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果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王志强

双月刊

1009-9980

chinagsxb@163.com

0371-63387308 65330928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批准,《果树科学》从2001年起更名为《果树学报》。有季刊改季双月刊,由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封面、内文均用优质铜版纸印刷。《果树学报》着重选取密切结合我国果树(包括西瓜、甜瓜)科研、教学、生产实际,反映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的优秀稿件,及时报道重大科研成果、阶段性成果和科研进展情况。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及科技简讯;内容包括生物技术、品种与种质资源、生理与栽培、土壤与肥料、植物保护、贮藏加工等;读者对象为本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各级管理干部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果树(西甜瓜)栽培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疆133份土桃种质表型多样性分析

    徐孟琪卢彩红朱更瑞邵亚杰...
    2369-2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深入了解南疆土桃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方法]2023年8-10月对南疆开展土桃资源考察,收集评价133份有代表性的种质材料,对果实的17个描述型性状和5个数量型性状进行了系统鉴定以及变异类型分析.[结果]桃果实17个描述型性状的变异类型丰富,果实成熟期和果实风味变异类型最多,其中果实成熟期的变异类型有9个,果实风味的变异类型有7个;5个数量型性状变异系数为17.39%~48.49%,其中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8份种质果实表面不着色,果皮底色呈绿色;16份种质果实果肉颜色为黄色,均为稀有种类.[结论]南疆土桃果实描述型性状变异类型丰富,数量型性状变异系数高,初步筛选出莎车绿肉1号等8份果皮底色为绿色以及莎车黄肉1号等16份黄肉桃优异特异种质.

    南疆果实性状表型多样性

    基于不同方法综合评价浙北平原地区101份鲜食葡萄果实品质

    陈烨锜庞柳陈小央郑婷...
    2377-2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法对浙北平原地区101份鲜食葡萄果实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对其代表性品质进行表征,为葡萄果实品质评价和优良种质筛选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101份鲜食葡萄种质资源成熟期果实为试材,对纵径、横径、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弹力、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花色苷含量、总糖含量、总酸含量、裂果率、裂果指数等26个果实品质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6个品质性状间具有显著差异,且多项指标存在相关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01份鲜食葡萄种质资源在欧式距离11.5时分为5个类群;主成分分析可将14个性状归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2.178%,分别反映葡萄的果实含糖量、营养物质含量、抗裂果能力、果肉质地和风味特征.结合不同评价方式,在浙北平原地区,综合评价结果为蜜光、黑珍珠、郑艳无核、金手指、09-42、黑色甜菜、13-653、15-115等葡萄种质综合品质性状较优,新郁、夜美人、里扎马特相对较差.[结论]不同葡萄种质资源间果实品质指标差异较大,对101份鲜食葡萄种质进行品质评价,筛选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弹力、凝聚性、咀嚼性、糖酸比、裂果率和裂果指数作为葡萄果实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以及8份综合品质优异的葡萄种质资源,可作为浙江地区鲜食葡萄种质资源评价和品种选育鉴定工作的重要参考指标.

    鲜食葡萄果实品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以雄性不育华柚2号为母本有性杂交创制柚潜在无核新种质

    师小舒谢善鹏解凯东周锐...
    2389-2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中国柚地方品种多但多数有种子,缺乏品质优良且无核的柚新品种.柑橘胞质雄性不育为母系遗传,以具有该性状的柚为母本与有核柚杂交,可将雄性不育胞质遗传至有性后代,有望在二倍体水平实现柚无核新品种选育.[方法]以利用细胞工程技术自主创制的雄性不育胞质杂种柚华柚2号为母本、地方特色有核柚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果实成熟期收集种子后,催芽播种培育杂交后代;在幼苗阶段依据多倍体形态特征从后代中筛选疑似多倍体并用流式细胞仪对其倍性进行鉴定;通过亲本重测序开发多态性InDel标记并对杂交后代遗传来源进行鉴定.[结果]以华柚2号为母本,贡水白柚、雷公柚、菊花芯柚、马家柚和甜柚1号为父本,配置5个杂交组合;人工授粉后共获得65个成熟果实,收集到1163粒种子,通过催芽播种共获得实生苗781株;依据多倍体形态特征,从华柚2号×甜柚1号杂交组合的110株后代中发掘出2株疑似多倍体,经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其中1株为四倍体.用6对多态性InDel引物对从华柚2号×贡水白柚和华柚2号×雷公柚随机选取的各44株实生后代进行遗传鉴定,结果表明,其均有各自父本的特异条带,暗示2个杂交组合所有后代均为其相应双亲的有性后代.[结论]以雄性不育胞质杂种柚为母本创制的有性后代,为二倍体水平的柚无核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宝贵的种质材料.

    柑橘胞质雄性不育无核育种遗传鉴定华柚2号

    利用SSR技术鉴定杧果实生后代真假杂种及其遗传特性分析

    党志国郑燕萍朱敏陈业渊...
    2397-24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鉴定杧果杂交后代F1的真实性与群体遗传特性,为进一步开展杧果遗传改良与群体构建、亲本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3个主要品种为亲本试材,混合种植进行自然授粉,获得1001个F1后代,利用SSR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以亲本DNA为模板,筛选出了 13对引物应用于遗传多样性研究,检测到等位基因数范围3~9个,平均6.154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557,Shannon's信息指数(I)为1.078,观测杂合度(Ho)为0.571,期望杂合度(He)为0.579,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26;UPGMA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0时,可分为3个类群,与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F,代真假杂种鉴定结果中,母本为贵妃、金煌、凯特、台农1号、A61、Juile、凯特的F1子代,真杂种率均高于50%,其中金煌、台农1号、A61真杂种率高于80%,在期望杂合度与观测杂合度方面,台农1号、凯特、Juiile、金煌、红玉、贵妃的杂合度也相对较高,南逗迈、R2E2、红玉、Villard、椰香真杂种率低,分别为25.00%、13.71%、25.15%、33.33%、36.36%.[结论]杧果品种台农1号、凯特、Juile、金煌、红玉、贵妃的杂交亲和性较强,南逗迈、R2E2、红玉、Villard、椰香品种极易自交,且品种间存在许多等位基因的现象,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杧果SSR分子标记杂种鉴定遗传特性

    柑橘热应激转录因子的全基因组鉴定及其在柑橘日灼果皮中的表达特性

    胡亚威彭淼阳灿李荣华...
    2408-2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鉴定柑橘属橙类、宽皮柑橘类、柚类的Hsf家族成员及其在柑橘果实日灼形成和热胁迫中的表达特性,并挖掘可能参与柑橘果实日灼发生过程中的关键Hsf基因.[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柑橘属Hsf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对其进化发育、结构特征、顺式作用元件和共线性进行分析;同时还分析了柑橘转录组和日灼果皮不同组织及热处理滑皮金柑果皮中Hsf的表达模式.[结果]从甜橙、克里曼丁橘、晚白柚基因组中分别鉴定出14、20、16个Hsf基因,进化发育分析将其分为HSFA~C3个簇,同一簇成员具有相似且保守的结构特征,片段复制事件在柑橘Hsf家族扩张中起主导作用.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TGACG-motif、CGTCA-motif)、脱落酸响应元件(ABRE)及干旱诱导响应元件(MBS)在Hsfs启动子中分布最为广泛.大多数CsHsfs成员在奉节脐橙外果皮或中果皮中特异表达.CsHsf1/5/6/8/11在温州蜜柑日灼与正常果皮之间、热处理与对照金柑果皮之间显著差异表达.尤其是CsHsf5在多个柑橘组织表达谱及温州蜜柑日灼果皮和热处理金柑果皮中均显著上调表达,推测其可能在柑橘果实日灼过程中有重要的功能.[结论]鉴定并分析了柑橘属Hsf成员,明晰了其在日灼果皮及热处理果皮组织中的表达特性,为系统解析柑橘属Hsfs基因功能及柑橘果实日灼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柑橘属Hsf家族分析日灼

    灰比诺葡萄病毒内蒙古分离物全基因组分析

    郭孟泽徐磊闫雨婷孙平平...
    2425-2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获取灰比诺葡萄病毒(grapevine pinot gris virus,GPGV)内蒙古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并对该病毒群体进行序列一致性、系统发育、基因重组以及群体遗传多样性等分析.[方法]以GPGV阳性样品为试验材料,通过RT-PCR技术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cDNA ends,RACE)克隆GPGV内蒙古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并通过分子生物学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成果克隆了 2条GPGV内蒙古分离物(20IM-Vi-Vi1和20IM-ViVi2)的全基因组序列,序列全长均为7250 nt,且均编码3个ORFs;序列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20IM-Vi-Vi1与20IM-ViVi2基因组序列核苷酸一致率为96.4%,与其他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一致率分别为79.7%~96.8%、79.5%~97.7%;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PGV所有全基因组分离物可划为4个分支,其中本研究中所获得的2个分离物20IM-ViVi 1与20IM-ViVi2均聚集在第Ⅰ分支,并均与中国夏黑分离物SRR2845691-GPGV亲缘关系最近;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GPGV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GPGV亚洲分离物遗传多样性最高.[结论]首次获得GPGV内蒙古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并阐述了 2个GPGV内蒙古分离物与已知病毒之间的进化关系,可为中国GPGV株系划分、遗传进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灰比诺葡萄病毒系统进化分析序列一致性遗传多样性

    疏果对寒红梨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李思宇武春昊卢明艳闫兴凯...
    2436-2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寒红梨生产中因花果管理不到位而导致果实着色差、内在品质降低等问题,开展疏果对寒红梨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影响的研究,旨在为梨产业提质增效技术研发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20年生寒红梨为试材,花后7 d采用花序留单果、双果和三果进行疏果处理.通过开展果实生长发育动态观察及果实品质指标测定,综合分析疏果对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疏果处理对寒红梨果实大小的影响从果实迅速膨大期开始,内、外层果肉细胞排列疏松,细胞体积大,细胞层数多;不同疏果处理对果实内在品质改善影响显著,果实硬度普遍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还原糖含量升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具体表现为G3处理(每花序留3个果实)果实硬度和可溶性糖含量(w,后同)最高,分别为2.54 kg cm2、9.29%,G1处理(每花序留1个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4.68%,G2处理(每花序留2个果实)可滴定酸和还原糖含量最高,分别为4.17%、7.01%;疏果后花序产量、单株产量与花序留果数呈正相关,单果质量与花序留果数呈负相关.[结论]疏果可提高寒红梨相应花序保留果实的综合品质,尤其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等指标,总体表现为花序留果越少提升效果越好;寒红梨为中大型果,花后7 d疏果,以每花序留1个果实为宜.

    寒红梨疏果生长发育果实品质

    不同架形对阳光玫瑰葡萄叶幕生态和高温下应逆生理的影响

    罗玲刘伟梁东马一君...
    2444-2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架形栽培的阳光玫瑰葡萄对夏季自然高温热害的生理生态响应.[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设置V形架、飞鸟形架、H形架3种架形处理,监测夏季(6-8月)叶幕温湿度变化情况,于连续自然高温(>38 ℃)发生前6 d及发生后的第3、6、9、15天测定葡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抗逆基因(热激蛋白基因、热激转录因子基因、GLOS1)的表达量,并分析自然高温发生前后叶片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夏季自然高温天气下,3种架形中飞鸟形架葡萄叶幕温度最低,而湿度最高,V形架次之,葡萄叶片Pn下降.葡萄叶片栅栏组织厚度、Pn、Ch1a、Ch1b、Car含量及Fm、Fv/Fm、Fv/Fo、ΦPSⅡ、qP、ETR值均表现为飞鸟形架>V形架>H形架,而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Gs、Tr、Ci、Fo、NPQ则表现为H形架>V形架>飞鸟形架;飞鸟形架葡萄叶片VvHSP 17.9、VvHSP22、VvHSP70、VvHSP90、VvHSP 100、VvHSP 101、VvHSFA1、VvHSFA2、VvHSFB1 和 GLOS1 等 10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中 H 形架葡萄叶片VvHSP 17.9、VvHSP90、Vv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高于V形架,其余7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低于V形架.[结论]夏季自然高温下,3种架形中飞鸟形架阳光玫瑰葡萄叶幕温度较低、湿度较高,叶肉组织紧实、光合色素含量高、Pn较高,抗逆基因表达量较高、PSⅡ反应中心较为稳定是其耐热性较高的主要原因.

    阳光玫瑰葡萄架形抗高温叶幕生态光合生理

    不同猕猴桃品种果实剥皮性状研究

    黄丽红伍梦婷钟文奇陶俊杰...
    2463-2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猕猴桃品种在软熟期果实剥皮性状的变化,建立猕猴桃果实剥皮性状综合评价体系,客观反映不同猕猴桃品种间果实剥皮难易程度的差异性.[方法]以25个猕猴桃品种为材料,对不同猕猴桃品种软熟期的果实先进行手动撕拉,通过观测皮肉分离过程中的"剥皮数"和"剥离度"两个参数来进行判断和评估,再结合基于力学测量装置构建的猕猴桃剥离器对不同猕猴桃品种进行剥皮力的测定.[结果]不同猕猴桃品种软熟期果实的剥皮数、剥离度及剥皮力不同.通过综合比较25个猕猴桃品种的果实剥皮数、剥离度和剥皮力得出:16个中华猕猴桃品种中金丰相对其他品种剥皮次数较少为18次,剥离度评价等级最高为3~4分,果肉受损程度较低,其次是金奉,在与其他品种剥皮数和剥离度评价等级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其所需的剥皮力平均值最小为0.42 N;果实大小一致的4个美味猕猴桃品种中米良1号相对其他品种剥皮数与剥离度相差不大,但所需剥皮力平均值为0.38 N,显著小于其他品种,果皮更易剥落且果肉受损程度更低;5个毛花猕猴桃品种中华特果皮最厚,果皮剥落顺畅,但所需剥皮力较大平均值为1.03 N,赣绿1号剥皮次数最少为7次,剥离度评价等级最高为7~8分且所需剥皮力平均值仅为0.47 N,相对其他品种更易剥皮且不费力,赣猕6号剥离度评价等级为5~6分,剥皮数最多为13次,相对其他品种更难剥皮.[结论]不同种类猕猴桃果实剥皮性状差异较大,其中毛花猕猴桃果实最容易剥皮,且在同一种类不同猕猴桃品种间的果实剥皮性状差异也较大,25个猕猴桃品种中毛花猕猴桃赣绿1号剥皮数最少、剥离度评价等级最高、剥皮力较小,因此是最容易剥皮的.

    猕猴桃果实剥皮性状剥皮数剥皮力

    陕北24个酸枣种仁品质分析及综合评价

    石倩倩琚思伟李新岗
    2472-2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陕北地区24个酸枣种仁的核心品质指标进行分析,鉴定及筛选具有高价值的酸枣仁种质资源.[方法]以陕北黄河沿岸7个种源地24个酸枣种仁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种源酸枣表观性状与酸枣仁功能成分,利用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以及概率分级、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不同产地酸枣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陕北酸枣不同种源酸枣性状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双仁率的变异系数最大(54.61%),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10.16%).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山东、吴堡和延川的得分最高.山东种源的酸枣果实较大,吴堡种源功能成分含量较高,种仁较大.[结论]通过对陕北黄河沿岸7个酸枣种源的表型性状及酸枣仁功能成分分析,明确了陕北酸枣种源多为小果型、仁用型酸枣,研究结果为陕北酸枣优良种质资源的挖掘、酸枣仁质量评价及产品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撑.

    酸枣种仁种源品质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