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果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王志强

双月刊

1009-9980

chinagsxb@163.com

0371-63387308 65330928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批准,《果树科学》从2001年起更名为《果树学报》。有季刊改季双月刊,由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封面、内文均用优质铜版纸印刷。《果树学报》着重选取密切结合我国果树(包括西瓜、甜瓜)科研、教学、生产实际,反映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的优秀稿件,及时报道重大科研成果、阶段性成果和科研进展情况。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及科技简讯;内容包括生物技术、品种与种质资源、生理与栽培、土壤与肥料、植物保护、贮藏加工等;读者对象为本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各级管理干部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果树(西甜瓜)栽培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苹果14-3-3基因家族的鉴定与MdGRF13的功能分析

    任家玄李艳梅马维峰吴宙...
    405-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鉴定和分析苹果14-3-3基因家族,并在苹果愈伤组织中过表达MdGRF13,研究逆境胁迫下其对苹果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为探究该家族基因功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苹果14-3-3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表达分析,构建MdGRF13过表达载体并转化苹果愈伤组织.[结果]共鉴定出36个苹果14-3-3基因家族成员.系统进化分析将该家族成员分为ε类和非ε类,每个亚族基因结构相似,且高度保守.共线性分析发现片段重复是该基因家族扩张的主要原因.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显示,苹果14-3-3家族基因在茎中多数上调表达.亚细胞定位表明MdGRF13蛋白定位在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上.qRT-PCR分析发现,在PEG和NaCl处理下分别有14和13个基因在不同时间点上调表达.过表达型(OE)愈伤组织在PEG和NaCl处理下长势优于野生型(WT).[结论]鉴定出36个苹果14-3-3基因家族成员,且各亚族成员结构高度保守.过表达MdGRF13增强了苹果愈伤组织的抗旱性和耐盐性.

    苹果14-3-3基因家族表达分析亚细胞定位愈伤组织

    桃花花型(铃形/蔷薇形)基因型鉴定、分子标记开发与利用

    吉爽秋王力荣李勇朱更瑞...
    42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进一步完善桃花型基因型分类,开发桃花型相关分子标记,为观赏桃花的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IGV可视化软件分析,以及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PCR,KASP)技术,在定位到的候选位点进行鉴定分析.[结果]GWAS定位分析在Pp08:14518604~14521291 bp存在一个ms179810转座子的缺失,x2验证结果表明,转座子的插入与缺失与花型性状无显著性关系.在转座子上游33980 bp处鉴定到一个单碱基核苷酸(SNP)变异,变异类型分为CC型、AC型、AA型3种,比对结果显示基因型为CC型、AC型,其表型为铃形,基因型为AA型,其表型为蔷薇形,在145份桃自然群体中鉴定准确率为98.62%.但是通过表型比对发现,基因型为CC时,铃形花冠直径为(1.54±0.46)cm,同时,基因型杂合的中蟠17号自交群体后代192株中基因型与表型准确率在98.44%.[结论]根据桃基因组中Pp08:14484624 bp处的变异类型以及桃花型的调查结果,首次将铃形花基因型细分为纯合铃形和杂合铃形,且开发了同时鉴定纯合铃形、杂合铃形及蔷薇形的分子标记.

    花型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IGV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

    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调控琯溪蜜柚汁胞粒化的研究

    刘鹿宁赵秋月葛聪田志娇...
    432-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琯溪蜜柚果实汁胞粒化过程中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以揭示汁胞粒化过程中木质素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花后135、165、195、215 d 4个时期的琯溪蜜柚果实,测定汁胞粒化率及木质素含量以及分析转录组数据筛选到的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差异表达和相关酶活性变化,并进行汁胞细胞壁木质素沉积的显微观察.[结果]在琯溪蜜柚花后195至215 d果实发育成熟期,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CrPAL1、CrPAL3、CrC4H1、CrC4H2、Cr4CL、CrCCR3、CrCAD3、CrPOD2和CrPOD7等9个基因的表达量都显著增强,qRT-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数据一致.这期间果实汁胞粒化明显加速,木质素合成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基化酶(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肉桂醇脱氢酶(CA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明显上升,木质素含量显著积累,番红染色显示木质素在蜜柚汁胞细胞壁中明显沉积.[结论]琯溪蜜柚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参与调控汁胞粒化过程中细胞壁木质素的合成.研究结果为今后琯溪蜜柚的品种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琯溪蜜柚汁胞粒化基因调控酶活性木质素合成

    荔枝CDPK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霜疫病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刘海伦严倩姜永华史发超...
    442-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鉴定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基因家族,并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和荔枝霜疫病胁迫下的表达模式.[方法]基于荔枝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CDPK家族基因,并对其序列特征、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染色体定位和进化关系等进行分析.依赖276份荔枝种质材料,筛选高抗霜疫病的优良荔枝品种.另外,通过RNA-Seq和qRT-PCR方法检测高抗病荔枝品种中LcCDPK基因家族成员在荔枝霜疫病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从276份荔枝自然群体材料中鉴定到荔枝高抗霜疫病品种裕荣1号(YR1).从荔枝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9个LcCDPK基因家族成员,分布于11条染色体上.根据保守结构域和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分为4个亚家族.基因结构分析表明,LcCDPKs外显子数量为7~19.蛋白结构分析发现,所有LcCDPK蛋白均具有1~4个EF-hand结构域.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LcCDPKs成员拥有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元件.组织表达分析发现,LcCD-PK基因在荔枝不同组织存在组织特异性.另外,表达分析发现在高抗霜疫病荔枝裕荣1号(YR1)中,LcCDPK5、LcCDPK17和LcCDPK19在霜疫病胁迫后急剧上调表达,LcCDPK3和LcCDPK8急剧下调表达.[结论]裕荣1号(YR1)是一种高抗霜疫病的荔枝品种.荔枝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9个CDPK基因家族成员,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LcCD-PK5、LcCDPK17、LcCDPK19、LcCDPK3和LcCDPK8可能在荔枝抗霜疫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荔枝CDPK基因家族提供了参考.

    荔枝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荔枝霜疫病表达分析

    番木瓜两性株高温条件下花性转变的转录组分析

    周陈平杨敏郭金菊邝瑞彬...
    457-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番木瓜两性株高温条件下花性转变的分子机制,筛选花性调控相关基因,为培育耐高温番木瓜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在高温环境(39~40℃)下采集的番木瓜两性株的雄花(雌蕊退化)和两性花(完全花)为试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者内源激素含量,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两者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qRT-PCR进行验证,用Plant CARE在线软件分析花发育相关基因启动子顺式元件.[结果]两性花乙烯合成前体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吲哚-3-乙酸(IAA)、反式玉米素(tZ)、水杨酸(SA)、茉莉酸(JA)含量显著高于雄花,两者脱落酸(ABA)和赤霉素A3(GA3)含量无显著差异.从转录组数据中共获得27793个表达基因,筛选到517个差异表达基因(DEG),其中214个基因在雄花中上调表达,303个基因下调表达.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到转录与调控、植物激素响应与信号转导、细胞分化与器官生长调控、质膜组分、氧化应激等GO条目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等KEGG通路上.通过基因功能注释,筛选到70个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响应、生物合成及代谢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2个基因在雄花中下调表达,18个基因上调表达.鉴定到ANT、ANT2、CIB1、HHO5、ZIP21、SAP等6个花发育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均在雄花中下调表达,其中SAP基因在两性花中特异表达.除ANT2未查找到相应启动子序列外,ANT、CIB1、HHO5、SAP、ZIP21启动子含植物激素和逆境相关顺式作用元件.选取17个花发育和植物激素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分析,结果与转录组数据一致.[结论]番木瓜两性株在高温条件下花性转变可能与花芽ACC、IAA、tZ、SA、JA含量下降及ANT、ANT2、CIB1、HHO5、SAP基因下调表达有关.

    番木瓜两性株高温性别转变基因差异表达植物激素

    覆盖材料对黄土高原苹果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陈军宏谢玉琴张扬李小伟...
    471-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覆盖材料对黄土高原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为苹果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2-12月在4年生富士苹果树行间进行干草(GC)、砂石(SS)、PE黑膜(HM)、园艺地布(DB)覆盖和清耕(CK)处理,测定0~60 cm土壤含水量、pH、养分含量及全生育期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CK相比,4种覆盖可显著提高2.6%~5.0%的土壤含水量(p<0.05),DB处理增幅最大,且含水量与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除SS外,其余处理均可降低土壤pH.4种覆盖均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其中DB对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提升作用最明显,分别提高26.67%、113.40%和48.47%.4种覆盖均可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与CK相比,GC和DB 0~60 cm土壤真菌分别提高了47.91%和11.10%,SS和HM 0~60 cm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提高了9.41%和29.60%.在果树生育期,土壤真菌数量在休眠期呈现最大值,土壤细菌数量则在果实膨大期出现峰值;除SS增加土壤细菌数量外,GC、HM和DB土壤细菌显著降低了27.51%~61.81%.4种覆盖材料下均为果实成熟期的土壤放线菌数量最少,GC处理0~60 cm土壤放线菌数量显著提高96.07%.[结论]比较4种覆盖材料,GC和DB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养分条件,提高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可优先作为黄土高原苹果园区土地管理的方式.

    苹果园覆盖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

    红宝石梨园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养分对低分子有机酸的响应

    邵微徐国益于会丽谢宁...
    481-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梨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方面,探究红宝石梨树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应对低分子有机酸的变化规律,并分析梨树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养分吸收及果实品质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施用氮磷钾肥为对照,设置5%与10%的苹果酸(LM与HM)、柠檬酸(LC与HC)、草酸(LO与HO)与氮磷钾肥配施为处理,测定梨树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低分子有机酸处理降低了梨园土壤EC值,柠檬酸与草酸显著降低了梨园土壤pH,而柠檬酸与LO处理显著降低了有机质含量.LC显著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而LO则显著升高了土壤铵态氮含量.与对照相比,低分子有机酸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土壤有效P含量,而LM显著升高>20~40 cm土层速效K含量.另外,低分子有机酸显著改变了梨树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碳源利用特征,其中HM显著升高0~20 cm土层多样性指数,而LO则显著降低了羧酸类与氨基酸类的利用强度.相关分析表明,0~20 cm土层微生物群落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果实氮磷钾含量、产量等呈负显著相关,而>20~40 cm土层微生物群落与单果质量、果实色泽、果实钾含量以及叶片氮含量呈正显著相关.[结论]苹果酸、柠檬酸及草酸与氮磷钾配施改变了梨园土壤养分含量与微生物群落碳特征,与0~20 cm土层相比,>20~40 cm土层微生物群落在梨树养分吸收与果实品质提升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梨树低分子有机酸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相关分析

    结果枝管理方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何青青傅伟红张辉邦徐杏...
    494-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结果枝不同管理方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为阳光玫瑰葡萄结果枝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夏季结果枝管理设计果穗以上留7~8片功能叶,副梢分别留0、1、2片叶,结果枝反复摘心;果穗上副梢分别留0、1、2片叶,结果枝顶端不摘心共6个处理,对果实成熟期单果质量、纵横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固酸比以及香气组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各处理组的果实醛类物质含量和酮类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且无论结果枝摘心与否,副梢留2片叶的管理方式均对果实品质提升不显著.J1组处理(结果枝反复摘心,副梢留1片叶摘心)和J0组处理(结果枝反复摘心,副梢不留叶)能够提高果实的单果质量、横径、可溶性糖含量.J0组处理的香气物质种类和总含量最高,醇类、萜烯类含量也高于其他处理,对果实香气成分提高最显著.[结论]果穗以上留7~8叶,结果枝反复摘心,副梢不留叶处理有利于改善果实香气,保持葡萄良好品质.

    阳光玫瑰葡萄结果枝管理果实品质

    外源海藻糖影响赤霞珠幼苗抗寒性的生理生化作用

    崔莹吴洁萍张俊霞郝新意...
    505-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外源海藻糖影响葡萄抗寒性的生理机制.[方法]以赤霞珠幼苗为试验材料,分别以不同浓度海藻糖(10,15,30 mmol·L-1)喷施叶片,以清水处理为对照,人工模拟"倒春寒"条件(从16℃降到-3℃±0.5℃,并保持4 h),分析低温胁迫下海藻糖对葡萄幼苗叶片生长的表型、抗氧化酶活性、细胞膜稳定性、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与内源激素(ABA、IAA、GA3和tZR)含量的影响.[结果]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海藻糖可有效缓解低温对赤霞珠幼苗的伤害,并存在一定的浓度效应.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延长,与清水对照相比,15 mmol·L-1海藻糖处理的植株幼苗未出现植株萎蔫和叶片冻斑现象,存活率上升了60.52%.在"倒春寒"胁迫处理后(-3℃4 h),15 mmol·L-1海藻糖处理减少了活性氧(ROS)的产生,过氧化氢(H2O2)与超氧阴离子(O2.-)含量分别降低了23.82%和6.21%;CAT与POD活性分别提高了221.73%与54.53%,而SOD活性无显著差异;ABA、GA3和tZR的含量分别提高了701.21%、127.66%与80.03%,对照组中IAA含量未检测到,而处理组中IAA含量(w)为0.94 ng·g-1;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1.20%、12.56%与68.53%.[结论]叶面喷施适宜浓度海藻糖可有效提高葡萄幼苗的抗低温能力,通过增强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膜损伤,进而缓解低温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且15 mmol·L-1的海藻糖溶液叶面喷施处理效果最佳,而30 mmol·L-1海藻糖处理会加重低温胁迫对葡萄幼苗的伤害,表明叶面喷施海藻糖可以缓解"倒春寒"对葡萄幼苗产生的危害,且存在浓度效应.

    赤霞珠海藻糖"倒春寒"生理指标内源激素

    猕猴桃修剪枝条的还田分解特征及其受基质质量的影响

    卢玉鹏黄国华高柱毛积鹏...
    516-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定量分析猕猴桃修剪枝条还田后的分解及养分释放过程,揭示枝条基质质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机制,为猕猴桃果园科学施肥提供指导建议.[方法]以4个猕猴桃品种(红阳、金艳、金魁、金果)的修剪枝条为研究对象,分析枝条的分解速率、养分(C、N、P、K)释放以及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过程.通过比较品种之间的分解特征,分析基质质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猕猴桃枝条分解半衰期约为6个月,周转期约为29个月,分解速率由快至慢的品种为红阳、金果、金艳、金魁.凋落物初始N、K、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均与分解半衰期显著相关.经过12个月的分解试验,4个猕猴桃品种枝条释放了50%~70%的C和N,红阳和金艳猕猴桃枝条释放了80%以上的P和K.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随干物质的分解而逐步降解,且在第1个月降解率最高.[结论]猕猴桃枝条还田分解是对土壤肥力的重要补充,基质质量是影响分解速率的主要因素,其中木质素含量对分解速率限制作用最大.

    猕猴桃枝条凋落物分解基质质量养分释放木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