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科学学报
甘肃科学学报

刘国汉

季刊

1004-0366

gskxxb@163.com

0931-8613844

730000

兰州市定西南路299号

甘肃科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ansu Science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性刊物,1989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聘请13位院士、30多位博导担任顾问、编委,已出版78期,刊发论文1500多篇,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论文占10%,省部级基金论文占20%,引文应用率100%。分别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清华大学光盘版杂志社收录。是甘肃省优秀科技期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欢迎省内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北部白垩纪主要油层沉积特征研究进展

    张景军郝婉琳苏学龙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辽盆地是我国一个重要的陆相含油气盆地,其中央坳陷区北部孕育了世界级特大油田——大庆油田.随着勘探开发力度的加强,对盆地储层沉积学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通过梳理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主要油层沉积学方面的研究,从岩石特征、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物源、沉积体系与沉积模式4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了主要储层的岩相类型和岩性特征,以及主要储层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环境因素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并讨论了研究区三角洲沉积相的特征;对中央坳陷区的主要物源及目前物源研究的主要方法和不足、中央坳陷区沉积体系的类型和盆地沉积模式演化过程有了进一步认识.

    沉积特征储层沉积学中央坳陷区松辽盆地

    镰刀湾地区上古生界致密气储集砂岩孔隙差异特征及其控藏规律

    徐鹏程李超刘金森邵杰...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致密砂岩的孔隙演化过程影响致密天然气的富集及分布,是当前部署致密气储集砂体开发工作的研究重点.以镰刀湾地区上古生界盒8-山2段致密气储集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气测孔渗、高压压汞数据结合岩石薄片及扫描电镜等显微观测,分析其物性特征,定性和定量表征孔隙特征,并探讨盒8-山2段孔隙差异特征的成因及其对致密气富集的影响.研究表明:镰刀湾地区上古生界盒8-山2段致密气储集砂岩为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分别是导致盒8-山2段砂岩气储集砂岩孔隙低孔化、特低孔化的主控因素,溶蚀作用是低孔型储集砂岩部分发育的主控因素;早期差异性胶结作用是储集砂岩孔隙差异演化的主要因素,也导致差异性溶蚀作用和晚期胶结作用的发生.胶结物含量高的储集砂岩含气性更好,其中无阻天然气主要赋存在晶间孔中,而更多的致密砂岩气主要赋存在胶结物溶蚀孔中.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上古生界盒8段山西组孔隙差异演化

    不同构造单元油水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研究

    李顺欣张景军郝婉琳苏学龙...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葡萄花油层各构造单元油水分布复杂,为了掌握徐家围子向斜区的油水分布规律,在对研究区构造单元精细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构造单元的油水分布及主控因素.研究发现,研究区可分为3个构造单元,油水分布主要呈现为上油下水,各构造单元油水富集层位不同,主要因为其在油藏成因上有所差异:(1)洼槽区主要为反向源断裂充注,由弱-双强两种充注模式为其供烃,且圈闭由断层及断层与岩性共同作用形成;(2)南部斜坡区主要为反屋脊源断裂充注;(3)北部斜坡区为屋脊源断裂及反向源断裂充注.斜坡区主要为强充注模式,且圈闭主要以构造作用形成.该研究结果对认识不同构造单元的油气成藏规律以及指导油气勘探具有参考意义.

    徐家围子向斜构造单元洼槽区油水分布主控因素

    物流绩效对我国出口贸易潜力的影响——以中、西亚国家为例

    刘宇婷李旭琳李晓洁苏刚...
    89-9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流发展水平对国际贸易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以物流绩效指数为切入点,基于2014-2021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中、西亚国家的物流绩效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对不同地区国家的贸易潜力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物流绩效水平显著影响我国与中、西亚国家的出口贸易,中低收入国家物流绩效改善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大于高收入国家;不同地区的物流绩效及分指标对我国出口贸易潜力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整体来看,中亚国家贸易潜力大于西亚国家.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改善中、西亚国家物流水平的策略和建议,以充分发挥双边贸易潜力.

    物流绩效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潜力

    旅游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北天山两侧县域为例

    侯金超王伯礼单小曼
    9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业与交通业之间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因此了解旅游交通、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旅游交通可达性、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3-2022年北天山两侧15个县域旅游交通和旅游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态及其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北天山两侧县域旅游交通可达性指数有显著降低,整体可达性呈增长趋势;(2)北天山两侧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呈空间网络化趋势,旅游经济联系呈现"中心强边缘弱"的空间特征,且空间极化特征不断减弱;(3)北天山两侧县域旅游交通和旅游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呈上升趋势,研究区域耦合协调水平由濒临失调向勉强协调转变,县域间耦合协调差异明显,伊宁市和霍尔果斯市的耦合协调性优于其他城市;(4)空间耦合模式不平衡性显著,仅伊宁市为高协调水平,其他城市交通运输发展速度都快于旅游经济发展速度.研究有助于优化交通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方式,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区域交通运输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

    旅游交通可达性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北天山两侧县域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生鲜配送路径优化研究

    何文龙许浩毕德明张金龙...
    108-113,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生鲜农产品配送路径中存在配送成本不合理的问题,以乌鲁木齐市社区菜店生鲜农产品配送为例,根据生鲜农产品新鲜度要求高、配送情况复杂的特点,优化生鲜农产品配送路径,深入分析货物运输成本、货物损耗成本以及客户对时间窗的特定要求,以此为基础,构建以综合配送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高效优化模型.为求解此模型,提出一种结合遗传算法与模拟退火机制的改进蚁群算法,旨在为生鲜农产品的配送路径优化问题提供更为精准和高效的解决方案.结合仿真实验验证模型和改进算法的有效性,对后疫情时代乌鲁木齐市社区菜店生鲜农产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路径优化生鲜农产品改进蚁群算法社区菜店

    基于自适应灰色区间模型的短时交通流不确定预测

    黎豪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捕捉交通流随机波动的不确定性,提升短时交通流预测的准确性,进而为交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出一种自适应灰色区间模型,用于短时交通流的不确定预测.该自适应灰色区间模型由自适应灰色模型、粒子群算法和残差模型组成.首先,构建自适应灰色模型,预测短时交通流的均值,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来实时获取自适应灰色模型的最优参数;然后,通过比较均值预测结果与真实值,得到残差序列,并对得到的残差序列进行绝对值处理,采用残差模型对经过绝对值处理的残差序列进行处理;最后,将均值预测结果与残差结果相结合,生成预测区间,实现对短时交通流的不确定量化.利用美国明尼苏达州高速公路采集的交通流数据对所提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选择预测区间覆盖概率、预测区间宽度和综合指数作为不确定预测性能评价指标,并与灰色包络模型(GEPM)、灰色区间预测模型(GIPM)和线性灰色区间模型(LGIM)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够生成可行的交通流预测区间,通过比较不确定预测性能评价指标,表明本文模型有更好的预测精度,可以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决策支持.

    智能交通短时交通流预测不确定预测自适应灰色区间模型粒子群优化

    人字形板式换热器耦合传热特性分析

    朱利兵王良璧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人字形波纹板式换热器为基础,建立了完整的三板双流道耦合传热模型,并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单边流动方式下流体出现了流量分配不均的情况,在导流区较为严重,流速与流量分布规律相同,在换热区靠近触点的位置流速更大.对计算模型施加展向周期性边界条件,发现波纹板的温度分布、总传热系数与常见的单元传热相比,误差更小.因此,在进行板式换热器模拟计算时,需要考虑耦合传热.同时分析了局部努塞尔数和二次流强度的变化趋势,发现在主流方向上,局部努塞尔数和二次流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触点位置都出现了剧烈的变化,增强了换热,因此在设计板式换热器时,可以考虑通过适当改变结构以增加触点个数来增强换热.

    板式换热器数值模拟导流区周期性边界条件二次流

    土壤温度季节性波动与热扩散率跃变对地埋管群取热性能的影响及其调和

    巩振权曲德虎马兵善王刚...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地质结构分层下不同影响因素对地埋管群取热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土壤温度季节性波动的地埋管群数值传热模型,分析了土壤温度季节性波动、土壤热扩散率、钻孔间距、回填材料热扩散率和管群布置形式对管群取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忽略土壤温度季节性波动将高估管群热效率和钻孔的单位管长换热量.管群位于多层土壤中,热扩散率高的土壤层冷堆积严重,钻孔间热相互作用更强,其中管群中心钻孔受热相互作用的影响最大.以矩形布置的钻孔群为例,当钻孔间距由3 m增加到5 m时,管群热效率可提升6.6%.同时,增大钻孔间距或使用高热扩散率回填材料均可增加单个钻孔的换热能力.然而,对确定的钻孔间距和管群构型,使用过高热扩散率的回填材料将降低管群的热效率.此外,线形布置的管群更适于短期连续运行的场景.

    竖直埋管换热器季节性波动热扩散率回填材料管群布局

    LTNE条件下多孔方腔内Cu-水纳米流体自然对流研究

    刘晨玺马兵善王刚
    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局部非热平衡假设,对固体骨架分别为玻璃球和泡沫铝的多孔介质方腔内Cu-水纳米流体自然对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无量纲容积换热系数、瑞利数、孔隙率和纳米颗粒体积分数对多孔方腔内纳米流体自然对流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瑞利数较小时,可以用局部热平衡模型代替局部非热平衡模型计算多孔腔体内的自然对流.当瑞利数较大时,对于填充玻璃球的多孔腔体自然对流,孔隙率较大时可以采用局部热平衡模型计算,而对于填充泡沫铝的多孔腔体自然对流应采用局部非热平衡模型计算.填充泡沫铝的腔体内使用Cu-水纳米流体时,总的传热速率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对于填充玻璃球的腔体,当瑞利数较小时使用C u-水纳米流体可以明显增加腔体的传热速率,而当瑞利数较大时填充玻璃球的腔体传热速率随纳米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大而降低.

    纳米流体多孔介质自然对流局部非热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