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二氧化锆全瓷冠与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前牙缺损的效果及患者牙龈健康、龈下菌斑病原菌检出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53例前牙缺损患者(226颗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6例,112颗牙)和研究组(77例,114颗牙).对照组年龄(33.65±4.72)岁,男42例、女34例,病程(5.14±1.23)个月;研究组年龄(33.74±4.53)岁,男44例、女33例,病程(5.15±1.22)个月.对照组接受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研究组接受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两组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效果、龈下菌斑病原菌检出情况(修复后1年)与咀嚼功能、龈沟液炎症因子指标(修复前及修复后1个月)与牙周状况(修复前及修复后6个月)、不良反应(修复后1年内),采用t检验、x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研究组修复后1年优良率(93.51%,72/77)高于对照组(82.89%,6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49,P=0.042).修复后1个月,两组咬合力、咀嚼效能高于修复前,口香糖的混合程度数据(SDHue)值低于修复前,研究组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修复后6个月,对照组、研究组牙齿松动度、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3.54±0.63)分、(1.67±0.35)分,(1.11±0.14)分、(0.78±0.12)分,(0.98±0.14)分、(0.79±0.13)分]均低于修复前[(20.75±3.31)分、(20.77±3.24)分,(1.82±0.23)分、(1.85±0.24)分,(1.47±0.22)分、(1.44±0.25)分],而研究组变化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734、15.661、8.700,均P<0.05).修复后1年,研究组龈下卟啉单胞菌(Pg)、具核梭形杆菌(Fn)、福赛坦菌(Tf)、伴放线放线杆菌(Aa)检出率[2.60%(2/77)、3.90%(3/77)、3.90%(3/77)、2.60%(2/77)]低于对照组[11.84%(9/76)、14.47%(11/76)、14.47%(11/76)、13.16%(10/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899、5.148、5.148、5.902,均P<0.05).修复后1个月,两组龈沟液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天冬氨酸转氨酶(AS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修复前,而对照组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修复后1年内,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钴铬合金烤瓷冠,前牙缺损患者应用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效果更好,改善咀嚼功能、牙周状况,减少龈下菌斑病原菌,抑制龈沟液炎性因子表达,且不良反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