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
公路

谭昌富

月刊

0451-0712

paper@chn-highway.com

010-52190555 82190535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前炒面胡同33号D座

公路/Journal Highwa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56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创刊,是中国公路行业出版最早的中央级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公路》杂志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办单位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出版单位是《公路》杂志社。  《公路》杂志的办刊方针是:严格遵守国家出版及相关行业法规;宣传公路行业的科技方针、政策、法规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报道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为提高公路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服务。  《公路》杂志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政策、理论和科学实验。《公路》杂志主要服务对象是:从事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监理、管理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市政、铁路、林业、水利、机场、地质、煤矿、石油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沥青路面压实过程的数字化控制指标

    蒋盛川董晨阳林雨超翁梓航...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沥青路面压实质量检测手段无法实现实时监测与控制,然而三维扫描技术的引入为压实过程的数字化控制提供了可能。利用车辙试样成型机在实验室内对不同级配的车辙板进行压实,并分析沥青路面压实过程中的最大峰高(Sp)和平均断面深度(MPD)两个三维纹理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MPD数值持续减少,而Sp在压实初期迅速下降,后期趋于收敛。为验证Sp作为控制压实度的指标的有效性,采用Bland-Altman模型对Sp的一致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Sp与压实度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基于数字化的数据采集手段和计算方法,提出了沥青路面压实质量评价和控制的数字化指标,为沥青路面施工的数字化和实时控制提供了新思路。

    沥青路面压实过程三维纹理特征压实控制指标

    沥青路面抗滑耐久性研究与发展

    徐鸥明金林通郭嘉李杨...
    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沥青路面抗滑耐久性研究进展,归纳了沥青路面抗滑耐久性影响因素,对比了室内加速磨光试验机,并分析总结了常见的抗滑性衰变模型。结果表明,沥青路面抗滑耐久性受材料、荷载和环境共同影响,室内加速磨光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现场沥青路面磨耗磨光现象;长期抗滑预估模型趋向于由单一因素向多因素发展,模型参数选择应立足于实际,并平衡好难度和精度要求。

    沥青路面抗滑耐久性影响因素加速磨光预估模型

    铁矿渣路基填料碾压破碎机制数值分析

    赵永鹏冯文力鲁金鹏刘畅...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铁矿渣路基填料颗粒碾压破碎机制,为确定铁矿渣路基填料碾压工艺参数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离散元软件PFC建立铁矿渣路基填料颗粒族碾压破碎的模拟方法,系统分析碾压破碎的影响因素及其引起的路基填料孔隙率、沉降的变化特征。铁矿渣路基填料初始孔隙比的增大、松铺厚度的减小以及碾轮直径的增大均会显著提高颗粒族碾压破碎率。大、小直径碾轮碾压作用下铁矿渣颗粒族破碎率增大引起的孔隙率下降的响应规律差异性较小,而导致的沉降增大的变化特征明显不同。采用大直径碾轮机械施工有利于提高压实施工效率和控制工后沉降。

    公路路基铁矿渣路基颗粒破碎机制颗粒流模拟沉降

    基于振动成型的沥青稳定碎石基层路用性能研究

    钟昆志刘礼辉张秋菊孙玉蛟...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振动成型对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B)路用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主骨料空隙填充法(CAVF法)对ATB的级配进行设计,比较干涉系数和松装间隙率对ATB性能的影响,优选ATB级配并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然后采用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单轴压缩试验、贯入式重复加载试验、水稳定性试验评价振动成型ATB的低温性能、强度、高温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并与相同级配和沥青用量击实成型ATB的性能进行对比。最后研究级配最大粒径的变化对振动成型ATB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AVF法设计的ATB结构密实,具备良好的性能;采用振动成型的ATB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且总体性能要优于采用击实成型的ATB;设计ATB级配时,为保证良好的路用性能,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1。5 mm。

    半刚性基层振动成型沥青稳定碎石基层CAVF法路用性能

    适用于机器学习的公路典型选线案例库构建方法与实践

    李悦郑洪李伟刘智...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采用机器学习技术开展公路智能选线研究中对高质量案例数据的需求,研究了公路典型选线案例库构建方法。首先,采用文献调研、专家访谈的方法进行了选线案例数据整理和分析,明确了公路选线案例库构建面临的数据源分散、人工数据采集分析困难、算法模型接口需求多样及涉密数据安全性高等4个方面技术难点。提出了"以既有勘察设计及咨询项目成果数据为源头,案例数据预处理、标准化、后处理流程为核心,研发系列软件实现案例内容生成自动化"的选线案例库构建思路及实施技术路线;其次,通过梳理各项目管理系统中工程数据库、设计技术资源库等企业项目数据资源,甄选出了 40个包括高速公路和其余各等级公路的选线设计代表性案例项目,并按制定的数据标准进行分类、数字化存储,制作了一套可供机器学习的案例库;最后,探讨了在实际公路选线设计工作中动态持续更新案例库的方法和实现路径,对构建更大规模高质量选线案例库和智能选线算法研究具有示范和参考价值。

    公路设计智能选线典型案例库选线数据集

    赤水河段公路堆积体力学特性及致灾机理研究

    蔡龙马白虎方坤曾耀...
    3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汛期蓉遵高速土城至赤水段路基地质灾害多发的问题,以K347滑坡为典型实例,通过工程勘察、现场试验、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等手段,查明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基本特征,掌握堆积体在降雨及干湿循环作用下力学变化特征,总结在降雨及河水位升降影响下的坡体稳定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含水率的升高及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会导致土体强度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减;降雨及河水位升降会引起坡体内部渗流场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坡体稳定性;在区域环境长期影响下土体强度持续衰减是滑坡发生的内因,2020年7月初的暴雨导致坡体内部渗流作用达到极值则是滑坡发生的诱因。此类堆积体滑坡在土城至赤水段具有显著代表性,通过该研究可为此类滑坡的防治提供科学支撑。

    公路滑坡堆积体数值模拟含水率干湿循环渗流场

    洞渣高填方路基沉降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乔瑞军栾治军黄明利吴啸宇...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进土木工程行业低碳化发展进程,利用隧道爆破洞渣作为高速公路路基填料,开展洞渣高填方路基沉降影响因素及填筑技术研究。依托贵州德余高速公路工程,利用MIDAS GTS软件建立高填方路基二维数值计算模型,阐述了分层填筑施工下路基位移场和应力场特征,分析了软基换填深度和分层夯实厚度对路基沉降的影响,并提出了洞渣填方路基沉降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分层填筑施工最大沉降发生在路基底部;随着换填深度的增大,路基沉降逐渐减小,但换填深度超过2。5 m后,通过增大换填深度以减小路基沉降的控制效果不明显;随着分层夯实厚度的减小,路基沉降逐渐减小,分层夯实厚度小于4。5 m后路基沉降控制效果明显下降;利用连续级配方程对路基不同填筑部位填料级配进行设计,并采用分层错位强夯法施工的路基,沉降满足变形控制要求。

    路基工程洞渣填方路基沉降变形规律软基换填填料级配设计填筑压实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路基变形影响范围研究

    黄志华问建学马祖遥唐昌意...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确定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路基变形影响范围是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重难点。依托珠海保税区某工程,以海陆交互相软土地基为研究对象,对现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路段路基变形实测数据开展分析,采用PLAXIS进行数值模拟,将实测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并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对相关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路基变形影响范围随处理时间增加而增大;随与路基距离的增大,地表水平向影响半径减小;距离处理边线越近,深层软土挤压效果越明显,距离处理边线超过15 m后深层软土挤压效果明显减弱;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较吻合;地表最大影响半径随素填土模量增加而减小,随淤泥厚度增大而增大,随排水板长度增大而增大;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路基变形影响范围小于20 m。

    路基工程软土地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路基变形影响范围数值模拟

    高陡土岩混合边坡稳定及变形分析与工程应用

    杜建成唐昌意李松赵永志...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针对上部土质下部岩质的混合边坡的稳定性研究尚有不足,为确保此类边坡设计及使用安全,以珠海市某城市次干路的挖方边坡为例,基于强度折减法(SRM)和非线性时序法,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边坡进行放坡并采取锚杆(索)支护设计,对支护前后的边坡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正常工况与非正常况下边坡的稳定性系数,以及边坡位移与变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支护前后的变形集中在沿坡面方向,潜在滑裂面呈圆弧状沿土岩分界面向上延伸至顶部;在暴雨、地震工况下稳定性系数骤降,边坡最大位移与最大剪切应变值增大至原来的1。5~3倍;采用锚杆(索)支护后有所减小,边坡稳定性系数提高20%~30%,边坡整体位移与应变有明显减少。边坡开挖支护过程的监测数据变化趋势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根据竣工后使用情况反馈,边坡处于稳定状态,由此可知所采用的边坡支护是安全可靠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路堑边坡锚杆(索)支护有限元数值模拟强度折减法边坡稳定性

    机制砂特性对路面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

    杨艳华魏杰冯小伟杨小龙...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设置机制砂岩性、水灰比等因素,以新拌混凝土坍落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动弹性模量为评价指标,探究机制砂特性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辉绿岩机制砂的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最好,而花岗岩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最差;机制砂混凝土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动弹性模量均随着水灰比的增加而减小,坍落度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增大;混凝土抗折强度、动弹性模量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而抗压强度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坍落度呈现减小的趋势;混凝土抗折强度和动弹性模量会随着机制砂细度模数的增加呈现出微弱的增长趋势;低掺量的石粉可以增加机制砂混凝土的密实程度。

    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观形貌机制砂特性工作性能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