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义祥辉

季刊

1001-7070

gljy@gl.gx.cninfo.net

0773-2866972

541001

桂林市解放东路19号四楼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lin Norm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学术性、师范性、地方性。本刊的宗旨是交流学术成果,发展学术事业,尊重学术名家,扶植学术新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师范类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陈旭邓毅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提出了较高要求,针对地方师范类院校培养电子信息专业复合型人才面临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学科建设基础薄弱、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等问题,提出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学科群、打造应用型和实践型师资队伍、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

    新工科地方师范类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审视与对策思考

    唐静妮史钰泽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三重价值意蕴,认为当前地方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与地方文化结合不够紧密,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供给不足等问题,提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构建"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打造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强化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等策略.

    Mn(Ⅲ)α-甲基水杨醛缩-己二胺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及不对称催化氧化硫醚的探究

    唐洁邹碧群莫绪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2-羟基苯乙酮与乙二胺反应合成了α-甲基水杨醛缩-己二胺席夫碱配体(H2L)及其Mn(Ⅲ)配合物(MnL),利用元素分析、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遵循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以过氧化氢(H2O2)为氧化剂,水溶液作为反应溶剂,探究了配合物(MnL)在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手性助剂条件下不对称催化氧化硫醚的反应活性.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溶液pH值对反应体系的影响,并在最优反应条件下开展底物普适性实验,获得了较好的催化效果.

    硫醚不对称催化氧化手性亚砜席夫碱配合物牛血清白蛋白

    叙事教学法融入高中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何登梅李博豪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叙事教学法是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故事叙述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叙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思政课教学,对于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叙事教学法的内涵、叙事教学法运用于高中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及应遵循的原则的基础上,从注重叙事素材的积累、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叙事情境、善于发挥课堂教学机智和注重价值引导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运用叙事教学法的实践路径.

    叙事教学法高中思政课价值意蕴实践路径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话教学的有效建构

    曹美玲周忠华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话教学是增强思政课亲和力与针对性的重要路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话教学的有效建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设置对话教学目标驱动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创设对话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话意愿;充分发挥对话主体的作用提升课堂对话实效;完善科学的对话评价机制,强化对话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应增加知识储备,使学生在课堂中乐学善学、启智明理,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道德与法治对话教学目标环境主体评价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杨红秀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构建"学、练、展、评、拓"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突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导学"增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了解,通过"练创""展演""评说""拓延"等环节增强学生的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既可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又有利于提升小学生审美素养,对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果,丰富教师非遗文化知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学美术教学"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美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教育的路径研究

    刘小姣孙山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文明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弥足珍贵的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教育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丰富幼儿教育资源,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教育的路径包括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增强传承意识;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资源,包括加强幼儿园课程建设,丰富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推动非遗创新性发展;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园的形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节日活动,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幼儿幼儿教育课程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路径探索——以高州地方文化为例

    陆一凤陆雯桥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幼儿园课程有利于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高州地方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园课程特点,坚持适宜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及活动性原则.教师应将高州地方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有机融入幼儿园课程,使儿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州地方文化幼儿园课程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