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
公路

谭昌富

月刊

0451-0712

paper@chn-highway.com

010-52190555 82190535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前炒面胡同33号D座

公路/Journal Highwa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56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创刊,是中国公路行业出版最早的中央级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公路》杂志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办单位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出版单位是《公路》杂志社。  《公路》杂志的办刊方针是:严格遵守国家出版及相关行业法规;宣传公路行业的科技方针、政策、法规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报道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为提高公路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服务。  《公路》杂志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政策、理论和科学实验。《公路》杂志主要服务对象是:从事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监理、管理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市政、铁路、林业、水利、机场、地质、煤矿、石油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玻璃纤维-石灰复合改良红黏土的强度特性研究

    肖桂元刘星刘巍王一鹏...
    275-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养护龄期下玻璃纤维-石灰复合改良红黏土的效果和机理,以昆明东川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分别开展了素红黏土、石灰改良土和玻璃纤维-石灰复合改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直接剪切试验、X射线衍射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SEM).试验结果表明:石灰改良土和玻璃纤维-石灰复合改良土均能有效提高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但复合改良效果更好,且最优配比为石灰质量掺量5%,玻璃纤维质量掺量0.3%;石灰和玻璃纤维使红黏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黏聚力均得到提高,且随着养护龄期和垂直压力的增加,复合改良土的抗剪强度逐渐增加;改良土体中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反应,玻璃纤维使土体内部形成了相互交织的纤维网状结构,增大了土颗粒之间的拉应力;但纤维的改良效果会受到土体含水的率影响,随着土体含水率的增大,纤维改良土的抗剪强度逐渐降低,并与素红黏土的抗剪强度逐渐接近;改良土体中,石灰水化反应生成Ca(OH)2和CaCO3等胶结物质,将独立、相邻的土颗粒黏合,使土颗粒间的孔隙变小,土-筋界面的黏结力进一步增大,土体更密实.在石灰和玻璃纤维的协同作用下,最终导致土体的整体强度提高.

    地基加固红黏土石灰玻璃纤维养护龄期力学性能微观结构

    玄武岩纤维增韧环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

    李靖曹海波任海生
    285-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环氧沥青及玄武岩纤维性能的分析,采用玄武岩纤维对环氧沥青及其混合料进行增韧改性以期改善环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和抗疲劳性能;通过扫描电镜对玄武岩纤维与环氧沥青的混合胶浆进行观察,发现玄武岩纤维与环氧沥青之间存在着较好的黏附作用,玄武岩纤维在环氧沥青内部可形成空间三维网状结构,能有效传递分散应力,起到加筋增韧作用;通过掺入不同用量的玄武岩纤维制备了增韧环氧沥青,采用直接拉伸试验和BBR试验评价了增韧环氧沥青的性能.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增韧环氧沥青具有充足的容留时间,随着玄武岩纤维掺量的增加,增韧环氧沥青的拉伸性能和低温性能得到不断增强,纤维掺入量达到4%之前增强速率较为明显,而纤维掺入量超过4%后,性能的增强速率减缓.制备玄武岩纤维增韧环氧沥青混合料,并对其低温性能和抗疲劳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随着玄武岩纤维的掺量增多,环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总体呈增大趋势,当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4%时,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弯拉应变提高了 18.9%,抗弯拉强度提高22.5%,玄武岩纤维能够有效地增强环氧沥青混合料在低温下的承受荷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在重载作用下,玄武岩纤维增韧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优于普通环氧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玄武岩纤维环氧沥青增韧改性疲劳性能低温性能

    温拌阻燃高黏沥青及排水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分析

    徐良赵龙李明亮李俊...
    290-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温拌剂和阻燃剂对沥青和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开展了温拌、阻燃沥青和混合料的基本性能和路用性能评价,基于针入度、软化点、延度以及老化后针入度比等高黏沥青参数和飞散损失、残留稳定度、低温弯曲破坏应变以及动稳定度等混合料路用性能指标,分析温拌剂和阻燃剂掺入的影响规律,同时检测了氧指数和烟密度以探究阻燃剂的阻燃减排效果.试验数据显示,温拌剂的掺入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有较大提升,阻燃剂的掺入能明显改善高黏沥青的老化性能,但对沥青混合料的整体提升效果不大,且无法达到阻燃减排效果.复合改性方案由于加剧了拌和难度,导致混合料综合路用性能有所下降.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性,在隧道中采用多孔排水路面,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性添加温拌剂,可不掺入阻燃剂.

    沥青混合料隧道铺装温拌阻燃排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C50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配比优化研究

    陈志弈姜赫王甫江
    296-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结合实际工程项目优化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对掺入不同比例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坍落度随着粉煤灰复掺比例增大而提高,复掺5%硅粉和20%粉煤灰时,坍落度值提高16.4%;复掺硅粉、粉煤灰可使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降低,后期随着养护时间延长强度迅速增长,粉煤灰复掺比例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混凝土中复掺硅粉、粉煤灰可在后期提高其弹性模量,掺入5%硅粉和20%粉煤灰时,混凝土 56 d龄期弹性模量提升7.6%;复掺硅粉、粉煤灰在全养护期可降低混凝土干燥收缩率,随着粉煤灰掺入比例提升,干燥收缩率下降幅度逐渐减弱.

    混凝土硅粉粉煤灰配合比坍落度

    振动搅拌工艺优化下C50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白峰王馨日杨飞段坤辰...
    300-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冲击荷载作用下振动搅拌(VM)和常规搅拌(CM)对普通C50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装置(SHPB)对不同搅拌方式(VM110 s、120 s、130 s以及CM180 s)的C50混凝土进行动态单轴压缩,分析振动搅拌时间对试件的平均应变率、峰值应力、冲击韧性及能量耗散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振动搅拌110 s、120 s、130 s的混凝土静态抗压性能相较于常规搅拌180 s分别提升7.2%、22%、3.5%,在振动搅拌120 s获得的提升最大,搅拌方式和时间对其强度存在较大影响;相同应变率时,振动搅拌下混凝土动态压缩的DIF值均比常规搅拌下的混凝土大,峰值应力明显高于常规搅拌,搅拌方式和时间对其具有明显影响,在VM120 s时动态压缩应变率效应最为显著;相近的应变率下,VM110、VM120、VM130时的冲击韧性均高于CM180,且不同振动搅拌时间对其影响较为微小,振动搅拌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抗冲击性能.通过SEM成像,观察到振动搅拌与常规搅拌混凝土破坏后的微观形貌,发现振动搅拌下的混凝土呈现更高水化程度,相较于常规搅拌混凝土,界面强度得到了有效改善.

    混凝土振动搅拌动态力学性能应变率效应微观形貌

    石墨尾矿泡沫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

    王术剑袁祥云胡少鹏许皓...
    307-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从石墨尾矿的细度和掺量、矿物掺合料种类、水料比、养护方式等角度研究石墨尾矿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掺入石墨尾矿可以提高泡沫混凝土的强度,最佳掺量为25%;当水料比为0.39,石墨尾矿泡沫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达到最优;矿粉掺量为10%时能够提升石墨尾矿泡沫混凝土的强度;石墨尾矿泡沫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随着容重的增加而逐渐提高.标准养护条件更有利于石墨尾矿泡沫混凝土强度的提升,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养护措施可以保障石墨尾矿泡沫混凝土的质量.

    泡沫混凝土石墨尾矿水料比抗冻性能

    过火温度对高强混凝土影响的机理研究

    张雪强周绿野彭帆苏龙...
    312-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过火温度为变量,研究不同过火温度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抗压强度测试研究过火温度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采用XRD、TG、SEM以及压汞测试分析混凝土微结构的变化,最后采用电通量法评估过火温度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会破环混凝土的微结构,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混凝土微结构破坏越明显,400℃以下的过火温度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无影响,但会劣化混凝土的微结构;500℃的过火温度严重劣化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800℃以上的过火温度会使混凝土丧失力学性能.

    高强混凝土过火温度微结构力学性能耐久性

    热氧老化下高黏沥青的微观稳定性研究

    常亮亮田旺张慧斌牛冬瑜...
    318-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热氧老化作用对高黏沥青微观分子结构和储存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荧光显微(FM)、离析试验及动态剪切流变仪(DSR)测试,从多尺度分析了老化过程中高黏沥青的官能团变化及混溶体系均质性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热氧老化作用下,高黏沥青的分子结构变化体现为不饱和轻质组分的氧化和丁二烯链段的断裂降解;老化导致了高黏沥青储存稳定性的下降,微观形态观测结果表现为聚合物相颗粒尺寸和粒度分布曲线峰值区间的明显减小,宏观上则表现为相分离临界温度的降低;高SBS掺量的高黏沥青对热氧老化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更易表现为非均质性.

    道路工程高黏沥青热氧老化TB胶粉微观结构储存稳定性

    养分添加和播种方式对太行山公路边坡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郭媛媛徐鹏娄国充康子健...
    323-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养分添加下的播种方式、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对太行山高速公路边坡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情况,对单播高羊茅(Tall fescue,G)、单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Z)和混播高羊茅+紫花苜蓿(H)3种播种方式施加9种不同的氮磷浓度,培养2个月后采用干筛法测定土壤团聚体组成并对团聚体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混播相对于单播可以更好地增加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和增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2)施氮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与放线菌、真菌含量呈负相关,施磷量与放线菌、真菌含量呈正相关;(3)土壤有机质、放线菌和真菌含量与R0.25、MWD、GMD均呈正相关,与D呈负相关;(4)有机质是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5)氮磷添加量均为10 g/(m2·a)时为增加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和增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最优配比.综上所述N10P10情况下对土壤大团聚体含量与稳定性最有利,且应尽量混播须根系与直根系植物.

    边坡防护太行山高速公路播种方式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土壤团聚体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综合养护决策指标及标准研究

    袁大伟闫亚鹏曹海波
    331-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现行规范规定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需求所需考虑的PSSI、PCI、RQI、SRI和RDI等评价指标,然而路面养护决策不仅受上述指标的影响,而且与路面结构材料、交通轴载及路龄等因素相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路面养护决策所需考虑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权重,提出了路面综合养护决策指标及其标准,客观表征了综合多因素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需求.

    沥青路面评价指标养护决策主成分分析法养护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