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程金城 常务副主编 牛海桢

双月刊

2095-7009

gsxb@chinajournal.net.cn

0931-8685110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雁滩北面滩400号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科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论文,读者对象主要是高等学校文科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中学、中专文科教师和社会科学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主持人语

    叶淑媛
    1页

    傩戏数字传播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启示

    李志远
    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傩戏具有悠久历史,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实施,傩戏成为了诸多乡村的文化特色.目前借助数字传播对傩戏、傩文化传播主要表现为个人自发拍摄的图片或视频的自媒体传播、傩戏活动的现场直播、傩戏纪录片的拍摄、以艺术标准拍摄制作的傩戏短视频、以傩戏为题材创作的影视作品五种形态.数字传播对拥有傩戏的乡村文化建设的影响目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增强了文化主体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让他们重视对傩戏进行有主体意识的审视;增强了乡村与外界的文化联系,既能够更好地吸引外地民众到乡村进行文化寻根或传统艺术的欣赏,又可获得更多机会到外地进行公开展演展示交流;促进乡村民风建设和环境建设.不过也需认识到,乡村文化的数字传播的核心是文化,数字传播是手段,需借助数字传播的迅速、广泛、即时、开放、对话等特点,进一步优化乡村的传统文化.

    乡村文化傩戏数字传播非遗

    从窑洞到网络:环县道情皮影戏的传播变迁研究——基于艺人魏宗富的讨论

    包诺妍狄良川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县道情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一支,是以"借灯传影配声以演故事"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民间戏曲,又被称为"灯影戏".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直播和短视频成为传统文化传播新的发展途径.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在相互理解的主体之间形成的一种交往方式,这种方式是基于主体之间相互建立的一种无形的空间交流规则.社会的发展和多重因素共同推动着传统文化走向媒体化,促使传播方式发生变迁,传播方式的变迁是立体式的、多维度的,凸显出主体之间的关系性和空间性的变化.文化传播方式的变迁是在推动公众在新的交互规则下理性互动、规范交互方式.以环县道情皮影戏传承人魏宗富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新旧传播方式的数据来探讨社会文化变迁过程中的空间秩序,为理解传统文化在传播方式的变迁提供微观范例.

    环县道情皮影戏文化传播变迁网络直播

    主持人语

    张晓琴
    16页

    一个"孤独还乡者"的遐思——评散文集《故乡那么辽阔,为何还要远行》

    贾东方马娇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故乡那么辽阔,为何还要远行》以一个"还乡者"的视角在书写着乡村人事风物的美好与凋敝,同时探索着中国进入现代化进程以来的"城""乡"关系以及"离乡者"的精神归宿等命题.生活在乡村的人们,在传统中国的时光轮序之中进行着代际轮回,生命于此循环之圈中才能获得永恒的神圣意义,一旦远离就将面临无所皈依的精神困境.对于"离乡者"而言,故乡中的物事、亲友乡邻才是最难割舍的记忆,因为它们铭刻着生命的往日印迹,也是人间大恋所依存之处,更是一种永远的精神归宿.

    《故乡那么辽阔,为何还要远行》现代化进程还乡母题精神归宿

    论《故乡那么辽阔,为何还要远行》中的空间叙事

    祁琦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选是一位在西秦岭一隅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这里独具特色的地理空间为其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内生动力,并且对其写作风格产生一定影响.在他发表的新作《故乡那么辽阔,为何还要远行》中,空间首先为叙事展开的主要场景,这一相对固定的叙事空间存在于西秦岭一带广阔而寂寥,鲜活又落寞的天地之间,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其次,作家在书中通过返乡这一行动,促成城乡空间的转换,表现了城乡发展趋势的脉络以及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碰撞,使这两个空间的独特个性得以展现.同时,这一环节也成为连接这两个空间的有效媒介,达成以空间展现时间的叙事效果;最后,故乡这一空间深刻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心理,书中统一明了的叙事结构和对方言、民俗的描写,勾勒出作家对于故乡的记忆空间,同时使读者对作品的价值内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故乡那么辽阔,为何还要远行》散文空间叙事

    张舜徽《皇明经世文编选目》述要

    韩春平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皇明经世文编》是明末崇祯年间由陈子龙等人辑集并刊印的当朝经世文献汇编.张舜徽先生在国立兰州大学任教期间,对学校新购明版《皇明经世文编》通读一过,随即撰就《皇明经世文编选目》在校内刊物全文发表,文章后来又以不同形式收录于作者相关学术论著.作为一篇具有特殊文化意涵的读书札记,《选目》既是研习《皇明经世文编》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探究张舜徽史学思想的个案资料,文中的纪实寄慨之笔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张舜徽皇明经世文编选目兰州大学

    《大唐安西阿史夫人壁记》考释

    张庆祎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蒙古国后杭爱省浩腾特苏木哈喇巴拉嘎斯(回鹘牙帐城)遗址处出土的碑铭《大唐安西阿史夫人壁记》是现今发现最早的唐代壁记,为唐朝羁縻统治下的民族迁徙、漠北修筑城池以及草原丝绸之路上中原与域外民族交往提供了考古实证.对碑铭进行历史学研究,可以反映西域原住游牧民在唐蕃战争时代背景下的活动.

    羁縻统治民族交往西域争夺

    中西互鉴视阈中潘知常的生命美学再思考

    杜璇孟焱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美学名家潘知常从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精神"生""情""境"出发,构建了"生命视界""情感为本""境界取向"的"情本境界生命论""美学体系.他用拿来主义的态度,广泛吸收借鉴中外美学、文学、哲学思想宝库,打通古今,融汇中西,形成独特的生命美学体系,对中国文论的建设和美学的发展带来一定启示.

    生命美学生命本体情本境界生命论艺术与审美

    吴炫否定主义理论建构的路径

    郭小霞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炫的否定主义理论以"本体性否定"作为独特的理论基础,运用其原创的批判与创造性思维,通过对哲学、美学、文学批评等理论思考,逐渐形成了否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哲学、美学、文艺学相互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理论体系.通过梳理吴炫否定主义理论建构的过程,即从研究文学批评现状出发,到对原创理论的界定,然后逐步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旨在探索中国原创理论建构的路径,一方面能够帮助研究者理解否定主义理论,另一方面能为原创理论的建构路径提供借鉴.

    文学批评理论本体性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