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果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王志强

双月刊

1009-9980

chinagsxb@163.com

0371-63387308 65330928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批准,《果树科学》从2001年起更名为《果树学报》。有季刊改季双月刊,由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封面、内文均用优质铜版纸印刷。《果树学报》着重选取密切结合我国果树(包括西瓜、甜瓜)科研、教学、生产实际,反映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的优秀稿件,及时报道重大科研成果、阶段性成果和科研进展情况。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及科技简讯;内容包括生物技术、品种与种质资源、生理与栽培、土壤与肥料、植物保护、贮藏加工等;读者对象为本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各级管理干部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果树(西甜瓜)栽培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部分杨梅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蒋芯颜丽菊尤建林徐春燕...
    1281-1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深入了解杨梅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特征,为杨梅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95份杨梅地方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其果实、果核、叶片和花序等44个表型性状(20个描述型性状和24个数量型性状)观测记录,并进行相关性、聚类和主成分等分析.[结果]20个描述型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变化范围分别为0.5125~1.5153和0.2719~0.7660,其中果实颜色、果核核表颜色和果核茸毛颜色等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24个数量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19.03%,其中果实色泽指标b*值变异系数最大(63.99%).数量型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2对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23对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1.827%,主要反映果实大小、果实色泽、果实糖酸含量等相关因子.根据聚类分析可将95份杨梅种质分为5个类群.[结论]杨梅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其中果实单果质量、外观色泽指标、糖酸含量等可作为杨梅品质综合评定的重要指标.95份杨梅种质资源可分为5个类群,其中类群Ⅱ可用于选育大果型优质品种,类群Ⅳ可用于选育优质白梅类品种.

    杨梅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欧洲葡萄VvJAZ9基因互作蛋白的筛选与验证

    刘德帅冯美樊姗姗孙雨桐...
    1294-1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葡萄JAZ家族基因特点及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情况,以期筛选出与低温胁迫相关的家族成员,并进一步筛选其互作蛋白,为后续葡萄抗寒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拟南芥和葡萄基因组数据为基础,获得葡萄JAZ家族成员基因并进行同源克隆、染色体定位、理化性质以及蛋白家族聚类等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分析VvJAZ家族成员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情况,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进行互作蛋白筛选和验证,并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验证候选互作蛋白与VvJAZ9蛋白的互作关系.[结果]葡萄中有11个JAZ家族基因,随机分布于7条染色体上,都具有JAZ家族蛋白中特有且高度保守的TIFY和Jas结构域,均属于碱性不稳定亲水蛋白;聚类分析表明,葡萄JAZ家族蛋白可分为3个亚族,其中VvJAZ9与拟南芥AtJAZ1和AtJAZ2的亲缘关系最近,VvJAZ1与VvJAZ11、VvJAZ5与VvJAZ6同源关系最近.qRT-PCR结果表明,VvJAZ9是葡萄JAZ家族成员基因中受低温诱导表达最为明显的1个基因.通过酵母双杂交试验筛选获得26个可能与VvJAZ9存在互作关系的候选蛋白;通过qRT-PCR分析候选蛋白的相关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HAP5A基因受低温诱导表达趋势与筛选出的VvJAZ9基因类似,推测HAP5A可能是JAZ9候选互作蛋白中响应低温最为显著的1个蛋白;通过同源克隆获得了VvHAP5A基因序列,全长636 bp,编码211个氨基酸,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基因是NF-YC类型的转录因子,通过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也证实了JAZ9与HAP5A蛋白全长有互作关系.[结论]鉴定并克隆到了葡萄的11个VvJAZs基因,VvJAZ9和VvHAP5A基因均响应葡萄低温诱导表达,并且二者还具有蛋白互作关系,可为进一步研究葡萄JAZ基因参与低温胁迫的机制提供参考.

    欧洲葡萄JAZ基因家族蛋白互作低温胁迫表达分析

    利用InDel标记筛选多胚山金柑珠心苗后代

    宋谢天田啸宇王楠周银...
    1312-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柑橘的遗传转化通常以实生苗上胚轴为外植体.作为基因组高度杂合的无融合生殖物种,柑橘多胚种子中常含有一定比例的、因遗传重组较亲本表现出遗传背景差异的有性后代,从实生群体中筛选无性后代进行遗传转化实验可有效保证外植体材料遗传背景的一致性及后续相关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基于此,开发分子标记用于快速准确筛选柑橘短童期种质——多胚山金柑(Fortunella hindsii)子代中的珠心胚实生苗,以期为优化完善山金柑遗传转化体系提供基础.[方法]利用母本山金柑材料DB02重测序数据进行InDel标记的挖掘,筛选出可以区分有性后代和无性后代的InDel标记,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对DB02系山金柑的子代幼苗进行鉴定.[结果]开发出7对可以区分DB02系山金柑种子中有性和无性后代的InDel杂合位点标记(InDel1~InDel7),基于这些标记进一步研究,发现土播幼苗和试管幼苗中的珠心苗比例分别为87.5%和74.2%.[结论]利用InDel标记可以成功筛选出与DB02系山金柑遗传背景一致的无性克隆后代,进一步完善了山金柑实生苗上胚轴遗传转化体系.

    山金柑珠心胚实生苗鉴定InDel分子标记

    砂糖橘精氨酸脱羧酶CrADC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吴秀兰任诗欣李桂花唐文武...
    1318-1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克隆砂糖橘精氨酸脱羧酶基因(CrADC),分析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探究CrADC基因调控多胺合成的抗旱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RT-PCR技术克隆砂糖橘CrADC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进行蛋白序列及进化分析,利用qPCR检测不同组织和干旱胁迫下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并进行植物表达载体构建与烟草遗传转化验证.[结果]砂糖橘CrADC基因全长2262 bp,编码753个氨基酸,含有一个吡哆醛结合域.序列及进化分析显示果树ADC蛋白序列较保守且分为3类,起源于温带的苹果、李、枣、葡萄等8种落叶果树为一个进化分支,起源于热带或亚热带的柑橘、杧果、番木瓜等6种果树属于另一分支.qPCR实验表明,CrADC基因在砂糖橘叶、花、果肉和果皮组织均能表达,但不同时期叶片和果实不同部位的表达量差异显著,干旱胁迫24h内的基因表达量会逐步上升.转基因实验表明,CrADC基因在烟草根、茎、叶组织中也能稳定表达,转基因系比对照烟草的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更低,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更高,表现出更好的抗旱生理特征.[结论]砂糖橘CrADC序列较保守,起源于亚热带或热带果树的进化分支.CrADC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在干旱胁迫后24h内该基因表达量上升,使转基因系比对照烟草具有更好的抗旱生理特性.

    砂糖橘CrADC基因克隆干旱胁迫表达分析

    火龙果DREB1D基因的克隆及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功能分析

    张璐芳侯黔东蔡晓薇杨鵾...
    1330-1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DREB(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是一类脱水响应元件结合蛋白,在植物响应高温、干旱、高盐和低温等多种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以紫红龙火龙果(Hylocereus monacanthus)为材料,克隆得到DREB转录因子,并命名为HmDREB1D(HU02G01866.1),探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构建HmDREB1D基因植物过表达载体,通过亚细胞定位分析HmDREB1D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异源转化拟南芥,对T3代纯合系转基因拟南芥(OE3、OE4、OE5)进行生物学功能验证.[结果]火龙果HmDREB1D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723 bp,产生的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属DREB1s亚家族,具有典型的AP2结构域.将HmDREB1D基因转化至拟南芥获得超表达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株系表现出较高的抗逆性.在干旱胁迫下,转基因植株T3代纯合系种子的萌发率高于野生型.转基因植株的叶片在逆境胁迫下表现出更低的电导率及更高的保护性酶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RD20、HSP70和COR15A等逆境胁迫响应基因在HmDREB1D基因超表达植株中具有更高的表达量.[结论]过表达Hm-DREB1D基因通过调控抗逆相关基因表达,加速清除植株内的活性氧,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火龙果HmDREB1D功能分析非生物胁迫亚细胞定位

    枇杷果实采前皱缩的转录组分析

    常晓晓彭程陈慧琼陆育生...
    1342-1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早钟6号枇杷果实采前遇到高温天气出现皱缩现象的分子机制,为培育抗皱缩枇杷品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易皱缩的早钟6号枇杷果实和抗皱缩的思贺大果枇杷果实为材料,对早钟6号枇杷采前不同皱缩程度的果实(正常果ZZS1、轻度皱缩果ZZS2和皱缩果ZZS3)进行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并对思贺大果枇杷和早钟6号枇杷果实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早钟6号枇杷不同程度皱缩果实之间以及与思贺大果枇杷之间的差异基因表达情况,筛选与枇杷果实皱缩相关的基因.[结果]早钟6号枇杷皱缩果(ZZS2、ZZS3)与正常果(ZZS1)相比,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升高.对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发现,可能与枇杷果实采前皱缩相关的基因主要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油菜素内脂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等代谢途径.参与苯丙烷生物合成的12个基因中,有9个与木质素合成相关,在DG vs ZZS1比较中均上调表达;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的13个基因中,有6个(2个GH3和4个SAUR)参与生长素信号转导;2个基因(EVM0023097和EVM0032997)参与油菜素内脂生物合成途径,在DG vs ZZS1、ZZS1 vs ZZS2和ZZS1 vs ZZS3三组比较中表达量均上调;NAC转录因子基因在ZZS1 vs ZZS2、ZZS1 vs ZZS3、ZZS2 vs ZZS3三组比较中表达量均上调.结果表明,生长素和油菜素内脂这两种植物激素可能参与枇杷果实采前皱缩过程,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可能与不同枇杷品种应对高温抗皱缩能力有关,NAC转录因子可能参与调控枇杷果实皱缩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木质素可能与枇杷不同品种应对高温胁迫的能力相关,生长素和油菜素内脂可能在枇杷果实应对高温胁迫的过程中起作用.

    枇杷果实皱缩高温转录组

    不同矮化自根砧对辽艳苹果树体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吕天星沈淑荣姜孝军闫忠业...
    1354-1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矮化自根砧对辽艳苹果树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其在辽宁寒地适宜矮化砧木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B9、GM256、M9-T337和辽砧2号4种自根砧嫁接辽艳苹果为试材,比较不同砧穗组合树体长势、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辽艳/GM256、辽艳/M9-T337、辽艳/辽砧2号3个砧穗组合的树体存活率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辽艳/B9;辽艳/B9的树高度、冠径较其他砧穗组合明显减小,矮化性最强,树势偏弱,而其他砧穗组合各有不同,但总体差异不显著,矮化性相近;辽艳/B9的"大脚"现象最严重;不同砧穗组合的树体主枝长度、数量和总枝量均呈增加趋势,辽艳/GM256的树体主枝长度、数量、总枝量显著高于其他砧穗组合.辽艳/M9-T337的长枝比例、中枝比例最高,辽艳/B9的短枝比例最高;中枝+短枝的比例大小为辽艳/B9>辽艳/GM256>辽艳/辽砧2号>辽艳/M9-T337.辽艳/GM256的早期丰产性明显好于其他砧穗组合,辽艳/B9的早期丰产性最差.辽艳/GM256、辽艳/M9-T337和辽艳/辽砧2号的优质果率明显高于辽艳/B9;不同砧穗组合的平均单果质量为辽艳/M9-T337>辽艳/辽砧2号>辽艳/GM256>辽艳/B9,辽艳/B9的果实光洁度、红色等外观品质表现最好;辽艳/B9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辽艳/GM256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脆度值和固酸比等内在品质指标最高,与其他砧穗组合差异显著,果实风味更佳.[结论]综合各性状指标,以GM256自根砧嫁接辽艳苹果,不仅树体存活率高、枝类结构合理,而且产量高、果实品质优良,可考虑作为首选的砧穗组合使用.

    辽艳苹果矮化自根砧生长发育产量果实品质

    平邑甜茶高位嫁接丽嘎拉苹果树体结构和果实产量的形成特点

    李宏建王宏于年文宋哲...
    1363-1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以平邑甜茶为砧木、采用高位嫁接方式的丽嘎拉苹果幼树至结果树的树体结构和果实产量的形成规律,为辽宁寒地苹果密植园中该种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丽嘎拉/平邑甜茶和丽嘎拉/GM256/平邑甜茶砧穗组合苹果树为试材,调查2011-2019年树体结构、枝类组成、果实产量的年生长动态变化,评价2种砧木果实产量的冠层空间分布特点和品质差异.[结果]2011-2019年丽嘎拉/平邑甜茶苹果树高、主枝长和覆盖率等树体结构参数高于丽嘎拉/GM256/平邑甜茶.2019年丽嘎拉/平邑甜茶和丽嘎拉/GM256/平邑甜茶苹果树冠覆盖率分别为74.70%和62.30%,两者间差异显著.2011-2019年丽嘎拉/GM256/平邑甜茶品种/砧木干径比值为0.90~0.83,树体表现为"大脚"现象;2011-2014年丽嘎拉/平邑甜茶品种/砧木干径比值为0.87~0.77,树体表现为"大脚"现象,而2015-2019年为1.03~1.21,树体表现为"小脚"现象.2011-2019年丽嘎拉/平邑甜茶树体总枝量高于丽嘎拉/GM256/平邑甜茶,丽嘎拉/平邑甜茶树体总枝量在2015-2017年快速增长,由37.39×104条·hm-2增加至96.70×104条·hm-2,2017-2019年趋于稳定,3年分别为96.70×104条·hm-2、95.10×104条·hm-2、93.05×104条·hm-2.2011-2014年丽嘎拉/平邑甜茶苹果树长枝比例高于丽嘎拉/GM256/平邑甜茶,2015-2019年短枝比例高于丽嘎拉/GM256/平邑甜茶.2013-2019年丽嘎拉/平邑甜茶果实产量高于丽嘎拉/GM256/平邑甜茶,7年累计产量分别为216686.25 kg·hm-2和158802.99 kg·hm-2.果实产量在冠层内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丽嘎拉/平邑甜茶果实产量主要分布在冠层高度≥2.01 m的空间区域,占总产量的70.86%;而丽嘎拉/GM256/平邑甜茶为1.01~3.00 m,占总产量的76.11%.丽嘎拉/平邑甜茶果实单果质量、果形指数、硬度、果面光亮度和红色程度高于丽嘎拉/GM256/平邑甜茶,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低于丽嘎拉/GM256/平邑甜茶.[结论]与丽嘎拉/GM256/平邑甜茶砧穗组合相比,以平邑甜茶为砧木,采用高位嫁接方式的丽嘎拉苹果树具有树高生长量大、主枝长、覆盖率高,总枝量多、短枝比例高、果实外观品质好、产量高等优势.

    苹果砧穗组合高位嫁接枝类组成产量品质

    宁夏不同子产区霞多丽葡萄内源激素及果实品质差异研究

    王宁张艳霞李栋梅王振平...
    1374-1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贺兰山东麓不同子产区霞多丽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差异,了解不同产区果实品质形成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镇北堡产区(ZBB,砾石土,志辉源石酒庄)、玉泉营产区(YQY,风沙土,玉泉国际酒庄)、鸽子山产区(GZS,淡灰钙土,西鸽酒庄)3个子产区霞多丽葡萄为试材,使用超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测定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果肉和种子中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生长素(indole acetic acid,IAA)、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3)、异戊烯腺嘌呤(isopentene adenine,2-IP)和反式玉米素核苷(trans zeatin riboside,tZR)含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葡萄果实中葡萄糖、果糖、苹果酸、酒石酸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脱落酸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在霞多丽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组织ABA含量在E-L 35时期达到峰值,GZS最高;GA3总体呈"M"形变化趋势;IAA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E-L 35之后种子中IAA在较低水平浮动;果皮中2-IP含量逐渐上升后在采收期下降.3个子产区霞多丽葡萄果实各组织内源激素含量存在差异,在转色期差异显著.在不同风土特征条件下,果实百粒质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均为ZBB最高;果实单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和固酸比表现为YQY>GZS>ZBB;苹果酸含量为ZBB>GZS>YQY;酒石酸含量则YQY最高,GZS最低.E-L 35时期VvNCED在GZS果实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产区,ZBB霞多丽葡萄果实中VvHYD2表达量显著高于GZS和YQY.[结论]YQY种植的霞多丽葡萄含糖量和固酸比高于其他产区,表明霞多丽葡萄对YQY的风土有更好的适应性.ZBB砾石土含氮量高,有机质丰富,霞多丽葡萄果实中IAA、tZR含量高于其他产区,ABA含量低于其他产区,果实含糖量低,酸度高,成熟度较低.

    霞多丽葡萄产区内源激素果实品质

    外源γ-氨基丁酸对蛇龙珠葡萄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

    王春恒韩爱民张立梅李斗...
    1386-1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碳氮代谢是植物体内重要的生理过程,探究γ-氨基丁酸(GABA)对葡萄碳氮代谢的影响,并筛选最适调控浓度.[方法]以10年生酿酒葡萄蛇龙珠为试材,于开花期、坐果期、膨大期、转色期对长势一致的植株进行叶面喷施,研究了不同浓度γ-氨基丁酸5、10、15、20 mmol·L-1处理对叶片碳、氮代谢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喷施外源GABA提高了葡萄叶片碳代谢相关蔗糖合酶(SuSy)、蔗糖磷酸合成酶(SPS)、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增加淀粉、可溶性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GABA处理也增强了氮代谢相关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增加硝态氮(NO3-·N)含量,增加了内源GABA含量.[结论]外源GABA增加葡萄叶片内源GABA含量,从而增强碳代谢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增加淀粉、可溶性糖的积累,促进硝态氮(NO3-·N)吸收和铵态氮(NH4+·N)的转化,其中以10 mmol·L-1外源γ-氨基丁酸效果最佳.

    葡萄γ-氨基丁酸碳代谢氮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