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钟国华

半月刊

1007-1245

imhgn@vip.sina.com

020-83824952、83823782、8382303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三路11号越秀区工商联大厦1101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ournal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查看更多>>1995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主办。本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科研课题、基础研究、专家述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药物与临床、药学研究、临床检验、中医中药、预防医学、护理研究、医学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热敷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动静脉内瘘血肿的效果观察

    时宽凡温永双魏亚琼
    662-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热敷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对动静脉内瘘血肿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连云港市中医院门诊动静脉内瘘血肿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0例和联合组30例。参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47。58±7。15)岁,采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常规护理;联合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6。45±6。14)岁,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热敷。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皮下血肿消退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皮下血肿消退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参照组[(7。54±2。25)d 比(10。85±3。14)d、(4。25±0。48)d 比(6。50±0。5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34、9。072,均P<0。001);联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6。67%(2/30)比26。67%(8/30)],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参照组[90。00%(27/30)比66。67%(2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20、4。812,P=0。038、0。028)。结论 中药热敷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可加快动静脉内瘘血肿患者的皮下血肿消退,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缓解炎症,值得临床推广。

    动静脉内瘘血肿中药热敷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护理效果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治疗巨大肝癌的护理配合

    童志兰廖源罗景和张金...
    66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巨大肝癌患者行腹腔镜下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广东省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的11例巨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1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4。00±11。38)岁,均实施腹腔镜ALPPS。手术过程中护理管理重点在于术前评估、用物准备、术中控制出血的精准配合及贯彻无瘤原则。结果 1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肝创面出血、胆漏、二次手术等情况。一期术后住院天数为(10。27±2。87)d,二期术后住院天数为(12。36±3。50)d。结论 ALPPS难度大,做好术前访视与评估、用物准备、控制出血与止血的精准护理管理是提高手术效果及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

    肝癌,巨大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护理配合

    基于双相交流的健康宣教干预在ERCP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甘喆李桂贤董寒星
    670-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双相交流的健康宣教干预在经内镜逆行胆胰管成像(ERCP)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460例ERCP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0例。对照组男110例,女120例,年龄(52。49±6。27)岁,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男115例,女115例,年龄(51。53±6。29)岁,采用基于双相交流的健康宣教干预。比较两组负性情绪评分、疾病知识掌握度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6。74±1。04)分比(8。37±1。03)分、(6。37±1。04)分比(8。69±1。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889、22。369,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疾病知识、心理咨询、药物指导、饮食运动掌握度均高于对照组[95。22%(219/230)比 67。39%(155/230)、90。00%(207/230)比 70。43%(162/230)、85。22%(196/230)比 63。91%(147/230)、90。00%(207/230)比 72。17%(166/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8。579、27。741、27。521、23。829,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04%(7/230)比12。17%(28/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38,P<0。05)。结论 基于双相交流的健康宣教应用于ERCP患者,具有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疾病知识掌握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优点,值得推广。

    经内镜逆行胆胰管成像围手术期双相交流健康宣教

    精准护理模式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

    贺军宁孙秀香王鹏雁
    674-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精准护理模式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烟台市奇山医院2016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19例,年龄(48。12±6。04)岁;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48。52±6。35)岁。对照组实施认知与行为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精准护理模式,护理时间均为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知信行认知水平、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生活质量和护理期间血小板输注次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x2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知信行认知评分、GSE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2。71±1。35)分比(21。15±1。21)分、(28。61±1。48)分比(22。60±2。64)分、(87。37±11。55)分比(75。09±10。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96、13。791、5。398,均P<0。001)。观察组护理期间血小板输注次数为(2。63±0。24)次,对照组为(3。68±0。5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24,P<0。001)。结论 精准护理模式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中,有利于提高知信行认知水平,改善患者自我效能、降低血小板输注次数,还可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与应用。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精准护理模式自我效能生活质量

    日间病房护理模式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效果研究

    李沛牛娅婷刘妍
    67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实施日间病房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常规住院护理的60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9~58(39。20±2。01)岁;2022年1月至6月期间接受日间病房护理模式的60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18~60(39。46±2。3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另通过在院调查及跟踪回访,于患者入院当天与出院7 d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价两组患者出院7 d的护理满意度,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7 d内的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00±0。00)d比(7。26±1。23)d],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4 210。36±349。86)元比(6 836。58±233。25)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42、48。38,均P<0。05)。出院7 d,观察组患者SCL-90、SAS、SDS 总分均低于对照组[(94。38±5。17)分比(96。35±2。06)分、(29。41±2。35)分比(30。32± 1。36)分、(27。18±1。11)分比(28。20±2。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4、2。60、3。04,均P<0。05)。出院7 d,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8。33%(59/60)比88。33%(5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P<0。05)。结论 日间病房护理模式能够缩短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并改善其心理状态,综合提升护理满意度。

    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日间病房护理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5A护理模式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刘玉芹李宁石凡英寇明捷...
    682-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互联网平台的5A护理模式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2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进行产检的115例GDM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8例,年龄22~33岁,予以临床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57例,年龄22~35岁,予以常规护理增加基于互联网平台的5A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控制情况、自我效能感[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DM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心理状态[妊娠相关焦虑量表(PA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管理能力[改良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及妊娠结局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FBG、HbA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5。11±1。02)mmol/L 比(5。62±1。12)mmol/L、(5。21±1。04)%比(5。74±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2。59,均 P<0。05);研究组 DMSES、GSE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168。47±18。72)分比(154。32±17。15)分、(35。27±3。92)分比(31。48±3。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3、5。46,均 P<0。05);研究组 PAQ、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8。51±3。70)分比(21。42±4。28)分、(41。32±6。88)分比(45。51±7。58)分、(42。33± 7。05)分比(45。62±7。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0、3。10、2。40,均P<0。05);研究组SDSCA中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2。15±3。69)分比(20。41±3。40)分、(10。87±2。17)分比(9。43±1。89)分、(11。12±2。22)分比(10。21±2。04)分、(11。45±2。29)分比(10。31±2。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3、3。80、2。29、2。81,均P<0。05)。研究组羊水过多、巨大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5。26%(3/57)比 18。97%(11/58)、7。02%(4/57)比 24。13%(14/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05、6。38,均P<0。05)。结论 对GDM患者应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5A护理模式干预,孕期血糖水平得到明显控制,且自我效能感、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均有改善,有较好妊娠结局。

    妊娠糖尿病孕妇5A护理模式互联网平台自我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对规范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笔注射的效果

    卢亚聪李艳红毛艳玲
    687-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规范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笔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糖尿病专科小组于2022年6月成立胰岛素笔注射持续改进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9名。对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36名糖尿病联络护士[年龄(35。17±4。07)岁,工作年限(12。61±5。41)年]的胰岛素笔注射达标率进行持续改进。比较改进前及改进后糖尿病联络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得分、合格率及胰岛素笔注射的达标率。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改进后,糖尿病联络护士的理论知识合格率高于改进前[100。00%(36/36)比 77。78%(28/36)],操作合格率高于改进前[100。00%(36/36)比 61。11%(22/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00、17。38,均P<0。05);改进后,糖尿病联络护士的胰岛素笔注射达标率高于改进前[100。00%(36/36)比55。56%(2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57,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高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笔注射理论知识、操作的合格率及胰岛素笔注射达标率。

    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持续改进糖尿病联络护士

    医联体分级诊疗在糖尿病足患者医院-社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白丽芳赵海燕刘阳
    691-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医联体分级诊疗在糖尿病足患者医院-社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取的10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55~74(64。05±3。41)岁,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54~73(64。01±3。06)岁,应用医联体分级诊疗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Wagner分级、糖尿病足危险因素以及马拉加大学糖尿病足自我护理问卷(DFSQ-UMA)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Wagner分级中的0、1、2级分级比例较对照组高[96%(48/50)比86。00%(43/50)],3、4、5级分级比例较对照组低[4。00%(2/50)比14。0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3,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糖尿病足危险因素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38。52±6。17)分比(35。41±5。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DFAQ-UMA中的个人照顾、足部护理、鞋袜穿着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4。65±1。03)分比(3。82±1。09)分、(3。09±0。85)分比(2。56±0。90)分、(1。65±0。61)分比(1。29±0。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1、3。03、2。88,均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足患者采取医联体分级诊疗管理,可降低患者的高危因素,提升患者预后自我护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糖尿病足分级诊疗医联体医院-社区管理应用效果

    基于ERAS理念的核心肌力训练对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李璐王楠谢素丽
    695-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核心肌力训练对改善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研究,病例纳入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研究对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100例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入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列为联合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42~78(60。26±5。41)岁]和常规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40~80(61。35±5。2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常规组术后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组采用基于ERAS理念的核心肌力训练辅助常规康复治疗。两组均开展为期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结构、腰部疼痛、平衡能力恢复情况及远期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用x2检验、t检验。结果 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的伤椎后凸角为(13。25±3。11)°,伤椎Cobb角为(10。45± 2。28)°,均低于常规组[(15。17±3。02)°、(12。23±2。06)°],伤椎前缘高度为(75。36±10。24)%,高于常规组(69。77±10。21)%(均P<0。05)。联合组治疗1个月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5。15±1。24)分,3个月后的VAS评分为(3。28±0。25)分,均低于常规组[(6。65±2。13)分、(4。49±1。25)分];联合组治疗1个月后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为(42。14±10。36)分,3个月后的BBS评分为(54。11±10。37)分,均高于常规组[(36。62±10。33)分、(48。24±10。28)分](均P<0。05)。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联合随访第3个月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为(35。25±5。41)分,第9个月的ODI评分为(23。49±5。11)分,均低于常规组[(38。77±5。24)分、(27。12±5。44)分];联合组随访第3个月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OA)治疗分数为(18。33±5。15)分,第9个月时的JOA评分为(26。15±5。14)分,均高于常规组[(15。44±5。33)分、(22。41±5。15)分](均P<0。05)。结论 基于ERAS理念的核心肌力训练能有效改善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结构,对缓解术后腰部疼痛、增强机体平衡能力并促进远期椎体功能恢复均有积极意义。

    腰椎骨折康复治疗加快康复外科核心肌力训练

    关于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指南共识类文章撰写与发表的推荐规范

    6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