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管理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管理评论
管理评论

吕本富

月刊

1003-1952

010-82680674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八十号青年公寓7号楼112室

管理评论/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管理科学刊物。其宗旨是宣传报道党和国家的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积极推动管理科学的理论研究,努力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热情开展国内外不同行业及地区的管理经验和学术思想的交流,以促进管理科学的繁荣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企参与、区域制度差异与并购过程——基于合法性的视角

    丁佳艳苏依依章清华
    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200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境内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合法性视角,探究国企参与对并购成败与完成时间的影响,以及并购双方所在地区域制度差异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一方面,国企参与能够为境内并购交易提供合法性优势而提高并购成功率;另一方面,国企参与的并购会因为严谨的决策机制和严格的审核流程等合法性管理成本而延长并购完成时间.研究还表明,国企参与对并购成功率的正向作用在并购双方存在较大区域制度差异时更为明显,从侧面印证了国有企业凭借其所有权优势弥合地区间制度差异的独特作用.进一步细分国有企业隶属层级后发现,无论是央企参与还是地方国企参与均能提高并购成功率,且央企参与的作用更大;地方国企参与会延长并购完成时间,但央企参与没有这种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理解中国情境下国企参与的并购过程提供了新视角,而且丰富了合法性相关研究.

    并购成败并购完成时间国有企业合法性的收益观合法性的管理成本

    基于贸易-投资网络的系统性风险传染机制研究

    李经纬李守伟刘晓星王虎...
    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8年金融风暴等全球性经济危机标志着国际贸易与金融投资业务日趋增长的关联性会推进跨国风险传染,在研究不同国家作为风险源时的传染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我国面对外部冲击时的风险韧性,对于系统评估我国跨国贸易、投资活动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构建贸易-投资网络并建立系统性风险在国家内部贸易、投资等不同渠道和不同国家间的传染模型,将2003-2019年中国和OECD国家间的双边贸易与投资数据作为分析数据进行研究,经过研究发现:①主要投资国家作为传染源会对系统造成显著破坏,中国作为重要贸易国家对于网络的影响程度远低于G7国家,但在研究时间段内影响力持续提升.②与风险传染源无关,网络起始损失与最终损失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③中国对于北美、东亚、西欧地区的风险韧性较弱,对东欧、南美、亚欧交界国家的风险抵御能力较强;G7国家对中国贸易、投资渠道的负面影响极为显著.

    贸易-投资网络系统性风险动态演化风险韧性

    借贷便利工具、担保品渠道与小微企业贷款——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DID研究

    欧阳志刚李伟
    2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现象,中国人民银行在2018年6月1日扩容了中期借贷便利工具的担保品范围,将优质小微企业贷款纳入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框架.本文利用这一准自然实验,将双重机器学习方法引入传统的双重差分模型(DID),研究借贷便利工具担保品扩容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人民银行将优质小微企业贷款纳入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显著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贷款可获得性,且主要是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抵押担保要求实现的.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发达地区的小微企业受到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小微企业,专精特新类的小微企业受到的促进作用大于非专精特新类的小微企业.

    担保品扩容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双重机器学习DID

    比特币交易网络结构演化特征与比特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联动研究

    张文谢锐余乐安李健...
    3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当前最具影响力的数字加密货币,比特币的价格机制一直是世界各国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异构网络分析理论,利用2015年1月1日—2018年7月31日共计1307天的比特币交易数据构建比特币交易网络,并采用序列相关分析、长期协整检验、线性回归和门限回归模型分析比特币交易网络结构演化特征与比特币价格的联动机制.研究发现:比特币交易网络中的交易节点数、地址节点数、地址节点平均余额、地址网络直径对比特币价格具有正向联动效应,网络密度对比特币价格具有负向联动效应.当比特币价格处于低于和高于4360美元两种不同情况时,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对价格的联动影响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并且当价格高于4360美元时,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对价格的影响更加显著.

    数字加密货币比特币价格波动异构网络分析相关分析非对称联动分析

    基于二次分解和模型选择策略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组合预测

    梁小珍赵欣杨明歌吴俊峰...
    5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预测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对于政府部门规划港口建设,港口和航运企业合理调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已往研究往往采用单一分解方法来处理序列中的复杂特征,存在数据特征提取不完全以及预测模型选择比较盲目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组合模型的预测效果.为此,本文引入二次分解和基于数据特征的模型选择策略,通过建立组合预测框架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进行预测.首先,根据原始序列的整体特征选择一种分解方法对其进行初步分解,得到若干分量.然后,分析各分量的平稳性、季节性及复杂性等数据特征,据此选择合适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预测或采用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方法对分量进行二次分解.接着,引入长程相关性特征,根据二次分解后子序列的平稳性、复杂性、长程相关性等再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最后,将所有分量的预测结果集成从而得到最终的预测值.以月度预测为例,本文选取上海港和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数据作为样本开展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组合预测框架与基准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是一种比较有前景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工具,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港口及航运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集装箱吞吐量预测二次分解数据特征分析模型选择组合预测

    旗鼓相当还是相形失色?——境内并购与跨境并购的生产效率比较研究

    李娜陈奉先
    6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文通过构建两国古诺双头垄断模型,比较了企业无并购、境内并购和跨境并购时的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并以2008-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的1229起境内并购和111起跨境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并购行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境内并购和跨境并购均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且跨境并购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当企业为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受融资约束程度低的企业,且两国政治关系良好、东道国制度质量高时,上述现象表现尤为显著.②进一步研究发现,跨境并购通过创新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强于境内并购.不同的是,境内并购的市场垄断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起到负面作用,而跨境并购的市场垄断效应并不显著.三种效应叠加最终使得境内并购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明显弱于跨境并购.在贸易纷争不断的背景下,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整合外部资源,同时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助力企业整合内部资源,这对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境内并购跨境并购全要素生产率PSM-DID

    家族治理与企业创新投入——基于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

    马骏何轩
    7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族企业治理实际是企业治理和家族治理的共同过程,但既有研究大多从企业系统关注企业治理问题,忽视了家族内部的治理问题.尤其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家族企业进入一二代交接班进程,仅仅关注企业治理显然无法保证企业的稳定经营和顺利传承,家族治理机制的设计和实施将变得不可或缺.鉴于此,本文利用第十四次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库,重点关注家族治理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机制和效应.研究发现:家族治理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进一步,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发展、家族涉入水平以及企业主对家族身份认同的提升,家族治理的积极作用逐渐增强,其与企业治理的联合效应也从替代转变为协同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家族治理能够通过强化家族传承意愿、降低人力和融资成本来提升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本文有助于加深对家族企业中家族治理效应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为家族企业如何适时、适当地设计和实施家族治理提供一定的现实启示.

    家族企业家族治理企业治理企业创新

    大数据能力、商业模式与物流企业创新绩效: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仿真分析

    张欢高华
    9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依据资源基础观和商业模式理论,构建了大数据能力、商业模式与物流企业创新绩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仿真模拟和敏感性分析揭示了大数据能力对物流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能力可以直接正向作用于物流企业创新绩效,且大数据基础设施能力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最显著;大数据能力也可以通过商业模式间接影响物流企业创新绩效,其中构成商业模式的市场定位、经营过程和利润模式三个要素分别对市场增长率、企业留存收益和客户数量的变化最敏感.另外,大数据能力通过商业模式间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效果相较于其直接作用于创新绩效的效果更明显.本研究从动态角度明晰了大数据能力、商业模式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多重反馈关系,揭示了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为物流企业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大数据能力创新绩效商业模式系统动力学敏感性分析

    制度复杂性与跨国企业创新绩效:基于制度逻辑理论的视角

    申李莹陈德球
    10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不仅需要面对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双元制度差异,还需要应对东道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多元制度差异.在我国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关键阶段的背景下,了解多重东道国制度逻辑下的制度复杂性特征对跨国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对于企业做优做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制度逻辑理论,本文以2007-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东道国制度复杂性对跨国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制度复杂性显著提高了跨国企业的创新绩效,体现为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加;母国制度约束和企业国际化经验显著加强了制度复杂性的创新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制度复杂性通过提高跨国企业的吸收能力进而提高了跨国企业创新绩效.本文不仅证实了制度复杂性对跨国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促进效应,为跨国企业面对制度复杂性的行为策略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制度复杂性创新绩效跨国企业国际化

    一个新的关于深度伪造技术的社会风险评估方法

    马丽霞高格格魏云捷赫然...
    11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合成(deep synthesis)技术作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商业化应用的新兴领域,正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是深度合成技术的破坏性应用,对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公民个人安全等构成了较大的威胁,我国及欧美发达国家政府、公司和个人均高度重视其进一步的发展演变.针对现有面向深度伪造技术社会风险定量评估方法缺乏及规制体系不足的问题,本文在综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用于评价深度伪造技术的社会风险的评估方法.依据评估结果,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关于我国深度伪造技术目前正处于"中高"社会风险阶段的观点,并进而合理推断出:理论技术不成熟、法律监管不健全、产品服务漏洞多是当前我国深度伪造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能够为我国深度伪造技术的应用、社会风险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支持,对规制深度伪造技术社会风险提出的建议能够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深度伪造技术新兴技术应用网络内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