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交通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交通技术
公路交通技术

刘伟

双月刊

1009-6477

cqhct@21cn.com

023-62653048

400067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33号

公路交通技术/Journal Technology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密切联系工程实践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推导本行业及相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实用技术为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秦岭天台山超长公路隧道群关键技术创新与实践

    韩常领富志鹏董长松苟超...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秦岭天台山超长公路隧道群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工程建设难度大,运营管理复杂、安全风险高以及运营能耗高等诸多技术难题,围绕安全智慧运营、安全快速施工、单层衬砌支护、自然能源利用等方向,系统总结了秦岭山区特殊地质地形条件下 32 km隧道群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系列创新技术成果.主要结论:1)通过超长隧道群安全智慧运营技术创新与应用,破解山区超长连续公路隧道群运营安全保障难题;2)通过公路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突破超长大断面公路隧道机械化安全快速施工瓶颈;3)通过公路隧道单层衬砌支护技术创新与应用,构建硬质岩公路隧道单层衬砌支护体系;4)通过公路隧道利用自然能源技术推广应用,探索超长公路隧道绿色低碳运行.

    高速公路超长隧道群安全快速建造智慧节能运营

    广义章-朱准则在深埋隧道数值分析中的适用性研究

    陶连金刘建功黄琳昆
    8-1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部岩体隧道的智能建造是当今隧道工程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为准确模拟深部岩体的三维应力状态,提高深埋隧道数值计算精度,将广义章-朱岩体强度准则引入深埋隧道数值分析中,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从岩体强度准则的特性、参数以及工程应用 3 个角度对广义章-朱准则在深埋隧道数值分析中的适用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从准则特性的角度,广义章-朱准则能反映深部岩体的非线性特征以及中间主应力效应,适用于深埋隧道数值分析;2)从参数选取角度,提出了一种广义章-朱准则参数估算方法,有利于提高广义章-朱准则的适用性;3)工程案例表明广义章-朱准则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在深埋条件下采用广义Hoek-Brown准则计算得到的围岩变形误差达到 23%~30%,建议采用广义章-朱准则进行深埋隧道数值分析.

    广义章-朱准则非线性力学行为岩体力学参数深埋隧道数值计算

    断层错动作用下盾构隧道结构易损性研究

    李瀚源冯劲李伟平周红升...
    1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活动断层错动导致盾构隧道结构失效概率模型,考虑断层属性、隧道几何特征以及断层与隧道位置关系等因素对盾构隧道力学响应的影响,以环缝接头变形及管片直径收敛变形率作为结构性能指标,通过一系列跨断层隧道拟静力数值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建立盾构隧道各性能指标与地面永久位移的关系,提出跨断层盾构隧道结构易损性分析流程,评估盾构隧道不同性能水准的超越概率,并和已有试验易损性及经验易损性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隧道与断层的位置关系、隧道所在地层变形模量对跨断层盾构隧道变形破坏程度的影响较大,其中穿越断层工况盾构隧道极易发生变形破坏,其次是上跨断层硬土工况,上跨断层软土工况中盾构隧道抵抗断层错动能力最强;2)针对跨断层盾构隧道结构失效特征,建议在开展结构易损性研究时以环缝接头变形作为主要性能指标.研究结果可为跨活动断层盾构隧道灾害评估及减灾技术提供理论指导.

    盾构隧道断层错动性能水准易损性分析失效概率

    基于Timoshenko-Pasternak模型的新建盾构隧道上穿引起既有隧道纵向变形分析

    徐莹杜雁鹏
    2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建盾构隧道在上穿施工过程中极易引发既有隧道的不均匀变形,从而影响既有隧道的运营安全.为探究其力学响应规律,先引入Timoshenko梁模型和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建立考虑隧道剪切效应及地基土层变形连续性的盾构管片-土体耦合作用模型,后推导新建盾构隧道上穿开挖下土体附加应力与既有隧道纵向变形控制微分方程,再采用有限差分格式建立求解既有隧道纵向变形数值解的计算方法,最后结合武汉轨道交通 5 号线新-积区间盾构上跨既有地铁 2 号线施工案例,对比分析理论计算结果、三维数值模拟结果及现场实测数据,以验证该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1)采用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较传统Winkler地基模型可将既有隧道变形预测精度提高 2.5%;2)既有隧道的纵向隆起位移峰值和新建隧道的开挖面积近似成正比关系,随着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净距减小,新建隧道的上穿效应对既有隧道的影响越明显;3)当穿越水平投影夹角大于 60°时,可近似认为正交穿越,75°和 60°相对 90°正交穿越的增加率仅为 1.60%和 6.59%;4)当穿越水平投影夹角小于 60°时,既有隧道纵向隆起曲线总体变化明显,范围扩大,每降低 15°相对正交穿越的隆起增加率分别为 15.63%、29.71%、47.93%、56.28%;5)土层泊松比对既有隧道附加应力及纵向变形的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为评估及减少新建隧道上穿施工对既有盾构隧道的不利影响提供一种快速且简便的计算方法.

    盾构上穿既有隧道Timoshenko-Pasternak模型纵向变形剪切效应

    隧道运营管理实现全面智能化

    老关
    42页

    管幕法连拱隧道下穿高速公路路基段沉降变形规律分析

    徐磊王宏宇杨克栋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某下穿高速公路匝道路基段隧道工程,简要介绍了管幕法连拱隧道设计施工方案,建立数值模型对管幕法连拱隧道下穿高速公路路基段沉降变形进行动态模拟,得到了路基段沉降变形规律曲线,并与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下穿高速公路路基段沉降变形规律.结果表明:1)各监测点连成的路基沉降变形规律曲线为"U"型曲线,沉降大值分布在隧道与匝道相交区域内;2)路基沉降变形值随着隧道开挖进尺的增大而增大,位于隧道与匝道相交区域内的匝道沉降变形速率最大,距离隧道越远,匝道沉降变形速率越小;3)隧道与匝道夹角越小,路基沉降相应的影响范围越大;4)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实测匝道沉降实测值分析得知,管幕法连拱隧道下穿匝道路基引起沉降数值不超过 10 mm,沉降得到有效控制,对高速公路影响较小.

    管幕法连拱隧道沉降变形下穿高速

    山区公路装配式钢棚洞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黎良仆魏记承袁松王希宝...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提升山区公路高位崩塌地质灾害防护技术,采用 1∶1 原型试验和数值仿真试验方法,对研发的新一代装配式钢棚洞装备的设计理念、施工方法、冲击动力响应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钢棚洞施工速度快,安装风险小,防护能级可达 2 000 kJ,并将其成功应用于S467 线地灾防治工程,具有大范围推广的价值.

    山区公路钢棚洞分级分层防护理念装配式高位崩塌

    贵州公路隧道洞内排水系统改进与应用实践

    苟德明吴铭芳
    59-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贵州早期建设的公路隧道洞内排水系统不合理,导致隧道排水不畅、渗漏水病害频发等问题,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不同时期贵州公路隧道的洞内排水系统特点进行了探讨和总结.结果表明:1)早期的"圆形中心排水沟+Ω形路侧边沟"排水系统中心水沟断面小,预制安装施工易出现接头错位、纵坡起伏等缺陷,Ω形路侧边沟易发生碾压破损;2)首次改进的"矩形中心排水沟+U形路侧边沟"排水系统加大了中心水沟断面,现浇施工能保证中心水沟断面和坡度顺直,改善了中心沟的排水能力,U形路侧边沟能避免被车轮碾压破损,但该排水系统仍存在横向排水路径较长、易发生淤堵、不便于检查维修及渗漏水病害处治等不足;3)再次改进的"三沟排水+梯形路侧边沟"排水系统缩短了横向排水路径,降低了横向导水管淤堵风险,增设的路侧排水暗沟能有效汇集围岩地下水,便于隧道渗漏水病害处治,更适合贵州地形地质复杂、降雨丰富、地下水易结晶等建设条件;4)在隧道排水系统改进和实践基础上,提出的可维护性排水系统设计构想增加了排水管和中心排水沟的可维护性,可为后续公路隧道的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

    公路隧道排水系统改进与应用可维护性

    密贴式中隔墙连拱隧道设计施工方法研究

    陈力华饶洎衔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连拱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高造价、长工期、多病害及不易治理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密贴式中隔墙连拱隧道结构形式,该类连拱隧道中隔墙一侧紧贴中导洞直墙壁,在中导洞开挖支护完成后,只需单侧支模即可完成中隔墙的混凝土浇筑,无需土方回填即可进行主洞的开挖.采用施工横道图对比分析了 2 类连拱隧道的施工效果效率.结果表明:1)新型连拱隧道施工作业场地宽大,工序简单,易于机械化作业;2)新型连拱隧道的施工效率至少提高了23%;3)同等施工条件下,新型连拱隧道在控制围岩变化方面更具优势,对地表沉降、拱顶沉降以及中隔墙顶部水平位移的控制更加有效.新型密贴式中隔墙连拱隧道结构具有显著的施工优势和更好的围岩控制效果,可为连拱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密贴式中隔墙连拱隧道施工效率围岩变形

    特长公路隧道无辅助通道火灾烟气控制方案研究

    谢也真王建华王海林李玉豪...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 5 000 m以上隧道的火灾烟气蔓延特性及无辅助通道排烟方案的可行性,以慈利隧道为例,采用FDS火灾模拟软件模拟隧道火灾情景,分析了无辅助通道时慈利隧道烟气蔓延规律及温度场、CO浓度、能见度分布情况,并将不同风速下隧道烟气蔓延规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隧道排烟风速设置为 4 m/s时,不设置辅助通道对火灾上游人员疏散安全性无影响,采用全射流纵向通风能够保证人员安全疏散,且烟气不会窜流;2)慈利隧道取消辅助通道方案是可行的,该方案极大地降低了隧道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特长隧道隧道火灾火灾烟气控制烟气分布规律纵向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