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农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农业
甘肃农业

半月刊

1673-9019

gsny@21cn.com

0931-8488370 8465630 4560928

73003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武都路498号

甘肃农业/Journal GANSU NONGYE
查看更多>>本刊的宗旨是:贴近农业,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聚焦“三农”,关注经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乡村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情民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对乡村旅游作出重大决策.本文从我国乡村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五点建议:创新旅游产品宣传方式、加强AR技术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树立独特旅游文化理念、破解发展短板、解决人才紧缺问题.

    乡村旅游现状问题对策

    农文旅产业融合:特色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基于对甘肃省L村的田野调查

    杨丽云王向慧马亮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肃是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的集合地带,也是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现代文化的碰撞地带,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存在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社会培育滞后等问题,亟需挖掘地方资源以推进特色村建设来助力乡村振兴.基于对L村的田野考察,发现现有的政策、资源、基础以及困境已为该村建设特色村提供了依据,而"农文旅"产业融合则是该村进行特色村建设的方向,具体可从深挖本土文化资源、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创新宣传营销方式、构建共建共享机制四个方面展开."农文旅"产业融合的特色村建设路径可以推进该村的发展转型,并为其他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借鉴.

    "农文旅"产业融合特色村建设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文旅产业的体验性塑造

    任继如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体验性塑造旨在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推动传统村落文旅产业持续发展.本研究阐释了体验与体验经济概念,剖析了文旅产品的体验性特质,在梳理文旅体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传统村落的文旅体验资源与开发利用的比较优势以及传统村落文旅体验的构成要素.研究提出传统村落文旅体验基本构成要素,即五因素理论框架,包括文化因素、人际因素、互动因素、场景因素和个性因素.以期为传统村落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对已有文旅产业理论进行补充完善,也为传统村落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传统村落文旅产业比较优势构成要素

    数字经济背景下清河县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张婷婷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新时期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在推动着乡村经济的发展.清河县作为河北省数字化乡村发展的先行者,要紧抓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强化自身政策支持力度,对美丽乡村的顶层设计进行优化,打造坚实的数字技术环境.同时,要充分剖析存在的问题并采取解决措施,为建设美丽乡村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数字经济清河县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析——以徽县大河店镇三泉村为例

    孙萍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活力,让农民获得更多收入.乡村旅游产业凭借独特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创收能力,在促进城乡融合、改善农业农村产业布局、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徽县大河店镇三泉村"花映三泉"乡村旅游项目的调研,探索出适合徽县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期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康养旅游

    乡村文化数字化的价值审视与策略探析

    杨蕙而胡钢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载体与渠道,对提升乡村文化传播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数字化建设关乎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乡村文化地位的提升以及乡村精神文明的建设.然而,乡村文化在面临巨大发展需求的同时,却存在着数字人才短缺、乡村文化数据安全性较差、相关法制体系不完善等困境.基于此,乡村文化数字化发展应当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渠道,完善文化数字化发展机制,实现文化振兴.

    数字化文化建设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地区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王佳俊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了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文旅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本文提出"六个加"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分别从加大民族地区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宣传力度、加快完善民族地区乡村基础设施及配套运营服务建设、加强民族地区乡村特色资源整合开发与利用、加深各方主体对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认识、加强民族地区乡村文旅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大民族地区乡村特色文旅品牌的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深入探析,旨在为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地区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更多有益探索和理论参考,以期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文旅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民族地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洮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探索——以临洮县为例

    白海成张瑞宇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山"理论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理论指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就是搭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桥梁.本文以临洮县为例,探索洮河流域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凸显了生态产品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方面的关键作用,旨在为其他地区和流域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提供借鉴和启示.

    生态产品洮河流域临洮县

    文旅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研究——以徽县为例

    高姣姣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旅产业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简称,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文旅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因此,在发展文旅产业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为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徽县第十六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积极发展"全域旅游",在文旅产业上取得新突破,提升徽县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从徽县文旅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的意义、优势、现状以及有效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思考.

    文旅产业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徽县

    新时代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实践理路

    权丽华李小燕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积极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对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当前,乡村治理现代化中存在部分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弱化;乡村治理现代化体制机制亟待优化;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不适应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等多维发展困境.为此,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应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力,提升乡村干部治理能力和水平;创造治理主体参与环境,构建多元共治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三治融合"新体系,重塑乡村社会发展新秩序.

    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实践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