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果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王志强

双月刊

1009-9980

chinagsxb@163.com

0371-63387308 65330928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批准,《果树科学》从2001年起更名为《果树学报》。有季刊改季双月刊,由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封面、内文均用优质铜版纸印刷。《果树学报》着重选取密切结合我国果树(包括西瓜、甜瓜)科研、教学、生产实际,反映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的优秀稿件,及时报道重大科研成果、阶段性成果和科研进展情况。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及科技简讯;内容包括生物技术、品种与种质资源、生理与栽培、土壤与肥料、植物保护、贮藏加工等;读者对象为本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各级管理干部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果树(西甜瓜)栽培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喷施外源钙对骏枣裂果和相关生理特性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寸丽芳房立媛林敏娟王振磊...
    1894-19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钙制剂处理对骏枣果皮裂果率、细胞壁物质、细胞壁降解酶及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12年生骏枣为试验材料,在幼果期果实叶面喷施不同钙制剂(200、400、800倍液CaCl2;1000倍液有机钙),对果皮细胞壁组分及相关降解酶活性、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不同喷钙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裂果率;减缓了细胞壁中纤维素及原果胶的分解速度;显著降低了细胞壁中果胶酶及纤维素酶活性;减少了水溶性果胶及共价结合型果胶的含量.在裂果高发期,不同钙制剂处理与对照相比裂果率分别降低48.4%、42.3%、19.2%和46.1%;果胶酶活性比对照分别低20.4%、43.4%、42.1%和33.2%;水溶性果胶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1.7%、39.9%、39.7%和35.1%;离子结合型果胶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32.9%、15.6%、10.1%和11.8%;共价结合型果胶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38.4%、20.6%、7.3%、18.6%;纤维素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32.2%、22.5%、24.3%和23.1%;纤维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31.5%、112.9%、119.1%和83.3%.不同的喷钙处理增加了果皮角质层、表皮细胞及亚表皮细胞厚度,使果皮角质层保持完整,减少龟裂的发生及减少果肉细胞中的空腔数.[结论]在骏枣果实成熟的过程中,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水溶性果胶含量的增加加速了纤维素和原果胶快速降解,加剧了裂果的发生,而在幼果期喷施钙肥可以降低纤维素酶、果胶酶的活性,增加果实纤维素、离子结合型果胶及共价结合型果胶含量;喷钙处理可以增加果皮角质层厚度,使果皮硬度及弹性增加,减少裂果的发生.在果实幼果期喷钙可以作为减少骏枣裂果的重要措施.

    骏枣裂果钙制剂细胞壁酶活性组织结构

    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板栗品质评价与研究

    张博文郭素娟
    1904-1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栽植的板栗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为高品质板栗的栽培、施肥与合理引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棕壤、褐土、黄褐土、黄棕壤、黄壤、红壤6种不同类型土壤条件栽培的板栗为对象,分析坚果品质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板栗单粒质量、含水量、支链淀粉/总淀粉比值以及可溶性糖、蛋白质、脂肪、总酚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不同土壤类型pH、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含量变异系数范围为8.60%(pH)~48.35%(全磷),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pH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全氮含量与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有效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有效锌含量与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2)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各板栗品质指标变异系数范围为5.99%(含水量)~26.32%(可溶性糖含量),坚果单粒质量与有效锰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速效钾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支链淀粉/总淀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H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酚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3)棕壤条件下板栗的甜糯、耐贮藏品质最好,黄壤最差,褐土条件下板栗营养品质最好,红壤最差,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棕壤条件下板栗综合品质最好,其后依次为褐土、黄褐土、红壤、黄棕壤、黄壤.[结论]棕壤条件下板栗品质最好,可溶性糖含量、支链淀粉/总淀粉、单粒质量、含水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可作为主成分分析的指标来评价板栗综合品质.

    板栗土壤类型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

    6个特早熟与早熟荔枝种质果实挥发性化合物的鉴定及香气特征分析

    蒋侬辉向旭钟云朱慧莉...
    1915-1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特早熟与早熟荔枝果实挥发性成分特征及差异,为荔枝栽培、育种、加工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EM)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系统地分析了6个特早熟与早熟荔枝种质成熟果实的挥发性化合物,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比较了这两类种质挥发性组分的差异.[结果]共鉴定出103种挥发性组分,10种为共有的化合物、34种为各种质的特有化合物,以单萜类、醇类、醛酮类、酯类及倍半萜为主要成分,其中特早熟种质的挥发性物质种类以醇类、醛酮类及酯类为主,早熟种质挥发性物质则以萜类(单萜及倍半萜)及醇类为主.运用OPLS-DA方法获得上述特早熟-早熟组间的差异代谢物39个,其中下调的化合物包括异戊醇、正辛醇、异戊醛、反-2-辛烯醛、乙酸乙酯、3-甲基-3-丁烯醇乙酸酯、乙酸苄酯、戊酸苄酯、苯甲酸异戊酯、α-筚澄茄油烯、α-古巴烯、异戊酸、十四烷,上调的化合物包括α-蒎烯、月桂烯、α-松油烯、邻伞花烃、(+)-柠檬烯、罗勒烯、(E)-Β-罗勒烯、γ-萜品烯、萜品油烯、别罗勒烯、对-薄荷-1,5,8-三烯、芳樟醇、β-香茅醇甲醚、对伞花烃-8-醇、蒎烯-10-醇、α-松油醇、橙花醇甲醚、香茅醇、异香叶醇、β-柠檬醛、香叶醇、乙酸香叶酯、(E)-β-金合欢烯、1,3-环己二烯、α-姜黄烯、α-姜烯,这些差异代谢产物结合各种质特有的化合物可作为区分上述特早熟-早熟种质的特征性挥发性化合物.结合香气活度值(OAV)筛选出对6个特早熟和早熟荔枝种质香气具有贡献的化合物35种,以香叶醇的OAV值最高;发现1-辛烯-3-醇、乙醛、正己醛、壬醛、左旋玫瑰醚、香叶醇、青叶醛为6个特早熟、早熟荔枝种质所共有的香气化合物,其中左旋玫瑰醚、异戊醇、乙酸乙酯、壬醛及1-辛烯-3-醇是特早熟种质三月红、香蜜早和大新荔共有的特征香气成分,而月桂烯、香叶醇、壬醛、邻伞花烃及1-辛烯-3-醇是早熟种质水东、妃子笑、白糖罂共有的特征香气成分.通过香气特征分析发现特早熟种质香型以果香为主,花香、青植香为辅,早熟种质香型以花香为主,果香、青植香为辅.[结论]综上所述,特早熟及早熟荔枝种质挥发性代谢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不同熟性及不同种质荔枝果实间的挥发性成分及香气成分存在显著差异,挥发性化合物可作为鉴定不同荔枝种质的指标之一.

    荔枝特早熟早熟挥发性物质香气特征

    营养液EC值及滴灌频率对日光温室耶糠基质栽培西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杜少平唐超男马忠明薛亮...
    1932-1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营养液EC值与滴灌频率对温室西瓜植株生长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寻求营养液最优供给方式,为实现设施西瓜椰糠基质栽培过程中营养液的高效供给及标准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椰糠为栽培基质,设置了4个EC值水平(E1:0.15 mS·cm-1,E2:0.25 mS·cm-1,E3:0.35 mS·cm-1,E4:0.45 mS·cm-1)和2个灌溉频率(R1:2次·d-1,R2:4次·d-1),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共8组处理.[结果]西瓜不同生育期植株、根系形态指标及生物量随着营养液EC值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团棵期(15 d)和坐果期(30 d)均以E2处理为优,膨果中期(45 d)茎粗和叶面积分别以E3和E2处理为优;成熟期(65 d)果实质量随EC值的增大持续下降,而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等品质指标持续上升.低灌水频率(2次·d-1)显著提高了西瓜苗期(15 d)植株的茎粗、叶面积和根系形态参数,促进了根冠比的提高,有利于强苗的培养.高灌水频率(4次·d-1)显著提高了西瓜坐果期(30 d)茎粗、根总表面积、根体积和生物量,以及膨果中期(45 d)的茎粗;成熟期(65 d)单果质量以高灌溉频率为优,品质以低灌溉频率为优.此外,试验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团棵期径粗、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根系鲜质量影响极显著(p<0.01),以E2R1组合最好;对坐果期株高和根系鲜质量影响显著(p<0.05),对茎叶生物量影响极显著,均以E2R2组合最好;成熟期果实品质以E4R1组合为优.[结论]团棵期EC值为0.25 mS·cm-1、灌溉频率为2次·d-1,伸蔓至坐果期EC值为0.25 mS·cm-1、灌溉频率为4次·d-1,果实膨大期EC值为0.15~0.25 mS·cm-1、灌溉频率为4次·d-1,成熟期EC值为0.45 mS·cm-1、灌溉频率为2次·d-1的营养液分段灌溉方式能兼顾西瓜植株发育和果实品质良好.

    西瓜电导率滴灌频率椰糠基质

    浙江省瓜类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对杀菌剂敏感性测定

    严蕾艳王迎儿邢乃林古斌权...
    1943-1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浙江省内西瓜、甜瓜、葫芦和南瓜等瓜类作物根部病害种类及筛选病害防治的有效杀菌剂.[方法]通过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学特征观察、基因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确定了造成瓜类根部病害的主要病原菌,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病原菌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从不同瓜类作物上分离的主要根部病原菌从形态学上观察菌丝呈白色,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上产生分生孢子.以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蛋白翻译延长因子1-α(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α,TEF1-α)为引物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发现病原菌与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聚为一类.病原菌寄主专化性测定表明,鉴定到的多个瓜类根腐病菌可同时侵染西瓜、甜瓜、葫芦和南瓜等4种瓜类作物,病原菌的寄主专化性不明显.不同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对瓜类根腐病原菌的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平均有效中浓度EC50为0.135 mg·L-1;嘧菌酯的抑制作用最弱,所有测试菌株的EC50均大于800 mg·L-1.[结论]在浙江省内首次鉴定到一种由腐皮镰刀菌引起的西瓜、甜瓜、葫芦和南瓜等瓜类根腐病.杀菌剂敏感性测定表明,咪鲜胺对菌丝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瓜类腐皮镰刀菌寄主专化性杀菌剂敏感性

    自发气调处理对桃果实采后冷害及风味品质的调控效应

    徐思朦艾少杰薛蕾朱长青...
    1952-1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O2体积分数的自发气调(modified atmosphere,MA)处理对桃果实贮藏冷害及风味品质的影响,分析PDC和ADH基因在MA处理诱导乙醇和乙醛积累中的作用,确定桃果实MA处理的适宜O2体积分数.[方法]以湖景蜜露和中华寿桃果实为材料,分别在0℃冷藏40、60 d后转至20℃货架放置3、4 d;设置3种MA处理,即MA1、MA2和MA3,其冷藏中后期O2体积分数控制在1.0%、3.0%和5.0%,以直接冷库贮藏为对照.测定冷害相关生理指标、乙醛和乙醇含量及PpPDCs和PpADHs基因表达量.[结果]3种MA处理均可有效抑制桃果实冷害,在货架期结束,湖景蜜露和中华寿桃对照组的褐变指数分别高达0.53和0.69,而MA处理的果实褐变指数均低于0.1.MA1和MA2处理的果实在贮藏期间乙醇和乙醛不同程度积累,而MA3处理对乙醇和乙醛积累无明显影响.转货架后各处理乙醇积累有所减少而乙醛变化不大.在桃基因组中共鉴定出5个PpPDCs和33个PpADHs基因家族成员,其中,PpPDC1、PpPDC2、PpADH1、PpADH2和PpADH3基因在转录组中的表达量较高.不同MA处理下PpPDCs和PpADHs基因的表达模式存在较大差异,MA1处理的表达量普遍最高,而MA3处理则普遍较低;相关性分析表明PpPDC2和PpADH1基因表达与乙醇和乙醛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3种最终O2体积分数为1%~5%的MA处理均可有效减轻桃果实冷害,但MA1和MA2处理不同程度地导致乙醇和乙醛积累,PpADH1和PpPDC2基因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A3处理对PpPDCs和PpADHs基因表达的影响较小,果实乙醇和乙醛积累及异味程度总体而言与对照相近;5%为湖景蜜露和中华寿桃MA的适宜O2体积分数.

    自发气调O2体积分数冷害乙醛乙醇PDCADH

    杨梅的营养功效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胡子聪雷琳周晨光蒋巧俊...
    1966-1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梅是中国南方传统特产水果,具有色泽艳丽、酸甜可口、风味浓郁和营养丰富等特点.杨梅富含抗坏血酸、酚酸、花青素和黄酮醇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肿瘤、抗菌、降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健康功效,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随着对杨梅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杨梅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杨梅鲜果为主要原料的加工制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以杨梅果汁、杨梅酒和杨梅果干等为代表的杨梅产品的市场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在系统梳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杨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杨梅的主要功能成分、生物活性及其开发应用等方面展开综述,并对杨梅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杨梅资源的深入研究与高值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杨梅营养成分健康功效开发应用

    广亲和砧木小果甜柿离体快繁技术建立及优化

    刘彬杜晓云陈文兴郭大勇...
    1980-1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近年来广亲和砧木类型小果甜柿已经在我国柿产业中广泛应用,但尚未建立起规模化无性系营养繁殖体系,尤其是离体培养的生根条件亟待优化,旨在建立小果甜柿组培快繁体系,并优化其生根条件.[方法]以小果甜柿为试材,重点探讨无菌离体培养过程中的生长调节剂种类、处理时间,以及暗处理等因素对其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1)休眠芽经75%乙醇消毒30 s,再使用1%次氯酸钠消毒6 min,消毒效果最佳,消毒后的休眠芽接种到含MS(Mu-rashige&Skoog)(含1/2 NH4NO3和1/2 KNO3)+1 mg·L-1玉米素(zeatin,ZT)+0.1 mg·L-1 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30 mg·L-1蔗糖+7 g·L-1琼脂+0.6 g·L-1聚乙烯吡咯烷酮-40(polyvinylpyrrolidone-40,PVP-40)的初代培养基上,可获得62.56%的无根试管苗;(2)取初代培养试管苗侧芽接种于DKW+1 mg·L-1 ZT+0.1 mg·L-1 IAA+1000 μmol·L-1甜菜碱+30 mg·L-1蔗糖+7 g·L-1琼脂+0.6 g·L-1 PVP-40的培养基上,平均分蘖数1.59个,株高度3.30 cm,叶片数9.49片·株-1,茎节数7.40节·株-1,继代培养时可按照0.5 cm切取带芽茎段继续增殖培养,有效继代数目可达10.46个·代-1;(3)用100 mg·L-1 萘乙酸(1-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浸蘸生根处理茎段基部10 min,转入1/2 MS培养基,生根率90.00%,平均总根长度23.17 cm,平均根系表面积6.73 cm2,平均根系体积0.19 cm3;(4)茎段在1/2 MS+0.5 mg·L-1 NAA+0.2 mg·L-1 IBA+5 mg·L-1褪黑素(melatonin,MT)+30 mg·L-1蔗糖+7 g·L-1琼脂+0.6 g·L-1 PVP-40的培养基中暗处理10d后,再接种至无激素1/2 MS培养基上,生根率71.50%,平均总根长度24.14 cm,平均根系表面积9.74 cm2,平均根系体积0.27 cm3;(5)生根后的组培苗经闭瓶和开盖炼苗后移栽,成苗率52.5%,移栽至大田8个月后平均株高度49.17 cm,茎粗6.0 mm,可用于接穗的嫁接繁殖.[结论]构建的小果甜柿高效离体快速繁殖体系,为优质甜柿苗木的规模化营养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小果甜柿离体培养生根驯化移栽

    小果甜柿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覃换玲高营营黄丽辉陈淑媛...
    1992-20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小果甜柿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实现小果甜柿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方法]以小果甜柿带芽嫩枝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外植体取材时间、灭菌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其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消毒、启动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适宜小果甜柿外植体取材的时间为4月、6月;选择75%酒精10 s+0.1%氯化汞8 min的组合进行消毒,外植体成活率达76.67%;以(1/2N)MS+2.5 mg·L-1 ZT+0.1 mg·L-1 NAA为启动培养基,外植体萌芽率达78.33%;以(1/2N)MS+2.0 mg·L-1 ZT+0.1 mg·L-1 NAA为继代培养基,平均增殖系数在1.77以上;以1/2 MS+1.0 mg·L-1 IBA为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74.73%,平均根数3.33条,平均根长2.60 cm.[结论]构建了小果甜柿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为小果甜柿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小果甜柿组织培养快繁茎段培养基

    刺葡萄新品种湘刺1号的选育

    杨梅潘永杰杨国顺石雪晖...
    2001-20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湘刺1号是从怀化市中方县桐木镇选育得到的野生刺葡萄新品种.两性花,果实可用于鲜食及酿酒.果穗呈圆柱形,松紧适中,果粉中等厚,平均穗质量220 g,平均单粒质量4.4 g,成熟时果皮呈蓝黑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可达17.5%.使用9对简单重复序列标记检测,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遗传特异性.该品种抗旱性强,耐高温高湿环境;对黑痘病、白粉病等具有较高的抗性,但不抗霜霉病;抗虫性强,但不抗根瘤蚜.适宜栽培于湖南、贵州、四川等地,春、秋两季可种植.坡地环境会影响湘刺1号的果实品质,建议尽量选择在地势相对平坦的环境种植.

    刺葡萄新品种湘刺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