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农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农业科技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甘肃省农学会
甘肃农业科技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甘肃省农学会

王恒炜

月刊

1001-1463

gsbianjibu@163.com;gsbianjibu@126.com

0931-7614994

730070

兰州市安宁区农科院新村1号

甘肃农业科技/Journal Gans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甘肃省农科院和甘肃省农学会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本刊立足甘肃,面向全国,以促进科技进步、服务科教兴农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学术与技术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的办刊方针,坚持突出西北地方特色和报道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及可读性,适合农业科技工作者,农业院校师生,农村科技骨干和农民技术员阅读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叶绿体基因组及其在樟科植物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刘天付辛培尧
    197-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樟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一个较大的木本植物类群,也是一个较为古老的类群,集轻工业、食用、材用、药用、观价值赏于一身,在我国林业史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可在阐明物种之间亲缘关系的同时,挖掘它们的共同祖先以及它们在进化过程中的分化和演化路径,揭示生物种群和物种的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在概述樟科植物和叶绿体基因组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叶绿体基因组对樟科植物进行系统发育研究的相关进展,以期为樟科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叶绿体基因组樟科系统发育

    农业废弃物基生物炭的应用效应研究进展

    杜蕙蒋晶晶漆永红
    203-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炭因结构和理化性质独特、原材料丰富及应用前景广阔等特点,在农业及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基于相关文献,综述了农业废弃物基生物炭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促进作物生长、修复污染土壤及缓解连作障碍等方面的效应,旨在为农业废弃物基生物炭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农业废弃物生物炭连作障碍应用效应

    康县香菇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汪文琦冯继虎段辉刘兰...
    208-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菇生产是康县农业农村经济重要的优势产业和支柱性产业之一.基于实地调研,分析了康县香菇的产业基础、品牌建设、产业模式、技术特色等方面的优势.针对康县香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扶持龙头企业、研发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开展地理标志认证、扩大林地规模等发展建议.

    康县香菇产业现状建议

    华池县植保社会化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

    缪会颖谯显明杜永生张彩霞...
    212-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保社会化服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为了提升华池县农业植保社会化服务能力,通过对华池县植保社会化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今后华池县植保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对策是: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全社会植保社会化服务意识;强化体系建设,增强农业生产安全保障;强化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强化部门监管,规范植保社会化服务模式.

    植保社会化服务现状问题发展对策华池县

    绵羊MXD3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晏铭韩玉玲马延龙张小雪...
    217-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MAX二聚化蛋白3(MAX dimerization protein 3,MXD3)在肿瘤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广泛存在于多种动物体内.为探究MXD3基因在绵羊体内的功能,运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及其软件,分析了该基因及其编码的产物.结果发现,绵羊MXD3基因总共编码了 206个氨基酸残基,所编码的蛋白质分子式为C1000H1650N332O315S6,分子质量为23556.50 KDa,理论等电点pI为9.32,半衰期为 30 h,不稳定指数为88.30.通过基本理化性质分析可知,绵羊MXD3主要在细胞核发挥作用,不属于分泌蛋白,不存在信号肽序列,不存在跨膜结构,是亲水性蛋白.该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是以无规卷曲、α螺旋组成,而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二级结构相符.

    绵羊MXD3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高产抗条锈冬小麦新品种天选79号选育报告

    张耀辉王伟汪石俊宋建荣...
    22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选育适宜甘肃陇南麦区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的抗病、丰产且适应性广的冬小麦品种,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高代品系 00127-2-2-3 作母本、周麦 22 号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多年多点连续鉴定选择,培育成了抗条锈高产冬小麦新品种天选 79 号.2019-2021 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域试验,2 a 10 点(次)平均折合产量7437.9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6.87%.2021-2022年度参加生产试验,5点(次)平均折合产量 6 910.3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 33 号增产 3.25%.该品种株高 78.4 cm,穗长 8.0 cm,每穗粒数 40.96粒,籽粒白色,硬质,千粒重 46.31 g,有效穗数570 万穗/hm2.具有抗条锈、稳产、抗倒伏、籽粒品质优良等特点,适宜在甘肃省天水渭河川道区及陇南麦区低海拔区种植.

    冬小麦新品种天选79号选育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金糯005选育报告

    金枚周海燕
    226-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育适合不同区域和用途的优质甜糯玉米品种,是甘肃省特用玉米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金糯 005是甘肃省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张掖市华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自育系N51 为母本、N11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单交种,2020-2021 年参加甘肃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18 669.8 kg/hm2,比对照品种白玉糯 909 增产 7.4%,比对照品种京科糯 569 增产 7.1%.该品种在甘肃甜糯玉米产区覆膜栽培平均采收期 104 d左右,感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干籽粒含粗蛋白 8.7 g/kg、粗脂肪 43.3 g/kg、粗淀粉 718.4 g/kg,粗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100%.适宜在甘肃省≥10℃活动积温 2 240℃以上的鲜食玉米区或相同气候生态类型的北方鲜食玉米区覆膜春播种植.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金糯005选育

    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品种综合评价

    王雯焦智辉郭纪元
    231-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引进的 10 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高稳系数法、灰色关联系数法,通过综合评价指数对产量、产量性状及生态适应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马铃薯的筛选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21-2022 年,青薯 9 号、陇薯 15 号、甘农薯 9 号和陇薯 10 号具有丰产稳产性,V7、丽薯6 号、大西洋和陇薯 7 号产量较低.通过灰色关联系数法分析发现,青薯 9 号、甘农薯 9 号 2 个品种生态适应性最强,表现稳定.综合评价表明,甘农薯 9 号、青薯 9 号、陇薯 15 号和陇薯 10 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合理、生态适应性强、品质高,是适宜当地推广的优质马铃薯品种.

    马铃薯高稳系数法灰色关联系数法综合评价指数

    不同种植行距对干旱半干旱区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闫文君李榕鑫郑彩霞杨振常...
    236-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白银市干旱半干旱区荞麦的适宜种植行距,以平荞2号为指示品种,研究分析了不同种植行距对荞麦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处理与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的相关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株高(r=0.774**)、分枝数(r=0.623*)、产量(r=0.358)、主茎节数(r=0.312)、千粒重(r=-0.131)、单株粒重(r=-0.354).总的来看,行距与株高、分枝数、产量有较高的相关性.播量 120 万粒/hm2 的条件下,种植行距为 25 cm时荞麦折合产量最高,为 2 191.20 kg/hm2,与行距为 20、30 cm的处理差异均不显著,与行距为 15 cm的处理差异显著.

    荞麦种植行距主要性状产量相关分析干旱半干旱区

    武威南部浅山区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李永德芦娟刘金蓉孙学保...
    240-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铃薯生产中存在品种多、乱、杂的问题,是目前制约武威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为筛选出适宜武威南部马铃薯主产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马铃薯品种,解决武威地区马铃薯品种退化、抗病性减弱、产量低等问题,对引进的 11 个马铃薯新品种在武威南部浅山区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晚熟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和中熟马铃薯品种希森 6号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丰产性和较好的抗病性,折合产量分别为61 239.0、55 861.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 10 号分别增产21.91%、11.20%,可以作为当地主栽品种陇薯 10 号的替代品种在武威市南部浅山区马铃薯主产区推广.

    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筛选武威南部浅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