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管理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管理工程学报
管理工程学报

许庆瑞

季刊

1004-6062

glgcxb.zju.edu.cn

0571-88206832

310058

杭州市古墩路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管理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唯一的与管理工程学科对口的学术刊物。刊登管理工程及其相关的经济、财政、金融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强调科学性、创造性与实用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认知决策视角下的智能系统:机遇与挑战

    徐泽水王新鑫牛若轩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系统产品的逐渐成熟极大地推动了认知学习的发展,显著提高了经济服务的效率,挖掘了决策模式的潜在价值,使智能决策系统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认知视角下的智能决策系统旨在发挥人类认知和机器智能的核心优势,实现智能决策的新生态.本文运用文献计量的定量研究方法和文献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对现代环境下智能决策系统的认知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重点从信息融合、认知计算和人机交互三方面阐述了智能系统的研究进展.同时,本文从系统管理的视角提出了认知视角下智能决策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期望为智能决策系统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推动其持续进步.

    认知决策智能系统信息融合认知计算人机交互

    小世界、结构洞与城市创新的网络机制:来自长三角城市群的证据

    袁燕吴妍杨大鹏
    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创新网络作为区域和城市创新驱动力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关注.一些研究将网络关系视为知识在城市内和城市间传播的渠道,并通过网络分析视角洞察城市创新的结构和动态.然而,城市创新的网络机制,特别是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数字赋能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09年—2018年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了城市创新网络,探讨了网络结构属性——小世界和结构洞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小世界与城市创新能力呈"倒U型"关系,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正向调节了二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结构洞对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正向影响.本文厘清了创新网络结构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回应了以往研究关于小世界和结构洞对创新影响的理论争议,为区域创新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颖性观点,深化了对城市群创新发展规律的认识,对推进中国城市群协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网络城市创新能力专利合作数字经济

    两类领导反馈何以带来不同的员工创新绩效?趋近-回避理论框架下的一个整合型解释

    辛迅刘婷婷
    2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领导情境因素对于员工创新有着重要影响,领导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在影响员工创新绩效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为在同一框架下揭示这种差异性作用,本文在趋近-回避理论框架下构建了两类领导反馈对员工创新绩效影响的综合模型,首先考察了员工趋近-回避工作重塑的平行中介作用,然后结合自我决定理论考察了员工的绩效趋近-回避目标导向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30名科技员工的三阶段数据分析,本文发现:领导积极反馈通过提升员工趋近型重塑促进员工创新绩效,领导消极反馈通过员工回避型重塑抑制员工创新绩效;绩效趋近目标导向在领导积极反馈通过趋近重塑影响创新绩效中具有互补效应,而绩效回避目标导向在领导消极反馈通过回避重塑影响创新绩效中具有强化效应.本文针对两类领导反馈影响创新绩效的差异作用给出了整合性的解释,打开了领导反馈影响创新的行为过程性"黑箱",同时也为管理者如何审慎、合理利用两种领导反馈以促进员工创新提供一定启发.

    领导反馈员工创新绩效趋近型工作重塑回避型工作重塑绩效目标导向

    员工主动性人格与创新行为的关系:基于趋利-避害框架理论的实证研究

    严鸣赵楚铃朱瑜邬金涛...
    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员工的创新行为能为员工个体和组织带来益处,但同时也会给员工带来较大风险,而现有研究未解决员工在面对潜在风险时仍会表现出创新行为这个问题.本文基于趋利-避害框架理论,通过163个团队的489份数据,探讨了趋利型/避害型主动性人格影响员工不同类型创新行为的内在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发现,趋利型主动性人格通过机会发掘动机间接影响增益型创新行为,而避害型主动性人格通过问题发掘动机间接影响避害型创新行为.团队内授权氛围不仅会调节趋利型主动人格与机会发掘动机的关系,还会进一步调节趋利型主动型人格通过机会发掘动机间接影响增益型创新行为的关系.同时,团队间竞争氛围可以调节避害型主动人格与问题发掘动机的关系,进一步调节避害型主动型人格通过问题发掘动机间接影响避害型创新行为的关系.本文在理论上有助于澄清主动性人格的实质及其对不同类型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为提高企业创新行为管理水平提供管理启示.

    主动性人格创新行为趋利避害框架理论团队内授权氛围团队间竞争氛围

    股权激励对货币薪酬的影响——"替代效应"抑或"福利效应"

    沈真真李明辉
    5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股权激励与货币薪酬之间的关系,即股权激励实施后高管货币薪酬是下降还是上升,形成了替代效应和福利效应两种竞争性假说,现有研究对此缺乏相关经验证据.基于此,本文以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6年—2019年的数据为样本,采用PSM+DID模型克服内生性问题,考察了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对高管货币薪酬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后,高管货币薪酬不降反升.股权激励不会替代货币薪酬,反而会促进货币薪酬增加,表现为福利效应.因此,上市公司很难利用股权激励来抑制高管薪酬的过快增长,管理层可以利用股权激励获取私人利益.进一步研究发现,福利效应存在于股权激励有效期较长、激励强度较大的公司,而股权激励标的不会影响股权激励与货币薪酬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股权激励的福利效应仅存在于管理层权力较小、有管理层异常离职和外部审计质量较差的公司.本文从薪酬结构的角度提供了股权激励实施效应的经验证据,丰富了股权激励与货币薪酬间互动关系的研究.

    股权激励货币薪酬替代效应福利效应

    社会比较与广告诉求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张鹏吕楠楠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网络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极大提高了社会比较的频度和广度,探索不同方向的社会比较与不同类型的广告诉求的交互作用如何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实验法考察了不同社会比较情境下(上行比较或下行比较)不同广告诉求(能力或温暖)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社会比较与广告诉求的交互作用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相比之下,能力型广告诉求更能激发经历上行比较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而温暖型广告诉求更能激发经历下行比较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信息加工流畅性在社会比较与广告诉求的交互作用对购买意愿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因此,企业在社交媒体营销中应关注社会比较与广告诉求的匹配效应,以达到更好的广告效果.

    社会比较广告诉求购买意愿信息加工流畅性

    数据要素三权分离的市场化配置机制及其激励契约研究

    李珊张文德吴金东
    8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数据要素的产权管理是解决目前供需缺口的主要方向.基于数据在不同流通场景下衍生出的数据权利,本文通过建立双重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进行效用分析,首次提出构建数据持有权、控制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离的市场化配置机制来解决数据配置问题.研究表明,该机制能够有效管控数据市场的垄断行为,满足多边利益最大化和数据市场发展诉求.研究发现,一个有效的数据要素三权分离的市场化配置机制有以下特征:(1)企业仅保留剩余控制权,并合理调配数据利用与数据脱敏两项任务的激励强度,使其增减相互制约,激励数据交易所对两项任务的努力水平进行按需分配,形成灵活的收益分配机制;(2)政府掌握剩余索取权,针对各类成本支付较高的情况,提高社会效益分成比例,对成本和风险进行补偿;(3)当数据脱敏努力水平与政府激励相关度不高,或政府加大监管力度时,政府能够通过调整税收比例或提供部分转移支付,提高社会效益分成比例.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产权配置激励契约委托代理模型

    碳政策选择对网络外部性下低碳电商供应链的决策影响研究

    王玉燕丁露萍
    10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碳经济环境下,中小型制造商为了缓解碳减排资金压力,选择依托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基于由电商平台主导的低碳电商供应链系统,本文将产品的网络外部性纳入模型,构建了碳交易政策和碳税政策下的供应链决策模型,研究政府和低碳电商供应链"共赢"的最佳碳政策.研究发现:(1)探讨各成员企业的最佳碳政策时,制造商的实际碳排放量与政府碳配额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当实际碳排放量超过政府规定的碳配额时,若碳交易价格超过一个特定的阈值,碳交易政策的惩罚力度大于碳税政策,此时对于供应链成员和政府而言,实施碳税政策更有利;若碳交易价格小于该阈值,则反之.当实际碳排放量小于政府规定的碳配额时,对供应链成员和政府而言,碳交易政策是最佳碳政策.(2)产品的网络外部性对产品价格、市场需求和供应链成员的利润都有正向作用.这些结论为电商供应链成员在低碳背景下的决策提供了参考.

    低碳电商供应链碳税碳交易政策网络外部性

    应对供应中断风险下消费者恐慌囤货行为:涨价策略与限购策略

    郑锐王宇鲍丽娜
    11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了零售商应对供应中断风险下消费者恐慌囤货行为的涨价策略与限购策略.研究模型考虑一个垄断零售商在两个订货周期内向市场销售一种生活必需品,第二期的供应中断风险可能导致消费者在第一期发生恐慌囤货.研究基于对消费者恐慌囤货决策模型的刻画,分析了消费者恐慌囤货行为如何影响零售商利润以及社会总福利,然后进一步分析了零售商分别在什么条件下应采取涨价策略或限购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将如何影响社会总福利.研究结果表明:(1)当零售商拥有足够的库存时,一定程度的恐慌囤货可以增加零售商利润和社会总福利;而当恐慌囤货导致零售商严重缺货时,恐慌囤货将损害零售商利润和社会总福利.(2)当零售商需要采取策略应对消费者恐慌囤货行为时,存在一个消费者恐慌强度的阈值,当恐慌强度低于阈值时,零售商应采取涨价策略调节消费者的囤货需求;当恐慌强度高于阈值时,零售商应采取限购策略限制消费者的囤货.(3)零售商不同的应对策略对社会总福利有不同的影响,当恐慌强度非常高时,采取限购策略可以显著改善社会总福利;采取涨价策略可以提高零售商的备货动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善社会总福利.

    供应链管理供应中断风险恐慌囤货需求管理限购策略

    基于混合决策的应急避难网络优化

    耿劭卿侯汉平
    13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等灾害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导致大量且多样的避难需求,但灾后物资往往不能快速有效地送达,容易出现应急资源供需匹配低效的问题.综合考虑分层避难需求下应急避难场所选址、人员疏散和物资分配等三个重要决策,基于灾后三层应急避难结构框架,本文构建了具有递归机制的应急避难网络,包括避难灾民和不同种类物资需求数量预测、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和人员疏散以及物资分配;还提出了混合决策方法,包括模糊聚类和多目标规划模型,旨在优化应急避难场所位置和开放数量、灾民疏散距离以及物资满足率.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本文分析了灾民疏散和安置过程,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公平快速地解决灾后初期应急避难场所选址、灾民疏散和物资分配问题,确保应急避难行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灾害管理需求预测避难场所选址物资分配混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