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王小兵

月刊

gssj@chinajournal.net.cn;gsslsd@163.com

0931-8806314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13号统办三号楼410室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Journal Gansu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出版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甘肃省水利厅主管,公开出版发行的水利水电科技期刊。旨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水利水电方针、政策、传播先进的水利水电技术,弘扬水利水电建设成就,促进水利水电事业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刊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实用性和较强的可读性。以广大水利水电工作者和有关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并供关心支持甘肃水利水电开发建设的各界朋友阅读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丰镇扬康地热田地热资源储量计算及质量评价

    吴娇媚黄斯美罗来钫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新丰镇扬康地热田的地热资源,以侏罗系第三侵入期花岗岩热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热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和物探等方法,初步探明了热储层的地热资源量和可开采量,并对地热流体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扬康地热田的热储类型主要为裂隙型,地热资源较为丰富,热储层中储存的地热资源总量为2.62×1016 J,可开采量为1.96×1015 J.计算结果和评价结果为该地区地热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热储法质量评价扬康地热田

    疏勒河流域潘家庄水文站水文特性分析

    曹文婷吴彦昭
    6-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疏勒河干流(昌马河)流域中下游河段的水文特性,收集了1980-2022年疏勒河下游潘家庄水文站的年径流量、年降水量和年水面蒸发量等资料,采用Mann-Kendall(曼-肯德尔)突变检验法、相关系数法等进行了水文演变、突变等分析.结果表明:疏勒河干流中下游的年径流量呈增长趋势,平均值为3.04亿m3;年降水量无明显变化趋势,平均值为49.9 mm;年水面蒸发量先减少后增加,整体呈显著减少趋势,平均值为1 127.20 mm.径流量在2010年发生突变,降水量在1983年、2012年发生突变,水面蒸发量在1983年、1988年及1991年发生突变.径流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水面蒸发量呈负相关,相关性均较弱.

    径流量降水量Mann-Kendall法相关性疏勒河

    基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祖厉河流域水文响应分析研究

    陆宝龙冯小燕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祖厉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气候条件复杂.21世纪以来,频繁的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引起降水与径流的关系产生了变异.通过收集1956-2023年共68年的长系列降水和径流资料,采用泰森多边形法、累积模比系数法等数理统计方法,以及肯德尔秩次相关法、斯波曼秩次法、滑动T检验法等数学模型方法,并结合年际变化过程线、相关分析,对祖厉河流域的降水与径流特性、变化趋势、变异程度、变异年份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阐明了变异原因.研究得出:①祖厉河流域降水与径流年际变化程度上游小、下游大,径流年际变化程度远大于降水年际变化程度;②降水量与径流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降水量下降趋势较缓慢,径流量下降趋势较迅速;③在68年的长时期水文情势演变过程中,降水与径流的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异,变异年份分别为1973年、1999年,各变异年份之后时段比之前时段的径流量分别减小了32.7%、61.1%;④变异原因主要有耕地面积扩大、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和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造成流域下垫面条件发生变化,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及汛期暴雨频次减少等气候变化也造成流域产流机制发生变化,使降水与径流的关系产生变异.

    降水径流水文响应变异原因祖厉河流域

    本刊迁址启事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编辑部
    14页

    基于Mann-Kendall检验法的根河径流量趋势变化分析

    萨日娜孙颖娜陈实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额尔古纳河流域主要支流根河附近水文站及气象站的相关实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和累积距平法对该流域径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检验法对流域径流量序列进行了突变检验.结果表明:1960-2018年,根河的年径流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上下游具有一致性;在1973年及2010年左右,根河的径流量发生了突变.分析结果可为根河市未来水资源合理利用、多年冻土区水资源调节和洪涝灾害防治等工作提供参考.

    径流变化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法M-K检验根河

    基于InSAR技术的九寨沟震区典型滑坡隐患早期识别与形变分析

    徐恒志周宇唐亮亮张宁...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九寨沟震区坡高谷深,植被茂盛,地质灾害隐蔽性强,采用传统的调查手段进行精准识别有很大的难度.基于8景ALOS-2降轨数据以及100景Sentinel-1升轨数据,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InSAR)技术对九寨沟震区典型滑坡隐患开展了早期识别与形变分析.研究区内共识别出12处滑坡隐患,其中4处属于高位滑坡隐患,滑坡隐患位置在震后长期处于持续线性形变中,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野外调查和遥感观测验证了基于InSAR技术的滑坡隐患形变分析的准确性,隐患形变分析结果为后期精细化监测预警奠定了基础.

    滑坡隐患D-InSARSBAS-InSAR时序形变分析九寨沟震区

    基于野外调查和PFC 3D的危岩体特征分析与运动学模拟——以九寨沟某岩质边坡为例

    李梦杰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8·8"地震后,崩塌滚石灾害已成为九寨沟常见地质灾害之一.以九寨沟某岩质边坡为例,基于工程地质勘察和无人机倾斜摄影,分析了危岩体形成机理、破坏模式与稳定性,通过PFC 3D软件模拟了危岩体失稳后的动力过程,并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崩塌主要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震和降雨控制.其中,地震使基岩裂隙出现松动和扩张,导致稳定性降低.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危岩体会运动至坡脚,危及居民区;峰值运动速度分布在5.6~18.0 m/s、峰值动能分布在500~4 100 kJ.对重点治理区域内的危岩体,提出了"桩板拦石墙+锚索锚固+主动、被动防护网+钢丝绳捆固+局部清危"的治理措施.

    崩塌危岩体野外调查数值模拟灾害防治

    某长距离双管输水工程水力过渡过程分析

    夏玉宝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长距离双管重力流输水工程过渡过程的安全性,以某长距离双管输水工程为对象,利用特征线法分析了正常运行工况下开阀过渡过程、4种事故工况下关阀过渡过程产生的水锤效应及相应的水锤防护措施.结果表明:延长重力流管道工作阀的关阀时间或者在驼峰点增设空气阀对缓解水锤振荡有一定作用;平行布置的两根管道的内水压力在过渡过程中产生的水锤压力基本一致;在薄弱点增设空气罐能有效控制振荡幅度及次数.

    重力流双管特征线法过渡过程

    运营高速公路高边坡滑塌处置及稳定性分析

    李艳芬王俊乔
    39-4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运营高速公路高边坡滑塌问题,以开春高速公路桩号K21+620~K21+960段高边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处置方案,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Midas-GTS计算分析了边坡在施工时的应力状态以及完工后的稳定状态.根据现场情况,该段高边坡滑塌区域采用了锚索加固和表层喷浆的处置方案.选取桩号K21+830~K21+850段边坡计算得出,施工期的边坡最大位移区域和最大剪应变区域均位于滑塌的第2级坡面,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边坡加固完成后,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下边坡的稳定系数分别为1.60和1.38,均处于稳定状态.

    高边坡稳定性滑塌高速公路

    GIS、RS技术在国道G345线地质灾害评估中的应用

    何进
    43-4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GIS、RS技术能够快速地获取遥感影像中的地形和地质灾害等情况.通过GIS、RS技术,采用多种图像处理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综合处理,再结合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和遥感影像的基本特征,对国道G345线青藏界至聂荣县段公路走廊带内的地质背景条件、地质灾害进行遥感解译.根据遥感解译结果,并结合野外现场验证,准确地查明了公路走廊带内的不良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为公路的改扩建以及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GIS、RS技术国道G345线遥感解译地质灾害