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义祥辉

季刊

1001-7070

gljy@gl.gx.cninfo.net

0773-2866972

541001

桂林市解放东路19号四楼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lin Norm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学术性、师范性、地方性。本刊的宗旨是交流学术成果,发展学术事业,尊重学术名家,扶植学术新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湘江战役失散红军历史考察与特点研究——以桂林市全州县为中心

    张玉栋曾越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湘江战役是事关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红军主力突破湘江后,被敌人击散以及战斗过程中负伤、掉队的红军战士滞留在了湘江以东的全州、兴安等地.湘江战役失散红军,年龄大多在15~24岁之间,以江西籍为主,文化程度较低,受伤较为严重,多数为红三十四师战士.他们大多数适应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并成家立业;他们的觉悟较高、在生产生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的生活大多数都有好转,并得到了优待、抚恤和安置.对湘江战役失散红军的关注,彰显了党的初心与使命;对当下讲好红色故事,延续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失散红军湘江战役全州县红三十四师优抚

    红军抢渡湘江过程中堰坝的历史作用与当代价值——以桂林市全州县为中心

    赵正孜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堰坝是流行于桂北地区的一种农田水利设施,在桂北人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被广泛地使用.在决定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央红军及其先遣部队红六军团利用当地堰坝多次实现快速渡江,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术机动性.在红军抢渡凤凰嘴、驰援脚山铺等战斗中堰坝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是红军达成战术目标,并推动红军在湘江战役中突破国民党军队合围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围绕红军抢渡湘江过程中利用的堰坝进行"点状"突破研究,不仅有利于从"新革命史"的视角丰富和完善湘江战役的研究内容,也是助力湘江战役红色文化遗产实现保护性利用,促进革命老区建设的现实需要.

    湘江战役堰坝历史作用当代价值非文本解读

    以斗争精神淬炼过硬干部队伍的三重维度

    李南孙永欣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因素.新时代背景下,坚持以斗争精神淬炼过硬干部队伍是不断完善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以斗争精神淬炼过硬干部队伍的内在逻辑和价值意蕴,从夯实斗争的理论根基、推进干部队伍思想建设,优化斗争的政治生态、推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完善斗争的制度体系、推进干部队伍纪律建设,筑牢斗争的能力根基、推进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四个方面论述了淬炼过硬干部队伍的赓续路径.

    斗争精神干部队伍建设内在逻辑价值意蕴赓续路径

    国内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热点、前沿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学分析

    薛冰洁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法,运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6.2.R6,结合文献研读分析国内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热点、前沿与发展趋势.通过关键词突现分析结果可知,近年来国内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热点为"实践""大数据""高职院校""文化环境""媒体融合""人工智能";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可知,近年来国内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前沿是"新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通过关键词时区分析结果可知,国内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研究的发端期、发展期、深入期.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仍需加强研究主体的多元合作,构建核心研究队伍,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推进研究内容的丰富和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热点前沿发展趋势CiteSpace

    民族村寨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意愿及行为研究——以柳州三江程阳八寨景区为例

    王璐吴昌祝肖佑林
    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柳州三江程阳八寨景区为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结构模型,围绕行为意向、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态度和过去行为五个变量,探讨民族村寨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意愿及行为.结果表明: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过去行为、行为态度对民族村寨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行为意向有直接正向的影响,民族村寨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行为态度在知觉行为控制、过去行为影响其参与旅游发展的行为意向过程中起中介作用,而在主观规范影响其参与旅游发展的行为意向过程中未起中介作用.

    民族村寨居民旅游参与计划行为理论程阳八寨

    乡村振兴战略下数字农家书屋PPP模式建设研究

    黄民理郑婷谭杨陈洁...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建立智能化管理体系".本文分析了数字农家书屋的功能定位和网点布局,阐述了数字农家书屋PPP模式建设的空间模型、资源配置、参与主体和参与方式,探索了其保障机制(管理机制、运营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有助于提高农家书屋的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推动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乡村振兴数字农家书屋PPP模式可持续发展

    朱淑真与况周颐的女性词统之构建

    陈柯璇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淑真是况周颐着力最多的女性词人,其关注朱淑真,不仅缘于强烈的女性意识、对朱淑真才华的欣赏以及不幸人生遭际的同情,更是希望通过对朱淑真词集的整理、生平的考据、品德的辩诬、作品的肯定来树立女性词学的典范,试图建立女性词的审美体系,从而构建女性词统,以推动女性词学的发展.

    朱淑真况周颐女性词统

    还原历史原态致敬革命先烈——论《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的写作方式

    唐艳丽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作家刘玉的《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是一部还原历史原态、呼应铭记历史、致敬革命先烈的非虚构文学作品.作者运用纪实性的手法,展示了48位湘江战役亲历者、幸存者的口述内容和40余幅器物照片,既合理地利用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又充分发挥建构的想象力,巧妙地嵌入大量充满建构性的自然景观.作品具有显著的"历史化"特征,以非虚构的文学写作方式还原历史原态,这既是对湘江战役史料的补充,也是作者致敬革命先烈的一次成功的文学创作.

    《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历史原态致敬写作方式"历史化"

    乡村定向师范生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培养路径

    伍辉燕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乡村定向师范生良好的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力,是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教育的应然要求,是进一步丰富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的内容、满足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对乡村学校育人环境的需要.乡村定向师范生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促进乡村儿童发展能力、指导乡村家庭教育能力、发掘乡村社会育人资源能力等.因此,可从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课程体系、拓宽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教学途径、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力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寻乡村定向师范生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力的培养路径,以期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

    定向师范生家校社协同育人教师职业能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

    齐海丽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要实现教学范式的转变,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学为教学实践和教育改革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数字技术的不当使用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的发展,数字技术的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教师自我发展认知产生"信息茧房"效应,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可能会引发技术崇拜以及数字伦理和技术安全问题等.这些现实困境的成因可以归纳为工具理性指导下的思维偏差、高等教育数字化政策供给不足和相关教育主体数字素养有待提升等三个方面.为此,可从回归教育的人本价值导向、完善高等教育数字化政策供给、提高教育主体的数字素养等方面优化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的策略.

    数字技术高等教育数字素养数字伦理价值理性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