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陈国靖

月刊

1002-0268

tec@rioh.cn,qh.wu@rioh.cn

010-62079557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Journal GongluJiaoTongKeJI
查看更多>>《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以报道中国公路交通领域的科研成果,重大建设项目和科技创新成果与技术为宗旨,依托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公路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通过应用技术论文的报道方式,构建起传播公路交通行业新技术、新设备和解决方案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反映中国公路交通科研成果与新技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公路交通建设的发展。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公路工程建设的广大科研、施工、管理、养护、监理、勘察设计人员以及相关的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载作用对路表弯沉影响性研究

    伊学智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研究重载作用下的路表回弹弯沉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超重载情况下考虑非线性因素和未考虑非线性因素时路表弯沉的比较;二是不考虑非线性因素时超载车辆和非超载车辆对路表所产生弯沉的比较.不论何种路面结构,随着轴重的增加路面回弹弯沉也随之呈幂函数形式而增加,且随着轴重的增加,弯沉变化幅度也随之加大.路表弯沉的变化与路面结构组成有密切关系,路面结构强度愈弱,轴载对弯沉的影响愈大,非线性性质表现的也越显著.

    沥青路面非线性重载路表弯沉路面结构强度

    川藏公路安久拉山至古乡段雪崩灾害形成条件分析

    赵鑫张富贵陈祥方程尊兰...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藏公路南线安久拉山至古乡段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深切峡谷区,地形极为陡峻.受印度洋水汽的影响,沿线雪崩极为发育.本文以川藏公路南线安久拉山至古乡段,全长174.8km的廊道作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对沿线影响该段雪崩发育的气候、地形以及下垫面条件进行调查分析,归纳总结出沿线的雪崩灾害形成条件,对该路段的雪崩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雪崩形成条件分析川藏公路安久拉山至古乡段

    基于深层卷积神经网络的公路边坡灾害识别研究

    束景晓张建龙吴佳涛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检测公路边坡灾害,费时费力,效率和识别率较低,随着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目标识别方面取得的卓越成绩,为实现公路边坡灾害图像自动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有鉴于此,针对传统人工方案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公路边坡灾害自动识别系统.系统由预处理、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及后处理三部分构成,在深度学习开源Caffe开发环境下,实现了AlexNet和GoogLeNet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并采用大量公路边坡数据完成模型训练.通过对公路边坡实测数据的分类试验,本方案的边坡灾害识别率达到90%左右,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公路边坡检测方案可有效完成公路边坡灾害识别任务,有效替代传统人工检测方式.

    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高速边坡灾害人工神经网络训练图像识别

    水泥冷再生稳定碎石强度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白鸿莲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水泥冷再生稳定碎石的强度特征,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新集料掺量和基面层铣刨料比例对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基面层铣刨料比例和新集料掺量对水泥冷再生稳定碎石力学特性影响明显.与普通水泥稳定碎石相比:当基面层铣刨料比例为0:1时,抗压强度比为0.15 ~0.61,劈裂强度比为0.32 ~0.62;当基面层铣刨料比例为1:1时,抗压强度比为0.24 ~0.66,劈裂强度比为0.40 ~0.66;当基面层铣刨料比例为7:3时,抗压强度比为0.21 ~0.71,劈裂强度比为0.42 ~0.71.与未掺加新集料的水泥冷再生稳定碎石相比,当新集料掺量为20%时,抗压强度比值为1.10 ~1.82,劈裂强度比为1.06~1.16;当新集料掺量为40%时,抗压强度比为1.12 ~2.40,劈裂强度比为1.12 ~ 1.45.

    道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冷再生强度特性

    公路交叉口车速变化规律与指示标志效能分析

    李永东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4种不同类型的交叉口指示标志布置方式进行实地交通流检测,并对车辆通过4种类型指示标志时的车辆速度和交通流量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各检测断面小型车辆和大型车辆的速度正态性分布特征,揭示了其速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设置指示标志的交叉口路段车辆运行速度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其中大车速度波动更为激烈;但指示标志单独使用无法明显起到降低车速的作用,不同类型车辆运行速度减慢3%以内;监控摄像头、LED警示灯和交警管制能够显著提升指示标志效能,其中,大型车辆运行速度减慢15%以上,小型车辆运行速度减慢10%左右.

    道路工程交叉口指示标志效能速度变化规律

    半柔性路面材料级配及路用性能研究

    田利民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半柔性路面材料是将水泥基材灌注于母体沥青混合料中形成的一种刚柔兼备的新型路面材料,矿料级配直接影响母体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为保证母体沥青混合料具备良好的骨架支撑作用,同时保证一定的空隙率以灌注水泥基材,笔者研究4.75 mm、2.36mm、矿粉、沥青等含量对母体沥青混合料稳定度、空隙率的影响程度及规律;进一步研究4种级配的半柔性路面材料高温、低温、水稳、疲劳性能.结果表明:母体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与2.36mm含量、油石比呈负相关关系,与矿粉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稳定度与2.36mm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矿粉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建议2.36mm含量≤4.5%、油石比≤3.5%、4.75mm含量≤6%;半柔性路面材料具有极优的高温性能,但低温性能不良且低于2000的规范要求.本文为半柔性路面材料设计及推广应用提供试验基础.

    道路工程半柔性路面路用性能级配试验研究

    山区高速公路立交和服务区合建设计方案研究

    姜立初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山区高速公路如何在地形限制条件下设置互通式立交、服务区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立交、服务区合建时的交通流特性,分析了驾驶人对立交、服务区合建交通诱导的需求,提出了立交、服务区合建的多种设计方案,为高速公路立交、服务区建设方案的选择与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服务区交通流特性合建设计

    黄延高速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

    姚佩林成高立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热再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现场再生利用,在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结合黄延高速就地热再生表面处治工程,从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合、原路面加热、耙松、再生剂喷洒、混合料摊铺等方面分析了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施工工艺方面的要点及注意事项,以期为就地热再生技术的现场施工提供指导.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

    浙江省各地区沥青选择建议及研究

    袁迎捷
    91-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沥青一直是路面建设和养护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利用Superpave沥青性能(PG)等级规范,基于浙江省各地区气温资料,结合高温持续天数进行了修正,得出了浙江省各地区沥青选择的基本性能等级.设计时可根据交通量大小和行车速度调整后参考应用.

    沥青性能等级选择

    不同构造深度下隔离层用量与水稳基层配合比优化试验研究

    黄勇新刘斌姚佳良姚丁...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在4种不同构造深度的基层下,对蜡制隔离剂的用量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不同构造深度下蜡制隔离剂的最佳用量.在满足规范对强度的要求前提下,通过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获得表面构造深度小和孔隙率小的基层.本研究为实体工程路面设计、施工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水泥混凝土面层半刚性基层构造深度配合比隔离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