004);两组CET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LCQ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A组CET评分、LCQ评分分别为(2。97±0。47)分、(18。00±1。60)分,B组分别为(4。62±0。91)分、(16。35±2。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728、3。725,均P<0。001);两组CD8+均较治疗前降低,CD3+、CD4+、IgA、IgM均较治疗前提高,A组CD8+低于B组和CD3+、CD4+、IgA、IgM均高于B组(均P<0。05);两组 FEV1、FVC、FEV1/FVC 均较治疗前提高,A组均高于 B 组[(1。70±0。22)L 比(1。45±0。19)L、(2。53±0。37)L 比(2。26±0。68)L、(67。19±6。23)%比(64。16±5。44)%](均 P<0。05);两组血清 IL-6、IL-8、S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 A组均低于 B 组[(0。72±0。43)µg/L 比(1。50±1。08)μg/L、(1。89±0。21)ng/L 比(3。74±0。48)ng/L、(2。15±1。65)nmol/L 比(3。70±2。35)nmol/L](均 P<0。05)。A、B 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5。66%(3/53)比7。55%(4/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3,P=0。696),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吸入用异丙托溴铵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小儿CVA,能显著改善患儿的咳嗽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减轻炎症水平,且安全性好。

    咳嗽变异性哮喘异丙托溴铵槐杞黄颗粒免疫功能肺功能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