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陈国靖

月刊

1002-0268

tec@rioh.cn,qh.wu@rioh.cn

010-62079557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Journal GongluJiaoTongKeJI
查看更多>>《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以报道中国公路交通领域的科研成果,重大建设项目和科技创新成果与技术为宗旨,依托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公路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通过应用技术论文的报道方式,构建起传播公路交通行业新技术、新设备和解决方案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反映中国公路交通科研成果与新技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公路交通建设的发展。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公路工程建设的广大科研、施工、管理、养护、监理、勘察设计人员以及相关的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研究

    唐福军田佳磊刘颖肖利明...
    14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其强度大,承载力强被普遍用于高速公路收费站等受力较为复杂的地段,然而随着车流量的增大,水泥混凝土路面受到损伤后难以修复的问题也不断涌现,而沥青加铺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修复手段,近些年也在我国普遍应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出现,解决了加铺结构层易出现的车辙、裂缝等病害,本文主要结合哈同高速宾西收费站改扩建项目,从混合料拌合、运输、摊铺、碾压等典型施工工艺方面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进行研究总结.

    高模量白改黑加铺层施工工艺

    ORHA复合改性沥青路用性能评价及微观性能研究

    董元帅侯芸矫震李军...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黑龙江地区将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用于上面层,这对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组以LLDPE、SBS、增溶剂等添加剂为原材料制备ORHA改性剂;制备高模量改性沥青,并与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两种常见高模量改性剂制备的高模量改性沥青三个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自制高模量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较为突出,低温性能略逊于SBS改性沥青;通过DSC试验分析验证了ORHA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测试ORHA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表明改性沥青体系未发生不利反应.

    道路工程高模量改性沥青性能测试DSC试验红外光谱

    小块石路面永久变形模型预估研究

    李伟娄禹岚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块石路面是应对目前重载交通的有效手段,有必要对其永久变形进行研究.从有利于提高小块石的承载能力、应力分散、方便制作的角度确定小块石的外形尺寸.在室内制作小型小块石路面板进行试验研究,在采集并分析荷载、位移的基础上,得出小块石路面的基层顶面压应力、荷载-弯沉曲线、弯沉盆,在此基础上得出小块石路面永久变形预估模型.

    路面永久变形模型预估

    云南国省干线改造工程路面难点技术攻关综述

    姜兆平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云南国省干线改造工程中,路面方面遇到了诸多特殊的施工技术难题,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不能封闭施工和养生,少数路段甚至不能进行振动碾压;超重载交通严重,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都难以满足路用环境要求;旧料回收量大,常规再生利用率不高.我省的工程技术人员,通过科研,采用新技术,新材料,逐一解决了上述难题.

    国省干线路面改造难点技术

    SMA-13沥青混合料使用初期摩擦系数发展规律的研究

    娄禹岚李伟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SMA-13表面层横向力系数检测中发现,通车2-3月左右,横向力系数存在不合格的现象,后续又逐步增长的趋势.笔者通过动态摩擦系数和横向力系数等两个测试仪器,跟踪检测了该类路面通车6个月内的摩擦系数变化情况,深入分析了产生该变化的机理,可供行业内参考.

    SMA沥青混合料初期摩擦系数发展规律

    超粘磨耗层与微表处混合料路用性能对比研究

    杨国卿牛晓伟朱富万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粘磨耗层是一种新型封层类技术,主要应用于沥青路面养护工程,目前仅在国内部分地区获得试验应用,本文主要基于超粘磨耗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开展超粘磨耗层与微表处混合料路用性能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粘磨耗层冷拌沥青混合料相较于微表处混合料湿轮磨耗值由767.3g·m-2降低至645.8 g·m-2,降低约16%;超粘磨耗层的抗剪强度为0.7MPa,较微表处提升约75%;超粘磨耗层与微表处抗车辙性能相当.

    超粘磨耗层微表处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

    基于振动台试验的边坡动力稳定性综合评价方法

    李薇汤华
    16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桥基边坡的动力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桥梁结构的抗震能力.本文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模拟了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桥基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以及破坏过程,然后利用Newmark刚性硬块法以及拟静力法分别计算边坡在不同烈度地震下的永久位移以及稳定性系数.最后根据上述成果综合评价该边坡的抗震能力,并揭示出的破坏形式,给出了合理的工程处治措施.结论如下:(1)边坡在8度烈度地震作用下可能发生局部变形,9度烈度地震条件下极可能发生大的整体滑动;(2)边坡失稳受地震产生的后缘张拉裂隙以及缓倾节理控制,主要失稳部位位于坡脚以及边坡浅部;(3)地震加速库水向坡内入渗,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显著,需要在坡脚进行合适的防护措施.

    地震边坡振动台试验刚性硬块法拟静力法边坡

    基于PFWD的花岗岩残积土路基压实均匀性分析

    徐立红吕洲纪更占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潮湿多雨的南方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常常在天然含水率下直接进行填筑,路基压实均匀性状况尚不明确.本文利用PFWD无损检测手段,对花岗岩残积土路堑段和高路堤段的动回弹模量进行高密度检测,建立不同路段的动回弹模量三维模型,利用压实均匀度指标,对其压实均匀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残积土路堑段的动回弹模量均值为27.38MPa,高路堤段动回弹模量的均值为18.37MPa,压实均匀性具有明显的差异;路堑段和高路堤段的压实均匀区域分布不均匀,高路堤段的欠压实区域主要分布在路肩处,而路堑段主要分布在左侧路肩处和路基中心线附近;利用PFWD无损检测手段,识别出欠压区域,通过压路机对对欠压区域进行适当补压,可以提高路基压实的均匀性.

    道路工程压实均匀性PFWD花岗岩残积土路基,动回弹模量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

    卜勇
    17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路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凭借优良的性能,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道路养护工程中.本文利用BFA试验仪,选取四点弯曲小梁试验,验证两种基质沥青和30% RAP成型试件,建立2种回归方程,并进行数据误差水平验证,结果显示热再生混合料的疲劳寿命和应变有较强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的拟合性较好,反映出混合料的疲劳寿命随应变的增大而减小;性质较软沥青的再生混合料减小趋势较小.

    热再生技术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四点弯曲试验小梁试验

    存在材料相似度误差的模型试验修正方法探讨

    李薇汤华
    173-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复杂环境岩土体工程的模型试验中,材料相似度误差往往造成试验结果与目标值间的不容忽视的差异,需进行修正后才可反馈到原型.为探究存在相似度误差的模型试验的有效修正方法,以某高速公路边坡工程为依托,首先通过与室内试验配套的数值试验检验了采用数值方法研究模型试验修正问题的合理性;其次从位移演化规律和位移值大小两方面对现有的模型试验修正方法进行验证,指出当前方法的不足并分析其存在不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基于位移畸变值概念提出了模型试验误差修正方法,并对当前方法和推荐方法的修正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一般而言,模型材料相似度存在较大误差情况下的试验结果与目标值间的差异较显著,不容忽视,对其进行修正十分必要;2.当前模型试验修正方法对预测值的修正仅建立在单一岩层有量纲参数的基础上,因而无法达到对复杂环境地质体模型试验数据进行修正的目的,修正效果较差;3.通过SPSS估值曲线分析能够准确获取位移畸变值函数,基于位移畸变值修正方法的修正效果明显,能有效修正模型试验相似度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复杂环境模型试验材料相似度误差模型试验修正方法位移畸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