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陈国靖

月刊

1002-0268

tec@rioh.cn,qh.wu@rioh.cn

010-62079557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Journal GongluJiaoTongKeJI
查看更多>>《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以报道中国公路交通领域的科研成果,重大建设项目和科技创新成果与技术为宗旨,依托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公路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通过应用技术论文的报道方式,构建起传播公路交通行业新技术、新设备和解决方案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反映中国公路交通科研成果与新技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公路交通建设的发展。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公路工程建设的广大科研、施工、管理、养护、监理、勘察设计人员以及相关的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爆破损伤对某砾岩边坡稳定性影响

    孙雅珍裴宏宇刘钱王金昌...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爆破开挖后边坡岩体遭受破坏导致边坡失稳,现有工程常依据经验对爆破开挖后边坡损伤范围与损伤岩体参数进行估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霍克布朗模型提出了解决方法,并利用专业岩土软件plsxis2d建立了边坡数值分析模型,来分析爆破损伤对层状边坡稳定性影响.得出在层状边坡中决定其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主要有:结构面位置、结构面强度以及爆破损伤程度,而当爆破损伤程度确定后,其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将接近于定值,则可以看出原有设计的安全系数越小,爆破损伤对其影响越大.

    边坡爆破损伤霍克布朗结构面位置结构面强度

    基于微观特性的纤维与纤维沥青胶浆性能研究

    罗敏夏振文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2种纤维和纤维沥青胶浆的微观特性试验出发,通过对纤维技术性能试验,常规沥青胶浆试验和DSR试验等,系统的分析了两种纤维的技术性能,检验不同纤维对沥青胶浆的性能影响,并对纤维的加强和改善作用机理进行了剖析.试验结果表明,纤维与沥青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两种纤维在一定程度上均可以改善沥青胶浆的抗剪切性能和稳定性.

    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纤维沥青胶浆高温性能

    抗紫外线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彭振宇
    9-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紫外线较强地区的沥青路面推荐较优的抗紫外线添加剂,本文采用冻融劈裂试验、浸水Marshall试验和车辙试验,对比研究了丁苯橡胶SBR、炭黑和防老剂BLE三种抗紫外线添加剂,不同添加剂量作用下,其沥青混合料的各方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丁苯橡胶SBR抗紫外线添加剂,在添加剂量为2.0%时,其试件的抗水损害能力和高温性能最优.防老剂BLE抗紫外线添加剂,在添加剂量为1.5%时,其试件的TSR增长率达到最大,在添加剂量为2.0%时,其试件的残留稳定度达到最大值,并且动稳定度增长率达到最大.炭黑抗紫外线添加剂其试件所检测的三个指标,均随着炭黑添加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其增长速率无明显变化.如果选择11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作为路面材料,在夏季高温地区,建议选择添加剂量为2.0%的丁苯橡胶SBR或者防老剂BLE;在冬季结冰地区,建议选择添加剂量为1.5%的防老剂BLE.综合考虑,抗紫外线添加剂的性能依次为:丁苯橡胶SBR>防老剂BLE>炭黑.

    路面工程抗紫外线添加剂路用性能对比研究

    聚丙烯纤维水泥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

    宋磊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水泥混凝土路面推荐较优改性材料,本文采用渗水试验、磨耗试验和小梁弯曲疲劳试验.以渗水高度、磨耗损失率和疲劳寿命为评价指标,对比研究了三种聚丙烯纤维材料,在不同添加剂量条件下,对水泥混凝土的性能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海川路威聚丙烯材料在添加剂量为1.2kg/m3时,其改性水泥混凝土试件的抗渗性能较优.辅特维聚丙烯材料在添加剂量为1.6kg/m3时,其改性水泥混凝土试件的耐磨性能较优.混凝土拌纤维聚丙烯材料在添加剂量为1.2kg/m3时,其改性水泥混凝土试件的抗疲劳性能较优.在工程应用中,多雨或者融雪地区,建议采用海川路威聚丙烯材料,且掺量为1.2kg/m3;交通量较为繁重地段,建议采用掺量为1.6kg/m3的辅特维聚丙烯材料,或者掺量为1.2kg/m3的混凝土拌纤维聚丙烯材料.

    路面工程聚丙烯材料路用性能对比研究

    聚合物-粉煤灰陶粒声屏障材料制备及吸隔声性能研究

    王建辉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粉煤灰陶粒作为轻骨料,聚合物环氧树脂作为粘结剂,制备多孔声屏障材料,研究了粉煤灰陶粒粒径大小、级配组成、掺加材料、背后空腔对吸声隔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大小的试件均在低频附近产生一个最大吸声峰值,随着粒径的增大,最大吸声峰向高频方向移动;复合级配组合使最大吸声峰值向低频移动,对隔声性能有所提高;掺加橡胶粉对高频吸声性能有所改善,低频吸声和隔声均影响较小;增加空腔对低频的吸声有较大改善,且厚度越大,吸声效果越好.

    粉煤灰陶粒聚合物声屏障吸隔声性能

    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稳定性研究

    孟令国江瑞龄祝争艳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储存稳定性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其路用性能.本文通过室内模拟研究了SBS改性沥青保温冷却循环储存过程和其混合料拌合、运输、摊铺及碾压过程中均匀性的变化情况,并对其混合料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温度的升高、循环次数的增加其SBS改性沥青的稳定性逐渐变差,其性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衰减.提出了170℃至室温的极限循环次数为1次,150℃至130℃的极限循环次数为3次.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其胶结料的均匀性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衰减,其中拌合过程最为严重.混合料性能验证发现,所提出的极限循环次数用来对SBS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进行控制是可行的.

    SBS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稳定性保温冷却循环施工过程

    半刚性基层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质量控制关键指标研究

    马在宏刘爱华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等级公路中,绝大部分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随着公路大修工程逐渐增加,半刚性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推广应用日益增多.然而,水泥掺量、新集料掺量、再生深度、原基层类型和再生设备等因素对水泥就地冷再生工程应用效果均会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创造性地在原有控制指标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弯沉和横向均匀性指标来控制再生基层的施工质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上述五项因素对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的压实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弯沉和横向均匀性指标的影响权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压实度指标影响显著的主要是水泥掺量,对于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影响显著的是水泥掺量和新集料掺量,对于弯沉指标影响显著的是水泥掺量,对于横向均匀性指标影响显著的是水泥掺量、新集料掺量和原基层类型.

    水泥就地冷再生水泥掺量压实度弯沉横向均匀性

    基于均匀试验设计的热熔型彩色沥青配方研究

    樊见维徐鹏徐景翠
    2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城市非机动车道常见热熔型彩色沥青味道大,低温性能差的问题,采用环保型树脂,利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研制了一种70号普通彩色沥青.试验结果表明,该彩色沥青各项指标满足普通70号彩色沥青的技术要求,其中软化点、10℃延度以及短期老化后指标远高于普通彩色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用前景广阔.

    彩色沥青均匀试验设计配方性能

    高速公路路侧景观对驾驶员视点分布特征的影响研究

    张咏富白明举许世勇杨运兴...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高速公路路侧景观对驾驶员视点分布规律的影响,采用Smart Eye Pro5.7型非侵入式眼动仪记录了在不同路侧景观路段的驾驶员的眼球运动数据,并选用瞳孔面积、XY视角、注视次数百分数、注视时间百分比、平均注视时间等眼动指标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路侧景现有助于缓解驾驶员心理压力,驾驶员主要关注于前方区域,路侧景观好坏对驾驶员的视点分布影响不明显,但路侧景观较差时会增加路侧区域的关注,不利于行车安全.

    路侧景观眼动仪瞳孔面积XY视角注视点分布

    混凝土绝热温升模型研究

    王艳孙雪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描述混凝土的绝热温升规律是有效计算混凝土温度场和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差及温度应力的基础.本文基于不同初始温度下常态混凝土和不同配合比下碾压混凝土的绝热温升试验结果,对比研究了双曲模型、指数模型和复合指数模型描述绝热温升规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对于常态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复合指数模型效果均为最佳;对于常态混凝土,指数模型优于双曲模型;而对于碾压混凝土,双曲模型优于指数模型.

    混凝土绝热温升双曲模型指数模型复合指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