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果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王志强

双月刊

1009-9980

chinagsxb@163.com

0371-63387308 65330928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批准,《果树科学》从2001年起更名为《果树学报》。有季刊改季双月刊,由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封面、内文均用优质铜版纸印刷。《果树学报》着重选取密切结合我国果树(包括西瓜、甜瓜)科研、教学、生产实际,反映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的优秀稿件,及时报道重大科研成果、阶段性成果和科研进展情况。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及科技简讯;内容包括生物技术、品种与种质资源、生理与栽培、土壤与肥料、植物保护、贮藏加工等;读者对象为本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各级管理干部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果树(西甜瓜)栽培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柑橘直立枝和斜生枝增粗生长及相关基因的比较分析

    韦欣柳东海韩晗罗银...
    509-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柑橘直立枝和斜生枝的粗度差异,阐释导致差异的原因,为调控柑橘枝梢增粗奠定基础.[方法]以枳砧3年生的红心柚和南丰蜜橘的秋梢直立枝(枝梢垂直于地面水平线)和斜生枝(枝梢与地面水平线呈45°~60°)为材料,比较粗度、长度、枝梢解剖结构和枝梢内增粗生长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红心柚、南丰蜜橘的直立枝粗度均显著高于斜生枝,解剖分析发现直立枝的形成层细胞层数显著多于斜生枝,且直立枝的木质部横截面积较大,髓细胞较大;34个增粗生长相关基因的定量PCR分析表明,2个品种的直立枝中SND1、WOX4、PXY和MYB46-1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斜生枝,4PL、BRXL2、BES1、HAM4和N4C3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低于斜生枝.[结论]柑橘直立枝粗度显著高于斜生枝,与直立枝的形成层层数增加和木质部增厚有关;形成层增加相关基因wOX4、PXY和木质部增厚相关基因SND1的高表达可能是柑橘直立枝梢增粗显著高于斜生枝的重要原因.

    柑橘直立枝斜生枝增粗生长形成层

    葡萄CR4类受体激酶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李婉莹马乃膺左存武毛娟...
    518-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葡萄属欧亚种群黑比诺葡萄(Vitis vinifera L.'Pinot Noir')和东亚种群山葡萄(V.amurensis)基因组中CRINKLY4类受体激酶(CR4)家族成员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VvCR4在不同组织及胁迫下的表达分析,为CR4基因功能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2种葡萄基因组中CR4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及分析,利用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欧亚种葡萄该家族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通过qRT-PCR分析黑比诺葡萄CR4成员在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共鉴定出5个VvCR4成员和4个VaCR4成员,分为3个亚组,同一种葡萄CR4基因结构高度保守,所有成员启动子区均存在多种植物激素和逆境胁迫相关的响应元件.VvCR4在不同时期的花与果实发育中表达量相对较高;qRT-PCR表明VvCR4成员对MJ、SA、ABA、4℃C的胁迫响应明显,大多为上调表达且出现表达高峰的时间点因基因和胁迫的差异而不同.[结论]VvCR4成员在MJ处理下呈显著正调控模式,可能与MJ信号转导密切相关,在SA、ABA、Flg22与低温胁迫诱导下,VvCR4.1、VvCR4.2、VvCR4.3、VvCR4.4都有不同程度的响应,VvCR4.5响应不明显.

    葡萄CR4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分析

    枳PP2C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杨杰陈蓉胡文娟吴巧玲...
    532-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鉴定枳(Poncirus trifoliata)PP2C基因家族,并分析其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以及对低温、高温和干旱胁迫的响应.[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枳基因组中鉴定PP2C基因家族,分析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基因复制及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方法检测PtrPP2C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非生物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结果]枳中共鉴定出可聚类为10个亚族的53个PP2C基因,命名为PtrPP2C1~PtrPP2C53,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数介于235~1184aa之间,分子质量为25.90~127.95 ku;这些基因分布于枳的10条染色体上,均具有保守的PP2C蛋白结构域.PtrPP2Cs启动子上存在大量的植物激素、胁迫响应以及生长发育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组织中PtrPP2Cs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总体上分为特异性表达和普遍性表达.qRT-PCR结果显示,在低温、高温和干旱胁迫处理条件下的12h内,与对照相比分别有10、8和9个基因均持续上调表达;其中,PtrPP2C29较明显,其在(4±1)℃低温处理下的相对表达量是对照的56.8倍,在(38.0±0.5)℃C高温处理下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显著上调,是对照的195.1倍,在干旱处理条件下的相对表达量是对照的5.1倍.[结论]从枳基因组中鉴定出53个PP2C基因家族成员,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并参与多种非生物胁迫应答.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枳PP2C基因家族提供了参考.

    PP2C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表达模式

    莲雾PG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陈迪飞魏秀清许玲许家辉...
    548-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鉴定并分析莲雾[Syzygium samarangense(Bl.)Merr.et Perry]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基因家族,为莲雾裂果相关调控分子机制的探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莲雾PG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分析,并基于转录组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验证分析SsPGs在不同组织器官中以及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喷施果实后在果皮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莲雾全基因组共鉴出25个SsPGs成员,随机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并出现了基因串联重复现象.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莲雾、拟南芥、番茄、苹果、葡萄和枣的PG蛋白分为7类(Group A~G);除了 Group G的SsPGl外,其余SsPGs都具有PG基因家族高度保守结构域,在进化过程中主要受纯化选择作用的影响.基因结构分析显示,SsPGs基因家族的蛋白基序出现明显的区组性序列同源性和保守性,且所有基因都含有内含子;表达模式分析显示,SsPG12、SsPG13和SsPG24在根中特异性表达,SsPG25在根和果肉中特异性表达,SsPG2和SsPG4在根、茎、叶、花、子房和果肉中高表达,SsPG22在果肉和叶子中高表达,SsPG18在子房中低表达;这说明SsPGs可能与营养和生殖生长有关,参与激素信号、光合作用以及抗病等不同信号转导途径.果皮喷施外源ABA后,PG活性显著提高,随着果实成熟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qRT-PCR表明,外源ABA处理后,果皮中SsPG2和SsPG4的表达均有所上调,且SsPG4的相对表达量在SsPGs基因家族中最高.[结论]SsPGs在莲雾营养和生殖生长过程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参与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其中SsPG2、SsPG4、SsPG18和SsPG22在莲雾PG活性的变化和果实开裂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莲雾PG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基因鉴定表达分析

    氮磷钾肥不同滴灌撒施组合对富士苹果15N吸收分配及利用率的影响

    杨安李燕青李壮车升国...
    564-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滴灌撒施组合下树体对15N的吸收分配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旨在获得适宜的肥料滴灌组合.[方法]以2年生烟富3/T337/山丁子为试材,采用盆栽、滴灌袋模拟滴灌施肥方法.设置氮肥(N)、磷钾肥(PK)的滴灌或撒施的5个处理.T1:N撒施,PK滴灌;T2:N撒施,PK撒施(PK为水溶肥);T3:N滴灌,PK滴灌;T4:N滴灌,PK撒施(PK为水溶肥);T5:N滴灌,PK撒施(PK为普通肥料).[结果]植株各器官的Ndff值均在T3处理下最高,中间砧和毛细根在T3处理与T5处理间有显著差异;主干和主根的15N吸收量均在T5处理下吸收最高,其他部位的15N吸收量在T5处理与其他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15N分配率除主干外其他部位均无显著差异,主干在不同处理间有显著差异,在T5处理下分配率最高(11.24%),T3、T4处理下叶片和枝条的分配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多年生枝的氮肥利用率在T3处理下最高,且与T1处理有显著差异.主干的氮肥利用率在T5处理最高,与其他4个处理均有显著差异.侧根的氮肥利用率在T4处理下最高,与T1、T2处理有显著差异.植株整体的氮肥利用率在T3、T4处理与T1、T2处理间有显著差异,与T5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综上所述,实际栽培管理中可以推广氮肥滴灌、磷钾肥撒施普通肥料的施肥方式.

    苹果滴灌方式撒施方式15N肥料利用率

    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过程中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仵菲蒲云峰雷晓钰何志浩...
    574-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库尔勒香梨发育过程中不同果实部位的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对库尔勒香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组织部位的总酚、总黄酮、酚类物质含量及其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能力(FRAP)进行测定,并分析酚类物质与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库尔勒香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果肉和心外果肉中总黄酮、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果皮中熊果苷含量最高,在果肉和心外果肉中只检测出熊果苷、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异鼠李糖-3-O-芸香糖苷和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在香梨果心中总黄酮、总酚含量和FRAP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绿原酸含量最高;库尔勒香梨果实中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极高,其中与FRAP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库尔勒香梨果实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随着果实的发育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果皮和果心具有更高含量的酚类物质和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库尔勒香梨总黄酮总酚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

    减量化肥配施海藻复合物对葡萄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于会丽谢宁徐国益邵微...
    584-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化肥用量配施海藻复合物对葡萄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葡萄园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郑州和新乡2个园区,以阳光玫瑰为供试材料,设置6个处理:F(全量传统水溶肥)、HF(全量传统水溶肥配施海藻复合物)、F1(减量25%传统水溶肥)、HF1(减量25%传统水溶肥配施海藻复合物)、F2(减量50%传统水溶肥)和HF2(减量50%传统水溶肥配施海藻复合物).[结果]在郑州和新乡2个园区,HF处理较F处理能增加葡萄单果质量和产量,且在减量施肥条件下,HF1处理和HF2处理的单果质量和产量均高于F处理,其中,在郑州园区,HF2处理葡萄产量较F处理显著增加9.5%;在新乡园区HF1处理的葡萄单果质量和产量较F处理分别显著增加26.52%和66.31%.在郑州园区,HF1处理和HF2处理果实内在品质与F处理无显著差异;而在新乡园区,F1处理和HF1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较F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 31.46%和30.01%.同时,郑州园区配施海藻复合物处理果实色泽优于F处理,新乡园区HF1处理果实色泽与F处理无显著差异,但HF2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色泽参数.在养分含量方面,2个园区HF处理较F处理均能增加果实磷、钾养分含量,且在减量施肥条件下HF1处理果实磷含量显著高于F处理.[结论]在2个园区当前条件下,化肥减量均可增加葡萄产量和果实磷养分含量,其中减量25%传统水溶肥配施海藻复合物的果实可溶性糖、果实磷和钾养分含量均高于其减量50%处理.综合分析,减量25%传统水溶肥配施海藻复合物处理葡萄产量、果实品质和养分吸收综合效果较优.

    葡萄含海藻复合物产量果实品质养分吸收

    贵州省野生桑果实品质指标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张芳王晓红罗泽虎韩世玉...
    593-6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贵州省15份野生桑种质资源果实品质,筛选综合品质优良的资源,为果桑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15份贵州野生桑资源为试材,测定单果质量、硬度、色泽等7个感官和pH值、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8个营养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野生桑资源果实品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提取的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7.998%,可以较好地反映桑椹品质的综合信息.聚类分析将15份野生果桑资源分为了两大类,分类结果与主成分综合得分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果2、果11、果24、果33等可作为贵州优良果桑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果桑品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迎秋红枣的柱头形态变化及早期胚胎发育研究

    任海燕李登科王永康赵爱玲...
    602-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自花结实枣的柱头可授性、授粉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进程,为研究早期胚胎败育机制和克服枣树落花落果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以迎秋红枣品种为材料,定位观察单花开花动态,显微观察柱头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粉萌发情况、授粉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进程.[结果]迎秋红枣花为日开型,单花开放时间较短,约为26h;最佳可授期为花瓣展平期至雄蕊展平期,持续4.5 h;授粉后8 h花粉管沿花柱道继续生长,并有少量花粉管生长到花柱的1/3处,36 h多数花粉粒进入花柱的2/3处,授粉后48 h,到达花柱基部;授粉后2 d花粉管经珠孔进入珠心释放2个精细胞,一个精细胞与胚囊次生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授粉后3 d,另一个精细胞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合子,授粉后5 d,合子开始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细胞.接着继续分裂,形成六细胞原胚.但授粉后6d,可见珠被开始萎缩、原胚发育停滞的现象.授粉后12 d,发育成球形胚.[结论]揭示了迎秋红枣的柱头形态变化、授粉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在授粉后6 d珠被萎缩引起了枣的早期败育.这种自花结实的迎秋红枣早期胚胎败育可能与落花落果现象有关.

    自花结实授粉受精早期胚胎发育

    基于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白糖罂荔枝果实品质

    王思威孙海滨常虹钟声...
    610-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广东茂名区域主栽荔枝品种白糖罂的营养成分特征,选择适合白糖罂外观和内质的评价指标,为白糖罂的风味品质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品质指标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2020-2021年度来自茂名28份白糖罂样品的20项品质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白糖罂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单果质量、可食率、部分可溶性糖含量等6项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小,为3.74%~10.29%;其余14项指标变异系数较大,为12.81%~81.63%.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甜度、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含量等品质指标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滋味物质贡献值结果显示,蔗糖可显著影响茂名白糖罂的甜味,苹果酸和抗坏血酸显著影响其酸味.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贡献率较高的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226%,4个主成分分别反映了果实总糖、酸度、还原糖和果实总有机酸含量因子.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茂名白糖罂荔枝果实品质评价预测模型,包括4个有效指标,其中系数大于1的为苹果酸含量和甜度.[结论]可滴定酸、苹果酸、抗坏血酸含量和甜度等品质指标是评价茂名白糖罂果实品质的重要因子,研究结果可为育种者选择亲本提供参考,也将为深入探究白糖罂果实内营养物质代谢机制等提供科学依据.

    荔枝白糖罂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