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李有堂

双月刊

1673-5196

journal@lut.cn

0931-2756301

730050

甘肃省兰州市兰工坪路287号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兰州理工大学学报》为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由兰州理工大学主办。创刊于1975年,国内外公开发行,辟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工与轻工、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数理科学等栏目。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自1987年以来,本刊陆续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PЖ)、美国《数学评论》(MR)、 德国《数学文摘》(Zbl)、《中国化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数学文摘》、《中国机械工程文摘》、《机械制造文摘》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是中国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4年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2005年荣获“甘肃省优秀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核用TiNbVMo-(Zr,Cr)系难熔高熵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李季菁胡世文刘德学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发了 三种新型单相 BCC 结构的韧性 Ti40Nb25V15Mo5Zr15、Ti40Nb30V20Mo5Zr5和Ti40Nb30V20Mo5Cr5难溶高熵合金(RHEAs).合金在室温下均表现良好的强韧性,其中Ti40Nb25V15Mo5Zr15的最大抗拉强度为1 037 MPa,随着Zr元素含量的降低,Ti40Nb30 V20Mo5Zr5的断裂延伸率从8.94%提高至13.96%.Ti40Nb30V20Mo5Cr5在450 ℃下进行100、300、700 h的静态铅铋饱和氧腐蚀试验后仅形成单层腐蚀扩散层,腐蚀层的厚度没有随时间的增加出现明显变化.

    核用难熔高熵合金力学性能液态铅铋腐蚀

    不同配对副作用下浸渍石墨的磨损特性

    宋伟李凯民马荣荣丁雪兴...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球/平面的接触形式,分别使用GCr15钢球、Si3N4和Al2O3陶瓷球作为摩擦副,利用TRB3摩擦试验机探究浸渍石墨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对摩擦系数、磨损体积、磨痕轮廓及磨痕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分析,探究浸渍石墨在不同法向载荷作用下摩擦划痕和磨损特性,建立能量磨损模型探究磨损过程中接触状态的变化机制,预测磨损进程.结果表明:随着上试样硬度逐渐增大,小载荷时摩擦系数逐渐增大,大载荷时摩擦系数逐渐减小.不同摩擦副作用下,石墨表面磨痕轮廓较浅分别呈现类似"U"形、"V"形和"W"形轮廓,石墨与GCr15、Si3N4和Al2O3配对副之间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轻微的氧化磨损,摩擦副表面间存在材料转移、剥落和犁沟现象.

    浸渍石墨法向载荷磨损机制能量耗散

    偏高岭土对聚合物改性水泥浆体流变的影响

    关玲袁志华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偏高岭土掺量对不同水胶比的聚合物改性水泥浆体流动度、流变参数、触变性和粘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偏高岭土的复合浆体在新拌阶段的流变性能符合H-B模型,并且所有浆体均呈剪切稀化的流变特性.随着偏高岭土掺量的增大,浆体流动度、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均增大.掺入20%偏高岭土后,水泥浆体的触变环面积由原来的1 502 Pa·s-1增加至6 672.63 Pa·s-1,并且水胶比更低的浆体对应更大的触变面积.所有的复合浆体均存在明显的粘弹特性,并且当偏高岭土掺量越大时,浆体的临界点振幅和线性区的储能模量值均越大.

    偏高岭土聚合物水泥浆体流变性

    纤维-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研究

    公晋芳任永祥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通过掺入不同长度和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对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冻性、抗氯离子侵蚀性及抗裂性进行了研究,并基于SEM试验,从微观角度进一步解释聚丙烯纤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的掺入能够提高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当纤维掺量为0%~0.6%时,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地聚物混凝土的改善效果越明显.当掺量超过0.6%时,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开始下降.通过SEM分析也表明,聚丙烯纤维能够提高基体内部的整体性和密实性,从而显著改善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最终推荐掺量0.6%长度为12 mm的聚丙烯纤维为最佳掺量.

    聚丙烯纤维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抗冻性能抗氯离子侵蚀性

    基于遗传算法的风电齿轮传动系统参数优化设计

    王保民闫瑞翔房文博赵瑞平...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齿轮箱是风力发电系统的重要部件,其体积大、重量高等问题制约了风电清洁能源的发展.以1.5 WM风力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齿轮传动系统轻量化数学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表明,采用遗传算法是可行的,优化后齿轮传动系统体积减少了 4.59%,这将进一步减小齿轮传动系统箱体体积和总质量.通过计算行星轮系的传动效率,验证了优化结果的可行性,该研究将为风电齿轮传动系统轻量化设计提供新方法.

    风电齿轮箱优化设计传动系统遗传算法传动效率

    非圆齿轮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参数对齿廓误差的影响

    王亚洲马晓文赵家黎陈柏昕...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切割加工非圆齿轮时电参数是影响齿廓误差的关键因素之一.设计正交试验,分别采用非圆齿轮齿根、齿廓中部和齿顶的最大齿廓误差对线切割加工非圆齿轮进行分析.通过方差分析方法和主效应分析法,研究线切割加工电参数峰值电流、脉冲宽度、脉冲间隔和跟踪对非圆齿轮齿根、齿廓中部和齿顶的齿廓误差影响规律.同时,对齿廓误差、加工时长和工艺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基于灰狼优化算法对回归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求解.通过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线切割加工非圆齿轮齿廓不同部位的最优参数组合,可为实际加工提供参考.

    非圆齿轮齿廓误差工艺参数方差分析主效应分析

    风力发电机塔架起吊力学特性研究

    石福国王强兵任少斌董付刚...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风力发电机塔架拆卸过程稳定性问题,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法,考虑吊钩位置和吊耳数量,分析塔架起吊时静力特性,以此寻找塔架拆卸的合理配置方案.首先,以2 MW风力发电机组塔架为研究对象,详细论述塔架拆卸方案流程;然后,构建质量最大的第1段塔架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法对比分析不同吊钩位置和吊耳数量下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和应力响应特性.结果表明,相比2个吊耳使用3和4个吊耳起吊均可全程大幅降低塔架变形响应,且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81%和87.3%.此外,在吊钩距塔顶轴心距离与第1段塔架高度比大于0.6时,相比4个吊耳使用3个吊耳起吊在降低第1段塔架总变形的方面具有更大贡献.同时,相比2和4个吊耳使用3个吊耳起吊时第1段塔架等效应力全程最小,且等效应力变化幅值最小.由此说明,使用3个吊耳起吊时第1段塔架最稳定,研究结果可为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塔架拆卸静力学有限元分析

    槽式太阳能集热管内导热油结焦产物特性分析

    董军张馨雷东强韦安柱...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槽式太阳能集热管壁面堆积的结焦产物对集热管安全问题及其内导热油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分析了某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运行3年后集热管结焦产物的表观形貌和产物特性.结果表明:结焦产物在金属内管周向呈现聚光侧较厚、坑洼状的粗糙表面和非聚光侧较薄的非均匀分布;结焦产物颗粒立体感明显,具有结焦团聚焦和分散焦2种形式;结焦产物堆积后真密度为1.259 7 g/cm3,通过DSC蓝宝石法测得比热容为0.83~2.11 J/(g·K);使用闪光法在400 ℃时测得有结焦产物的不锈钢金属内管样品导热系数为24.05 W/(m·K),比无结焦产物的不锈钢金属内管样品导热系数降低了 21.7%,由此说明结焦产物显著影响金属内管的传热性能.

    槽式太阳能集热管结焦产物传热性能

    车轮多边形相位差对车辆动力性能的影响

    马运章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同轮对两侧车轮圆周多边形存在相位差的问题,建立基于轮对柔性的刚柔耦合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运行速度下同轮对两侧存在相同阶数车轮多边形时相位差变化对轮轨动态响应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对车轮磨耗演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3阶车轮多边形存在相位差时,随着相位差增大轮轨间垂向冲击减缓,而轮轨间横向冲击加剧,并且轮轨蠕滑特性和磨耗功受到显著影响;同时,3阶车轮多边形存在相位差时,速度提升严重影响轮轨蠕滑特性,并且增大轮轨磨耗功可加剧车轮多边形成;25阶车轮多边形存在相位差时,尤其在相位差周期一半左右轮轨力波动范围较大,并且轮轨蠕滑特性所受影响最显著,磨耗功波动范围最大,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车轮多边形的磨耗演变;相位差的存在加剧了 一侧车轮的磨耗速率,改变了车轮的磨耗位置,需要及时进行镟修处理.

    高速列车刚柔耦合车轮多边形相位差磨耗

    N-芳基烯胺酮衍生物的高效合成方法

    杨峥解恒参赵美霞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环氧乙烷衍生物和芳胺为原料,醋酸·三氟化硼/乙酰丙酮协同促进下、1,4-二氧六环溶剂中80 ℃经原位开环-芳基迁移过程,合成了一系列N-芳基烯胺酮衍生物,收率优良.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高分辨率质谱证实了产物的结构,其中化合物3a的结构得到单晶衍射的确认.

    环氧乙烷衍生物芳胺烯胺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