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功能材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

赵光明

半月刊

1001-9731

gnclbjb@126.com

023-68264739

400707

重庆北碚区蔡家工业园嘉德大道8号

功能材料/Journal Journal of Functional Materi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功能材料》是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材料学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材料专业学术类刊物。办刊宗旨是:反映我国功能材料各领域中的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报道功能材料研究论文与综合论述,推动材料科技进步与推广应用,增进国内外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为发展国民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培养人才服务。 《功能材料》已列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技术类核心期刊·中文材料科学核心期刊·美国Ei Compendex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金属文摘METADEX等文献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功能材料》拥有一个阵容强大的高水平的编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严东生、林兰英、徐叙瑢、干福熹、徐 僖、左铁镛、涂铭旌、黄尚廉任本刊顾问;以蒋民华院士为主任的150位材料界著名学者、专家任本刊编委和通讯编委。所刊登的科技成果中大多为国家或省部级科学基金项目。《功能材料》的特色是以研究论文为主,科学综述为辅;学术作风严谨,科技视野开阔。适合国内外功能材料科学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生产、设计、应用科技人员、图书情报机构和高等院校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氨酯/纳米ZnO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

    田小革高凯李光耀陈功...
    10071-10077,1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选用聚氨酯、纳米ZnO和基质沥青制备聚氨酯/纳米ZnO复合改性沥青.以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135 ℃运动黏度为评价指标,研究改性剂对沥青性能的影响,采用软化点差值评价储存稳定性,并制备3种复合改性沥青AC-13C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和浸水马歇尔试验,研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结果表明,聚氨酯和纳米ZnO的掺入能显著改善基质沥青的高低温性能,且储存稳定性符合规范要求.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能够满足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5%聚氨酯复配3%纳米ZnO掺量的改性沥青混合料改善高温性能和水稳性能效果最好,与基质沥青混合料相比其动稳定度提高了 2.32倍,残留稳定度上升了9.0%,最大弯拉应变(-10 ℃)提升了 8.3%.综合考虑路用性能改善效果,推荐选用5%聚氨酯复配3%纳米ZnO为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最佳掺量.

    沥青混合料聚氨酯纳米ZnO复合改性沥青路用性能

    PDA@Ag-Amoxicillin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协同抗菌效果研究

    邱莹梁犇杨骏鹏丁超...
    10078-10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抗菌剂的不当使用和微生物的自然选择过程,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挑战人类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将两种不同的杀菌剂整合到一个基质中是一种提高抗菌效率的可行方法.通过将聚多巴胺修饰的银纳米粒子(PDA@Ag)与阿莫西林(AMOX)共轭,合成了一种高效的抗菌纳米复合材料.利用TEM、UV-Vis和FT-IR等来表示PDA@Ag-AMOX(PAA)的结构.与PDA@Ag相比,PAA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率提高了 33.3%,对枯草杆菌的抑制率提高了 31.3%,对沙门氏菌的抑制率提高了 28.6%.据推测,其抗菌机理是PAA中的Ag+与重要酶和蛋白质的官能团反应,以及AMOX对细菌细胞壁合成和结合蛋白的羧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PAA既具有良好的协同抗菌活性,又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这为今后抗菌剂之间的组合和探索更多的协同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

    抗生素纳米复合材料协同效应抑菌性能抑菌机理

    双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张永明韩立新李志强陈萧...
    10088-10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酚醛树脂是一种成本低、含碳量丰富的常用炭前驱体.然而,酚醛树脂热解炭具有结构规定性较高、层间空间较小的特点,导致电化学储锌能力较差.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植物纤维衍生炭是实现电解质快速扩散和提高电容器性能的理想材料.在此,以漂白针叶木浆作为纤维原料、酚醛树脂粉末作为填料,采用湿法造纸技术和热解炭化工艺成功制备了由针叶木纤维衍生炭和酚醛树脂热解炭构成的炭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作锌离子混合电容器自支撑正极材料.研究表明,针叶木纤维衍生炭赋予电极较高的比容量;酚醛树脂热解炭能够提高电极的循环稳定性.所组装的电容器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的初始比容量为101.0 mAh/g,经过2 500次循环以后,比容量为91.0 mAh/g,容量保持率为90%.

    锌离子混合电容器针叶木纤维衍生炭酚醛树脂热解炭自支撑正极材料

    等离子体电弧法制备硅锡复合纳米材料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张勇荆旭葛泽龙薛明虎...
    10095-1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硅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在脱出/嵌入锂时会产生巨大的体积膨胀,使自身发生粉化现象,从而造成容量的快速衰减.现有研究表明Si纳米化、合金化后能够缓解体积变形所导致的破碎效应.为了高效制备纳米级Si-Sn粉体材料,采用等离子体电弧作为热源对Si进行纳米化处理,之后通过等离子体电弧实现Si-Sn粉体材料的纳米合金化,研究等离子体电流对Si及Si-Sn纳米粉体材料制备特性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检测制备的物相,通过电池测试系统和电化学工作站检测硅纳米线作为负极材料时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使用等离子体电弧能够实现硅纳米线的高效制备,添加低熔点的Sn有利于硅纳米线管径尺度的均匀化.两组硅纳米线在第三次充放电循环后的效率均可保持在90%左右,其中Sn的加入能进一步提高硅负极的导电性和稳定性,循环60次后,电池的比容量为117.5 mAh/g.

    电弧放电法纳米材料电化学性能

    钐铁氮(SmFeN)含量对等离子喷涂SmFeN/LaMA复合材料涂层组织及电磁损耗性能的影响

    张千喜刘春忠张洪宁邹兵林...
    10102-10111,10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观察并分析了在35 kW条件下等离子喷涂的不同质量比(2∶1,1∶1,1∶2)Sm2Fe17Nx(SmFeN)/LaMgAl11O19(LaMA)复合吸波涂层样品的相结构以及样品在0~18 GHz电磁波频率波段内的电磁参数(ε'、ε"、μ'、μ")和电磁波反射率RL值,并对其电磁损耗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mFeN含量会对喷涂样品的相组成和吸波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喷涂样品包含Fe8N、Fe16N2、Al2O3、AlN、Fe12Sm、La3MgAlO7、LaMgAl11O19多种相,SmFeN质量比增大使Fe8 N、Fe16 N2相相对含量升高,使Fe12Sm、La3MgAlO7、LaMgAl11O19相相对含量降低,AlN相相对含量较为稳定;高温下出现非晶相,温度上升使非晶相的相对强度增大,导致样品在高温下吸波性能变差.LaMgAl11O19相对含量升高使样品的ε',ε"降低,优化了喷涂样品的阻抗匹配;AlN相对含量升高使样品ε'的波谷、ε"的波峰向高频方向移动.性能最佳的喷涂样品质量比为m(SmFeN)∶m(LaMA)=1∶2:在4.24 GHz,4.83 mm下反射率达到-40.31 dB,达到有效吸收(RL<10 dB)的带宽和厚度范围分别为3.61~6.94 GHz,2.93~5 mm 和 8.4~12.2 GHz,1.98~3.45 mm.40,400,700 ℃ 下 1∶1 比例喷涂样品在 8~18 GHz波段内最低反射率分别为-5.46,-3.62,-0.37 dB,经弓形梁室温测试值与计算值对比证实,计算值与测试值较为符合.

    钐铁氮吸波涂层电磁参数反射率

    纳米复合磁流变液制备与流变特性研究

    朱启晨吴张永蒋佳骏
    10112-10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纳米磁流体作为磁流变液的基础载液是提高磁流变效应的有效手段.然而,高稳定纳米复合磁流变液的制备仍然是一大难题,包括纳米磁流体的制备与复合颗粒的团聚问题.研究以硅烷偶联剂KH550为分散剂,制备了 Fe3O4硅油基纳米磁流体,并通过分散剂共包覆工艺得到了新型纳米复合磁流变液.利用XRD、FI-IR、TEM、FE-SEM、VSM等手段对表面形貌、物相构成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了新型纳米复合磁流变液沉降稳定性和再分散性.结果表明,微米级颗粒的表面改性明显改善了纳米复合磁流变液的稳定性与再分散性,当纳米颗粒体积分数为8%时,沉降稳定性和再分散性达到最佳;新型纳米复合磁流变液表现出更佳的耐温性能,可在-40~120 ℃的温度范围内长期稳定.研究了新型纳米复合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与传统磁流变液相比,纳米复合磁流变液表现出更高的离态粘度和磁流变效应,静态屈服应力和动态屈服应力均随纳米颗粒浓度和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磁流变液纳米磁流体稳定性再分散性流变特性

    Ag/Ag3PO4/CNTs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杀菌性能及机理

    尹艳菲霍敬豪李海帅史慧贤...
    10121-1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农业污水排放是引起水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污水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极大危害.因此,研究新型复合光催化材料实现清除水中病原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沉积-原位还原联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催化性能的Ag/Ag3PO4/CNTs复合材料,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特征、晶体结构、元素组成以及光电性能等进行详细分析表征.通过平板涂布法评估了 Ag/Ag3PO4/CNTs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的杀菌性能.Ag/Ag3PO4/CNTs复合材料在可见光照射下,20 min内可将107 cfu/mL的大肠杆菌全部灭活,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07 cfu/mL)灭活率达到92.0%.SEM结果显示,经Ag/Ag3PO4/CNTs-光照体系中处理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出现明显塌陷皱缩.对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NA)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Ag/Ag3PO4/CNTs和光照处理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内的DNA含量显著降低,说明Ag/Ag3PO4/CNTs在光照下产生的活性氧可有效破坏细菌DNA.Ag/Ag3PO4/CNTs复合材料的构建为可见光下有效清除病原微生物提供了新思路.

    磷酸银碳纳米管表面等离子效应可见光催化抗菌

    纤维增强树脂矿物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特性及损伤机理

    李有堂武彤李武强
    10127-10133,10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纤维增强树脂矿物复合材料因优异的力学性能得到广泛应用,但有关材料损伤机理的研究仅停留在宏观层面,较少关注损伤过程中材料的细观力学特性和微裂纹演化规律.针对这一问题,基于颗粒流离散元技术建立了纤维树脂矿物复合材料的细观模型,分析了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规律,揭示了材料的微裂纹萌生扩展机制和其破坏失效形式.结果表明,相比于树脂矿物复合材料,纤维增强树脂矿物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更高,起裂应力和损伤应力更大;骨料颗粒形状对纤维的增强增韧作用影响较小;纤维对树脂矿物复合材料具有增韧阻裂的作用.研究从细观角度揭示了纤维增强树脂矿物复合材料的损伤性能,能够为该材料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纤维树脂矿物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损伤机理颗粒流离散元技术

    氮化硼负载BT@PANI核壳粒子协同改善复合材料介电与导热性能

    王海燕黄齐格咸龙帝杨千...
    10134-10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原位聚合法对氮化硼纳米片(BNNS)进行了聚多巴胺(PDA)的表面修饰,利用PDA的粘附性在BNNS表面负载钛酸钡@聚苯胺(BT@PANI)核壳粒子制备了分级结构复合填料.结果显示,BNNS单片的BT@PANI负载量对复合材料介电和导热性能影响显著;与BT@PANI/PVDF复合材料比较,所得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随频率变化的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BNNS单片BT@PANI负载量最大的复合材料界面极化最弱,介电性能表现出更好的频率稳定性,20%(质量分数)的复合材料介电常数和损耗值分别是14.8和0.082(105 Hz),热导率降到了最低的0.64 W/mK.频率高于103 Hz,这种新型复合材料介电损耗下降幅度是介电常数的2倍以上.该工作同步实现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提高、介电损耗抑制及导热性能提升,为储能聚合物基复合电介质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氮化硼纳米片核壳粒子介电性能导热性能

    氨基功能化SiO2负载磷钼酸催化氧化碘离子性能研究

    卢林郭军张丹邱双艳...
    10142-10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Cu取代的磷钼酸(PMo12)通过静电作用锚定在氨基功能化的SiO2(NH2-SiO2)表面,制备出非均相催化剂PMo11Cu/NH2-SiO2.运用PXRD(X射线粉末衍射)、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UV-VisDR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SEM(扫描电子显微镜)、EDX(X射线能谱仪)和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该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探索了其催化过氧化氢(H2O2)氧化碘离子(I-)性能,结果表明,在T=25 ℃,c(I-)=2.5× 10-3 mol/L,c(H2O2)=2.0×10-3 mol/L,pH=2.4,PMo11 Cu/NH2-SiO2 催化碘离子反应速率 v=8.87 × 10-6 mol/L·s,比空白实验提高了 616倍,且在前10次循环中都能保持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过渡金属取代磷钼酸改性SiO2非均相催化碘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